(共17张PPT)
《中外历史纲要下》
【世界古代史】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
【世界近代史】第三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
第四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第五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第六单元 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世界现代史】第七单元 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第八单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第九单元 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
另一种开端说: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
【课程标准】
知道早期人类文明的产生;
了解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并分析、认识这些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
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文明是人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一个新阶段。这一阶段的特征是:物质资料生产不断发展,精神生活不断丰富,社会分工和分化加剧,由社会分工和阶层分化发展成为不同阶级,出现强制性的公共权力——国家。
文明是在国家管理下创造出的物质的、精神的和制度方面的发明创造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文明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它的主要作用,一是追求个人道德完善;二是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例:物质文明、精神文明)。
指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表现出来的状态。
概念释疑
何为“文明”?
“人类学者指出了将文明与新石器时代的部落文化区别开来的一些特征。这些特征包括:城市中心、有制度确立的国家的政治权利、纳贡或税收、文字、社会分为阶级或等级、巨大的建筑物、各种专门的艺术和科学,等等。并非所有文明都具备这些特征……,但是这一组特征在确定世界上不同地域、不同时期的文明性质时,可以用作一般的指南。”
——《全球通史:从史前到21世纪(上)》斯塔夫利阿诺斯
阅读材料,指出判断文明出现标准有哪些要素?
城市
国家
概念释疑
文明有哪些构成要素?
阶级
文字
一、人类文明的产生
采集
渔猎
农业
畜牧
阶级
国家
文字
播种,收获
定居
城市
阶级矛盾
记事
管理
部落战争
奴
隶
政治
宗教活动
剩余产品掠夺
剩余私有
社会分工
手工业
商业
1. 前提: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
2. 标志:阶级的产生、国家的形成、文字的出现
认识:生产力是文明产生与发展的根本动力
课堂巩固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种植植物能养活的人口要比采集食物所能养活的人口多得多。……农业生产率增长使食物有了剩余,能够供养新产生的祭司阶级、士兵和官吏。……文字就是祭司们出于记事的需要而做出的一大发明。”这说明( )
文字的产生是进入文明社会的唯一标志
农耕的产生是人类迈向文明的前提
古代文明产生于祭司对神灵的真诚的崇拜
私有制的产生是人类迈向文明进步的结果
B
古埃及文明
约BC3500年左右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约BC3500年左右
古印度文明
约BC3千纪
中华文明
约BC2070年
古希腊文明
约BC2千纪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观察P3古代文明示意图,思考:古代早期文明区域的地理位置有何共同点?
中低纬度
临近大河(海洋)
统一性
类型
大河文明:西亚、埃及、印度、中国
海洋文明:希腊
特点
大河文明:以发展种植农业为主的农耕经济,一般都建立起
地区性大国,实行君主专制的政治统治;
海洋文明:以发展工商业和对外贸易为主的经济,适应这种
经济发展要求,通常建立起城邦民主政治;
学习聚焦
受地理和历史环境影响,古代文明表现出明显的多元化特征。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多元特点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两河流域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但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提供充足的水源。
①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自然
环境
文明进程
政治文明
最初文明
(前3500年)
一系列城市国家
(前2900年)
古巴比伦王国统一两河流域
(前18世纪,国王汉谟拉比)
建立君主专制制度
精神文明
①《汉谟拉比法典》
②楔形文字
——最早的史诗
③《吉尔伽美什》
④洪水和方舟传说
⑤发明60进位制、绘画等
——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完整的成文法典
——苏美尔人创造,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
世界最古老的文字
楔形文字
课堂巩固
右图是《汉谟拉比法典》石柱,其结语写道,“汉谟拉比遵奉神意,保护黎民,故创立公正的法典”,但在条文中规定: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伤害同等地位的自由民的眼睛,必须遭受同样的损害;但如果损害无公民权的自由民的眼睛,则只需赔偿一点钱财。这说明该法典具有( )
等级性
公平性
随意性
民主性
A
汉谟拉比法典石柱,
现存法国卢浮宫
①宣扬君权神授
②实行同态复仇法
③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明显的等级色彩
②古代埃及文明
自然
环境
文明进程
政治文明
精神文明
埃及地处干旱地区,但尼罗河的定期泛滥,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尼罗河还提供连通上下埃及的交通条件。
埃及文明兴起
(前3500年左右)
埃及初步实现统一
(前3100年)
最高统治者称法老,法老被视为神在人间的代表,掌握着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最重要的权力。
神话和文学故事
象形文字
太阳历
金字塔
莎草纸
古埃及象形文字
胡夫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
③古代印度文明
自然
环境
文明进程
政治文明
精神文明
印度河流域的大平原,恒河流域雨水丰沛、植被茂盛,都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形成种姓制度(等级森严、贵贱分明、职业世袭、法律地位不平等: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贱民”)
文明诞生(前3千纪,1千纪=1000年)
恒河流域形成一系列
国家(前6世纪)
孔雀帝国阿育王统一印度半岛(前260年左右)
佛教
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
创造了从1到9的数字,发明了“0”,提出了按位计值的方法
印度数字与十进制
学思之窗
当他们分割普鲁沙时,…… 其口为婆罗门,由其双臂造成罗惹尼耶(刹帝利),其双腿变成吠舍,从其双脚生出首陀罗。
——崔连仲等选译《古印度吠陀时代和列国时代史料选辑》
④古代希腊文明
自然
环境
文明进程
政治文明
巴尔干半岛南部及周边岛屿,多山少平原,利于发展工商业和对外贸易
克里特和迈锡尼文明诞生(前2千纪)
形成众多奴隶制城邦国家,雅典和斯巴达最为著名(前8—前6世纪)
小国寡民、独立自治;
斯巴达实行寡头政治(少数人掌握政权);
雅典实行民主政治(奴隶制;公民;公民大会)
雅典的民主政治★
“我们的制度之所以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
——伯利克里
评价:
④古代希腊文明
积极:公民直接决定城邦的大政方针,这有利于发挥公民的创造力,使雅典创造古希腊文化的大部分辉煌;雅典民主政治成为近现代西方民主制的源头。
(具体表现: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民主制等多种民主运作方式)
消极:希腊城邦民主政治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享有民主权利的仅是成年男性公民,妇女、外邦和奴隶都被排斥在公民队伍之外。奴隶缺少最基本的权利。
荷马史诗:
伊利亚特、奥德赛
希罗多德
修昔底德
文学成就
西方历史之父
政治史奠基人
希腊哲学家
苏格拉底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④古代希腊文明
精神文明
形成小国寡民的城邦和民主政治的典型
促进海外贸易和商品经济发展
平等互利的观念和开拓进取的精神
君主专制
农耕文明发展
洪水泛滥的不确定性,出现了洪水和方舟的传说
尼罗河提供了通道有助于埃及的统一
农耕文明发展
历法根据尼罗河涨落规律制定
莎草纸原料来自尼罗河
【探究】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
多山
多港湾
少平原
水源充足,洪水泛滥
尼罗河定期泛滥
①受地理和历史条件影响,古代文明表现出明显的多元特征;
②文明无高低优劣之分,只有姹紫嫣红之别!
西周时期,周王自称“天之子”,其所居之地称为“中国”(即中央之国),文献准确记载的区域大致在黄河流域。古希腊人认为,他们的主神宙斯的居住地就是世界中心,文献中明确记载的地理范围不超过地中海周边地区。罗马人则说,众神选择并指引罗马成为世界中心,罗马帝国初期所能明确认识的地理范围已远远超过了古希腊,但仍限于欧洲、非洲北部和亚洲中西部。上述三个文明对于远离其统治区域的地方则认识模糊。
【合作探究】不同时空条件和古代文明发展之间的关系
共同之处:各文明都认为神灵在世界中占有统治地位;都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所能清晰认知的世界范围相对狭小;与其他文明之间缺乏交往和认识。
形成原因: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局限,各大文明区域范围有限;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各大文明相对孤立、分散。
概括各文明对世界认知的共同之处,分析形成这种共同认知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