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台阶 第2课时课件(共34张PPT)+教案+导学案+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12 台阶 第2课时课件(共34张PPT)+教案+导学案+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22 16:43:47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12 台阶
学习目标
1.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把握文章的内容和主题,体会“台阶”的含义。(重点)
2.学习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理解“父亲”的形象特点。(难点)
3.感受父亲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培养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素养)
人生是一节一节台阶
许多人渴望在台阶上
找到自己的高度
父亲正是如此
可是
——果真吗?
李 森 祥
台阶
第二课时
内容品读。
1. “台阶”这个标题有什么作用?
“台阶”是文章命题立意的核心,也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品读开端(1—9):梦想造台阶
2.作者为什么在老屋的三级青石板上用了那么多笔墨?
(1)“那石板多年前……还没觉得花了太大的力气”(第2段)
写三块青石板的来历,前后形成对比,表现父亲当年的强壮和造屋后的老迈。
(2)“那石板没经石匠光面……磨不平那一颗颗硬币大的小凹凼”(第3段)
石板粗糙,暗示当年经济条件差。
(3)之前“我”被安置在青石板上,表现那时年幼,而新屋造好,我长大了,父亲却老了。
写“我”在台阶上跳上跳下,表明那时年幼,而新屋造好,“我已经长大成人了”,说明准备盖房前后用了一二十年。
3.“他的脚板宽大,裂着许多干沟,沟里嵌着沙子和泥土。”(第5段)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怎样的作用?
运用细节描写,写父亲的脚板,写出了父亲终年辛劳的形象和农民的本色,也说明家庭的贫困。表明父亲吃苦耐劳的品质,那些“沟”“沙子”“泥土”都是父亲辛劳的见证。
4.文章较详细写了父亲的脚板以及洗脚一节,这似乎与文章中心无关,可以删去吗?
不能,这部分看似与主要内容“台阶”无关,但这是父亲一生艰苦、淳朴和劳作的明证,是丰富父亲形象不可或缺的内容。
1.“父亲坐在绿荫里,……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表现父亲怎样的思想感情?为何不用心理描写?(13段)
父亲抽烟时专注地望着别人家高高的台阶,他羡慕,他向往,他在谋划怎样加快准备,争取能早日建造起高台阶的新屋,像人家一样气派,也叫人羡慕。
这篇小说是用第一人称写的,不允许写别人的心理活动,只能以形写神。
动作、神态描写,父亲下定决心争取能早日造起高台阶的新屋。
品读发展(10—16):准备造台阶
2.“一个冬天下来,破草鞋堆得超过了台阶。”(15段)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这句话运用了侧面描写,表现
了父亲的劳 累,体现父亲为实现
目标的执着,也使父亲的形象更加
高大。
1.“接着开始造台阶”(18段)这句话独立成段,有何用意?
品读高潮(17—25):建造新台阶
本文的题目是“台阶”,文章的重点也是“台阶”。“接着开始造台阶”单独成段,既照应了题目,又引起读者注意,表明以下内容是行文重点。
2.作者细致描写父亲头发上的水珠和额头上的露珠有什么作用?(19段)
细致描写父亲头发上的水珠和额头上的露珠,既体现了父亲的艰难辛苦,又表现了父亲充满活力的形象;既渲染了一种神奇的意境,又表达了
“我”对父亲无比热爱的感情。
3.放鞭炮后,作者对父亲的动作和神态进行了细致的描写,有什么作用?(21段)
通过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形象逼真地写出父亲内心无比喜悦,却又手足无措的样子。这也折射出父亲的内向与厚道。父亲一辈子老实厚道,低眉顺眼,当自己追求的理想一朝实现时,他却左也不是右也不是,手足无措,与前文说父亲是位“老实厚道”的人相呼应。“腰闪了一下”、父亲“一只手按着腰”,这些细小的动作,既写出了父亲不服老的性格,又写出了父亲已经老了,与前文父亲力气大形成鲜明对比。
4.“我亲眼看到父亲在用手去托青石板时腰闪了一下。我就不让他抬,他坚持要抬。抬的时候,他的一只手按着腰。”(22段)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细节描写,表现了父亲争强好胜、不服老的性格,与前文父亲的力气大形成对比,说明父亲的确老了。
6.”父亲按照要求,每天在上面浇一遍水。隔天,父亲就用手去按一按台阶,说硬了硬了。再隔几天,他又用细木棍去敲了敲,说实了实了。又隔了几天,他整个人走到台阶上去,把他的大脚板在每个部位都踩了踩,说全冻牢了。“(24段)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表现了父亲什么?
5.“三块青石板作为新台阶的基石被砌进去了。父亲曾摸着其中一块的那个小凹凼惊异地说:“想不到这么深了,怪不得我的烟枪已经用旧了三根呢。”(23段)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语言描写,以三块青石板用的时间之久,表现父亲为造新屋准备的时间之长,同时照应了上文的“小凹凼”和父亲吸烟的情节。
动作描写,表现了父亲对新台阶的珍爱之情。
1.从修辞角度赏析“那根很老的毛竹扁担受了震动,便“嘎叽”地惨叫了一声,父亲身子晃一晃,水便泼了一些在台阶上。”(28段)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嘎叽’ 地惨叫了一声”,写出了扁担已不堪重负,同时也暗指年老的父亲已不能再承担家庭的重担。
2.我连忙去抢父亲的担子,他却很粗暴地一把推开我:“不要你凑热闹,我连一担水都挑不——动吗!”(28段)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说明了什么?
动作、语言描写,父亲因年老而挑水时有些吃力,可是自己却不愿承认自己的衰老,说明父亲十分倔强、要强。
品读结局(26—32):台阶成人老
4.新屋造好了,父亲怎么样了?
人也衰老了
身体也垮了
3.在父亲的努力下,新台阶终于砌好了,可父亲却感到怎样?为什么?
不对劲。 台阶低,意味着经济地位地下,父亲由此形成了自卑心理。这种自卑心理长期存在,难以一下子消除,所以台阶高了,反而处处感到不习惯,不对劲。
父亲干了一辈子,劳动就是生命,在他的精神世界中,劳动是创造,劳动有收获,劳动体现了自己的价值,一旦不能干活,就失去一切,所以感觉若有所失。
5.结尾部分父亲回来时,为什么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这种心态怎么理解?
6.全文为什么以“父亲老了”收束全文?
“父亲老了”与当年父亲的体壮如牛形成对比,从而突出父亲为了造有九级台阶的新屋,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他终年辛苦,准备了大半辈子,积铢累寸,终于造成了有九级台阶的新屋,一辈子的心愿得
以实现,但是新屋落成了,身体也垮了,
人也衰老了,文章就此结束,留给我们
的思索是深沉的。
感知形象
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父亲是一个非常要强的
农民,他有志气,不甘人后,他要自立于受人尊重的行列,他有长远的生活目标,他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父亲是一个老实厚道的农民,他用诚实劳动兴家立业,不怕千辛万苦。同时,父亲身上有着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当新台阶造好后,他反而处处感到不对劲、不自在,并且不好意思坐上去。
辅读资料
“父亲”的形象,在那个年代里,在我生活过的乡村里,几乎到处可见。他们除了有一双永远也不干净的脚以外,还应该有一双不能碰棉絮的手(他们开裂着沟纹的手一旦碰棉絮,会将好好的棉絮粘扯得一塌糊涂)。
——李森祥给编者的信
合作探究
1.说说文中流露出“我”对父亲的感情。
作者对父亲的优秀品质表示敬仰和赞叹;对父亲身上的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表示同情;对改变农村的面貌寄予希望。
2.“台阶”有什么深刻的内涵?
台阶不仅仅是小说的线索,更是作者内心的呼唤,希望所有像父亲一样的农民由贫穷走向富裕,由自卑走向自尊,由被漠视走向被尊重。
3.小说以父亲的形象和精神为表现重点,能否将题目改为“父亲”?
不能,就小说题目而言《台阶》较《父亲》要准确和精练。
作者选取“台阶” 这一典型事例来表现父亲的精神品质,体现了围绕中心命题立意,选材剪裁的写作技巧。
4.这篇文章除了让我们了解父亲这个人物,还告诉了我们什么?
小说还告诉我们,父亲创业的艰难困苦,根源在于农村经济极端落后。小说深沉地回响着时代对先进生产力的呼唤。
主题思想
本文通过叙述父亲为盖新屋而拼命苦干的一生,表现了那个时代农民艰难困苦的生存状态和他们为改变现状而不懈努力的精神,表达了“我”对父亲的崇敬和怜悯之情。
写法借鉴
本文是以什么为线索组织材料的?请结合相关内容进行分析。
以“台阶”为线索。
文章所写的主要人物——父亲的许多表现都是紧紧围绕台阶而展开的:他休息是在台阶上;他的所有劳动都是为了台阶;他抽烟是在台阶上;他的心理情感和变化也都与台阶有关;他的闪腰、他的人老精神差也都是放在台阶上来描写的。
也就是说,父亲的一生奋斗和全部心血都在这台阶上,因而所写的内容、所叙的大大小小的事件,以及“我”对父亲的观察等,也都放在了台阶上来表现。
本文选材精当,详略有致,请举例说明。
本文围绕“台阶”选材极为恰当,凡与“台阶”有直接关系的内容则不惜笔墨,尽情挥洒;而与“台阶”关系不大的内容则惜墨如金,有的仅点到为止。
如“造屋”的工程显然要比“筑台阶”大得多、复杂得多,可是作者只用了一两句,而对“筑台阶”的过程则写得十分详尽。
父亲在屋里和在外劳动的时间一定很多,可是作者却写得很简略,有的甚至只字未提;而父亲在“台阶”上的活动,则写得详而又详。
因此可以说“台阶”是父亲一生的浓缩。这样安排材料就突出了中心,丰富和凸显了父亲的形象。
拓展延伸
你是否也想获得别人的尊重?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你付出了什么?
是否有所收获?
与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
教师寄语
父辈艰辛有几许,尽在儿女丈量中。作为儿女的我们,该如何理解父亲、感恩父亲的倾情付出呢?唯有发奋读书,好好生活,为未来美好的人生奠基。
随堂练习
1.选出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C )
A.本文的语言十分口语化,读来就好像在听作者娓娓为我们讲述一个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平常如邻家一般的故事。
B.文中的“父亲”一年都在辛勤劳作,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纯朴、厚道、待人宽厚、能吃苦耐劳的人。
C.父亲一生劳作的目的是为了抬高自家的台阶,表现了父亲好强、爱慕虚荣的性格特点。
D.本文围绕“台阶”命题立意,组织材料,使造房这个一般性的题材有了侧重点,有了特色,突出了父亲对社会地位的追求,突出了父亲希望受人尊重的思想性格。
2.仿照例句,写一组句子(句子形式相同,修辞方法一致,语言格调要高雅 )。
例句:母爱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温暖如春;母爱是一泓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也依然纯洁明净。
3.阅读”那天早上父亲天没亮就起了床......我已经是大人了”,完成下面小题。
(1)从选文对父亲四件事的描写中,看出父亲是个什么样的人?(先填写空白处,再回答问题)
①起早踏黄泥,②_________,③撬石板闪腰,④__________
父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句子表现出“父亲”性情的什么特点?
父亲曾摸着其中一块的那个小凹惊异地说:“想不到这么深了,怪不得我的烟枪已经用旧了三根呢。”
(3)简述父亲最能打动人的某个举动及自己的感受(第(2)题句子不得再用)
让我放鞭炮
浇水使牢实
勤劳、质朴,踏实肯干,不服输
有着坚忍不拔的毅力,忘我的劳动精神
示例:最能打动我的是父亲在泥水匠来之前,就把满满一凼黄泥踏好。提前做好准备工作,表明了父亲的认真、勤劳,也表明父亲是一个有计划的人。我们在日常学习中也要有所规划,有的放矢,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作业布置
想想你的父亲,学完这篇文章,你一定有许多话想对你的父亲说,请用笔记下你最想对你父亲说的话!
台阶
旧台阶低(地位低)
捡砖捡瓦
积累角票
草鞋成堆
早起踏泥
腰闪抬板
新台阶高(地位高)
坚韧不拔
执着追求
父亲
希望受人尊重
追求社会地位
板书设计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台阶》同步检测
(满分:70分 时间:45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32分)
1.下面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凹凼(dàng)  门槛(kǎn) 涎水(yán)   摔跤(jiāo)
B.泥浆(jiāng)  着落(zhuó) 淌汗(tǎng)  烟瘾(yǐn)
C.旺盛(shèng)  黏性(nián) 尴尬(gān)   胯骨(kuà)
D.醒悟(xǐng)  晌午(shǎng) 憋住(biē)   扁担(dan)
2.选出字形全对的一项 (  )(2分)
A.麻筋草鞋 人踩牛踏 宽敞阴凉 唿搭 B.微不足道 摇来荡去 筹画材料 泥浆
C.精力旺盛 不凑热闹 大庭广众 跨骨 D.门槛台阶 流出涎水 低眉顺眼 嗑头
3.下列加粗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自那次腰闪(因动作过猛而扭伤)了之后,似乎失去了这个兴趣。
B.他那颗很倔(性子直,倔强)的头颅埋在膝盖里半晌都没动。
C.父亲明明该高兴,却露出些尴尬(神色、态度不自然)的笑。
D.而父亲自己却熬(煎熬、难受)不住,当天就坐在台阶上抽烟。
4.下列各句中加粗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他整天心事重重,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
B.农村里有这么个风俗,大庭广众之下,夫妇俩从不合坐一条板凳。
C.尽管世界杯小组出线的前景微乎其微,全体队员仍然准备做最后一搏。
D.我们不喜欢那种低眉顺眼、唯唯诺诺的人。
5.句式变换后,基本意思有所改变的一项是( )(2分)
A.他把报纸撕破了。报纸让他撕破了。
B.难道你该这样做吗 你根本不该这样做。
C.并非所有的人都不愿和你交朋友。所有的人都愿意和你交朋友。
D.我直到晚上10点才把数学作业做完。到晚上10点,我才做完数学作业。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分)
A.减轻中学生的课业负担成了眼下的当务之急。
B.我国已经成功发射并研制了“嫦娥一号”卫星。
C.对于这种盲目投资、虚掷钱财的行为,迄今在有些部门仍未得到制止。
D.“一带一路”在平等的文化认同框架下谈合作,是国家的战略性决策,体现的是和平、交流、理解、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
7.下面句子中没有运用比喻修辞的一项是( )(2分)
A.父亲说洗了一次干净的脚,觉得这脚轻飘飘地没着落,踏在最硬实的青石板上也像踩在棉花上似的。
B.太阳把他的皮肤烧磨得如牛皮般的厚实,油腻腻的,仿佛涂了一层蜡。
C.他仿佛觉得有许多目光在望着他,就尽力把胸挺得高些,无奈,他的背是驼惯了的。
D.等父亲从厨房出来,他那张古铜色的脸很像一块青石板。
8.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分)
这片丛林,自是不再寂寞了。除了 ,还有 ;除了 ,还有 。
①绿色的叶子 ②花色的衣裳 ③女人的谈话声与孩子的欢笑声 ④春天的鸟语声与秋天的蝉鸣声
A.②①③④ B.③②④① C.④③①② D.①④②③
9.下列对语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父亲从老屋里拿出四颗大鞭炮,他居然不敢放,让我来。”这句话刻画出父亲的胆小。
B.“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这里的专注,指父亲看到别人家高高的台阶,心里羡慕,看得出神。同时也在暗下决心,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房子。
C.“我想一步跳到门槛上,但摔了一大跤。父亲拍拍我后脑勺说,这样是会吃苦头的!”父亲的这句话可以说是人生的哲理:人生要一步一步地走,不能急于求成。
D.“我亲眼看到父亲在用手去托青石板时腰闪了一下。我就不让他抬,他坚持要抬。”父亲明知闪了腰,却“坚持要抬”,可见他性情倔强。
10.下列关于课文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台阶》是李森祥的一篇小说,这篇小说以浙江乡村为背景,围绕“父亲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展开情节。
B.《台阶》这篇小说,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讲述了父亲修台阶的故事,塑造了一个老实本分、热爱生活、吃苦耐劳、坚忍不拔、追求理想的农民形象。
C.小说中的核心意象“新屋”承载着父亲在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理想, 也象征着人生的使命。
D.《台阶》的语言细腻而富有节奏感,虽是叙事写人的小说,语言却更像抒情写意的散文。
11.班级开展以“弘扬传统 孝敬父母”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完成下面任务。(11分)
(1) [积累]请写出一句与父爱、母爱有关的名言、俗语或两句前后连贯的古诗。(2分)
(2) [读图]观察右面这幅图,按要求答题。(9分)
① 这幅图表现了什么主题?(2分)
② 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画面内容。(3分)
(3)通过参与这次“弘扬传统 孝敬父母”的活动,你将用哪些具体行动回报父母呢?(4分)
二、阅读理解(38分)
(一)(20分)
①父亲的准备是十分漫长的。他今天从地里捡回一块砖,明天可能又捡进一片瓦,再就是往一个黑瓦罐里塞角票。虽然这些都很微不足道,但他做得很认真。
②于是,一年中他七个月种田,四个月去山里砍柴,半个月在大溪滩上捡屋基卵石,剩下半个月用来过年、编草鞋。
③大热天父亲挑一担谷子回来,身上淌着一片大汗,顾不得揩一把,就往门口的台阶上一坐。他开始“磨刀”。“磨刀”就是过烟瘾。烟吃饱了,“刀”快,活做得去。
④台阶旁栽着一裸桃树,桃树为台阶遮出一片绿阴。父亲坐在绿阴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这时,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
⑤父亲磨好了“刀”。去烟灰时,把烟枪的铜盏对着青石板嘎嘎地敲一敲,就匆忙地下田去。
⑥冬天,晚稻收仓了,春花也种下地,父亲穿着草鞋去山里砍柴。他砍柴一为家烧,二为卖钱,一元一担。父亲一天砍一担半,得一元五角。那时我不知道山有多远,只知道鸡叫三遍时父亲出发,黄昏贴近家门口时归来,把柴靠在墙根上,很疲倦地坐在台阶上,把已经磨穿了底的草鞋脱下来,垒在墙边。一个冬天下来,破草鞋堆得超过了台阶。
⑦父亲就这样准备了大半辈子。塞角票的瓦罐满了几次,门口空地上鹅卵石堆得小山般高。他终于觉得可以造屋了,便选定一个日子,破土动工。
12.“父亲的准备是十分漫长的”,“漫长”有多长?他都做了哪些准备?父亲的准备除了漫长,还有什么特点?(4分)
13.如何理解下列语句。(6分)
(1)先说说“父亲那专注的目光”中流露出他怎样的心理,然后联系上下文仔细揣摩,把父亲当时的想法写下来。(3分)
(2)“一个冬天下来,破草鞋堆得超过了台阶”,这个句子对刻画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14.从第⑥段中的划横线的词语,分析父亲的辛苦。(4分)
15.选文表现了父亲怎样的精神?(2分)
16.父亲的准备过程是艰苦的。它的根源是什么?为什么?(4分)

(二)拾荒(18分)
①深秋的凌晨,天气已经转凉,离天亮还有一个多小时,大街上冷冷清清的,昏黄的路灯把王婆婆孤单的身影拉得又细又长,她沿街仔细翻找着每一个垃圾箱,将凡是能卖钱的东西统统装进那用了多年的破旧编织袋。
②她有些吃力地拖着那个鼓鼓囊囊沉重的袋子,从垃圾桶旁直起佝偻的身躯,用一只手握成拳头用力地捶打着酸痛的腰。这时隐隐约约听到一阵断断续续、细小而无力的哭声,她循着声音,目光不由自主地瞄到了不远处路灯杆下的一个小纸箱,以及被几件旧衣物包裹着只露出一个头的婴儿,环顾四周,除了阴冷的风吹着地上的落叶到处乱跑,鬼影子都没有一个。她小心翼翼地抱起来,发现婴儿脸色青紫,气若游丝,柔弱得像一只筋疲力尽的流浪猫。
③王婆婆解开自己的衣襟,把婴儿贴身捂在怀里,一股透心的凉从皮肤瞬间直达五脏六腑,她不禁打了一个寒战,内心涌起一丝悲凉。
④全家人的生活被这个从天而降的弃婴彻底打乱了,本来就过得十分拮据的日子更是雪上加霜。不到一周,儿媳就给她下最后通牒:“这日子没法过了,要么你把婴儿扔了,要么我走,人家亲生父母都不愿养,你操哪门子心,说不定孩子有什么绝症。”
⑤“好歹也是一条命啊!”王婆婆叹息着,但面对争吵,最后还是不得不妥协,带着弃婴寄居到一个拾荒老乡那儿。
⑥好景不长,真应了儿媳的那句话,孩子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得赶紧做手术。王婆婆摸了摸缝在贴身衣兜里的两千块钱,这可是她这些年来起早贪黑拾荒换来的棺材钱啊!可一看到孩子那清澈的眼神,她心一横牙一咬,撕开了衣兜,双手颤抖着揭开一个用塑料布一层又一层包裹着的小袋子,就像一层层剥开自己的心。
⑦倾其所有,只够三天。第四天,医院通知续费,说手术费还差得多。王婆婆打电话给儿子,可还没说完,儿子就不耐烦地说:“我看你是吃饱了撑的,没事找事。”
⑧王婆婆抱着婴儿独自一人精神恍惚地坐在医院悠长的走廊上,不禁老泪纵横。一束阳光从窗户里斜射进来,像舞台上的追光灯,正好打在她蓬乱、花白的头发上。这一场景,引起了一个年轻人的注意,他悄悄举起相机,迎着走廊的侧逆光,按下了快门。
⑨第二天,当地晚报发出了一条《七旬拾荒老人拾弃婴身患疾病盼救助》的新闻报道。随后,电台记者来了,电视台也扛着摄像机来了,越来越多的陌生人来了……铺天盖地的爱心向老人和这个弃婴涌来。短短一周,30多万元的爱心捐款就送到了王婆婆的手上。
⑩然而,这浓浓的爱心并没有挽留住孩子幼小的生命。一个月后,在付出10多万元的医疗费之后,孩子还是走了。
在王婆婆心痛欲绝的时候,儿子儿媳来医院找到她,态度诚恳地向她承认错误,还把她接回了家,破天荒地做了一大桌丰盛的菜肴,并不停地往她碗里夹菜。饭后,儿媳向她诉起苦来:“妈,你看孩子们渐渐大了,长期租房也不是个事儿,听说下月房租又要涨了,我看不如我们直接买一套60平方米的房子吧,首付也就10多万元,你那儿不是还剩……”
王婆婆没有说话,苦笑了一下,然后头也不回地走出了家门。
一年后,老家大山深处的那所乡村小学新教学楼落成,孩子们兴高采烈地从四面漏风的危房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教室。王婆婆依然在这个陌生的城市,拖着一个破旧的编织袋,捡拾垃圾以及人们在不经意间丢弃的某些东西…… (选自《2017年中国小小说精选》,有修改)
17.参照下面的表述,分别用两个四字短语将小说情节补充完整。(4分)
凌晨拾荒,捡养弃婴—① , →为救弃婴,倾其所有—→无助之中,八方相助→子辈相求,决然离去→② , 。
18.小说第 段中写到“王婆婆没有说话,苦笑了一下,然后头也不回地走出了家门”,请你描写此刻王婆婆的心理活动。(3分)
19.选择一个角度,赏析第⑥段画线的句子。(4分)
可一看到孩子那清澈的眼神,她心一横牙一咬,撕开了衣兜,双手颤抖着揭开一个用塑料布一层又一层包裹着的小袋子,就像一层层剥开自己的心。
20.小说②③段王婆婆捡弃婴的情节,时间很短却用了大量的篇幅来描述,第 段仅用 “一年后”三个字将这一年发生的事情一笔带过。作者为什么这样写?(3分)
21.小说最后一句写王婆婆“捡拾垃圾以及人们在不经意间丢弃的某些东西……”,结合小说具体分析,文中的人们在不经意间丢弃了哪些不应该丢弃的东西?(4分)
【答案与解析】
1.A(yán——xián。)
2.A
3.D解析:根据语境,此处的“熬”意思应是“忍受”。
4.C解析:“微乎其微”形容非常少或非常小。这里与“前景”搭配不当,因为前景无所谓大小(多少)。
5.C
6.A.“眼下的”和“当务之急”语意重复;B.语序不当,应把“发射”与“研制”调换位置;C.主语残缺,去掉“对于”;D.正确。
7.C
8.C
9.A
10.C
11.(1)示例:儿行千里母担忧。养儿方知父母恩。谁言寸草 心,报得三春晖。
(2)①孝道、尊老、幸福、和谐等。
②示例:画面中祖孙三代,爸爸在帮爷爷洗脚,孙子在给 爸爸擦背,整个画面温馨、感人,生动地演绎着爱的传递。
(3)示例:不顶撞父母;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常 回家陪伴父母等。
12.“漫长”指他准备了大半辈子。“塞角票的瓦罐满了几次,门口空地上鹅卵石堆得小山般高”,从建房需要的经济与物质即建材上进行了准备。 艰辛。
13.(1)表现了父亲对高台阶的向往与执着的心理。父亲想:“总有一天我家也会有这高高的台阶。我得再加把劲,早点把这高台阶造起来。”(语句流畅,符合人物心理即可。)(3分,写出心理1分,写出具体内容2分)
(2)“一个冬天”表明时间之短,“堆得超过了台阶”表明穿破的草鞋之多,从侧面烘托了父亲造高台阶新屋的艰辛与不易。(3分,写出侧面描写1分,具体分析2分)
14.“鸣叫三遍”出发,“黄昏贴近”归来,说明了父亲出外一天劳动时间之长;“很疲倦”描写父亲的神态,表现他劳累的程度;“磨穿了底”说明他走路之多、之远。
15.父亲具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精神。
16.根源在于农村的经济落后。父亲的现金收入的来源是砍柴,起早贪黑,砍一天柴,才得一元五角,许多建材是捡来的。他的积累是如此艰难,归根到底是因为农村的经济极端落后。
17.①婆媳争吵,妥协寄居 ②捐建学校,拾荒依旧。(意思相近即可)
18.示例:这笔钱并不属于我们,我不能拿来给你们买房子;先前收养孩子时你们争吵阻挠,现在凭什么来要这笔钱;这笔钱我要用它来回报社会。(意思相近即可,如果以第三人称口吻作答只能给1分)
19.示例一:动作描写(1分)。通过对拿钱的一系列动作的描绘(“咬、撕、揭”等一系列动词的使用),生动传神地写出了王婆婆救弃婴的决心以及对这笔钱的不舍,表现了王婆婆的善良仁爱(3分)。
示例二:细节描写(1分)。通过“咬牙”“颤抖”“一层又一层”等细节的描述, 表现了王婆婆这笔钱来之不易和对钱的珍视,表现了王婆婆的善良仁爱(3分)。
示例三:比喻(1分)。将揭开包裹钱的小袋子的过程比做“一层层剥开自己的心”,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王婆婆对这笔钱的不舍,表现了王婆婆的善良仁爱(3分)。
20.②③段描述弃婴的状况和王婆捡拾弃婴的过程,更能表现王婆婆的善心,故详写; 第 段中,新教学楼的修建过程对王婆婆形象的塑造和对全文主旨的表达作用不大,故一笔带过。
21.①王婆婆儿子儿媳拒绝收养弃婴,丢弃了善良,②王婆婆儿子儿媳想要用爱心款来买房,丢弃了淳朴(“正确的金钱观”、“纯真”),③王婆婆的儿子儿媳与王婆婆争吵,让王婆婆寄居别处,丢弃了孝顺。④婴儿的父母抛弃孩子,丢弃了责任。(答对其中两个要点2分,结合内容分析2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2* 《台阶》导学案
1.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把握文章的内容和主题,体会“台阶”的含义。(重点)
2.学习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理解“父亲”的形象特点。(难点)
3.感受父亲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培养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素养)
学法指导:
1.默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在文中标注出生字新词,掌握“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并给课文标好小节序号。
2.边读边做文中旁批,并写下你的质疑。
3.这篇小说用了大量的细节来刻画“父亲”的性格特点,而“父亲”是中国农民的典型,所以说认识了“父亲”的特点,也就认识了中国农民的特性。而要分析“父亲”的性格特点,细节描写是最好的入口,因此请你采用圈点批注的方法品读台阶造成前后父亲的表现,把握“父亲”形象。
【课中导读】
第二课时
一、内容品读
(一)品读开端(1—9):梦想造台阶
1. “台阶”这个标题有什么作用?
明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的主体是“父亲造有高台阶的新屋”,此前作者为什么要在老屋的三块青石板上用了那么多笔墨?
3.“他的脚板宽大,裂着许多干沟,沟里嵌着沙子和泥土。”(第5段)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怎样的作用?
明确:运用_________描写,写父亲的脚板,写出了父亲终年辛劳的形象和农民的本色,也说明家庭的贫困。表明父亲吃苦耐劳的品质,那些“沟”“沙子”“泥土”都是父亲辛劳的见证。
4.文章较详细写了父亲的脚板以及洗脚一节,这似乎与文章中心无关,可以删去吗?
(二)品读发展(10—16):准备造台阶
1.“父亲坐在绿荫里,……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表现父亲怎样的思想感情?为何不用心理描写?(13段)
明确:________________描写,父亲下定决心争取能早日造起高台阶的新屋。
父亲抽烟时专注地望着别人家高高的台阶,他羡慕,他向往,他在谋划怎样加快准备,争取能早日建造起高台阶的新屋,像人家一样气派,也叫人羡慕。
这篇小说是用第一人称写的,不允许写别人的心理活动,只能以形写神。
2.“一个冬天下来,破草鞋堆得超过了台阶。”(15段)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品读高潮(17—25):建造新台阶
1.“接着开始造台阶”(18段)这句话独立成段,有何用意?
明确:本文的题目是“台阶”,文章的重点也是“台阶”。“接着开始造台阶”单独成段,既___________,又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细致描写父亲头发上的水珠和额头上的露珠有什么作用?(19段)
3.放鞭炮后,作者对父亲的动作和神态进行了细致的描写,有什么作用?(21段)
4.“我亲眼看到父亲在用手去托青石板时腰闪了一下。我就不让他抬,他坚持要抬。抬的时候,他的一只手按着腰。”(22段)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5.“三块青石板作为新台阶的基石被砌进去了。父亲曾摸着其中一块的那个小凹凼惊异地说:“想不到这么深了,怪不得我的烟枪已经用旧了三根呢。”(23段)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6.”父亲按照要求,每天在上面浇一遍水。隔天,父亲就用手去按一按台阶,说硬了硬了。再隔几天,他又用细木棍去敲了敲,说实了实了。又隔了几天,他整个人走到台阶上去,把他的大脚板在每个部位都踩了踩,说全冻牢了。“(24段)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表现了父亲什么?
明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品读结局(26—32):台阶成人老
1.从修辞角度赏析“那根很老的毛竹扁担受了震动,便“嘎叽”地惨叫了一声,父亲身子晃一晃,水便泼了一些在台阶上。”(28段)
明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连忙去抢父亲的担子,他却很粗暴地一把推开我:“不要你凑热闹,我连一担水都挑不——动吗!”(28段)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说明了什么?
3.在父亲的努力下,新台阶终于砌好了,可父亲为什么反而处处感到“不对劲”了?
4.新屋造好了,父亲有什么变化?
5.结尾部分父亲回来时,为什么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这种心态怎么理解?
6.全文为什么以“父亲老了”收束全文?(给答案)
明确:“父亲老了”与当年父亲的体壮如牛形成对比,从而突出父亲为了造有九级台阶的新屋,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他终年辛苦,准备了大半辈子,积铢累寸,终于造成了有九级台阶的新屋,一辈子的心愿得以实现,但是新屋落成了,身体也垮了,人也衰老了,文章就此结束,留给我们的思索是深沉的。
二、感知形象(给答案)
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父亲是一个非常要强的农民,他有志气,不甘人后,他要自立于受人尊重的行列,他有长远的生活目标,他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父亲又是一个老实厚道的农民,他用诚实的劳动兴家立业,不怕千辛万苦。同时,父亲身上有着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当九级台阶砌好后,他却不好意思坐上去。
●辅读资料
“父亲”的形象,在那个年代里,在我生活过的乡村里,几乎到处可见。他们除了有一双永远也不干净的脚以外,还应该有一双不能碰棉絮的手(他们开裂着沟纹的手一旦碰棉絮,会将好好的棉絮粘扯得一塌糊涂)。——李森祥给编者的信
合作探究
1..说说文中流露出“我”对父亲的感情。
明确:作者对父亲的优秀品质表示__________________;对父亲身上的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表示__________;对改变农村的面貌_______________。
2.“台阶”有什么深刻的内涵?
3.小说以父亲的形象和精神为表现重点,能否将题目改为“父亲”?
4.这篇文章除了让我们了解父亲这个人物,还告诉了我们什么?
四、主题思想
本文通过叙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写法探究(给答案)
1.本文是以什么为线索组织材料的?请结合相关内容进行分析。
明确:以“台阶”为线索。文章所写的主要人物——父亲的许多表现都是紧紧围绕台阶而展开的:他休息是在台阶上;他的所有劳动都是为了台阶;他抽烟是在台阶上;他的心理情感和变化也都与台阶有关;他的闪腰、他的人老精神差也都是放在台阶上来描写的。也就是说,父亲的一生奋斗和全部心血都在这台阶上,因而所写的内容、所叙的大大小小的事件,以及“我”对父亲的观察等,也都放在了台阶上来表现。
2.本文选材精当,详略有致,请举例说明。
明确:本文围绕“台阶”选材极为恰当,凡与“台阶”有直接关系的内容则不惜笔墨,尽情挥洒;而与“台阶”关系不大的内容则惜墨如金,有的仅点到为止。如“造屋”的工程显然要比“筑台阶”大得多、复杂得多,可是作者只用了一两句,而对“筑台阶”的过程则写得十分详尽。父亲在屋里和在外劳动的时间一定很多,可是作者却写得很简略,有的甚至只字未提;而父亲在“台阶”上的活动,则写得详而又详,因此可以说“台阶”是父亲一生的浓缩。这样安排材料就突出了中心,丰富和凸显了父亲的形象。
六、拓展延伸
1.你是否也想获得别人的尊重?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你付出了什么?是否有所收获?与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
2.父亲闪了腰后,整天若有所失,有一天他走出家门,恰遇愚公闲逛,二人皆生无限感慨,他们会有怎样的一番谈话 同桌合作,分角色进行表演。
七、随堂练习
1.选出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
A.本文的语言十分口语化,读来就好像在听作者娓娓为我们讲述一个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平常如邻家一般的故事。
B.文中的“父亲”一年都在辛勤劳作,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纯朴、厚道、待人宽厚、能吃苦耐劳的人。
C.父亲一生劳作的目的是为了抬高自家的台阶,表现了父亲好强、爱慕虚荣的性格特点。
D.本文围绕“台阶”命题立意,组织材料,使造房这个一般性的题材有了侧重点,有了特色,突出了父亲对社会地位的追求,突出了父亲希望受人尊重的思想性格。
2.仿照例句,写一组句子。(句子形式相同,修辞方法一致,语言格调要高雅 )
例句:母爱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温暖如春;母爱是一泓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也依然纯洁明净。
3.阅读”那天早上父亲天没亮就起了床......我已经是大人了”,完成下面小题。
(1)从选文对父亲四件事的描写中,看出父亲是个什么样的人?(先填写空白处,再回答问题)
①起早踏黄泥,②_________,③撬石板闪腰,④__________
父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句子表现出“父亲”性情的什么特点?
父亲曾摸着其中一块的那个小凹惊异地说:“想不到这么深了,怪不得我的烟枪已经用旧了三根呢。”
(3)简述父亲最能打动人的某个举动及自己的感受(第(2)题句子不得再用)
八、课后作业
想想你的父亲,学完这篇文章,你一定有许多话想对你的父亲说,请用笔记下你最想对你父亲说的话!
【课后导练】
(一)
①我们家的台阶低!
②父亲又像是对我,又像是自言自语地感叹。这句话他不知说了多少遍。
③在我们家乡,住家门口总有台阶,高低不尽相同,从二三级到十几级的都有。家乡地势低,屋基做高些,不大容易进水。另外还有一说,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乡邻们在一起常常戏称:你们家的台阶高!言外之意,就是你们家有地位啊。
④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但他日夜盼着,准备着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⑤父亲的准备是十分漫长的。他今天从地里捡回一块砖,明天可能又捡进一片瓦,再就是往一个黑瓦罐里塞角票。虽然这些都很微不足道,但他做得很认真。
⑥于是,一年中他七个月种田,四个月去山里砍柴,半个月在大溪滩上捡屋基卵石,剩下半个月用来过年、编草鞋。
⑦大热天父亲挑一担谷子回来,身上着一片大汗,顾不得揩一把,就往门口的台阶上一坐。他开始“磨刀”。“磨刀”就是过烟瘾。烟吃饱了,“刀”快,活做得去。
⑧台阶旁栽着一棵桃树,桃树为台阶遮出一片绿阴。父亲坐在绿阴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这时,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
⑨父亲磨好了“刀”。去烟灰时,把烟枪的铜盏对着青石板嘎嘎地敲一敲,就匆忙地下田去。
⑩冬天,晚稻收仓了,春花也种下地,父亲穿着草鞋去山里砍柴。他砍柴一为家烧,二为卖钱,一元一担。父亲一天砍一担半,得一元五角。那时我不知道山有多远,只知道鸡叫三遍时父亲出发,黄昏贴近家门口时归来,把柴靠在墙根上,很疲倦地坐在台阶上,把已经磨穿了底的草鞋脱下来,垒在门墙边。一个冬天下来,破草鞋堆得超过了台阶。
1.用“‖”将选文分为两层。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2.房子的“台阶高”有何好处?
3.找出文中概述父亲辛勤劳动的句子。
4.品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义。
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段内容。
(二)
这以后,我就不敢再让父亲挑水。挑水有我全包了。父亲闲着没什么事可干,又觉得很烦燥。以前他可以在青石台阶上坐几个小时,自那次腰闪了后,似乎失去了这个兴趣,也不愿找别人聊聊,也很少跨出我们家的台阶。偶尔出去一趟,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
我就陪父亲在门槛上休息一会儿,他那颗很倔的头颅埋在膝盖里搬上都没动,那极短的发,似刚收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
好久以后,父亲又像问自己又像是问我:这人怎么了?
怎么了呢?父亲老了。
6.谈谈你对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7.说说作者讲述父亲的故事是怀着怎样的感情。

8.选段中对父亲头发的细节描写表明了什么?透露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9.为什么父亲偶尔出去一趟,回来时,会是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呢?

10.“台阶”在这篇课文中有什么寓意?

11.在父亲身上,值得我们学习的是什么精神?
12.父亲是山,让你学会挺直脊梁;父亲是海,让你拥有宽广的胸怀;父亲是书,教你如何面对生活……你知道父亲节是那一天吗?(请写出来)如果父亲节到了,你给父亲发条短信,你会写些什么呢?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2* 《台阶》导学案
1.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把握文章的内容和主题,体会“台阶”的含义。(重点)
2.学习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理解“父亲”的形象特点。(难点)
3.感受父亲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培养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素养)
学法指导:
1.默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在文中标注出生字新词,掌握“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并给课文标好小节序号。
2.边读边做文中旁批,并写下你的质疑。
3.这篇小说用了大量的细节来刻画“父亲”的性格特点,而“父亲”是中国农民的典型,所以说认识了“父亲”的特点,也就认识了中国农民的特性。而要分析“父亲”的性格特点,细节描写是最好的入口,因此请你采用圈点批注的方法品读台阶造成前后父亲的表现,把握“父亲”形象。
【课中导读】
第二课时
一、内容品读
(一)品读开端(1—9):梦想造台阶
1. “台阶”这个标题有什么作用?
明确:“台阶”是文章命题立意的核心,也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2.本文的主体是“父亲造有高台阶的新屋”,此前作者为什么要在老屋的三块青石板上用了那么多笔墨?
明确:
①从三块青石板的来历,可知当年的父亲力气很大,与后面造新屋时闪了腰形成对比。
②从年幼的“我”能在台阶上跳上跳下,可知台阶确实很低。新屋造好时“我”已是大人了,可见准备盖房所用时间之长。
③写石板的粗糙、父亲的脚板,暗示了当年家庭贫困,也写出了父亲的终年辛劳。
3.“他的脚板宽大,裂着许多干沟,沟里嵌着沙子和泥土。”(第5段)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怎样的作用?
明确:运用细节描写,写父亲的脚板,写出了父亲终年辛劳的形象和农民的本色,也说明家庭的贫困。表明父亲吃苦耐劳的品质,那些“沟”“沙子”“泥土”都是父亲辛劳的见证。
4.文章较详细写了父亲的脚板以及洗脚一节,这似乎与文章中心无关,可以删去吗?
明确:不能,这部分看似与主要内容“台阶”无关,但这是父亲一生艰苦、淳朴和劳作的明证,是丰富父亲形象不可或缺的内容。
(二)品读发展(10—16):准备造台阶
1.“父亲坐在绿荫里,……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表现父亲怎样的思想感情?为何不用心理描写?(13段)
明确:动作、神态描写,父亲下定决心争取能早日造起高台阶的新屋。
父亲抽烟时专注地望着别人家高高的台阶,他羡慕,他向往,他在谋划怎样加快准备,争取能早日建造起高台阶的新屋,像人家一样气派,也叫人羡慕。
这篇小说是用第一人称写的,不允许写别人的心理活动,只能以形写神。
2.“一个冬天下来,破草鞋堆得超过了台阶。”(15段)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句话运用了侧面描写,表现了父亲的劳累,体现父亲为实现目标的执着,也使父亲的形象更加高大。
(三)品读高潮(17—25):建造新台阶
1.“接着开始造台阶”(18段)这句话独立成段,有何用意?
明确:本文的题目是“台阶”,文章的重点也是“台阶”。“接着开始造台阶”单独成段,既照应了题目,又引起读者注意,表明以下内容是行文重点。
2.作者细致描写父亲头发上的水珠和额头上的露珠有什么作用?(19段)
明确:细致描写父亲头发上的水珠和额头上的露珠,既体现了父亲的艰难辛苦,又表现了父亲充满活力的形象;既渲染了一种神奇的意境,又表达了“我”对父亲无比热爱的感情。
3.放鞭炮后,作者对父亲的动作和神态进行了细致的描写,有什么作用?(21段)
明确:通过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形象逼真地写出父亲内心无比喜悦,却又手足无措的样子。这也折射出父亲的内向与厚道。父亲一辈子老实厚道,低眉顺眼,当自己追求的理想一朝实现时,他却左也不是右也不是,手足无措,与前文说父亲是位“老实厚道”的人相呼应。“腰闪了一下”、父亲“一只手按着腰”,这些细小的动作,既写出了父亲不服老的性格,又写出了父亲已经老了,与前文父亲力气大形成鲜明对比。
4.“我亲眼看到父亲在用手去托青石板时腰闪了一下。我就不让他抬,他坚持要抬。抬的时候,他的一只手按着腰。”(22段)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细节描写,表现了父亲争强好胜、不服老的性格,与前文父亲的力气大形成对比,说明父亲的确老了。
5.“三块青石板作为新台阶的基石被砌进去了。父亲曾摸着其中一块的那个小凹凼惊异地说:“想不到这么深了,怪不得我的烟枪已经用旧了三根呢。”(23段)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语言描写,以三块青石板用的时间之久,表现父亲为造新屋准备的时间之长,同时照应了上文的“小凹凼”和父亲吸烟的情节。
6.”父亲按照要求,每天在上面浇一遍水。隔天,父亲就用手去按一按台阶,说硬了硬了。再隔几天,他又用细木棍去敲了敲,说实了实了。又隔了几天,他整个人走到台阶上去,把他的大脚板在每个部位都踩了踩,说全冻牢了。“(24段)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表现了父亲什么?
明确:动作描写,表现了父亲对新台阶的珍爱之情。
(四)品读结局(26—32):台阶成人老
1.从修辞角度赏析“那根很老的毛竹扁担受了震动,便“嘎叽”地惨叫了一声,父亲身子晃一晃,水便泼了一些在台阶上。”(28段)
明确: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嘎叽’ 地惨叫了一声”,写出了扁担已不堪重负,同时也暗指年老的父亲已不能再承担家庭的重担。
2.我连忙去抢父亲的担子,他却很粗暴地一把推开我:“不要你凑热闹,我连一担水都挑不——动吗!”(28段)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说明了什么?
明确:动作、语言描写,父亲因年老而挑水时有些吃力,可是自己却不愿承认自己的衰老,说明父亲十分倔强、要强。
3.在父亲的努力下,新台阶终于砌好了,可父亲为什么反而处处感到“不对劲”了?
明确:台阶低,意味着经济地位低下,父亲由此形成了自卑心理。这种自卑心理长期存在,难以一下子消除,所以台阶高了,反而处处感到不习惯,不对劲。
4.新屋造好了,父亲有什么变化?
明确:终于建起了有九级台阶的新屋,父亲一辈子的心愿得以实现,心头的喜悦真是无法形容。新屋落成了,然而父亲为此付出的代价是沉重的:人衰老了,身体也垮了。
5.结尾部分父亲回来时,为什么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这种心态怎么理解?
明确:父亲干了一辈子,劳动就是生命,在他的精神世界中,劳动是创造,劳动有收获,劳动体现了自己的价值,一旦不能干活,就失去一切,所以感觉若有所失。
6.全文为什么以“父亲老了”收束全文?(给答案)
明确:“父亲老了”与当年父亲的体壮如牛形成对比,从而突出父亲为了造有九级台阶的新屋,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他终年辛苦,准备了大半辈子,积铢累寸,终于造成了有九级台阶的新屋,一辈子的心愿得以实现,但是新屋落成了,身体也垮了,人也衰老了,文章就此结束,留给我们的思索是深沉的。
二、感知形象(给答案)
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父亲是一个非常要强的农民,他有志气,不甘人后,他要自立于受人尊重的行列,他有长远的生活目标,他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父亲又是一个老实厚道的农民,他用诚实的劳动兴家立业,不怕千辛万苦。同时,父亲身上有着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当九级台阶砌好后,他却不好意思坐上去。
●辅读资料
“父亲”的形象,在那个年代里,在我生活过的乡村里,几乎到处可见。他们除了有一双永远也不干净的脚以外,还应该有一双不能碰棉絮的手(他们开裂着沟纹的手一旦碰棉絮,会将好好的棉絮粘扯得一塌糊涂)。——李森祥给编者的信
合作探究
1..说说文中流露出“我”对父亲的感情。
明确:作者对父亲的优秀品质表示敬仰和赞叹;对父亲身上的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表示同情;对改变农村的面貌寄予希望。
2.“台阶”有什么深刻的内涵?
明确:台阶不仅仅是小说的线索,更是作者内心的呼唤,希望所有像父亲一样的农民由贫穷走向富裕,由自卑走向自尊,由被漠视走向被尊重。
3.小说以父亲的形象和精神为表现重点,能否将题目改为“父亲”?
明确:不能,就小说题目而言《台阶》较《父亲》要准确和精练。
作者选取“台阶” 这一典型事例来表现父亲的精神品质,体现了围绕中心命题立意,选材剪裁的写作技巧。4.这篇文章除了让我们了解父亲这个人物,还告诉了我们什么?
明确:小说还告诉我们,父亲创业的艰难困苦,根源在于农村经济极端落后。小说深沉地回响着时代对先进生产力的呼唤。
四、主题思想
本文通过叙述父亲为盖新屋而拼命苦干的一生,表现了那个时代农民艰难困苦的生存状态和他们为改变现状而不懈努力的精神,表达了“我”对父亲的崇敬和怜悯之情。
五、写法探究(给答案)
1.本文是以什么为线索组织材料的?请结合相关内容进行分析。
明确:以“台阶”为线索。文章所写的主要人物——父亲的许多表现都是紧紧围绕台阶而展开的:他休息是在台阶上;他的所有劳动都是为了台阶;他抽烟是在台阶上;他的心理情感和变化也都与台阶有关;他的闪腰、他的人老精神差也都是放在台阶上来描写的。也就是说,父亲的一生奋斗和全部心血都在这台阶上,因而所写的内容、所叙的大大小小的事件,以及“我”对父亲的观察等,也都放在了台阶上来表现。
2.本文选材精当,详略有致,请举例说明。
明确:本文围绕“台阶”选材极为恰当,凡与“台阶”有直接关系的内容则不惜笔墨,尽情挥洒;而与“台阶”关系不大的内容则惜墨如金,有的仅点到为止。如“造屋”的工程显然要比“筑台阶”大得多、复杂得多,可是作者只用了一两句,而对“筑台阶”的过程则写得十分详尽。父亲在屋里和在外劳动的时间一定很多,可是作者却写得很简略,有的甚至只字未提;而父亲在“台阶”上的活动,则写得详而又详,因此可以说“台阶”是父亲一生的浓缩。这样安排材料就突出了中心,丰富和凸显了父亲的形象。
六、拓展延伸
1.你是否也想获得别人的尊重?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你付出了什么?是否有所收获?与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
2.父亲闪了腰后,整天若有所失,有一天他走出家门,恰遇愚公闲逛,二人皆生无限感慨,他们会有怎样的一番谈话 同桌合作,分角色进行表演。
七、课堂小结
文中的父亲是一位伟大而可敬的父亲,因为他在一无所有的背景下用双手创造了自己的家园——这既是他的物质家园,也是他的精神家园。父亲当然不会意识到,正是这样的精神,艰难地推动着社会的发展。父亲的一生是典型的中国农民奋斗不止的一生,他的生命是卑微的,但绝不是失败的。以父亲为代表的这些一无所有但依旧艰苦创业的草根阶层,正是中国的筋骨和脊梁,中华民族也正是在这种坚韧精神的支撑下才繁衍不息的。我们要学习父亲的创业精神,更要思考父亲以及中国农民的命运问题。
八、教师寄语
父辈艰辛有几许,尽在儿女丈量中。作为儿女的我们,该如何理解父亲、感恩父亲的倾情付出呢?唯有发奋读书,好好生活,为未来美好的人生奠基。
九、随堂练习
1.选出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C )
A.本文的语言十分口语化,读来就好像在听作者娓娓为我们讲述一个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平常如邻家一般的故事。
B.文中的“父亲”一年都在辛勤劳作,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纯朴、厚道、待人宽厚、能吃苦耐劳的人。
C.父亲一生劳作的目的是为了抬高自家的台阶,表现了父亲好强、爱慕虚荣的性格特点。
D.本文围绕“台阶”命题立意,组织材料,使造房这个一般性的题材有了侧重点,有了特色,突出了父亲对社会地位的追求,突出了父亲希望受人尊重的思想性格。
2.仿照例句,写一组句子。(句子形式相同,修辞方法一致,语言格调要高雅 )
例句:母爱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温暖如春;母爱是一泓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也依然纯洁明净。
3.阅读”那天早上父亲天没亮就起了床......我已经是大人了”,完成下面小题。
(1)从选文对父亲四件事的描写中,看出父亲是个什么样的人?(先填写空白处,再回答问题)
①起早踏黄泥,②_________,③撬石板闪腰,④__________
父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句子表现出“父亲”性情的什么特点?
父亲曾摸着其中一块的那个小凹惊异地说:“想不到这么深了,怪不得我的烟枪已经用旧了三根呢。”
(3)简述父亲最能打动人的某个举动及自己的感受(第(2)题句子不得再用)
答案:(1)②让我放鞭炮 ④浇水使牢实 勤劳、质朴,踏实肯干,不服输
(2)有着坚忍不拔的毅力,忘我的劳动精神。
(3)示例:最能打动我的是父亲在泥水匠来之前,就把满满一凼黄泥踏好。提前做好准备工作,表明了父亲的认真、勤劳,也表明父亲是一个有计划的人。我们在日常学习中也要有所规划,有的放矢,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十、课后作业
想想你的父亲,学完这篇文章,你一定有许多话想对你的父亲说,请用笔记下你最想对你父亲说的话!
【课后导练】
(一)
①我们家的台阶低!
②父亲又像是对我,又像是自言自语地感叹。这句话他不知说了多少遍。
③在我们家乡,住家门口总有台阶,高低不尽相同,从二三级到十几级的都有。家乡地势低,屋基做高些,不大容易进水。另外还有一说,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乡邻们在一起常常戏称:你们家的台阶高!言外之意,就是你们家有地位啊。
④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但他日夜盼着,准备着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⑤父亲的准备是十分漫长的。他今天从地里捡回一块砖,明天可能又捡进一片瓦,再就是往一个黑瓦罐里塞角票。虽然这些都很微不足道,但他做得很认真。
⑥于是,一年中他七个月种田,四个月去山里砍柴,半个月在大溪滩上捡屋基卵石,剩下半个月用来过年、编草鞋。
⑦大热天父亲挑一担谷子回来,身上着一片大汗,顾不得揩一把,就往门口的台阶上一坐。他开始“磨刀”。“磨刀”就是过烟瘾。烟吃饱了,“刀”快,活做得去。
⑧台阶旁栽着一棵桃树,桃树为台阶遮出一片绿阴。父亲坐在绿阴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这时,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
⑨父亲磨好了“刀”。去烟灰时,把烟枪的铜盏对着青石板嘎嘎地敲一敲,就匆忙地下田去。
⑩冬天,晚稻收仓了,春花也种下地,父亲穿着草鞋去山里砍柴。他砍柴一为家烧,二为卖钱,一元一担。父亲一天砍一担半,得一元五角。那时我不知道山有多远,只知道鸡叫三遍时父亲出发,黄昏贴近家门口时归来,把柴靠在墙根上,很疲倦地坐在台阶上,把已经磨穿了底的草鞋脱下来,垒在门墙边。一个冬天下来,破草鞋堆得超过了台阶。
1.用“‖”将选文分为两层。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2.房子的“台阶高”有何好处?
3.找出文中概述父亲辛勤劳动的句子。
4.品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义。
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段内容。
(二)
这以后,我就不敢再让父亲挑水。挑水有我全包了。父亲闲着没什么事可干,又觉得很烦燥。以前他可以在青石台阶上坐几个小时,自那次腰闪了后,似乎失去了这个兴趣,也不愿找别人聊聊,也很少跨出我们家的台阶。偶尔出去一趟,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
我就陪父亲在门槛上休息一会儿,他那颗很倔的头颅埋在膝盖里搬上都没动,那极短的发,似刚收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
好久以后,父亲又像问自己又像是问我:这人怎么了?
怎么了呢?父亲老了。
6.谈谈你对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7.说说作者讲述父亲的故事是怀着怎样的感情。

8.选段中对父亲头发的细节描写表明了什么?透露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9.为什么父亲偶尔出去一趟,回来时,会是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呢?

10.“台阶”在这篇课文中有什么寓意?

11.在父亲身上,值得我们学习的是什么精神?
12.父亲是山,让你学会挺直脊梁;父亲是海,让你拥有宽广的胸怀;父亲是书,教你如何面对生活……你知道父亲节是那一天吗?(请写出来)如果父亲节到了,你给父亲发条短信,你会写些什么呢?
参考答案: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一是可以让房子“不大容易进水”;二是可以表明“屋主人的地位高”。
一年中他七个月种田,四个月去山里砍柴,半个月在大溪滩上捡屋基卵石,剩下半个月用来过年、编草鞋。
是为了表现父亲对别人家高台阶的一种深切的向往。
5.叙述了父亲的愿望以及父亲为实现自己的愿望所付出的艰辛的劳动。
6.“父亲老了”收束全文,与当年父亲的体壮如牛形成对比,突出了父亲为改变现状付出的艰辛劳动,揭示了文章的主旨,同时引人深思。
7.作者在讲述父亲的故事时对父亲坚韧不拔的毅力和艰苦创业的精神,充满了敬佩之情;同时对父亲付出的沉重代价,有一种凄楚、心酸的感情。
8.对父亲头发的细节描写,表明父亲真的老了,透露出作者对父亲的疼爱与怜惜。
9.在父亲的精神世界中,劳动是创造。劳动有收获,劳动体现了自身的价值,一旦不干活儿,就失去了这一切,所以他感到若有所失。
10.台阶象征了父亲对社会地位的不懈追求,以及他那不断追求的精神,也象征着中国农民乃至整个中华民族在困境中求发展的一种精神。
11.在“父亲”身上值得我们学习的是:不怕绝境、勇往直前、坚韧不拔的精神。
12.六月的第三个星期天是父亲节。(写给父亲的短信灵活答)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2* 台 阶
教学目标:
1.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把握文章的内容和主题,体会“台阶”的含义。(重点)
2.学习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理解“父亲”的形象特点。(难点)
3.感受父亲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培养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素养)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内容品读
(一)品读开端(1—9):梦想造台阶
1. “台阶”这个标题有什么作用?
明确:“台阶”是文章命题立意的核心,也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2.本文的主体是“父亲造有高台阶的新屋”,此前作者为什么要在老屋的三块青石板上用了那么多笔墨?
明确:
①从三块青石板的来历,可知当年的父亲力气很大,与后面造新屋时闪了腰形成对比。
②从年幼的“我”能在台阶上跳上跳下,可知台阶确实很低。新屋造好时“我”已是大人了,可见准备盖房所用时间之长。
③写石板的粗糙、父亲的脚板,暗示了当年家庭贫困,也写出了父亲的终年辛劳。
3.“他的脚板宽大,裂着许多干沟,沟里嵌着沙子和泥土。”(第5段)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怎样的作用?
明确:运用细节描写,写父亲的脚板,写出了父亲终年辛劳的形象和农民的本色,也说明家庭的贫困。表明父亲吃苦耐劳的品质,那些“沟”“沙子”“泥土”都是父亲辛劳的见证。
4.文章较详细写了父亲的脚板以及洗脚一节,这似乎与文章中心无关,可以删去吗?
明确:不能,这部分看似与主要内容“台阶”无关,但这是父亲一生艰苦、淳朴和劳作的明证,是丰富父亲形象不可或缺的内容。
(二)品读发展(10—16):准备造台阶
1.“父亲坐在绿荫里,……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表现父亲怎样的思想感情?为何不用心理描写?(13段)
明确:动作、神态描写,父亲下定决心争取能早日造起高台阶的新屋。
父亲抽烟时专注地望着别人家高高的台阶,他羡慕,他向往,他在谋划怎样加快准备,争取能早日建造起高台阶的新屋,像人家一样气派,也叫人羡慕。
这篇小说是用第一人称写的,不允许写别人的心理活动,只能以形写神。
2.“一个冬天下来,破草鞋堆得超过了台阶。”(15段)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句话运用了侧面描写,表现了父亲的劳累,体现父亲为实现目标的执着,也使父亲的形象更加高大。
(三)品读高潮(17—25):建造新台阶
1.“接着开始造台阶”(18段)这句话独立成段,有何用意?
明确:本文的题目是“台阶”,文章的重点也是“台阶”。“接着开始造台阶”单独成段,既照应了题目,又引起读者注意,表明以下内容是行文重点。
2.作者细致描写父亲头发上的水珠和额头上的露珠有什么作用?(19段)
明确:细致描写父亲头发上的水珠和额头上的露珠,既体现了父亲的艰难辛苦,又表现了父亲充满活力的形象;既渲染了一种神奇的意境,又表达了“我”对父亲无比热爱的感情。
3.放鞭炮后,作者对父亲的动作和神态进行了细致的描写,有什么作用?(21段)
明确:通过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形象逼真地写出父亲内心无比喜悦,却又手足无措的样子。这也折射出父亲的内向与厚道。父亲一辈子老实厚道,低眉顺眼,当自己追求的理想一朝实现时,他却左也不是右也不是,手足无措,与前文说父亲是位“老实厚道”的人相呼应。“腰闪了一下”、父亲“一只手按着腰”,这些细小的动作,既写出了父亲不服老的性格,又写出了父亲已经老了,与前文父亲力气大形成鲜明对比。
4.“我亲眼看到父亲在用手去托青石板时腰闪了一下。我就不让他抬,他坚持要抬。抬的时候,他的一只手按着腰。”(22段)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细节描写,表现了父亲争强好胜、不服老的性格,与前文父亲的力气大形成对比,说明父亲的确老了。
5.“三块青石板作为新台阶的基石被砌进去了。父亲曾摸着其中一块的那个小凹凼惊异地说:“想不到这么深了,怪不得我的烟枪已经用旧了三根呢。”(23段)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语言描写,以三块青石板用的时间之久,表现父亲为造新屋准备的时间之长,同时照应了上文的“小凹凼”和父亲吸烟的情节。
6.”父亲按照要求,每天在上面浇一遍水。隔天,父亲就用手去按一按台阶,说硬了硬了。再隔几天,他又用细木棍去敲了敲,说实了实了。又隔了几天,他整个人走到台阶上去,把他的大脚板在每个部位都踩了踩,说全冻牢了。“(24段)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表现了父亲什么?
明确:动作描写,表现了父亲对新台阶的珍爱之情。
(四)品读结局(26—32):台阶成人老
1.从修辞角度赏析“那根很老的毛竹扁担受了震动,便“嘎叽”地惨叫了一声,父亲身子晃一晃,水便泼了一些在台阶上。”(28段)
明确: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嘎叽’ 地惨叫了一声”,写出了扁担已不堪重负,同时也暗指年老的父亲已不能再承担家庭的重担。
2.我连忙去抢父亲的担子,他却很粗暴地一把推开我:“不要你凑热闹,我连一担水都挑不——动吗!”(28段)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说明了什么?
明确:动作、语言描写,父亲因年老而挑水时有些吃力,可是自己却不愿承认自己的衰老,说明父亲十分倔强、要强。
3.在父亲的努力下,新台阶终于砌好了,可父亲为什么反而处处感到“不对劲”了?
明确:台阶低,意味着经济地位低下,父亲由此形成了自卑心理。这种自卑心理长期存在,难以一下子消除,所以台阶高了,反而处处感到不习惯,不对劲。
4.新屋造好了,父亲有什么变化?
明确:终于建起了有九级台阶的新屋,父亲一辈子的心愿得以实现,心头的喜悦真是无法形容。新屋落成了,然而父亲为此付出的代价是沉重的:人衰老了,身体也垮了。
5.结尾部分父亲回来时,为什么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这种心态怎么理解?
明确:父亲干了一辈子,劳动就是生命,在他的精神世界中,劳动是创造,劳动有收获,劳动体现了自己的价值,一旦不能干活,就失去一切,所以感觉若有所失。
6.全文为什么以“父亲老了”收束全文?
明确:“父亲老了”与当年父亲的体壮如牛形成对比,从而突出父亲为了造有九级台阶的新屋,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他终年辛苦,准备了大半辈子,积铢累寸,终于造成了有九级台阶的新屋,一辈子的心愿得以实现,但是新屋落成了,身体也垮了,人也衰老了,文章就此结束,留给我们的思索是深沉的。
二、感知形象
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父亲是一个非常要强的农民,他有志气,不甘人后,他要自立于受人尊重的行列,他有长远的生活目标,他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父亲又是一个老实厚道的农民,他用诚实的劳动兴家立业,不怕千辛万苦。同时,父亲身上有着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当九级台阶砌好后,他却不好意思坐上去。
●辅读资料
“父亲”的形象,在那个年代里,在我生活过的乡村里,几乎到处可见。他们除了有一双永远也不干净的脚以外,还应该有一双不能碰棉絮的手(他们开裂着沟纹的手一旦碰棉絮,会将好好的棉絮粘扯得一塌糊涂)。——李森祥给编者的信
合作探究
1..说说文中流露出“我”对父亲的感情。
明确:作者对父亲的优秀品质表示敬仰和赞叹;对父亲身上的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表示同情;对改变农村的面貌寄予希望。
2.“台阶”有什么深刻的内涵?
明确:台阶不仅仅是小说的线索,更是作者内心的呼唤,希望所有像父亲一样的农民由贫穷走向富裕,由自卑走向自尊,由被漠视走向被尊重。
3.小说以父亲的形象和精神为表现重点,能否将题目改为“父亲”?
明确:不能,就小说题目而言《台阶》较《父亲》要准确和精练。
作者选取“台阶” 这一典型事例来表现父亲的精神品质,体现了围绕中心命题立意,选材剪裁的写作技巧。4.这篇文章除了让我们了解父亲这个人物,还告诉了我们什么?
明确:小说还告诉我们,父亲创业的艰难困苦,根源在于农村经济极端落后。小说深沉地回响着时代对先进生产力的呼唤。
四、主题思想
本文通过叙述父亲为盖新屋而拼命苦干的一生,表现了那个时代农民艰难困苦的生存状态和他们为改变现状而不懈努力的精神,表达了“我”对父亲的崇敬和怜悯之情。
五、写法探究
1.本文是以什么为线索组织材料的?请结合相关内容进行分析。
明确:以“台阶”为线索。文章所写的主要人物——父亲的许多表现都是紧紧围绕台阶而展开的:他休息是在台阶上;他的所有劳动都是为了台阶;他抽烟是在台阶上;他的心理情感和变化也都与台阶有关;他的闪腰、他的人老精神差也都是放在台阶上来描写的。也就是说,父亲的一生奋斗和全部心血都在这台阶上,因而所写的内容、所叙的大大小小的事件,以及“我”对父亲的观察等,也都放在了台阶上来表现。
2.本文选材精当,详略有致,请举例说明。
明确:本文围绕“台阶”选材极为恰当,凡与“台阶”有直接关系的内容则不惜笔墨,尽情挥洒;而与“台阶”关系不大的内容则惜墨如金,有的仅点到为止。如“造屋”的工程显然要比“筑台阶”大得多、复杂得多,可是作者只用了一两句,而对“筑台阶”的过程则写得十分详尽。父亲在屋里和在外劳动的时间一定很多,可是作者却写得很简略,有的甚至只字未提;而父亲在“台阶”上的活动,则写得详而又详,因此可以说“台阶”是父亲一生的浓缩。这样安排材料就突出了中心,丰富和凸显了父亲的形象。
六、拓展延伸
1.你是否也想获得别人的尊重?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你付出了什么?是否有所收获?与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
2.父亲闪了腰后,整天若有所失,有一天他走出家门,恰遇愚公闲逛,二人皆生无限感慨,他们会有怎样的一番谈话 同桌合作,分角色进行表演。
七、课堂小结
文中的父亲是一位伟大而可敬的父亲,因为他在一无所有的背景下用双手创造了自己的家园——这既是他的物质家园,也是他的精神家园。父亲当然不会意识到,正是这样的精神,艰难地推动着社会的发展。父亲的一生是典型的中国农民奋斗不止的一生,他的生命是卑微的,但绝不是失败的。以父亲为代表的这些一无所有但依旧艰苦创业的草根阶层,正是中国的筋骨和脊梁,中华民族也正是在这种坚韧精神的支撑下才繁衍不息的。我们要学习父亲的创业精神,更要思考父亲以及中国农民的命运问题。
八、教师寄语
父辈艰辛有几许,尽在儿女丈量中。作为儿女的我们,该如何理解父亲、感恩父亲的倾情付出呢?唯有发奋读书,好好生活,为未来美好的人生奠基。
九、随堂练习
1.选出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C )
A.本文的语言十分口语化,读来就好像在听作者娓娓为我们讲述一个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平常如邻家一般的故事。
B.文中的“父亲”一年都在辛勤劳作,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纯朴、厚道、待人宽厚、能吃苦耐劳的人。
C.父亲一生劳作的目的是为了抬高自家的台阶,表现了父亲好强、爱慕虚荣的性格特点。
D.本文围绕“台阶”命题立意,组织材料,使造房这个一般性的题材有了侧重点,有了特色,突出了父亲对社会地位的追求,突出了父亲希望受人尊重的思想性格。
2.仿照例句,写一组句子。(句子形式相同,修辞方法一致,语言格调要高雅 )
例句:母爱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温暖如春;母爱是一泓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也依然纯洁明净。
3.阅读”那天早上父亲天没亮就起了床......我已经是大人了”,完成下面小题。
(1)从选文对父亲四件事的描写中,看出父亲是个什么样的人?(先填写空白处,再回答问题)
①起早踏黄泥,②_________,③撬石板闪腰,④__________
父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句子表现出“父亲”性情的什么特点?
父亲曾摸着其中一块的那个小凹惊异地说:“想不到这么深了,怪不得我的烟枪已经用旧了三根呢。”
(3)简述父亲最能打动人的某个举动及自己的感受(第(2)题句子不得再用)
答案:(1)②让我放鞭炮 ④浇水使牢实 勤劳、质朴,踏实肯干,不服输
(2)有着坚忍不拔的毅力,忘我的劳动精神。
(3)示例:最能打动我的是父亲在泥水匠来之前,就把满满一凼黄泥踏好。提前做好准备工作,表明了父亲的认真、勤劳,也表明父亲是一个有计划的人。我们在日常学习中也要有所规划,有的放矢,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十、课后作业
想想你的父亲,学完这篇文章,你一定有许多话想对你的父亲说,请用笔记下你最想对你父亲说的话!
板书设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