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上一中2012-2013学年高三期中考试
地理
一、单项选择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读我国东南沿海某区域图(右图),回答1-2题。
1.关于图示地形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关于图示地形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甲处海岸陡峭
B.乙处地貌为山谷
C.丙处海拔200米
D.山脉多东西走向
2.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①M河口冬季沉积显著
②N海域适合水产养殖
③公路走向主要受地形影响
④聚落多沿海分布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瑟·刘易斯提出了“二元经济”发展模式。将经济发展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劳动力无限供给阶段,二是劳动力短缺阶段,联接两个阶段的交点称为“刘易斯拐点”。新春过后,在沿海甚至江西、四川等劳务输出大省也出现“招工难”现象,中国经济的“刘易斯拐点”可能提前到来了。据此完成3~4题。
3.有关中国 “刘易斯拐点”提前到来的特殊背景叙述,正确的是 ( )
A.由于计划生育,导致老龄化加剧
B.由于计划生育实施,劳动适龄人口比重下降
C.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平均寿命延长
D.因城市化速度较快,导致乡村人口减少
4.下列工业部门受“刘易斯拐点”的出现影响较大的是 ( )
A.大飞机制造 B.钢铁工业 C.玩具制造 D.高档时装
下图中左图为北半球某区域近地面900hpa等压面空间高度分布图。图中数值表示等压面高度,回答5~6题。
5.沿左图中XY方向所作的900hpa等压面剖面图,与右图中四幅等压面剖面图最接近的是( )
6.下列关于图3中A、D两处风向说法正确的是( )
A.A吹偏北风,D吹偏南风 B.A吹偏南风,D吹偏北风
C.A、D均吹偏北风 D.A、D均吹偏南风
下图为某区域图,图中右侧分别表示乙河流局部河谷剖面示意图和Q湖不同季节的蓄水面积分布图,读图回答7~8题。
7.关于该图示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位于南半球
②Q湖北侧深度变化大于南部
③图中P湖应为淡水湖
④沿岸大部分地段海域有暖流经过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②③
8.关于甲河流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部分河段有结冰期和凌汛现象发生 B.典型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C.Q湖最大湖面b出现于七月 D.冬季盛行西南风
读岩层相互关系图(图中①②③④为沉积岩,⑤⑥为岩浆岩),完成9~10题。
9.图中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为( )
A.⑤⑥④③②① B.④③②①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④③②①⑥⑤
10.若①为石灰岩,则在①与⑥之间的结合部位容易形成( )
A.花岗岩 B.大理岩 C.页岩 D.砾岩
图8是长江干流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11~13题。
11.图中各省市区编号是2010年某项指标在全国的排名,该指标可能是:( )
A.面积
B.人口
C.城市化水平
D.经济总量
12.长江干流②河段的特征是:( )
A.水流平缓河道曲 B.水量丰富流速急
C.江水浑浊泥沙多 D.峡谷幽深猿声啼
13.与图中其他省市区相比,甲省区输出的最具优势的农产品是:( )
A.柑橘 B.稻米 C.天然橡胶 D.棉花
读“部分陆地自然带分布和气候条件关系示意图”,完成14~15题。
14.关于图中荒漠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受副热带高气压或信风影响,降水少 B.面临的生态问题主要是水土流失
C.其在亚洲分布面积最大 D.人类的不合理活动是主要成因
15.关于图中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形成该地域分异规律的主导因素是热量
B.农业生产的地域差异影响了该地域分异规律的形成
C.反映的是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D.该地域分异规律的典型地区分布在大陆东部
高山林线指山地森林分布的最高界线,下图为我国高山林线理论海拔等值线分布图(单位:米)。读图回答16~17题。
16.高山林线分布高度( )
A.最高的地区是横断山区 B.太行山区西侧高于东侧
C.自南向北逐渐降低的主导因素是热量 D.西部普遍高于东部的主导因素是水分
17.甲地高山林线海拔较高的一坡是( )
A.南坡——冬季风迎风坡 B.北坡——冬季风迎风坡
C.阴坡——夏季风迎风坡 D.阳坡——夏季风迎风坡
下图为北半球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18~20题。
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图中地层形成的顺序为①②③④⑤ B.图中褶皱和断层是同时形成的
C.先形成断层,后发生②处的岩浆侵入活动 D.华北平原与M地形成原因相同
19.若图示区域河流两岸的地质条件相似,则 ( )
A.河口附近的岛屿更容易和e岸相连 B.a、b、c三处适合兴建水电站的是c处
C.a河段以沉积为主,b河段以侵蚀为主 D.c河段附近地区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灾害
20.若图中所示水循环发生在亚欧大陆东部中纬度地区,则 ( )
A. 甲环节主要发生在春、秋两季 B. 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与丙环节有关
C. 通常用环节乙的数量表示水资源的丰歉 D. 目前人类可对丁环节施加显著影响
下图中M地季节性受到盛行西风影响,N地常年受到盛行西风影响,M、N两地西侧均为海洋。
读图回答21~22题。
21.N地最可能是( )
A.惠灵顿 B.伦敦 C.开普敦 D.雅典
22.M地近地面的盛行风向和自然带分别是( )
A.东北风、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东南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西北风、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D.西南风、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下表示意北半球某地一年内正午太阳高度不同值出现的次数,读表完成23~24题。
23.?当该地正午太阳高度为700时 ( )
A.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B.太阳直射点向北移
C.黄河流域进入汛期???? D.拉普拉塔河进入汛期
24.春分日,若该地的日出时刻为北京时间6:40,则该地 ( )
A.位于加勒比海沿岸??? B.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
C.热带雨林分布广泛???? D.为热带季风气候
25.右图是中央谷地位于海岸山脉和内华达山之间,是美国重要的水果和蔬菜生产基地。M为中央谷地中某城市,该城市的平均海拔为52米。
M城市的气候资料
月份
1月
4月
7月
10月
气温(℃)
7.9
15.5
25.2
18.3
降水量(mm)
81
36
0
30
M城冬季的降水量明显少于旧金山,其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距海远近 B.地形 C.纬度高低 D.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
二、综合题(4个小题,共50分)
26.(14分)图一是世界某区域的年降水量和年平均等温线图,图二是其区域简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读图一,描述回归线地区年降水量的分布特征,并分析原因。(4分)
(2)图一中回归线地区沿海与内陆、东岸与西岸的年均温差异很大,试分析原因。(4分)
(3)分析图二中M城市的气候类型及其成因。(4分)
(4)图二中大陆西侧海域渔业资源丰富,试分析其成因。(2分)
27.(10分)阅读下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东南沿海某区域等高线示意图
材料二:该地多年平均降水量(mm)月分配表
(1)图中A、B两地相对高度为 ,河流剖面图甲、乙、丙由上游到下游依次为 ,M处发育成河谷的原因是
。(3分)
(2)据材料二的信息,分析该地6、7、8三个月之间降水量差异的主要原因。(4分)
(3)近几十年,丁处0米线向远离大陆方向突出,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3分)
28. (16分)读我国东部某地区地形等高线及年等降水量线图(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分析该地区地形地势特征。(4分)
(2)图中甲地为我国畜牧业较发达的地区之一,试据图分析发展畜牧业有利的自然条件。(4分)
(3)乙处为我国目前重点造林地区,试简述乙处森林主要的生态作用,并说明在图示区域的开发中应如何保护森林资源。(6分)
(4)近年来图中L湖泊面积在逐渐缩小,其变化对A城还是B城附近河段的水文特征会产生影响?具体的影响是什么?(2分)
29.(20分)读乌克兰地区图(下图)及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 辛菲罗波尔和切尔尼戈夫两城市的气候数据统计
辛菲罗波尔 气象站位置:(44.7°N,34.1°E),海拔181米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气温(℃)
-0.3
0.3
3.6
10.2
15.2
19.1
21.4
21.0
16.6
10.8
6.3
2.4
降水量(mm)
42
33
37
33
44
53
55
41
37
32
44
54
切尔尼戈夫 气象站位置:(51.5°N,31.3°E),海拔141米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气温(℃)
-7.1
-5.6
-0.6
7.8
14.4
17.6
18.7
17.7
12.8
6.8
1.2
-3.3
降水量(mm)
42
36
35
42
45
79
83
67
42
35
48
47
(1)运用资料中的数据,对比分析辛菲罗波尔和切尔尼戈夫两城市气候的差异。(8分)
乌克兰东部是20世纪世界著名的工业区之一,冶金、机械、电力、化学等重工业发达。
(2)简述该地区发展重工业的有利条件。(8分)
(3)第聂伯河是乌克兰通航条件好的河流之一,试分析其原因。(4分)
参考答案:
1-5 CDBCA 6-10 BCCDB 11-15 BACAA 16-20 CDCAB 21-25 BCADB
26.(14分)(1)大致上由东岸向西岸逐渐减少。(1分)湿润的东南信风给东岸带来大量水汽,受地形抬升降水多;(1分)向西则信风越来越干燥;(1分)东岸受暖流影响,西岸受寒流影响。(1分)
(2)内陆比沿海气温高,(1分)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所导致;(1分)东岸比西岸气温高,(1分)是因为洋流的影响。(1分)
(3)热带草原气候。(2分)夏季(1月)信风带来水汽;(1分)冬季(7月)受副高控制。(1分)
(4)北部:离岸风,上升流。(1分)南部:寒暖流交汇。(1分)
27.(10分)(1)(200m,250m)(1分) 乙、丙、甲(1分) 该地断层发育,岩石破碎,易被流水侵蚀为谷地。(1分)
(2)6、8月降水多,7月份降水相对少。(1分)
6月份受准静止锋的影响,阴雨天较多。(1分)
7月份受副高的影响,盛行下沉气流降水较少。(1分)
8月份常受台风影响,多暴雨。(1分)
(3)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受气候和人类活动破坏植被等因素的影响,(1分)丁所处河流流域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加,(1分)泥沙在入海口沉积形成三角洲。(1分)
28.(1)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东南部为低山丘陵,西北部为平原(4分)
(2)地形平坦广阔;降水400 mm左右,适合牧草生长(4分)
(3)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保护农田(6分)禁止乱砍乱伐;建立自然保护区;采育结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满分2分)
(4)B城径流量变化增大(2分)
29.(1)从气温方面看:辛菲罗波尔的年平均气温比切尔尼戈夫高(2分),辛菲罗波尔的气温年较差比切尔尼戈夫小(2分)或辛菲罗波尔为21.7℃,切尔尼戈夫为25.8℃(2分)(3选2)
从降水方面看:辛菲罗波尔的年降水量比切尔尼戈夫少(2分),辛菲罗波尔年降水量为505mm,切尔尼戈夫为601mm(2分),辛菲罗波尔比切尔尼戈夫降水季节变化小(2分)。(3选2)
(2)煤炭、水电等能源充足(2分),铁、锰等矿产资源丰富(2分),铁路、港口提供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2分),邻近欧洲经济发达地区,市场广大(2分)(能源、资源、交通、市场每一方面2分)
(3)第聂伯河流域地势较平坦,水流平缓;(2分)降水较均匀,径流量季节变化不大;(2分)流域内以温带草原为主,河流含沙量较低,泥沙淤积程度低。(2分) (3选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