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五四学制)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22 08:12: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年级开学考语文检测试题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字音或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晌(xiǎng)晴的。
B.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咄咄(dúo dúo)逼人。
C.当我惊慌失错(cuò)时,我都能够轻松应对--因为我回想起来很久以前悬崖上的那一课。
D.记得有一次我把一堆水鸭蛋拿给一只麝(shè)香鸭代孵(fū),小凫的羽毛一干,也是马上
就逃走了。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是荒园,熙来攘往,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
B.她想让我懂得“杯”是“杯”“水”是“水”,而我却把两者混为一谈。
C.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般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D.皇帝心里想:“我什么也没有看见!这可骇人听闻了。”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国人道(认为有道理)之,闻之面展图书
B.目似瞑(闭上眼睛),意暇(从容,悠闲)甚。
C.淫慢(怠慢)则不能励精(振奋精神),险(危险)躁则不能治性。
D.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浇灌,灌溉)汲(汲取),常一人居外。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这种布虽然色彩和图案都分外美观,但是缝出来的衣服还有一种奇怪的特性。
B.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佩服,没有一个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C.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
D.这些小人儿在她的周围跳跃欢呼,使她精神上有说不出的高兴和安慰。
5.下列中标点符号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他虽然照样办,却总是睡不着,-----当然睡不着的。
B“愿上帝可怜我吧!”老大臣想,把眼睛睁得特别大:“我什么东西也没有看见!"
后来发生了分歧: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看他挑得那么认真,那么仔细,我也就不再坚持了。
6.下列对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B.《天净沙·秋思》的作者是马致远“天净沙”是词牌名,这首词表达了游子长期漂泊异乡的凄苦、惆怅之情。
C、吴承是明代小说家,他创作的《西游记》中的唐憎,严守戒律、立场坚定,有时也贤愚不
分、好坏不辨。
D.《穿井得一人》节选自《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战国末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植树的牧羊人》中节选的文字,完成7~10题。
1910年种的橡树,已经长得比我都高。真让人不敢相信。我吃惊得说不出话来,他还是那么默寡言。我们就这样静静地,在他种的树林里,转悠了一整天。这片树林分为三块,最大的一块,有11公里宽。当我想到,眼前的一切,不是靠什么先进的技术,而是靠一个人的双手和觳力造就的。我才明白,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天一样创造。
这个男人坚持做着自己想做的事。这片一眼望不到边的山毛棒树林就是证明,它们长得足足有我肩膀这么高了。那一大片橡树也长得很茂盛,不用再担心被动物吃掉了;就算老天爷想把这杰作毁掉,也只能求助龙卷风了。他还指着一片白桦林说,这是五年前种的。他认为谷底比较湿润,就把白桦树种在那里。他是对的。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
路过山下村子的时候,我在这个曾经干早因比的晃子。看到了溪水。这是老人种树带来的连锁反应,是我见过的最了不起的奇迹!
从1920年开始,我几乎每年都去看望这位植树的老人。我从没见过他有任何动摇或怀疑,只有天知道这有多难!
1945年6月,我最后一次见到植树的老人。那年,他已经87岁了。我再次踏上这条通往荒原的路。我完全认不出这条我曾经走过的路了。一切都变了,连空气也不一样了。以前那种猛烈而干燥的风,变成了飘着香气的微风:高处传来流水般的声音,那是风穿过树林的响声。
昔日的荒地如今生机勃勃,成为一片沃土。1913年我来时见到的废墟上,建起了干净的农舍,看得出人们生活得幸福、舒适。树林留住了雨水和雪水,干涸已久的地里又冒出了泉水。人们挖了水渠,农场边上,枫树林里,流淌着源源不断的泉水,浇灌着长在周围的鲜嫩薄荷。那些废弃的村子一点点重建起来。从地价昂贵的城市搬到这里安家的人带来青春和活力,还有探索新生活的勇气。一路上,我见到许多健康的男男女女,孩子们的笑声又开始在热闹的乡村聚会上叙荡。一直住在这里的老一辈人,已经被舒适的新生活改变了。加上新来的居民,一万多口人的幸福生活,都源于这位叫艾力泽·布菲的老人。
7.1945年6月,是“我”最后一次见到植树的老人,着重描写的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 )
老人的生活状况 B.老人的精神状态 C.“我”的激动与兴奋 D.充满生机的村庄
8.对选文画线部分运用的修辞手法及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排比表现了这里的巨大变化,表达对植树老人的赞美之情
B.排比表现了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C.对比通过对比托牧羊人的慨无私及植树造福大众的巨大成就。
D.对比通过对比托32年前这里的荒芜破败,体现生活在这里的人的不幸。
9.从选文看,作者的写作意图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让人相信,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帝一样创造--只要满怀无私的大爱,只要具有不懈
的毅力和精神,同样可以创造奇迹。
B.刻画“植树的老人”这一形象,表现老人的认真、自信、平和、忠厚、不张扬。
C.表现这位老人,虽然是一个普通人,但他创造了伟大的事业,体现了人类的精神力量。
D.表现了由于老人的坚持,产生了奇迹,曾经荒废的山村也重新焕发了活力,处处显露着人们生活的幸福与安逸。
10.下列对选文的语言特色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热情洋溢地赞美老人。 B.感情真挚地刻画人物。
C.辛辣地批判荒凉破败的从前。 D.冷静简洁地叙述故事。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这位善良的老大臣因此就到那两个骗子的屋子里去了。他们正在空织布机上忙碌地工作。
“愿上帝可怜我吧!”老大臣想,把眼睛睁得特别大,“我什么东西也没有看见!”但是他没有敢把这句话说出口来。
那两个骗子请他走近一点儿,同时指着那两架空织布机,问他花纹是不是很美丽,色彩是不是很漂亮。可怜的老大臣眼睛越睁越大,可是他仍然看不见什么东西,因为的确没有什么东西可看。
“我的老天爷!”他想,“难道我是愚蠢的吗 我从来没有怀疑过这一点。这一点决不能让任何人知道。难道我是不称职的吗 --不成,我决不能让人知道我看不见布料。”
“哎,您一点儿意见也没有吗 ”一个正在织布的骗子说。
“哎呀,美极了!真是美妙极了!”老大臣一边说,一边从他的眼镜里仔细地看。“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是的,我将要呈报皇上,我对这布料非常满意。”
“嗯,我们听了非常高兴。”两个织工齐声说。于是他们就把这些色彩和稀有的花纹描述了一番,还加上了些名词。老大臣注意地听着,以便回到至带丽儿去的时候,可以照样背出来。事实上他也就这样做了。
11.对老大臣看布料过程的心理变化分析正确的是 ( )
A.高兴--害怕--怀疑--坚定 B.悲叹--害怕--坚定--怀疑
C.悲叹--害怕--怀疑一-坚定 D.高兴一怀疑--否定一-坚定
12.对老大臣说假话的原因分析最合理的一项是 ( )
A,骗子的骗术天衣无缝。
B.老大臣害怕两个骗子威胁自己的生命安全。
C.老大臣平时就是一个爱说假话的人,是一个极不称职的官员。
D.老大臣怕别人说自己不称职和愚蠢,为了保住自己的官职。
13.文段详写老大臣看新装而略写其呈报皇上,主要原因是 ( )
A,为了突出表现老大臣的虚伪。 B,为了突出老大臣的称职。
C.看新装能推动情节发展。 D.呈报皇上不能推动情节发展
14.皇帝被骗的原因有很多。下面列举的原因中,最根本的原因是 ( )
A.自己生活奢侈,只想穿新衣。 B.因为两个大臣说谎骗皇帝。
C.自己既愚蠢,又爱虚荣。
D.宫廷里的大小官员、骑士都在阿谀奉承,无耻献媚、讨好。
四、(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杞人忧天》一文,完成15~18题。
杞人忧天
《列子》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 ”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瑶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15.对下列各句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 B.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C.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 D.奈何/忧其坏
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与例句中加点的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奈何忧其坏 ,
A.择其善者而从之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见其发十中八九
D.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17.下列对文章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
如果走路跳跃,终日是在这地上进行,干吗还要担心地会塌呢
若要走路舞蹈,终日是在这地上进行,干吗还要担心地会塌呢
你走路跳跃,终日是在这地上进行,干吗还要担心地会塌呢
你踌躇前进,终日是在这地上进行,干吗还要担心地会塌呢
18.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杞人无端地担心天崩地陷,自己无处可居,于是寝食难安。
B.杞人由“忧”到“喜”的心理变化过程是通过心理描写表现出来的。
C.言中那位热心人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
诱导的做法,还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D.杞人的可笑,源于缺乏起码的常识和经验。
五、(6分,每小题3分)
阅读《次北固山下》一诗,完成19~20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19.下列对《次北固山下》诗句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次北固山下”中的“次”是“游览”的意思,表明诗人写诗的地点
B.“客路”在“青山”之外,诗人是看不到的,可见是诗人的想象。
C.“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比喜悦之情,令人想像到诗人已被江南的美景所陶醉了。
D.“乡书”“归雁”表达了旅途奔波之苦。
20.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中的“前”“悬”“年”“边”是押韵的字,都是平声韵。
B、诗的领联炼字精妙,“潮平”,才显得两岸宽阔;“风正”,帆才能有悬空的态势。
C.诗的颈联、尾联对仗非常工整,这是律诗的一个重要特征。
D.“归雁洛阳边”与“我寄愁心与明月”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Ⅱ卷(表述题共90分)
六、(20分)
2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2) ,洪波涌起。《观沧海》)
(3) ,崔九堂前几闻。《江南逢李龟年》
(4) ,我言秋日胜春朝。(《秋词》)
(5)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 ,《诫子书》)
(6) ,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
(7)夕阳西下, ,(《天净沙·秋思》)
(8)识别三日, ,(《孙权劝学》)
(9)万里赴戎机, ,(《木兰诗》)
(10)将军百战死, ,(《木兰诗》)
七、(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6题。
背着幸福上楼
①母亲终于决定来我蜗居的小城住上几天。
②到了我住的那栋旧式楼楼下,母亲听说我住顶楼七层,再也不肯上去了。母亲说那么高啊,看着就头晕,怎么能住人啊。我对她解释说,上去住下后就不显得高了,要是怕头晕就不要往下看,和家里的平房感觉一样,但母亲就是不挪步。
③母亲患有时轻时重的老年痴呆症。有几次我回老家,看见母亲手里拿着梳子,却急得团团转找梳子。怕她老人家一个人在家出意外,就决意把她接到城里和我一起住,但她老人家不肯,说一辈子在这个家没出过门,也不想出门。好说歹说,最后约定几天后就把她送回老家去,母亲这才勉强跟着我进城来。好不容易把她连哄带骗接到城里,她却不肯上楼。我知道不能着急,母亲有病,惹恼了她,母亲返身就走那就前功尽弃了。
④我心生一计,趴在母亲耳边说,还记得小时候你背我上山吗 母亲说咋会不记得。那时候你是个懒小子,缠着要和我一起上山摘柿子,走几步就耍赖不走要我背。我说,那时候你总是说我还没有一捆柴火重,一心要我吃得胖一点。现在你看看,你儿子都快要150斤了,妈妈你再背背我试试,看你还能不能背得动我
⑤母亲憨笑一声说:“傻孩子,都长成大人了,还和我顽皮。”我说:“那你让我背背你,看我能不能背得动你。我背着你在这小花园里转一圈,试试我的力气。”母亲说:“胡闹,累趴下不是玩的。我说:“没事的,小时候都是你背我。现在儿子背你一回,也是想叫你看看,儿子膘肥体壮,你就是回老家住了不是也放心 "
⑥母亲呵呵笑了,老老实实趴在我的背上。我说妈妈你闭上眼睛,一会儿再睁开的时候一定会看见一样好东西。母亲果然听话地闭上了眼睛,我背起她就顺着楼梯往上蹿。
⑦母亲虽然体重不到100斤,但连续两层楼梯背上去,我还是禁不住气喘如牛。母亲警觉地问。好像是在上楼啊 我说不是,是儿子背着你模仿上山,感觉就像爬楼梯。等她睁开眼睛,我已经背她上到四楼了。母亲发现我是在往楼上背她,就挣扎着要下来。我说不行,儿子要一股劲儿背你到家才放手。母亲急了,揪着我的耳朵央求说:“放我下来,我自己往家走,一定!”
⑧母亲是怕把我累坏,我却怕一松手她又跑到楼下去。靠着楼梯栏杆喘息的时候,母亲一把抓住栏杆再也不放手。我无奈放母亲下来,但却不松开她。我对母亲说:“知道儿子为什么要背你上楼吗 背着妈妈,就是背着幸福上楼,再累也不怕的。让儿子每天都看见妈妈,能多少报答一点母亲的养育之恩,对儿子来说就是莫大的幸福,真的。
⑨母亲不再挣扎,却掉了泪,掉在我的脖颈上。母亲说:“放开我,我自己走上去。既然我儿子说我是幸福不是累赞,那我就住下了。妈妈也知道你是趁过年把我谁到城里,不会再让我回去的。妈妈其实不是怕高,多高的山都上去了,这才有多高 妈妈是怕给你添麻烦。”
我两眼一热,赶紧扭过脸去深深吸一口气,搀扶着母亲上楼去。 (有改动)
文章题是“背着幸福上楼”“幸福”指什么 用简练语言进行概括。(5分)
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母亲是个怎样的人。(5分)
八、作文(6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2018年2月4日。在天津大学卫津路校区,一场普通的毕业典礼倍受关注。81岁的“奶奶同学”薛敏修完成了所有专升本课程的学习,在这一天拿到了天津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的本科毕业证书,而为了这一刻她已经奋斗了整整四年。
2014年,77岁的薛敏修进入天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她成为“身边的榜样”,成为老师和同学口中“别人家的孩子”。她每天都是凌晨5点半起床,基本所有的时间都用来看书学习。她说:“只要学习我就高兴,学习我就有收获。”
她会五门语言(中文、英语、法语、俄语、拉丁语),还会用制表、修图等软件,确实令人惊叹!
要求:根据对上述材料的阅读理解,请从“梦想”“坚持”“榜样”“学无止境”“勇于挑战”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进行写作,600字以上。文体(诗歌除外)自选,题目自拟。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如果需要,用“XXX”代替。七年级语文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