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第一课时课件(34张PPT)+简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4《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第一课时课件(34张PPT)+简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22 13:28:53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2
0
2
2




躬行君子,为人师表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14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
教育的终极目的?
——叶圣陶
目 标
目标壹
快速略读全文,梳理事件
目标贰
第一课时
掌握略读方法,感悟品格
目标叁
了解作家背景,知人论世
其人˙叶圣陶
章节壹
自读资料,知人论世
“略读”任务一:


其人˙叶圣陶
1921年,与茅盾、郑振铎等人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提倡“文学为人生”。
1922年,创作童话故事《玫瑰和金鱼》,小说集《隔膜》
1949年后,先后出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民进中央主席。
1983年当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叶圣陶纪念馆—苏州叶圣陶公园
其貌·叶圣陶先生
自读课文开头,找出张中行与叶圣陶如何相识的?
“五十年代初,我编课本,他领导编课本。”
其友˙张中行
“高人、逸人、至人、超人。”——季羡林
“以平常之心待人,以人道的目光爱人,又以学者式的视角思索人。” ——孙郁
其友˙张中行


其友˙张中行
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
民国三十五年 (1946年),离开北大文学院,至第四中学教国文,在天津《新生晚报》开专栏“周末闲谈”。
代表作:随笔集《负暄琐话》《流年碎影》
语言风格:闲散而又温暖,理趣淡雅
其貌·张中行先生
其事˙叶圣陶
章节贰
速读梳理,理清事件
“略读”任务二:
速读前,清字音
商酌(zhuó) 譬(pì)如 累赘(zhui)
别扭(biè niu) 拖沓(tà)妥帖(tiē)
诲人不倦(huì) 颠沛流离 以身作则
速读·其事
概括事件 人物特点(一个词)
1、叶圣陶先生给吕叔湘先生描标点,让他受了教育。
2、叶圣陶先生恳切的与我讨论修改文稿。
3、叶圣陶先生送客的诚挚礼节。
4、叶圣陶先生给我的回信,对我的关爱。
细致认真
不耻下问
宽厚待人
关爱他人
计时:4分钟
其韵˙叶圣陶
研读:取材“二三事”的作用?
琐碎
虚指
真实
闲话风
回忆性
其忆˙叶圣陶
章节叁
略读拓展,感悟品格
“略读”任务三:
概括:吕叔湘先生回忆了叶圣陶先生的哪几件事?
略读任务:吕叔湘《怀念圣陶先生》
1、略读前了解基本信息,知人论世;
2、参读导读、注释、材料;
3、根据主要问题和主要任务进行略读;
4、略读需要速读,速度在500字/分钟以上。
“略读”方法总结
我认识圣陶先生是在成都,1941年春天的一个细雨濛濛的上午。那时候我在华西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工作,圣陶先生在四川省教育科学馆工作。教育科学馆计划出一套供中学语文教师用的参考书。其中有一本《精读指导举隅》和一本《略读指导举隅》,是由圣陶先生和朱佩弦先生合作编写的。计划里边还有一本讲文法的书,圣陶先生从顾领刚先生那里知道我曾经在云南大学教过这门课,就来征求我的意见,能否答应写这样一本书。
我第一次见到圣陶先生,跟我想象中的“文学家”的形象全不一样;一件旧棉袍,一把油纸雨伞,说话慢言细语,象一位老塾师。他说明来意之后,我答应试试看。又随便谈了几句关于语文教学的话,他就回去了。那时候圣陶先生从乐山搬来成都不久,住家和办公都在郊外。过了几天,他让人送来一套正中书局的国文课本,供我写书取用例句。
拓展略读:吕叔湘《怀念圣陶先生》
大约半年之后,我写完了《中国文法要略》的上卷,送给圣陶先生审阅,那时候他已经把家搬进城里了。后来开明书店设立成都编译所,就设在圣陶先生家里。圣陶先生一直在主持《中学生》杂志的编辑工作,后来又跟宋云彬先生合编《国文杂志》,他邀我给这两个刊物写稿子。我的《文言虚字》、《笔记文选读》、《中国人学英文》以及《石榴树》(即《我叫阿拉木》)的译文,或全部,或部分,都是在这两种刊物上发表的。因为送稿子到圣陶先生那里去,也就常常留下来,一边说着话,一边看圣陶先生看稿子。圣陶先生看稿子真是当得起“一丝不苟”四个字,不但是改正作者的笔误,理顺作者的语句,甚至连作者标点不清楚的也用墨笔描清楚。从此我自己写文稿或者编辑别人的文稿的时候也都竭力学习圣陶先生,但是我知道我赶不上圣陶先生。
拓展略读:吕叔湘《怀念圣陶先生》
写《中国文法要略》以及《文言虚字》等,是我对学术工作的看法有了变化,哪是因哪是果可说不清。原先我认为学术工作的理想是要专而又专,深而又深,普及工作是第二流的工作。我自己思想中本来就有这个倾向,我在那里工作的研究所的主持人更是十分强调这一点。可是我现在认识到普及工作需要做,并且要把它做好也并不容易。回想起来,我确实是受了圣陶先生的影响。
1949年初,开明书店收到魏建功、萧家霖等几位先生从北平寄来的编字典的计划,圣陶先生认为这个计划很好,复信说开明可以接受出版。这就是后来由附设在出版总署内的新华辞书社出版的《新华字典》,那时候圣陶先生任出版总署副署长。《新华字典》出版之后,新华辞书社并没有解散,圣陶先生打算让这个班子继续编别的辞书,并且希望建功先生辞去北京大学的职务,继续领导辞书社的工作。建功先生不肯,态度很坚决。后来有一天圣陶先生跟我闲谈,谈起这件事,他说:“难道在大学里教课一定比编字典的贡献大吗 ”
拓展略读:吕叔湘《怀念圣陶先生》
1947年,圣陶先生约朱佩弦先生和我参加高中国文读本的编辑工作,我建议把语体文和文言文分开,编成两套,他们两位都同意。圣陶先生不久就去香港转道去北京参加政治协商会议,人民政府成立之后担任出版总署副署长。第二年我应清华大学之聘也来到北京。虽然住得不近,也还时不时有机会见面。
1951年2月,我母亲在上海去世,我奔丧回南。回到北京,家里人告诉我,圣陶先生找过我,说有要紧事儿。我去了才知道是要写一个讲语法的连载,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主要是供报刊编辑以及一般干部参考。发起这件事的是胡乔木同志,他曾经问过语言研究所,语言研究所不愿意承担,才找到圣陶先生,圣陶先生说可以找吕某人试试。这就是《语法修辞讲话》的由来。这件事在我的生话中形成又一个转折点。不久,我在语言研究所主编的《现代汉语词典》的初稿陆续出来.圣陶生先和朱文叔先生都是审订委员会的委员,也只有他们二位认真提了些修改意见。
拓展略读:吕叔湘《怀念圣陶先生》
“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彼此不通音问。我听说周总理设法保护文教界的一些老先生,估计圣陶先生会在内,也就放心了。我自己则由隔离反省而集中学习,而下干校,又和二十多位同志于1971年初提前放回北京,仿佛做了一场希奇古怪的大梦。这时候虽然仍然受驻机关的军宣队、工宣队管束,已经基本上可以自由行动,于是有一天我就去访问圣陶先生。大概这个时候圣陶先生那里还是很少有客人来吧,看见我非常高兴。寒暄几句之后,他睁大眼睛问我—至今我还记得很清楚—“你是什么罪名 ”我说:“反动学术权威加走资派,双料打倒对象。”圣陶先生叹了口气,半晌不说话。后来互相交换熟人的消息,圣陶先生扳着指头算了会儿说:“我认识的人里边,死了的和下落不明的,十七个。”
拓展略读:吕叔湘《怀念圣陶先生》
圣陶先生和王伯祥先生是幼而同学,长而共事,交情很深。伯祥先生那时候身体不好,在家里很寂寞,圣陶先生常常去看望他,有时候乘公共汽车,有时候步行。二位老人的心情是不难理解的。因此,我也过些时候就去看看圣陶先生,尽管没有多少话要说。
叶圣陶先生不是以书法知名的,可是书以人重,来求墨宝的还是很多。我在上海的时候曾经得到他一副篆书短联。1976年有人送我两张高丽棉纸,我拿去请圣陶先生给我写点什么。他写了两首诗送我,是楷书写的。
这里既有溢美之辞,也有勉励的话,希望我翻译外国名著。我又何尝不想在这方面多做点工作,但是我也跟很多人一样,时间不能完全由自己支配,也就顾不上了。
在这以前,圣陶先生也曾经在我女儿吕霞写的《在抗战中度过的童年》的前边题过一首《洞仙歌》,那些短篇是原先发表在《开明少年》上,后来剪贴成册的。
拓展略读:吕叔湘《怀念圣陶先生》
1977年8月,谢刚主(国祯)先生发起去承德避暑山庄游览,邀请圣陶先生、唐搜同志和我同去,圣陶先生由至善世兄随侍,唐恻同志和我也都有家属陪同。那时候避暑山庄还没有正式开放,游人很少。我们住在文津阁楼下,非常清静。早晚在松林中散步,虽少花香,不乏鸟语。尽管只住了一个星期,但是来去自由,没有多人迎送,也不要讲话和应酬,圣陶先生心情很舒畅,后来还屡次提到。第二年夏天圣陶先生参加政协的视察组去四川,路上患病,回到北京去医院检查出来是胆结石,做了手术,在医院里住了三个多月,健康大受影响。这以后,除1982年到烟台作短期旅行外,就没有再出京了。
拓展略读:吕叔湘《怀念圣陶先生》
我最后一次晤见圣陶先生是1987年9月8日。这一年他的健康情况比较稳定,那一天正好有新华社的老摄影记者邹健东同志来给圣陶先生拍相片,也给我们两人拍了一张合影,圣陶先生兴致很好。11月17日上午我去看望圣陶先生,他因为晚上没睡好,早餐后又睡着了,我没有惊动他。至善有事出去了,我跟满子说说话就出来了。后来我自己闹病,住了一阵子医院,回家休养,一直想去看圣陶先生都因循未去。有一天张志公同志来看我,说起圣陶先生,他说他也好久没去看望了。我们相约过几天去看他老人家。又过了几天,志公在电话里告诉我,圣陶先生又住院了。最近几年,他常常住院,所以我也没放在心上,打算过些时到医院去看他。二月十六日早晨,志公同志来电话,说叶老去世了,我后悔没早去医院。第二天我自己患感冒躺下了,追念往事,做了一副挽联:
交情兼师友,四十八年,立身治事,长仰楷式。
道德寓文章,一千万字,直言曲喻,永溉后生。
拓展略读:吕叔湘《怀念圣陶先生》
概括:吕叔湘先生回忆了叶圣陶先生的哪几件事?
略读任务:吕叔湘《怀念圣陶先生》
1、第一次相见的“老塾师”印象。
2、叶圣陶先生给人看稿一丝不苟,改正笔误,理顺词句,描清标点。
3、为普及汉语言文字和语文教育教学所做大量工作。
4、“文革”期间面临责难与压力,并深切关心朋友安危。
5、给吕叔湘先生送书法作品,并为其子女题诗。
6、和吕叔湘先生一起避暑和视察情形。
7、最后一次见叶圣陶先生,一起拍合影,先生兴致不错。
“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是第一位。” ——张中行
“温、良、恭、俭、让这五个大字是做人的一种美德,我觉得叶老先生身上兼而之。” ——臧克家
“我不会辜负您的期望,我要学到老,改造到老,写到生命的最后一息。”——巴金
“和圣陶相对,虽然他无一语,可是令人消释鄙俗之心。” “叶圣陶万岁!”——茅盾
其评˙叶圣陶
语文作业
1、必做:用“略读法”完成《太炎先生二三事》的阅读并概括事件。
2、选做:茅盾、巴金、臧克家、张中行、吕叔湘,这么多位先生都在怀念叶圣陶先生。
请你用“圣陶先生,我也想认识您”为开头给他写一段话。躬行君子,雅正文士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了解作家背景,知人论世;
快速略读全文,梳理事件;
掌握略读方法,感悟品格。
二、教学过程:
导入:
各位同学大家好,我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各位同学是受教育者,那大家可曾想过教育的终极理想是什么?
有个人,他提出:“教是为了达到不教。”此观点一出被教育工作者奉为最理想的教育境界。
这个人,还提出:“教师并非教书,而是教学生。”“教师工作的终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不教的地步。而提出这些观点的是中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
其人·叶圣陶:自读资料,知人论世。
阅读课下注释1,阅读课件上关于叶圣陶先生和作者张中行先生的资料进行补充批注。
2、其事·叶圣陶:速读梳理,理清事件。
速读需要达到每分钟500字以上,预习导读里提醒这篇散文2000字,要在4内完成。
在速读前,我们先扫清字音,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字音,重点字音请标注在课后读读写写上。
任务一:请同学们速读全文,概括出本文写了关于叶圣陶先生的哪几件事?每件事分别彰显了先生的什么特点?完成表格,速读计时4分钟。
任务二:本文选取的是“二三小事”,这样取材会对文章有什么作用?
3、其忆·叶圣陶:略读拓展,感悟品格。
略读方法总结:(1)略读前了解基本信息,知人论世;(2)参读导读、注释、材料;(3)根据主要问题和主要任务进行略读;(4)略读需要速读,速度在500字/分钟以上。
略读拓展任务:略读吕叔湘《怀念圣陶先生》。并概括:吕叔湘先生回忆了叶圣陶先生的哪几件事?
总结:先生虽已千古,但先生精神不朽,他,永远是中国人心中的雅正文士。
三、语文作业设计:
1、必做:用“略读法”完成《太炎先生二三事》的阅读并概括事件。
2、选做:茅盾、巴金、臧克家、张中行、吕叔湘,这么多位先生都在怀念叶圣陶先生。请你用“圣陶先生,我也想认识您”为开头给他写一段话。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