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外国诗两首》《未选择的路》课件(25张PPT)+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0课《外国诗两首》《未选择的路》课件(25张PPT)+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22 16:36:32

内容文字预览

《未选择的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诵读诗歌,感受诗歌内容。
2.品味象征的手法。
3.感悟诗歌中的哲理。
二、教学过程:
听读课文,思考:为什么标题是“未选择的路”?
(一)已选择的路
“我”选择了一条 的路。
芳草萋萋;十分幽寂;更诱人,更美丽;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作者是一个勇气与挑战,勇于坚持自己的人。
(二)如何选择
“我”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站在黄色树林的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岔路口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诗人对两条路都很向往,但不能同时都走,必须选择一条,而一旦选择其中一条,就没有回头的机会了,所以要“久久伫立”,思索选择
(三)未选择的路
“我”未选择了一条 的路。
长远而望不到尽头;平坦而神秘;也许蕴藏着无限的风景
那天清晨/落叶满地,
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天再见!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
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作者简介
罗伯特 弗罗斯特出生于旧金山一个教师家庭,在美国西部度过童年。中学毕业后,他在哈佛大学学习两年后肄业,这前后曾做过纺织工人、教员,经营过农场,并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同时他也开始写诗,但他的诗歌最初并未在美国引起注意。1912年时弗罗斯特已经38岁,这一年他作出了一个重要的选择:放弃他在一所师范学校教书的职业,放弃本来可能更加平坦、安稳的生活,而选择了诗歌。他对自己说:“写诗吧,穷就穷吧。”  
夫妻二人商量后,决定到异地去闯一条路,找一个生活水平比较低,但更利于写诗的环境。于是他们卖掉了祖父遗传下来的农场,再加上几年教书所得的一点积蓄,就这样他们来到大海对岸的英国,在离伦敦不远的一个村子里找到了一座木板茅屋的新家。不久之后,他的第一本诗集《孩子的意愿》出版了,很快就以其特有的朴素坦率和真诚赢得了诗人们的好评。美国著名诗人庞德特别撰文推荐,说它是美国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最好的一本诗集。
1912年,弗罗斯特已经38岁了,这一年他做出了一个重要的选择:放弃本来平静安稳的教书生活,选择了不可预知的诗歌创作的道路。
作为一个现代诗人,在诗歌的创作上,弗罗斯特也像《未选择的路》中写的那样,他选择了一条少有人走的路,并形成了与20世纪多数诗人迥然不同的创作风格。
(四)选择后的回顾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思考:结尾一节有什么深刻含义?
多年以后,回顾自己当初的选择也许会“轻声叹息”,为未走那条路而感到深深的遗憾,但绝不是后悔。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与开头呼应,诗人表面上写的是自然界的道路,但实际上是人生之路。人生的道路有千万条,但只能选择其中的一条,其他的路只能放弃。
学习写法
路 自然之路 象征 人生之路
象征: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
诗人抓住林中岔路口这一具体形象,用象征手法引起人们丰富生动的联想,烘托出人生岔路口这一具有哲理意味的艺术形象。诗人借人们司空见惯的林中岔路口,来阐述“如何选择人生道路”这一问题。
解题:为什么标题是“未选择的路?”
“未选择”也就是“选择”。正是生活中许多人对于选择的不满,才更加产生了对未选择的怀恋。
诗人念念不忘的是那条未选择的路,而不是已经选择的路。这也是人生的真实写照。
对比赏析
请朗读比较《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和《未选择的路》的异同。
同:两首诗都富于哲理,且都富于人情味。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中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给人以鼓舞,使人笑对人生;
《未选择的路》对于人生选择的思索,反映了人们普遍的心理,更容易引起共鸣,激发人们对人生选择的思索。
异:①《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表现得积极乐观,
《未选择的路》则表现得有些忧郁。
②《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没有具体的形象,直抒胸臆,劝告
《未选择的路》则用了许多具体的形象来说理。
三、作业布置:
有感情的诵读《未选择的路》,并结合生活谈一谈你对“选择”的理解。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5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2
0
2
2
作者:弗罗斯特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0课
学习目标
感悟诗歌中的哲理
品味象征的手法
01
诵读诗歌,
感受诗歌内容
03
02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虽然在这条小路上,
都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未选择的路
弗罗斯特
那天清晨落叶满地,
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
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为什么标题是“未选择的路?
KE WEN LANG DU
一、已选择的路
“我”选择了一条 的路。
芳草萋萋
十分幽寂
更诱人,更美丽
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勇气与挑战
勇于坚持自己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我”
站在黄色树林的
岔路口
“选择”
诗人对两条路都很向往,但不能同时都走,必须选择一条,而一旦选择其中一条,就没有回头的机会了,所以要“久久伫立”,思索选择。
二、如何选择
“我”未选择了一条 的路。
长远而望不到尽头
平坦而神秘
也许蕴藏着无限的风景
留恋
怅惘
那天清晨/落叶满地,
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天再见!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
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三、未选择的路
ZUO ZHE JIAN JIE
作者简介
做过老师
农场主
文学家
诗人
当过鞋匠
罗伯特·弗罗斯特被称为“美国文学中的桂冠诗人”。
1912年,弗罗斯特已经38岁了,这一年他做出了一个重要的选择:放弃本来平静安稳的教书生活,选择了不可预知的诗歌创作的道路。
作为一个现代诗人,在诗歌的创作上,弗罗斯特也像《未选择的路》中写的那样,他选择了一条少有人走的路,并形成了与20世纪多数诗人迥然不同的创作风格。
多年后的回顾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多年以后,回顾自己当初的选择也许会“轻声叹息”,为未走那条路而感到深深的遗憾,但绝不是后悔。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与开头呼应,诗人表面上写的是自然界的道路,但实际上是人生之路。人生的道路有千万条,但只能选择其中的一条,其他的路只能放弃。
思考:结尾一节有什么深刻含义?
XIANG XI TAN JIU
学习写法
自然之路
人生之路
象征

“选择”
ZHI SHI KA PIAN
知识卡片
象征
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
XIE ZUO TE SE
写作特色
象征手法的运用
诗人抓住林中岔路口这一具体形象,用象征手法引起人们丰富生动的联想,烘托出人生岔路口这一具有哲理意味的艺术形象。诗人借人们司空见惯的林中岔路口,来阐述“如何选择人生道路”这一问题。
XIANG XI TAN JIU
详细探究
自然之路
人生之路
象征

“选择”
为什么标题是“未选择的路?”
“未选择”也就是“选择”。正是生活中许多人对于选择的不满,才更加产生了对未选择的怀恋。
诗人念念不忘的是那条未选择的路,而不是已经选择的路。这也是人生的真实写照。
JIE GOU MAI LUO
结构脉络
未选择的路
伫立路口,思索
做出决定,选择
选择之后,惆怅
多年之后,回顾
独立思考慎重选择
对比赏析
比较《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和《未选择的路》
同:两首诗都富于哲理,且都富于人情味。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中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给人以鼓舞,使人笑对人生;
《未选择的路》对于人生选择的思索,反映了人们普遍的心理,更容易引起共鸣,激发人们对人生选择的思索。
异:①《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表现得积极乐观,
《未选择的路》则表现得有些忧郁。
②《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没有具体的形象,直抒胸臆,劝告
《未选择的路》则用了许多具体的形象来说理。
作业布置
有感情的诵读《未选择的路》,并结合生活谈一谈你对“选择”的理解。
谢谢聆听 欢迎指正
谢谢聆听 欢迎指正
KAO DIAN TUO ZHAN
考点拓展
现代诗歌“五步阅读法”
要知人论世。(创作背景、写作动机、作者情感等)
要抓住诗眼。(诗中反复出现的句子或诗歌最后一节)
要分析意向。(主观感受和客观事物融合的产物)
要知晓抒情。(直接抒情或间接抒情)
要明确手法。(比兴、拟人、夸张、以动写静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