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说明的顺序》学习任务单
第一部分
文段一:八上课文《人民英雄永垂不朽》6-10段。
十块汉白玉的大浮雕,镶嵌在大碑座的四周。这些大浮雕高二公尺,合在一起共长四十点六八公尺。据地质学家化验证明,这些浮雕至少能耐久八百年到一千年之久。每幅浮雕里有二十个左右英雄人物,每个人物都和真人一样大小,他们的面貌、性格、思想、感情和姿态形象都不相同。
从碑身东面起,按着历史顺序往下瞻仰。第一幅浮雕是“销毁鸦片烟”,描述鸦片战争前夕,1839年6月3日,群众在虎门销毁鸦片的事迹。浮雕上,愤怒的群众正在把一箱箱毒害中国人民的鸦片运到海边,倾倒在放有石灰的窑坑里焚烧,一股股浓烟从石灰池上升起。人群后面,有炮台和千百只待发的战船,准备随时还击英帝国主义的挑衅。画面上人物的形象,表现出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的坚定决心。东面的第二幅浮雕,是描写1851年太平天国的“金田起义”。太平天国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它提出政治、经济、民族、男女四大平等的口号,严重地动摇了满清皇朝封建统治的基础。在这幅浮雕上,一群拿着大刀、梭镖、锄头,扛着土炮起义的汉族壮族人民的儿女,正从山坡冲下来,革命的旌旗在迎风飘扬。
往南转到碑身的后面,看到的是1911年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庄严画面。深夜,起义的新军和市民,摧毁了湖广总督门前的大炮,正向总督府里冲去。总督府内熊熊的火焰冒向天空;总督府的牌子,被打断在阶前;撕碎了的清朝的龙旗,被践踏在地下。辛亥革命,结束了二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接下来的一幅是“五四爱国运动”。这是中国民主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浮雕的画面显示出学生们齐集于天安门前举行爱国示威游行的情景。一群男女青年学生举着废除卖国密约的旗帜,慷慨激昂地来到天安门前,人群高处,一个男学生正在向围着他的群众演说。梳着髻子、系着长裙的女学生,在向市民们散发传单。愤激的青年演说者,怒形于色的人群,使整个浮雕充满了痛恨国贼,激动人心的气氛。南面的第三幅是“五卅运动”。1925年5月30日,上海群众一万多人在南京路上举行反帝国主义大示威,英国巡捕向徒手群众开枪射击,死伤多人。“五卅惨案”引起了全上海以至全国人民的极大愤慨,促使全国范围的大革命风暴的爆发。这幅浮雕表现出由工人阶级领导的各界人民坚强不屈地向帝国主义斗争的情景。画面上成千上万的工人、学生、市民举着“打倒帝国主义”的小旗,冲破英国巡捕的沙袋、铁丝网英勇地前进;商店关门罢市,戴着礼帽的商人也加入了斗争的行列;被打伤的工人,在战友们搀扶下,继续勇往直前。人群后面隐约能看到外滩的海关和银行大楼。
碑身的西面,第一幅是“八一南昌起义”的浮雕。画面从一个连队的角度来表现这一伟大起义的情景。1927年8月1日凌晨,一个连队的连长,挥着右手向战士们宣布起义,士兵们举着起义的信号——马灯,光辉的红旗举起来了,战马在呼啸,劳动人民正在帮助搬运子弹,战士们激昂地高呼着。南昌起义,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了第一枪,展开了以革命的武装反对反革命武装的斗争。紧接着的一幅是“抗日敌后游击战”,浮雕上显现出抗日战争时期太行山区敌后游击战的场面。远远望去,在一座雄伟峻峭的半山腰里,游击队员们正穿过高大的树林和茂密的青纱帐,去和敌人战斗。画面上,青年男女农民拿着铁铲背着土制地雷;白发的母亲送枪给儿子去打击日本侵略者;年青小伙子站在指挥员身旁,等候命令,准备随时投入消灭敌人的战斗。
最后来到碑的正面,看到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的浮雕,这是十幅浮雕中最大的一幅。国民党认为不能逾越的天堑长江,被英勇无敌的人民解放军胜利地渡过了。浮雕上,号兵吹起冲锋号;指挥员右手高举,连连向高空发射信号弹,已登上敌岸的战士,踏着反动派的旗帜,向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老巢——南京城冲去。背后,数不清的战船正在波涛中前进。在这幅浮雕的两旁,是两块装饰性的浮雕。左边是渡江前夕,工人抬着担架、农民运送军粮、妇女送军鞋等热烈支援前线的场面。右边的一块表现全国各阶层人民举着红旗和鲜花,双手捧着水果,欢迎解放军、慰劳解放军的情景。
【任务一】请结合上文,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10幅浮雕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
文段二:八上课文《人民英雄永垂不朽》4段。
我踏上花岗石铺成的台阶,到了第二层月台。碑身四周围绕着双层汉白玉栏杆,栏杆的形状和天安门前玉带桥的汉白玉栏杆一样,美观朴素、洁白耀眼,使挺拔的碑身显得更加庄严、雄伟。碑的正面朝北,在一块六十吨重、十四点七公尺长的碑心石上,雕刻着毛主席题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镏金大字,闪闪发光。这八个字是碑的主题。在碑身背面,一行行镏金字整齐地排列着,这是毛主席亲自起草、周总理亲笔写的碑文。
【任务二】请结合上文,找到关于时间推移或者空间转换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
文段三:八上课文《人民英雄永垂不朽》5段。
碑身东西两侧上部,刻着以红星、松柏和旗帜组成的装饰花纹,象征着先烈们的革命精神万年长存。小碑座的四周,雕刻着以牡丹花、荷花、菊花等组成的八个大花圈,这些花朵象征着品质高贵、纯洁,表示全国人民对英雄们的永远怀念和敬仰。碑顶是民族传统的建筑形式,是上有卷云下有重幔的小庑殿顶。整个纪念碑的造型使人们感到既有民族风格,又有鲜明的新时代精神。
【任务三】请结合上文思考:作者按照由下而上的空间顺序,为什么不按“台阶——大碑座——小碑座——碑身”的顺序介绍,而是先介绍“碑身”,而后才介绍“小碑座”“大碑座”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部分
文段四:《翦淞阁》节选。
阁楼外四周是数十扇木雕红漆大门。门上刻有梅花、蝙蝠等图案,含吉祥喜气之意。顺着门再往上看,是只蹲坐回头的梅花鹿,样子十分可爱。“蝠”和“鹿”的同音字又分别是“福”和“禄”,因此这些门还含有“福禄双全”之意。登上台阶再往上看,便又是一幅梅花图,这是坚贞不屈的象征。
阁楼门前有一对石狮子,高度近二米,雄狮盘绣球,母狮抱幼狮,雕刻精致,虽历经四百多年沧桑,仍栩栩如生。据有关史志记载,石狮为明万历年间常州府武进县一个居士所献,原立宝应泰山殿门前。历经数百年变迁,加之战争,泰山殿今已荡然无存,但石狮依旧还在。“文革”期间,泰山殿被毁,门前的一对石狮被市民埋进地下保护起来。后因打通叶挺路,筑路工人在进行路面施工时,发现了完好如初的两只石狮,当即将它们移至纵棹园门前,作为镇园之宝。
进入阁楼门厅,上方是一只大走马灯,精致美丽。两侧墙壁上各有一幅大石雕。东边是一幅“盘古开天辟地”图,按顺时针方向,以时间顺序讲了天地混沌时,盘古在其中用大斧辟开了它,天地分离,世间万物开始出现的故事。西边是一幅“女娲造人补天”图,顺序与前者相同,讲了女娲用泥造了人类,又炼五彩石补天的故事。这两幅以神话故事为题材的石雕,都反映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以及华夏子孙的勇气与智慧。
【任务四】请结合上文思考:这三段文字的说明顺序的使用方式及作用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部分
文段五:范文展示
我的小卧室
当我终于克服了独自睡觉的恐惧时,爸爸妈妈送给我一件精致的礼物--重新装修过的小卧室。
小房间整体呈暖色调,简单而又温暖,素朴而不失活泼,好像将整个春天“呼啦”一声拉进卧室。
门的左边靠墙放着我最最心爱的古筝,我总爱闲暇时弹奏它,让整个小卧室充满着典雅的气息。听音乐能使人心情变好,我天天都有好心情还得归功于它呢。
门的右边放着一张小床。这张床特别柔软,我总爱爬上床窝进被窝蜷成一团,身体放松,脑袋放空,让柔软的床包容下我的身体,因此,我的被褥总不是齐整的。
床头上还坐着一个小家伙,棕色的柔软皮毛布满全身,穿着一件带有蝴蝶结的小裙子,耳朵上嵌了一朵小花,圆圆的脸上长着一双大眼睛,可爱的小鼻头下面还有一张爱笑的嘴,把外面的天都笑睛了。它是我过生日时朋友送给我的玩具熊,晚上它就像我的一位挚友一般伴我入眠。床头靠背上长出了一棵树,枝繁叶茂,落花缤纷,一只小鸟朝树飞来,似乎想歇歇脚,另一只想衔住一朵落花带回家里做装饰。哈哈,你被骗了,这只是一幅墙贴画而已。
靠近床尾的地方立着一个大大的书桌,主要是供我读书之用,上面还放着一盏台灯。书桌右上角的活板可以左右活动,当你移动它时,上面的蒲公英就像在飘一样,飞向远方。活板后又有一个休息柜,不过是专门用来给书休息的,里面摆满了各种各样的书,甚至还有几本漫画。书桌上铺满了阳光,从阳台落过来的阳光,充满了温暖的味道。。
窗帘的一角落在书桌上,虽然是素净的红白相间,但缠绕的蝴蝶结丝带却为它增添了几抹亮色,将房间装点得诗一般浪漫。
窗帘的旁边站着一个大家伙,它的名字叫衣柜,它的肚子里装满了我四季的衣服。我经常给它做手术--整理四季衣服。
我的房间虽然朴素无华,毫不奢华,但也拥有着阳光与温馨。
学生点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人教版八年级下《说明的顺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常用的三种说明顺序。
2.根据说明对象和目的合理安排说明顺序。
3.学会仔细观察社会生活,查找相关资料,整合相关信息,培养科学严谨的表达习惯和负责任的写作态度。
【教学重点】
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教学难点】
逻辑顺序
【教学流程】
一、温故而知新
1.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章体裁。它通过对客观事物做出说明或者对抽象事理的阐释,使人们对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特征、范围、类别、来源、成因、关系、功用等,来阐明事物的内容和形式、本质和规律,使人获得有关知识。
2.说明文分类知识整理。按照说明对象分,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整理和复习这部分知识,是为了引导学生,学习说明顺序首先要确定说明对象是事物还是事理,再确定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二、说明顺序的分类和写作方法指导
(一)说明顺序分类
1.时间顺序。按照事物发展过程的先后来介绍某一事物的说明顺序。
结合八上《人民英雄永垂不朽》6-10段,引导学生思考:作者是按照什么说明顺序介绍十幅浮雕的?明确:作者主要按照时间的发展顺序进行说明,同时兼用了空间的说明顺序。
2.空间顺序。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进行介绍的说明顺序。
一般从上到下,从前到后,从中间到两边等,常用于介绍建筑物、景点或具体物品。
结合八上《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第4段,引导学生找到这段文字关于空间转换的关键词提问这段安排了什么说明顺序。明确:作者按照空间顺序进行说明。采用空间顺序有利于全面说明事物各方面的特征,也合乎人们观察事物的习惯。
3.逻辑顺序。按照事物的内在联系或者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进行说明。
是介绍事理时通常采用的顺序,具体地说,有先总说后分说、从概括到具体、从现象到本质、从主到次、从原因到结果、由具体到抽象,等等。不管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木、器物等,还是抽象的事理,如思想、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都适用于以逻辑顺序来说明。阐述事物、事理间的各种因果关系或其他逻辑关系,按逻辑顺序写作最为适宜。
结合八上《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第5段,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作者按照由下而上的空间顺序,为什么不按“台阶——大碑座——小碑座——碑身”的顺序介绍,而是先介绍“碑身”,而后才介绍“小碑座”“大碑座”呢?明确:按照这样的顺序是为的是突出中国革命经过的艰苦道路,先烈们的光辉业绩和为了自由、解放中国人民付出的巨大代价。从纪念碑的结构来看,这是先主后次的顺序。
(二)说明顺序的确立(方法指导)
通常情况,运动、变化、发展的事物,它的条理性表现在时序上,不同时间有不同的形态,说明时可按时间顺序安排结构。一篇说明文中,可以找到时间推移的关键词或者事物发展进程的词语可以确定时间顺序。
处于静止状态的事物,如建筑物、名胜古迹、物品等,常常从空间位置上体现它的条理性,说明时宜按空间顺序,如先表后里,先外后内,先上再下等进行说明。一篇说明文中,找到方位词可以确定使用了空间顺序。
如果是说明复杂的事理,一般采用逻辑顺序,这样更具有科学性。
一篇说明文,一般以一种说明顺序为主,同时兼用其他说明顺序。
对于初中生而言,比较容易把握的是时间顺序、空间顺序的运用,逻辑顺序的运用相对较难。如果无法确立是不是逻辑的说明顺序,可以通过反向选择确定说明顺序,即找不到表时间推移或者空间转换的词语,就可推论是否用了逻辑的说明顺序。
三、范文引领
《教师教学用书》P108《翦淞阁》节选,见学习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请问这三段文字的说明顺序的使用方式及作用是什么?明确:空间顺序为主,兼用时间顺序。不仅让我们清晰了解这座仿古建筑的基本状况,同时也增进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四、实战演练
你有自己特别熟悉、喜欢的小天地吧?比如你自己的房间、你在教室里的座位、校园里的某个角落等。
以“我的小天地”为话题,写一个片段,向别人介绍它。要求结构清楚,条理清晰,重点突出。300字左右。
提示:
1.确定说明对象后,先考虑写哪些内容,然后选择合适的说明顺序。
2.写作中,注意准确使用方位词,这样能使介绍更加清楚。
优秀练习展示,见学习单。
教师点评:作者主要按照空间顺序说明小卧室的结构特点。这段文字先说明床头,再到床尾、床尾的书桌,以及书桌的上面、右边活板、后面的休息柜。大致按照由近及远的顺序安排。
第二段文字,还用了逻辑顺序,从书桌、活板的特征到书桌、活板的用途进行说明。
由此看来,一篇说明文根据事物的特征和读者的需要,可以采用多种说明顺序,这样,说明会更有条理,说明的对象也会更加立体鲜明,使读者印象深刻。
五、总结
见PPT
2(共18张PPT)
2022春部编版语文
八年级下册
说明的顺序
写作
说明文概况
1
说明顺序的分类及判定
2
实战演练
4
范文引领
3
概念?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章体裁。
它通过对客观事物做出说明或者对抽象事理进行阐释,使人们了解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类别、来源、成因、关系、功用或对事理的概念、特点、来源、演变、异同等能有科学的认识,使人获得有关知识。
01
01
说明文的分类
以具体事物为说明对象,说明的目的是使读者了解和认识事物的特征。
常常从事物的形状、性质、方位、构造、类别和功能等方面进行说明。
事物说明文
以分析事物的内在关系、介绍科学道理为主的说明文。
常常从概念、原理、成因、规律和联系等方面进行说明。
事理说明文
常用逻辑的说明顺序
01
02
按照说明对象分,分为两类
常用空间、时间的说明顺序
什么是说明顺序?
说明顺序是作者根据说明对象的主次、轻重、因果、先后、上下、大小等内部联系的科学认识顺序,来做出的一种安排。
合理的说明顺序能充分表现事物和事理的特征,符合人们认识的规律。
02
02
逻辑顺序
时间顺序
空间顺序
02
说明顺序的分类
概念: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进行介绍的说明顺序。
特征:表空间转换。(里外、上下、左右、南北)
概念:按照事物发展过程的先后来介绍某一事物的说明顺序。
特征:表时间推移的词。(早晚、先后、古今)
概念:按照事物的内在联系或者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进行说明。
特征:内在关系。(现象—本质、原因—结果、特点—用途、概括—具体、主要—次要)
02
分为三类
阅读学习单八上课文《人民英雄永垂不朽》6-10段,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10幅浮雕的?
(1839年 - 1851年)→(1911年 - 1925年 )→
(1927年 - 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
东 → 南 → 西 → 北;(兼用空间顺序)
时间顺序
时间顺序
概念:按照事物发展过程的先后来介绍某一事物的说明顺序。
特征:表时间推移的词。(早晚、先后、古今)
“我踏上花岗石铺成的台阶,到了第二层平台。碑身四周围绕着双层汉白玉栏杆,栏杆的形状和天安门前玉带桥的汉白玉栏杆一样,美观朴素、洁白耀眼,使挺拔的碑身显得更加庄严、雄伟。碑的正面朝北,在一块60吨重、14.7公尺长的碑心石上,有毛主席题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镏金大字,闪闪发光。这八个字是碑的主题。在碑身背面,一行行镏金字整齐地排列着,这是毛主席亲自起草、周总理亲笔书写的碑文。” ----八上《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第4段
由上而下:台阶——平台(碑身四周双层汉白玉栏杆)——碑身(正面题字、背面碑文)——碑身东西两侧上部——碑顶。
空间顺序
先四周后中间:碑身四周——碑身——碑心石。
由正面到背面:题词——碑文。
空间顺序:
里外、上下、左右、南北
空间顺序
概念: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进行介绍的说明顺序。
特征:表空间转换。(里外、上下、左右、南北)
“碑身东西两侧上部,刻着以红星、松柏和旗帜组成的装饰花纹,象征着先烈们的革命精神万年长存。小碑座的四周,雕刻着以牡丹花、荷花、菊花等组成的八个大花圈,这些花朵象征着品质高贵、纯洁,表示全国人民对英雄们的永远怀念和敬仰。碑顶是民族传统的建筑形式,是上有卷云下有重幔的小庑殿顶。整个纪念碑的造型使人们感到既有民族风格,又有鲜明的新时代精神。”
----八上《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第5段
思考问题:作者按照由下而上的空间顺序,为什么不按“台阶——大碑座——小碑座——碑身”的顺序介绍,而是先介绍“碑身”,而后才介绍“小碑座”“大碑座”呢?
逻辑顺序
大碑座四周的10块浮雕是本文说明的重点,作者另列开来说明,为的是突出中国革命经过的艰苦道路,先烈们的光辉业绩和为了自由、解放中国人民付出的巨大代价。从纪念碑的结构来看,这是先主后次的顺序。
逻辑顺序
找内在联系:主要—次要
逻辑顺序
主要部分
概念:按照事物的内在联系或者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进行说明。
特征:内在关系。(现象—本质、原因—结果、特点—用途、概括—具体、主要—次要)
主要部分
次要部分
01
说明顺序的分类小结
类别 特征 关键词
时间顺序 表时间推移 年份、朝代、时间、制作程序、发展先后……
空间 顺序 表空间 转换 方位变化 左-右、前-后、上-下、里-外、四周……
地点变化 东边-西边、北方-南方、秦国-楚国……
逻辑顺序 表内在联系 现象-本质、原因-结果、特点-用途、一般-特殊、概括-具体、主要-次要……
02
03
范文引领
请问这三段文字的说明顺序的使用方式及作用是什么?
①阁楼外四周是数十扇木雕红漆大门。门上刻有梅花、蝙蝠等图案,含吉祥喜气之意。顺着门再往上看,是只蹲坐回头的梅花鹿,样子十分可爱。“蝠”和“鹿”的同音字又分别是“福”和“禄”,因此这些门还含有“福禄双全”之意。登上台阶再往上看,便又是一幅梅花图,这是坚贞不屈的象征。
②阁楼门前有一对石狮子,高度近二米,雄狮盘绣球,母狮抱幼狮,雕刻精致,虽历经四百多年沧桑,仍栩栩如生。据有关史志记载,石狮为明万历年间常州府武进县一个居士所献,原立宝应泰山殿门前。历经数百年变迁,加之战争,泰山殿今已荡然无存,但石狮依旧还在。“文革”期间,泰山殿被毁,门前的一对石狮被市民埋进地下保护起来。后因打通叶挺路,筑路工人在进行路面施工时,发现了完好如初的两只石狮,当即将它们移至纵棹园门前,作为镇园之宝。
③进入阁楼门厅,上方是一只大走马灯,精致美丽。两侧墙壁上各有一幅大石雕。东边是一幅“盘古开天辟地”图,按顺时针方向,以时间顺序讲了天地混沌时,盘古在其中用大斧辟开了它,天地分离,世间万物开始出现的故事。西边是一幅“女娲造人补天”图,顺序与前者相同,讲了女娲用泥造了人类,又炼五彩石补天的故事。这两幅以神话故事为题材的石雕,都反映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以及华夏子孙的勇气与智慧。
----《翦淞阁》节选
问题:
说明对象
关键词
空间顺序为主,
兼用时间顺序。
不仅让我们清晰了解这座仿古建筑的基本状况,同时也增进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04
实战演练
你有自己特别熟悉、喜欢的小天地吧?比如你自己的房间、你在教室里的座位、校园里的某个角落等。
以“我的小天地”为话题,写一个片段,向别人介绍它。300字左右。
写作实践:
提示:
1.确定说明对象后,先考虑写哪些内容,然后选择合适的说明顺序。
2.写作中,注意准确使用方位词,这样能使介绍更加清楚。
确定对象
事物说明文
空间顺序(可兼用逻辑顺序)
确定方位词
抓住特征写作
04
优作展示
我的小卧室(节选)
评析
床头上坐着一个小家伙,棕色的柔软皮毛布满全身,穿着一件带有蝴蝶结的小裙子,耳朵上嵌了一朵小花,圆圆的脸上长着一双大眼睛,可爱的小鼻头下面还有一张爱笑的嘴,把外面的天都笑睛了。它是我过生日时朋友送给我的玩具熊,晚上它就像我的一位挚友一般伴我入眠。床头靠背上长出了一棵树,枝繁叶茂,落花缤纷,一只小鸟朝树飞来,似乎想歇歇脚,另一只想衔住一朵落花带回家里做装饰。哈哈,你被骗了,这只是一幅墙贴画而已。
靠近床尾的地方立着一个大大的书桌,主要是供我读书之用,上面还放着一盏台灯。书桌右上角的活板可以左右活动,当你移动它时,上面的蒲公英就像在飘一样,飞向远方。活板后又有一个休息柜,不过是专门用来给书休息的,里面摆满了各种各样的书,甚至还有几本漫画。书桌上铺满了阳光,从阳台落过来的阳光,充满了温暖的味道。 ----杨帆
作者主要按照空间顺序说明小卧室的结构特点。这段文字先说明床头,再到床尾、床尾的书桌,以及书桌的上面、右边活板、后面的休息柜。大致按照由近及远的顺序安排。
第二段文字,还用了逻辑顺序,从书桌、活板的特征到书桌、活板的用途进行说明。
由此看来,一篇说明文根据事物的特征和读者的需要,可以采用多种说明顺序,这样,说明会更有条理,说明的对象也会更加立体鲜明,使读者印象深刻。
04
小结
·时间顺序
·空间顺序
·逻辑顺序
说明顺序的分类、判定
·事物说明文
·事理说明文
说明文分类
·找关键词
·说明顺序使用方式
·说明顺序的作用
范文引领
·安排恰当的说明顺序将说明事物介绍清楚
写作策略
01
02
03
04
谢谢观看
2022.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