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小桃树》(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自主阅读,探寻文章不寻常处的真意,体会作者的独特情感。
2.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领会小桃树的深刻内涵。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领会小桃树的深刻内涵。
教学方法
朗读法 引导法 自主学习法
教学过程
一、情系“我的小桃树”
1. 作者在文中表达了自己对小桃树怎样的情感?又有哪些变化?
【预设】
期盼——忽略——忘却——怜惜——感激——希望
2. 为何作者的情感会发生变化呢?接下来,我们一起关注作者“自我意识的发展”,来探究作者对小桃树的情感产生变化的深层原因。
【预设】自我意识的萌动——自我意识的挣扎——自我意识的坚定
3.正是因为自我意识的坚定,作者在最后敞开心扉,感激桃树。
我心里稍稍有了些安慰。啊,我的小桃树啊!我该怎么感激你,你到底还有一朵花呢,明日一早,你会开吗?你开的是灼灼的吗?香香的吗?我亲爱的,你那花是会开得美的,而且会孕出一个桃儿来的;我还叫你是我的梦的精灵,对吗?
【预设】关注语气词与情感的表达。此段有四个“吗”构成的问句,两个“啊”构成的一个感叹句,一个带“呢”的陈述句。三个语气词在这多变的句式里诉说着作者独特的情感。
4. 作者对小桃树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作者为何要感激这棵可怜又生命力顽强的小桃树呢?
(1)小桃树——“灯”
“因为那朵欲绽的花苞,像风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灯。” 此时风虽狂,雨虽骤,但是风雨在小桃树面前无可奈何,因为小桃树开始有心了,那花苞就是它的心,是她不死的魂,而小桃树,也唤醒了消沉、颓丧的“我”。“风浪”是指“我”人生中遇到的挫折和困境,而‘指示灯’是指小桃树的百折不挠的精神给“我”带来了一份前行的力量和方向。
(2)小桃树——“爱”
文中一处既矛盾又不矛盾的地方,奶奶不看好小桃树是真的,但是因为她知道这棵小桃树是她孙子种下的,有着特殊的意义,所以尽管她认为这样的桃树没出息,可是还是要维护着小桃树。这样的既矛盾又不矛盾中凝聚了奶奶对我深深的爱,所以‘我’必须要写这棵小桃树,我更感激这棵小桃树!
(3)小桃树——“念”
因为这棵小桃树是奶奶送给“我”的桃核长成的,里面包含着“我”对已经过世的奶奶的怀念。现在的“我”无比愧疚,首先,“我”忘却了最初对幸福与梦想的执着,于己有愧。其次,“我”对已经过世的奶奶不只有怀念,还有一份自责。长大的“我”去外面的世界闯荡,却没有赶得及见到陪伴“我”长大的奶奶最后一面,这棵小桃树中还包含着一份我对奶奶的愧疚之情。
(4)小桃树——“梦”
“我”感激小桃树,称它作“梦的精灵”。桃树的成长,便是梦的生长。桃树为“我”种下梦,蓄养梦、守护梦。于作者而言, “梦”——就是理想,就是追求,就是奋斗,更是坚韧!
二、“我”对小桃树说
1. 作者在小桃树上寄托我的情思,这种写法叫——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就是通过描摹客观事物的某一个方面的特征来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或揭示作品的主旨。
(1)找准所托之物,把握其外形特征。
(2)根据外形特征,分析内在品质。
(3)找准物与志的相似点。
(4)整体把握全文,揭示所言之志。
2. 作者在小桃树上寄托了丰富的情思,倘若现在你是作者,你能否用一个字来表达你对小桃树的情感?
【预设】
想用“长”字,它有两个字音,在这里也有两种含义,一方面代表着漫长,小桃树告诉了“我”人生的路是漫长的,我要用毅力和坚持走下去;一方面代表着成长,小桃树用它的成长告诉了“我”怎样去成长!
三、小桃树对“我”说
1.深情朗读第13自然段,小桃树与风雨顽强抗争,最终保留了那朵“欲绽的花苞”,“我”从这场抗争中读懂了什么?请你为小桃树与风雨抗争的画面配上画外音,说出小桃树想对“我”说的话。
【预设】
(1)我虽孤独弱小,向来不受关心,但这又何妨,我无惧风雨,努力实现开花结果的梦想!
(2)我们命运相似,心意相连,多希望你也能不卑不亢,勇敢走过人生的风雨,成为自己的“梦之精灵”。
(3)再卑微再丑陋的生命也可以焕发光彩,再残酷的现实也摧残不了明媚的希望和梦想。
四、小结
贾平凹曾说:“说或许是编个故事给别人听,散文却是给自己的。”贾平凹写的虽然是小桃树,但其实是写给曾经的自己,写给曾经在困境中抗争,在彷徨中探索的自己,这就是贾平凹的小桃树。
五、作业
1. 课外阅读贾平凹的其他作品。
2. 借鉴课文托物言志的手法,借用一个事物来写写真实的自己。不用写完整的篇章,片段即可。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2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2
0
2
2
一
棵
桃
树
小
部编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
壹
情系“我的小桃树”
1.作者在文中表达了自己对小桃树怎样的情感?又有哪些变化?
壹
情系“我的小桃树”
壹
情系“我的小桃树”
2.为何作者的情感会发生变化呢?接下来,我们一起尝试用“自我意识的发展”,来探究作者对小桃树的情感产生变化的深层原因。
壹
情系“我的小桃树”
自我意识的萌动
好多年前的秋天了,我们还是孩子。奶奶从集市上回来,带给了我们一人一颗桃子,她说:都吃下去吧,这是一颗“仙桃”;含着桃核儿做一个梦,谁梦见桃花开了,就会幸福一生呢。我们都认真起来,全含了桃核爬上床去。我却无论如何不能安睡,想这甜甜的梦是做不成了,又不肯甘心不做,就爬起来,将桃核儿埋在院子角浇的土里,想让它在那蓄着我的梦。
壹
情系“我的小桃树”
自我意识的挣扎
也就在这年里,我到城里上学去了。走出了山,来到城里,我才知道我的渺小:山外的天地这般儿大,城里的好景这般儿多。我从此也有了血气方刚的魂魄,学习呀,奋斗呀,一毕业就走了上了社会,要轰轰烈烈地干一番我的事业了。
壹
情系“我的小桃树”
自我意识的坚定
啊,小桃树儿,我怎么将你遗在这里,而身漂异乡,又漠漠忘却了呢?看着桃树,想起没能再见一面的奶奶,我深深忏悔对不起我的奶奶,对不起我的小桃树了。
壹
情系“我的小桃树”
我心里稍稍有了些安慰。啊,我的小桃树啊!我该怎么感激你,你到底还有一朵花呢,明日一早,你会开吗?你开的是灼灼的吗?香香的吗?我亲爱的,你那花是会开得美的,而且会孕出一个桃儿来的;我还叫你是我的梦的精灵,对吗?
敞开心扉,感激桃树(关注语气词)
壹
情系“我的小桃树”
3.作者对小桃树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作者为何要感激这棵可怜又生命力顽强的小桃树呢?
爱怜
—— 何处惹爱怜?
希望
—— 前行路上的灯
小桃树——“灯”
雨还在下着,我的小桃树千百次地俯下身去,又千百次地挣扎起来,一树的桃花,一片,一片,湿得深重,像一只天鹅,眼睁睁地羽毛剥脱,变得赤裸的了,黑枯的了。然而,就在那俯地的刹那,我突然看见那树儿的顶端,高高的一枝儿上,竟还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嫩黄的,嫩红的,在风中摇着,拌着满身的雨水,几次要掉下来了,但却没有掉下去,像风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灯,闪着时隐时现的嫩黄的光,嫩红的光。
爱怜
—— 何处惹爱怜?
亲情
—— 矛盾中的爱与牵挂
小桃树——“爱”
·大家都笑话它,大家都笑话它,奶奶也说:这种桃树儿是没出息的,多好的种子,长出来,却都是野的,结些毛果子,须得嫁接才成。
·他们曾嫌它长得不是地方,又不好看,想砍掉它,奶奶却不同意,常常护着给它浇水。
爱怜
—— 何处惹爱怜?
思念
—— 愧疚与怀念并存
小桃树——“念”
·啊,小桃树儿,我怎么将你遗在这里,而身漂异乡,又漠漠忘却了呢?
·看着桃树,想起没能再见一面的奶奶,我深深忏悔对不起我的奶奶,对不起我的小桃树了。
“我”忘却了最初对幸福与梦想的执着。于己有愧。
没能再见奶奶一面,又辜负了她曾为“我”守护的梦想。于奶奶有愧。
爱怜
—— 何处惹爱怜?
希望
—— 带着梦想突围
小桃树——“梦”
·将桃核儿埋在院子角落的土里,想让它在那蓄着我的梦。
·我说,我的梦儿是绿色的,将来开了花,我会幸福呢。
·我不禁有些颤抖了:这花儿莫不就是我当年要做的梦的精灵儿吗?
·我亲爱的,你那花是会开得美的,而且会孕出一个桃儿来的;我还叫你是我的梦的精灵,对吗?
桃树为“我”种下梦、蓄养梦、保护梦。
贰
“我”对桃树说
作者在小桃树上寄托我的情思,这种写法叫——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就是通过描摹客观事物的某一个方面的特征来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或揭示作品的主旨。
1.找准所托之物,把握其外形特征。
2.根据外形特征,分析内在品质。
3.找准物与志的相似点。
4.整体把握全文,揭示所言之志。
贰
作者在小桃树上寄托了丰富的情思,倘若现在你是作者,你能否用一个字来表达你对小桃树的情感?
示例:
我想用“长”字,它有两个字音,在这里也有两种含义,一方面代表着漫长,小桃树告诉了“我”人生的路是漫长的,我要用毅力和坚持走下去;一方面代表着成长,小桃树用它的成长告诉了“我”怎样去成长!
“我”对桃树说
叁
桃树对“我”说
深情朗读课文第13段:
雨还在下着,我的小桃树千百次地俯下身去,又千百次地挣扎起来,一树的桃花,一片,一片,湿得深重,像一只天鹅,眼睁睁地羽毛剥脱,变得赤裸的了,黑枯的了。然而,就在那俯地的刹那,我突然看见那树儿的顶端,高高的一枝儿上,竟还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嫩黄的,嫩红的,在风中摇着,拌着满身的雨水,几次要掉下来了,但却没有掉下去,像风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灯,闪着时隐时现的嫩黄的光,嫩红的光。
叁
桃树对“我”说
小桃树与风雨顽强抗争,最终保留了那朵“欲绽的花苞”,“我”从这场抗争中读懂了什么?
请你为小桃树与风雨抗争的画面配上画外音,说出小桃树想对“我”说的话。
叁
桃树对“我”说
示例:
我虽孤独弱小,向来不受关心,但这又何妨,我无惧风雨,努力实现开花结果的梦想!
我们命运相似,心意相连,多希望你也能不卑不亢,勇敢走过人生的风雨,成为自己的“梦之精灵”。
再卑微再丑陋的生命也可以焕发光彩,再残酷的现实也摧残不了明媚的希望和梦想。
……
小说或许是编个故事给别人听,散文却是给自己的。
——贾平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