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2
0
2
2
茨威格
20:52
伟大的悲剧(第二课时)
部编版教材七年级下册22课
学
习
目
标
解读文章主题
01
分析作者笔下的人物形象
02
这篇文章主题是什么?
“伟大的悲剧“呗
“伟大”
在哪里呢?
20:52
20:52
(1)斯科特准备为对手的成功作证:勇敢地承认自己的失败,体现了他人格的高尚和绅士风度。
(2)威尔逊博士艰难环境仍拖着16公斤的岩石样品:对于科学研究的执着精神,英雄的气概。
(3)奥茨在暴风雪之夜离开营地:不愿拖累同伴,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强烈的集体主义观念。
(4)斯科特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还记日记:无私的爱。在生命的最后一息心中惦记的始终是别人:朋友、同伴、妻小,还有他的祖国和人民。
(5)三个人在帐篷里无怨无悔地等待死神的来临:勇敢无畏的牺牲精神,对于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的热爱之情。
“伟大”在哪里呢?
惨死之悲
竞争失败之悲
20:52
为对手作证之悲
哪里看出是“悲剧”?
什么是“悲剧”?
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鲁迅
让人产生疼痛感,
给人看的目的是什么?
探究呀
从而有所觉悟。
20:52
斯科特
为对手作证悲哀吗?悲痛吗?悲壮吗?
有点儿悲壮是吧?
为对手的胜利作证是“正直”、是“勇气”、是“光明磊落”、是“浩然正气”、是“满满的正能量”、是“伟大”,虽有点悲壮的味道,给人以震撼,但不会给人带来“疼痛感”,更不会给人带来什么“觉悟”之说。所以,与“悲剧”的定义有点差距。
惨死之悲
他们的脚早已冻烂。食物的定量愈来愈少,一天只能吃一顿热餐,由于热量不够,他们的身体已变得非常虚弱。一天,伙伴们可怕地发觉,他们中间最身强力壮的埃文斯突然精神失常。
作者对第一个死去的埃文斯是这样描写的:
作者对第二个死去的奥茨是这样描写的:
他们还是拖着疲惫的身子,咬紧牙关,绝望地继续向前走呀,走呀。奥茨越来越走不动了,越来越成为朋友们的负担,而不再是什么帮手。……病人只好用冻伤了的双腿踉踉跄跄地又走了若干公里,一直走到夜宿的营地。他和他们一起睡到第二天早晨。清早起来,他们朝外一看,外面是狂吼怒号的暴风雪。……他们大家只是怀着敬畏的心情感觉到:劳伦斯·奥茨这个英国皇家禁卫军的骑兵上尉正像一个英雄似的向死神走去。
后来三个人:斯科特、威尔逊、鲍尔斯,他们的死,作者是这样描述的:
四周是白茫茫的原始世界,三个人在小小的帐篷里同注定的死亡进行了八天的斗争。3月29日,他们知道再也不会有任何奇迹能拯救他们了,于是决定不再迈步向厄运走去,而是骄傲地在帐篷里等待死神的来临,不管还要忍受怎样的痛苦。他们爬进各自的睡袋,却始终没有向世界哀叹过一声自己最后遭遇到的种种苦难。
凶猛的暴风雪像狂人似的袭击着薄薄的帐篷,死神正在悄悄地走来……最后一篇日记是他用已经冻伤的手指哆哆嗦嗦写下的愿望:“请把这本日记送到我的妻子手中!”但他随后又悲伤地、坚决地划去了“我的妻子”这几个字,在它们上面补写了可怕的“我的遗孀”。
惨死是悲剧?
惨死是悲剧?
20:52
悲惨!
能引起我们
什么样的反思呢?
天气变得愈来愈可怕,每到一个贮藏点,迎接他们的是新的绝望,好像故意捉弄他们似的,只留下极少的煤油,即热能。
他们的燃料已经告罄,而温度计却指在零下40摄氏度。任何希望都破灭了。他们现在只能在两种死法中间进行选择:是饿死还是冻死。
惨死的原因是什么?
下一个贮藏点带来的是新的痛苦和失望。储存在这里的煤油太少了,他们必须精打细算地使用这最为必需的用品燃料,他们必须尽量节省热能,而热能恰恰是他们防御严寒的惟一武器。
3月2日,他们到了下一个贮藏点,但再次使他们感到可怕的绝望:那里储存的燃料又是非常之少。
准备不充分:在每一个储藏点存留的食物、煤油等物资不够回来时的需要,最终导致惨死。
急于率先到达南极点,
抢夺第一,为自己争夺荣誉。
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
竞争、失败之悲!
斯科特一行人为什么会犯如此低级的错误?
名和利
悲剧的源头
抢夺第一
争夺荣誉
竞争导致悲惨事件,
惨死才让我们觉醒。
可是突然之间,伙伴之一的鲍尔斯变得不安起来。他的眼睛紧紧盯着无垠雪地上的一个小小的黑点。他不敢把自己的猜想说出来:可能已经有人在这里树立了一个路标。但现在其他的人也都可怕地想到了这一点。他们的心在战栗,只不过还想尽量安慰自己罢了,就像鲁滨孙在荒岛上发现陌生人的脚印时竭力想把它看作是自己的脚印一样。其实,他们心中早已明白:以阿蒙森为首的挪威人已在他们之先到过这里了。
但现在迟到的这一个月,却显得太晚太晚了,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一切努力成了徒劳,历尽千辛万苦显得十分可笑,几星期、几个月、几年的希望简直可以说是癫狂。“历尽千辛万苦,无尽的痛苦烦恼,风餐露宿这一切究竟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这些梦想,可现在这些梦想全完了。”斯科特在他的日记中这样写道。泪水从他们的眼睛里夺眶而出。尽管精疲力竭,这天晚上他们还是夜不成眠。他们像被判了刑似的失去希望,闷闷不乐地继续走着那一段到极点去的最后路程,而他们原先想的是:欢呼着冲向那里。他们谁也不想安慰别人,只是默默地拖着自己的脚步往前走。1月18日,斯科特海军上校和他的四名伙伴到达极点。由于他已不再是第一个到达这里的人,所以这里的一切并没有使他觉得十分耀眼。他只用冷漠的眼睛看了看这块伤心的地方。
没争得第一的失落心情
没争得第一的失落心情
没争得第一的失落心情
没争得第一的失落心情
“这里看不到任何东西,和前几天令人毛骨悚然的单调没有任何区别。” 这就是罗伯特·福尔肯·斯科特关于极点的全部描写。
他们在那里发现的惟一不寻常的东西,不是由自然界造成的,而是由角逐的对手造成的,那就是飘扬着挪威国旗的阿蒙森的帐篷。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探险,不等于鲁莽,不等于冒险。探险是一项伟大的工程,不需要“竞争”,需要周密安排,充分准备,不能急于求成,不到万不得已不能冒死进行,否则就会事倍功半,甚至一败涂地。
斯科特五人就是被这一魔咒控制,才导致悲剧的发生。
冒死争夺第一的魔咒引起社会反思:
20:52
五位悲剧英雄
“献身了”就等于有献身精神了?
20:52
为了他人、集体的利益主动献身或有主动献身动机的才叫有献身精神。
这一主题很有现实意义。曾几何时,我们极力追捧“高考状元”、“超级女声” 、“钢琴王子”;至今还在追捧“奥运冠军”,这都是典型的成王败寇。我们没有反对竞争,没有否定冠军,我们应该反省:为什么把“第一”捧上天,把“第二”和更靠后的人踩入泥土?这样做是不是太荒唐!这是我们时代的悲哀,我们和我们这个族群的悲哀。继续这样,会有更多的“悲剧”发生,只是我们俗人的肉眼视而不见罢了。
我们太多人没有读懂这篇文章,太多人没有心痛,更没有反省,而是乐此不疲的制造着悲剧、维护着这一出出的“悲剧”,太不应该了。
如何理解
“在英国国家主教堂里,国王跪下来悼念这几位英雄”?
这里,英国国王的一跪,跪的是什么?跪的可能是斯科特一行人的探险精神、献身精神、作证的勇气、伟大人格和崇高精神品质;更重要的应该是代表人类对一直以来的“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错误观念的忏悔,因为这一错误观念直接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当年英国国王的一跪,跪出了一个新时代,跪出了人类的进步。英国国王,反省了,后悔了,觉悟了;茨威格是伟大的、深邃的,他心痛了,反思了,觉悟了; 我们与时俱进了吗?
暗示主题
跪下来
在每一个储藏点存留的食物、煤油等物资不够回来时的需要,最终导致惨死的悲剧。这的确应该引起我们从中总结教训。这在原文中有四处描述。
(PPT:。下一个贮藏点带来的是新的痛苦和失望。储存在这里的煤油太少了,他们必须精打细算地使用这最为必需的用品燃料,他们必须尽量节省热能,而热能恰恰是他们防御严寒的惟一武器。
3月2日,他们到了下一个贮藏点,但再次使他们感到可怕的绝望:那里储存的燃料又是非常之少。
天气变得愈来愈可怕,每到一个贮藏点,迎接他们的是新的绝望,好像故意捉弄他们似的,只留下极少的煤油,即热能。
他们的燃料已经告罄,而温度计却指在零下40摄氏度。任何希望都破灭了。他们现在只能在两种死法中间进行选择:是饿死还是冻死。 )
文章最后一段说:“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伟大的悲剧
这里“因此”的“此”指代什么?是“厄运”?是“毁灭了自己”?都不是,是“搏斗”体现出来的人类探索自然的不屈不挠的精神、自我牺牲精神,是竞争中体现出来正直、勇敢的崇高品格,这一切都是“伟大”的,这才是价值所在。争夺第一的价值观太狭隘,格局太小,有时甚至是错误的。
点睛
此
卒章显志
概括《伟大的悲剧》主题
通过描述斯科特一行五人在探险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不屈不挠、自我牺牲、正直勇敢的精神品质,揭示我们世俗长期以来的某些错误评价方式的危害,呼吁世人反思、反省、改变那些错误的认知和错误的评价方式。
我们如何看待
这五位悲剧英雄呢?
20:52
明确:
现实生活中的这五个人是什么样子我们没有必要探究,只是基于这篇文章的描述来分析这五个人。
根据主题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斯科特探险队一开始并没有摆脱世俗观念的控制,为了名利,不惜冒险一搏。从这一角度看,这个团队没有体现出什么高大上的精神,只是“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他们看到争夺第一没有希望时如丧考妣的心态,充分体现了这一点。最起码文本是这样呈现的。这是时代的悲哀,世俗的悲哀,也是这五个探险者的悲哀。这五人就是世俗错误观念的牺牲品。
在回来路上的不俗表现,才真正呈现出了人性的光芒:
(1)斯科特:能勇敢地承认自己的失败,人格高尚;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记日记,在生命的最后一息心中惦记的始终是别人:朋友、同伴、妻小,还有他的祖国和人民,体现出的是无私大爱。
(2)威尔逊:在如此艰难的环境还拖着16公斤的珍贵岩石样品:对于科学研究的执着精神令人敬佩,英雄的气概令人敬畏。
(3)奥茨:在暴风雪之夜英勇赴死,强烈的集体主义观念、团队精神。
(4)埃文斯:一个“最强壮”的队员,只写他死的很悲惨,没有更多的文字描述。
(5)鲍尔斯:是一个连身份都没有提及的人。
(6)最后的三个人:斯科特、威尔逊、鲍尔斯,在帐篷里骄傲地静静地等待死神的来临:体现出无畏的牺牲精神,对事业的热爱之情。
为对手的成功作证对科学研究的执着
为不拖累队友赴死
伟大 的 悲剧
板
书
设
计
文章主题
为他人、为事业
为个人、为名利
被世俗观念控制:为抢夺第一,争夺荣誉,导致探险准备不足。
伟大的悲剧
茨威格
卒章显志:反思 忏悔 觉悟
再见!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1课《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伟大的悲剧》是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的第21课。第六单元主要选取探险与科幻方面的文章,希望学生能从中触摸到探险者的精神世界,并激发出探索自然世界和科学领域的兴趣与想象力;还要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有所思考和质疑。
学习这篇文章,要注意联系文章的时代背景,把握作者的观点;注意分析传记文章所用的材料,理解观点和材料之间的联系,掌握阅读的方法;还要联系实际进行质疑探究,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目标】
提炼文章主题。
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通过文本的阅读,提炼主题。
2.难点:引导学生对悲剧具体含义的理解。
【教学过程】
环节一:
明确主题就是“伟大的悲剧”后,通过浏览文本,找出斯科特一行五人的“伟大”之处。答案是:
环节二:
(一)讨论:斯科特为对手作证悲哀吗?悲壮吗?悲痛吗?
(二)讨论:如何理解“悲剧”的内涵?
(三)1.本文哪些情节“让人产生了疼痛感”又能让人“有所觉悟”?
答案:惨死。文本中体现在哪些地方?
2.文本中五人的惨死对后人有什么启发 (反思、反省、觉悟)
3.斯科特一行五人探险准备不充分的原因是什么?文本哪个地方体现出来了?
环节三:
(一)我们能从哪里解读出文章的主题?
(二)概括文章主题
环节四:
人物形象分析:
【布置作业】
1.摘抄文中心理活动描写和环境描写的片段,体会描写在表现主题方面的作用。
2.阅读《三位大师》,思考、分析文章主题。
【板书设计】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