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检测卷
一、选择题
1.[修辞手法]对下面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微风唤醒了沉睡的种子。(比喻)
B.杜鹃花开遍山野,香飘万里。(拟人)
C.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夸张)
D.不读书,无以知窗外的精彩;不读书,无以知世界的宽广;不读书,无以知文化的力量。(排比)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看着站在桅杆顶端的孩子,大家都吓得心惊胆战。
B.他拿着语文书翻来覆去,想要找出题目的答案。
C.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
D.报刊上常有不明飞行物的报道,我对这种事半信半疑。
3.下列加点字读音和汉字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几(jī)乎 蜡浊 可怜 并命
B.花骨(ɡū)朵 根茎 处罚 作声
C.稍(shāo)息 告诉 旅行 钢才
4.下列多音字组词不准确的一项是( )。
A.背bēi (背包) bèi (背诵)
B.圈quān (圈画) juàn (花圈)
C.挨āi (挨着)ái (挨打)
5.选择适当的关联词。
_____靠别人,_____靠自己。( )
A.与其……不如……
B.虽然……但是……
C.因为……所以……
D.不但……而且……
二、书写
6.请在田字格内正确、工整地抄写下面的生字。
蚂
蚁
栽
册
三、填空题
7.积累与运用。
(1)春,就是高鼎笔下描绘的“________,拂堤杨柳醉春烟”的烂漫;夏,就是令辛弃疾惊喜的“________,听取蛙声一片”的热闹;秋,就是少年王勃吟诵的“落霞与孤骛齐飞,________”的和谐;冬,就是岑参眼里的“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的纯洁。一年四季就是这样充满着诗情画意。
(2)老师经常教育我们“少壮不努力,________”;启发我们“纸上得来终觉浅,________”;鼓励我们“锲而不舍,________”
8.照样子,写词语。
(1)红彤彤(ABB式)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翻来覆去(含有反义词)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3)闭目养神(含有身体部位的)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4)井底之蛙(和动物有关的)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9.看拼音写词语。
1.我走在一片kuān kuò( )( )的森林上,树木长得很mào shèng( )( ),阳光洒在林荫道上,这美景使我深深地chén zuì( )( )。
2.下课了,同学们来到cāo chǎng( )( )上放fēng zheng( )( )。
四、语言表达
10.按要求写句子
(1)狐狸说道:“哎呀!原来是这样!你这是给我设了一个圈套啊!”(改为提示语在引语中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老师急得直跺脚。(照样子写句子)
______得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秋月映照下的洞庭湖,湖面风平浪静,犹如一面尚未打磨的镜子。(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三顾茅庐》节选
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
……
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刘备,诸葛先生正在草堂午睡。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 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 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等了半晌功夫,诸葛亮翻了一个身,又朝里睡着了。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 醒来。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11.此文选自我国四大名著之一:《_______》,这本书的作者是_______ 。
12.划线的这句话把_______比作_______。请你利用这种修辞手法仿写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刘备见到了诸葛亮后,诸葛亮分析了_______的形势,提出了_______、最后取胜的策略。刘备听了,像拨开了云雾见到了青天。学完了这个故事,你觉得诸葛亮是一个_______、_______ (请填上相关的成语)的人。另外,有关“三国”的故事还有很多,请你写出两个: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匡衡年轻的时候十分好学。他家境贫寒,买不起蜡烛,一到夜晚,屋里漆黑一团。匡衡想读书,可晩上室内又没有亮光,怎么办呢?他见隔壁人家点着蜡烛,就在墙壁上悄悄地凿了一个小孔,让透过洞口的微微烛光映在书上。就这样,他常常学到深夜。匡衡就是这样勤奋学习,后来终于成为西汉著名的学者。
14.根据画横线的句子,结合这段话的内容,想想过去听到的故事,用四个字给这个故事命名:_____________。
15.这篇文章是围绕下面哪一句的意思写的?( )
A.匡衡年轻的时候十分好学。
B.就这样,他常常学到深夜。
C.匡衡就是这样勤奋学习,后来终于成为西汉著名的学者。
16.匡衡为了学习而将人家的墙壁悄悄地凿了一个洞,你赞同他的做法吗?说出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关于古人好学的成语,你还知道哪些?试写两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书面表达
18.习作。
生活中经历的一切,都会带给我们各种各样的情感体验,或欣喜若狂,或忐忑不安,或欣慰,或沮丧,或……选择一种你印象最深的感受,先回顾事情的经过,回忆当时的心情,然后理清思路写下来。
要求:题目自拟,内容具体,情感真实,书写规范、整洁。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辨析。
错误的更正如下:
A微风唤醒了沉睡的种子。(拟人) 抓住唤醒、沉睡这两个词理解拟人。
B杜鹃花开遍山野,香飘万里。(夸张)抓住“香飘万里”来体会夸张。
C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比喻) 抓住“像一条瀑布”来体会比喻。
2.B
【解析】
略
3.B
【解析】
【详解】
考查多音字和易错字。
A.几:jī小或矮的桌子:茶几,几乎;jǐ询问数量多少,几个。“蜡浊”改为“蜡烛”;“ 并命”改为“拼命”
B.全部正确。骨gǔ:人和脊惟动物身体里面支持身体保护内脏的坚硬组织:骨头。gū骨朵儿
C.稍:shāo本义为禾末,引申为略微:稍稍。稍微;shào军事或体操的口令。稍息。“钢才”改为“刚才”
4.B
【解析】
【详解】
略
5.A
【解析】
【详解】
6.蚂蚂蚂
蚁蚁蚁
栽栽栽
册册册
【解析】
略
7. 草长莺飞二月天 稻花香里说丰年 秋水共长天一色 千树万树梨花开 老大徒伤悲 绝知此事要躬行 金石可镂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句的识记和积累,在日常学习中要熟练背诵古诗。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出自清代诗人高鼎的《村居》,意思是农历二月,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轻拂堤岸的杨柳陶醉在春天的雾气中。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出自南宋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意思是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出自王勃的《滕王阁序》,意思是落霞与孤雁一起飞翔,秋天的江水和辽阔的天空连成一片,浑然一色。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出自唐代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意思是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像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出自《长歌行》,意思是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发图强,到了老年再悲伤也没用了。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出自宋代诗人的《冬夜读书示子聿》,意思是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是不够完善的。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须要亲自实践才行。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出自《荀子·劝学》,意思是只要坚持不停地用刀刻,就算是金属、玉石也可以雕出花饰。
8. 黄澄澄 黑乎乎 白茫茫 南辕北辙 七上八下 出生人死 手忙脚乱 目瞪口呆 耳提面命 狐假虎威 虎头蛇尾 指鹿为马
【解析】
略
9. 宽 阔 茂 盛 沉 醉 操 场 风 筝
【解析】
【分析】
【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词语的拼写能力。解答此题时,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再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易写错的字,如“茂”“醉”“筝”等词。书写时要注意字的笔画和结构,做到工整规范。
10. “哎呀!原来是这样! ”狐狸说道,“你这是给我设了一个圈套啊!” 张老师激动 直拍手。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解析】
【分析】
【详解】
1. 本题考查提示语的掌握能力。提示语就是对人物说话时的表现进行记叙描写提示一下当时的样子。提示语在中间,“说”的后面打逗号。此题应该改为:“哎呀!原来是这样! ”狐狸说道,“你这是给我设了一个圈套啊!”
2. 本题考查按要求写句子。仿照题中所给的例句,仿写一个句式相同或相似的句式,能做到语意连贯;内容设计合情合理,表述只要合理即可。写句子应注意要动作描写,表示出人物的状态。例如:张老师激动得直拍手。
3.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诗句,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古诗词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出自唐朝刘禹锡的《望洞庭》,全诗如下: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译文: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风平浪静,犹如未磨的铜镜。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恰似白银盘里托着青青的田螺。
11. 三国演义 罗贯中
12. 山岗 卧龙 蜿蜒的长城像一条巨龙。
13. 群雄纷争 三分天下 才华横溢 料事如神 《诸葛亮草船借箭》 《诸葛亮巧使空城计》
【解析】
11.略
12.略
13.略
14.凿壁偷光
15.A
16.赞同,匡衡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还想办法来学习,他的这种精神,这种做法值得肯定。
17.程门立雪 悬梁刺股
【解析】
略
18.范文:
印象深刻的一件事
十三年以来,我没有留过游丝样的痕迹。但是有一件事却一直铭记在心。
记得那天,妈妈带我出去玩。但半路上,妈妈突然闹肚子想上厕所,于是带着我跑到了公厕。
妈妈摸着我的头,千叮咛万嘱咐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更不要跟陌生人走。我一个劲地点头说知道了,妈妈这才放心地去了公厕。
我独自在外面等待着,突然,一个满脸胡子,身上还有纹身的大叔出现在我眼前。这位大叔笑眯眯地对我说:“小朋友,你一个人呀?”我没敢说话,只是点了点头。大叔又接着说:“小朋友,你喝饮料吗?”“呃,不用了,我还要等我妈妈!”
看我拒绝,大叔又满脸笑容地继续说: “叔叔可是要请你喝最好喝的饮料哦!”一听到“最好喝的饮料”,我的防范系统就崩溃了,急忙说:“好啊好啊!谢谢叔叔!”说完我便跟在那位大叔身边,走向了人堆中。
买完饮料后,我便开怀畅饮了,这时叔叔又开口说:“走!叔叔带你去玩!”我还没来得及回答,就听到一个声音高叫着:“垚垚!垚垚!”我一听是妈妈的声音,就想往公厕那跑去。但是大叔却直接拉住了我的手不让我跑。我用力地挣脱,终于挣脱了出来,但手表还是被他给顺走了。
从那以后,我对陌生人就特别地警惕。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材料作文,结合材料的要求进行创作即可。选择一件印象深刻的事情进行写作,注意语言完整流畅,不要写错别字即可。
开头:首先点明故事发生的背景,写出在什么时候发生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情。
过程:对这件事情的起因经过进行详细的描写,注意对人物的语言、动作、语言描写即可。
结尾:点明文章的主旨,升华文章的主题即可。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