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台阶》(第一课时)课件(20张PPT)+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2《台阶》(第一课时)课件(20张PPT)+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22 13:13:19

内容文字预览

《台阶》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台阶》一文,以浙东乡村为背景,讲述了父亲总觉得家里台阶低,一心想要修高台阶的故事。文章篇幅较长,详尽描写了父亲为造高台阶做出的准备、造新屋的兴奋以及造成九级台阶后的怅然若失。小说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展开,塑造了一个老实本分、热爱生活、吃苦耐劳、坚韧不拔、追求生活理想的农民形象。核心意象“台阶”承载着父亲在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理想,也象征了他的人生使命。作者通过写父亲的物质理想最终得以实现,而精神理想受挫的结局,试图让读者认识到其根源在于父亲以及父亲这一类人在思想与观念上所具有的局限性,并希望借此引发人们进入文化层面的深入思考。
部编教材将本文编排在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这一单元的课文都是关于“小人物”的故事,对于已经具备一定阅读理解能力的七年级学生而言,他们能通过品读文本,基本把握父亲形象,但对于“台阶”这一核心意象的理解,尤其是它所承载的父亲在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理想,以及由此产生的对于思维局限性的思考,是未必能达到的。
为此,本堂课教学试图引导学生通过熟读精思、文本细读来把握父亲的人物形象,同时,通过围绕核心意象“台阶”的问题链设计,实现学生阅读的思维建构,引领他们认识物质理想与精神追求错位所带来的生命的悲剧性,引发他们对生命意义的文化思考。
【教学目标】
1、以“台阶”为主线,理清行文思路,体会“台阶”在文本中的特殊意义
2、通过关键词句的品读,正确把握父亲形象
【本课教学重难点】
体会“台阶”在文本中的特殊意义,正确把握父亲形象,实现对小说主旨的文化思考
【教学课时】
20分钟
【预设课堂形态】
微课
【教学过程】
导入:
屏显油画《父亲》
教师:同学们,正式上课之前,邀请大家观赏一幅油画,这是画家罗立中在1980年创作的名为《父亲》的油画。说说看,这幅画作中什么细节打动了你?你感受到了一位怎样的父亲?
学生预设1:这位父亲皮肤黝黑,脸庞上还有很多的皱纹,这是一位苍老、勤劳的父亲。
学生预设2:画中的人物包着白色头巾,背后金黄色的背景像是麦田,这可能是一位刚刚做完农活的农民。
学生预设3:这位父亲表情凝重、严肃,给人感觉平时应该是一个不苟言笑、沉默寡言的人。
教师:同学们观察地可真细致,一幅油画竟然解读出了如此丰富的意蕴,同学们个个都堪称顶级艺术鉴赏大师!我们今天,也要通过一篇小说,去认识一位父亲,去见证一份执着,去理解和反思一代人留下的精神印记。
一、文中“我”的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设计意图:
“台阶”作为文本的核心意象,既是本课的重点,又是难点。因此,从“台阶”入手,而且问题直接指向“为什么”,而不是“什么”,不仅可以引导学生迅速进入文本,品析第(8)节和(1)节、(6)节,还能有效激发学生迅速进入思维的高级形态,为后面对这个核心意象深刻含义的理解打下基础,从而成为整节课学生思维的起点。
学生预设1:因为我们家原本的台阶低,只有三层。
学生预设2:因为文中说家乡地势低,屋基做高些,不大容易进水,另外,在当地,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
明确:“我”的父亲心心念念想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房子原因有二,第一是因为当地地势低洼,造高台阶能够改善我们的居住环境;第二,更为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在当地有一种普遍的观念,认为台阶的高低象征房屋主人地位的高低,父亲造新屋、修台阶其实也并不是他的终极目的,他最终是想以此来获得应有的地位与尊重。
如此,则追问:父亲的地位不高吗?
预设3:第1、第6节:“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我们家的台阶低!”,反复出现且单独成段还用了表达强烈情感的“!”。第9段中写道,“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 ( https: / / baike. / doc / 610322-646209.html" \t "https: / / baike. / doc / _blank )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可以看出,他总觉得我们家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所以才“日夜盼着”造台阶,从而提升自己家的地位。
2、文中反复提及,“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那么于父亲而言,台阶意味着什么呢?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台阶”的象征意义,对于父亲而言,这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追求,更是他整个生命的意义,是他一生的精神追求。为后面对“思想局限”的解读张本。
学生预设1:是我们家在当地的地位。
学生预设2:是他对生活的更高层次的向往和追求。
明确:是人格的尊严,是对于获得他人尊重的渴望,也是他毕生追寻的梦想,一生的精神追求。
三、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的父亲如此执着于通过造高台阶来获得自己的尊严,说明他之前并未感受到他人对自己的认可与尊重。同学们,在你们看来,父亲不应该获得这样一份尊重吗?
设计意图:
本环节意在引导学生全面把握父亲形象,也是小说学习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学生的回答基本会集中在文章的开端、发展、高潮部分,并主要围绕着父亲的勤劳节俭、吃苦耐劳、意志坚强、为人谦卑等品质展开。在交流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感受父亲的这些品质都是在“一心想要修高台阶”这一人生追求之下呈现的,因而,这些品质会显得更加深刻。同时,改变学生的思维由低阶的归纳思维为高阶的演绎思维,从而提升思维品质。
学生预设:父亲本就值得尊重!
如此,则追问:从文中哪里能看出父亲本就应该获得尊严呢?你们认为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读文章的10-18段,试试看用这样的句式说话:我认为父亲是一个______的人,因为他___________。
学生预设1:父亲是一个勤劳、吃苦耐劳的人,为了造新屋,父亲夜以继日,不分昼夜。他造新屋的过程十分艰辛,“造屋的那些日子,父亲很兴奋。白天,他陪请来的匠人一起干,晚上他一个人搬砖头、担泥、筹划材料,干到半夜。睡下三四个钟头,他又起床安排第二天的活。”为了造新屋,父亲夜以继日,不分昼夜。
学生预设2:这是一位有恒心,为完成梦想坚持不懈的父亲。父亲做了很长时间的准备工作,文章的第10段写道,造台阶和房子的原料是他在农闲的时候一点一点、日积月累捡拾来的,尽管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几乎是大半辈子,但他没有想过放弃。
学生预设3:父亲是一个执着追求自己的目标、不畏艰苦、敢于担当的男子汉。第12段细致地描写了父亲注视他人高台阶的目光。“父亲坐在绿阴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摇不散”三个字写出了父亲的坚定、专注、执着。
学生预设4:父亲是一位不怕吃苦、专注的人。“那时已经是深秋,露水很大,雾也很大,父亲浮在雾里。父亲头发上像是飘了一层细雨,每一根细发都艰难地挑着一颗乃至数颗小水珠,随着父亲踏黄泥的节奏一起一伏。晃破了便滚到额头上,额头上一会儿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
学生预设5:父亲是一位很要强,不服老的人,因为他坚持自己去抬青石板。
明确:看来,同学们都对文章中对父亲辛勤劳动的场面描写印象深刻,且从许多的细节中,我们可以认为,父亲获得他人的尊重和认可本就是理所应当的,这是一位自强不息,为完成心中梦想执着奋斗、不畏艰难困苦,有一种“愚公移山”精神的父亲。
四、小结
同学们,一代又一代的中国父辈们都是如此坚韧、顽强地攀爬人生之峰,在可见或不可见之处留下不可磨灭的精神印记。你的长辈们是否在生活中也展现了这些优秀的精神品质呢?
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诵汪国真的小诗《给父亲》,再次细细品味,静静怀想……
《给父亲》
——汪国真
你的期待深深
我的步履匆匆
我知道
即使步履匆匆
前面也还有
太多的荆棘
太远的路程
涉过一道河
还有一条江
翻过一座山
又有一架岭
或许
我就是这跋涉的命
目标永远无止境 有止境的是人生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0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2
0
2
2





部编版《语文》 七年级下册
《父亲》
1980年 罗中立
1、以“台阶”为主线,理清行文思路,理解“台阶”在文本中的特殊意义。
2、通过关键词句的品味、赏读,正确把握父亲形象
学习目标
凹( ) 凼( ) 门槛 ( )
涎( )水 揩( ) 嘎 ( )
筹( )划 黏( ) 尴尬 ( )
撬( ) 过瘾( ) 唿嗒( )
熬住( )憋住( ) 头颅( )
镶嵌( )茬( )
掺( )糟糕( )胯( )
倔强( )
āo dàng kǎn
xián kāi gā
chóu nián gān gà
qiào yǐn hū dā
áo biē lú
xiāng qiàn chá
chān zāo gāo kuà
jué jiàng
预习检查
自言自语[ zì yán zì yǔ ]自己跟自己说话;独自低声说话。
言外之意[ yán wài zhī yì ]话里暗含着的没有直接说出的意思。
微不足道[ wēi bù zú dào ]非常藐小,不值得一提。
大庭广众[ dà tíng guǎng zhòng ]群众聚集的公共场所。
预习检查
1975年入伍,曾在嘉兴军分区某部工作,军衔少校。1987年开始文学创作,代表作有《小学老师》《抒情年代》《情世诗文》 等,小说集《台阶》后被选入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课本。
李森祥的小说以农村、军营两大生活为主要题材,塑造出一系列生动的普通人尤其是农民的质朴形象。
走近作家
一、文中“我”的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呢?
“家乡地势低,屋基做高些,不大容易进水。”可见,当地地势低洼,造高台阶能够改善居住环境。
在当地,台阶的高低象征房屋主人地位,父亲想以这种方式来获得地位与尊重
活动一:品悟“台阶”
那么,文中的父亲原本地
位不高吗
父亲未能获得太多的尊重。
标题文本预设
我们家的台阶低!
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
父亲总觉得我们家台阶低。
二、文中反复提及,“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那么于父亲而言,台阶意味着什么呢?
人格的尊严,对于获得他人尊重的渴望
毕生追寻的梦想,一生的精神追求
三、同学们,在你们看来,父亲不应该获得这样一份尊重吗?
在你看来,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提示:阅读文章的10-18段,边读边做批注,我们可以试着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赏析、批注,从而分析父亲的人物形象。
哪些词语用得精准、巧妙?
词语运用
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
……
描写方法
比喻、拟人、排比、夸张……
修辞手法
活动二:赏读“父亲”
1、“父亲坐在绿阴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
“摇不散”一词用得非常精妙。“摇不散”本身是指某物体十分坚固,无法被摇晃至分散的状态。在这里,形象传神地传达了父亲对“高台阶”长久、专注的渴望,对心中目标的执着追求和坚定决心。
三个动词“搬”、“担”、“筹划”的连用,不仅将父亲的动作写得十分准确,而且将父亲忙碌、紧凑的劳动节奏很精准地传达出来,同时也体现出了父亲的能干、勤劳。
2、白天,他陪请来的匠人一起干,晚上他一个人搬砖头、担泥、筹划材料,干到半夜。
3、塞角票的瓦罐满了几次,门口空地上鹅卵石堆得小山般高。
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门口空地上父亲平时捡来的鹅卵石比喻为“小山”,生动形象地体现出了造屋材料累积之多,父亲准备时间之漫长。与此同时,也反映出父亲不畏艰难、持之以恒的优良品质。
4、父亲头发上像是飘了一层细雨,每一根细发都艰难地挑着一颗乃至数颗小水珠,随着父亲踏黄泥的节奏一起一伏。晃破了便滚到额头上,额头上一会儿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
作者运用了非常细致的外貌描写,通过父亲头发上的水珠的起伏和滚落,来表现父亲踏黄泥时的专心致志和顽强的意志力。
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自强不息
不畏艰难
坚定执着
顽强奋斗
……
课堂小结与作业
一代又一代的中国父辈们都是如此坚韧、顽强地攀爬人生之峰,在可见或不可见之处留下不可磨灭的精神印记。你的长辈们是否在生活中也展现了这些优秀的精神品质呢?
请同学们在课后,试着模仿《台阶》,从细节处着眼,描写一幕长辈劳动的场景,展现其内在的精神品质。(200字左右)
课堂小结与作业
给父亲
——汪国真
你的期待深深
我的步履匆匆
我知道
即使步履匆匆
前面也还有
太多的荆棘
太远的路程
涉过一道河
还有一条江
翻过一座山
又有一架岭
或许
我就是这跋涉的命
目标永远无止境
有止境的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