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周周清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周周清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23 21:44: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周周清一
【基础素养】
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刘成章的散文《安塞腰鼓》中的后生们,舞动中带着一股生命的闯劲,容不得 shù fù ,容不得羁绊,在愈捶愈烈的舞姿和鼓点中,折射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吴伯箫在《灯笼》中记叙了祖父经常被邀请到城里幹旋说事,作者想起自已挑灯上夜校的往事,便会深深感到 chàng wng 。
(1)给这段文字中加点的词语注音。
①羁绊( )②斡旋( )
(2)根据这段文字中的注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 sh ù f fù( ) ② ch à ng wǎng ( )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场大型武术舞台剧融合了声光电技术,场面极其壮观,令人叹为观止。
B.虽然这道题比较难,但是在老师的反复讲解下,同学们终于大彻大悟了。
C.当优美的旋律戛然而止时,整个端午节晚会现场出奇的寂静,人们沉浸在无尽的回味中。
D.对于懂人情世故的人而言,凡做事就一定要讲究礼数。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自从远离乡井,为了生活在外面孤单地挣扎之后,像这样慈母口中吩咐的话也很久听不到了。
B.城市绿道建设延伸的不仅是绿色的发展观念,更是绿色活动空间。
C.升旗时,全体同学的目光和歌声都集中到竖立在主席台前的旗杆上。
D.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电子产品极其广泛地进人大众的生活。
4.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通顺的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坚定也是这样,源于心灵,听从心灵,更是对真理和世间美好的捍卫。
②也许有人会说,管它完整不完整,只要自已的利益不损失就行了。
③有了这样的坚定,不管是怎样的私心杂念还是五彩缤纷的诱惑,都不能改变它,因为它当关,万夫莫开。
④如果在该坚定的事上,不能做到坚定,那么这样的人生就变得不再完整。
⑤这种利益至上的人,十之八九都是一些名利之徒,在他们的世界里,根本没有什么真理,如果有,那也是关乎利益的东西。
⑥著名作家张炜说:“写作是一种心灵之业,要始终听从内心的指引,更是追求真理的一种方式。”
A .①⑥②⑤①③B .⑥①③①②⑤
C .⑥③①④②⑤D .④②⑤⑥①③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
B.最壮的是塞外点兵,吹角连营,夜深星阑时候,将军在挑灯看剑,那灯笼上你不希望写的几个斗方大字是霍票姚,是汉将李广,是唐朝裴公吗?
C.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D.我爱皎洁的月华,如沸的繁星,同一支夜晚来挑着照路的灯笼。
6.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安塞腰鼓》是对陕北人民生命活力的颂歌,是对黄土高原厚重内蕴的礼赞。
B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两句,运用对偶的手法表现安塞腰鼓使人产生的联想。
C .《灯笼》一文中主要有两种感情基调:深情,激情。对大部分段落描写早年乡村生活,充满深情;到最后延伸到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塞外点兵,吹角连营,挑灯看剑,仍是“灯笼”,却是另一种景象,表达出激情豪情。
D .《灯笼》一文作者在文章最后,通过列举历史上保家卫国的名将,表达了自己做“灯笼下的马前卒”的誓愿。
【阅读素养】
大美田园
王本道
①千百年来,“田园”这两个字,在国人的思想情感与文化积淀中有着特殊的意蕴。虽然自幼在城里长大,但自打脱离童稚后,无论何时何地,只要乘车驶离市区,眼前出现坦荡开阔的原野,宁静旷达的村落,袅袅升空的炊烟,我的心总会沉入一场迷离缥缈的梦境。对田园的眷恋,已经深入我的骨髓。
②今年入夏以来,我约了三两好友,利用休息日出离市区,每天踏着晨光,映着晚霞,在辽河盘锦水乡徜徉。这里一马平川,坦荡如砥,大小河流交错如织。在稻田间的阡陌穿行,清风徐来,水波澹荡,周遭世界绿得无拘无束,飞扬洒脱,一缕缕甜丝丝的清香在微风吹拂下掠过鼻息。那是正在生长的庄稼的芬芳,草木的芬芳,并夹带着泥土的芬芳,田园岁月的纯净与醇厚,是这些气息的混合。田水清清,粉蝶纷飞,阳光浑朴天真,稻秧恣意茁长。虽然还没有到水稻扬花的季节,但可以想象出一束束稻穗上那朵朵乳白色小花的淡雅,它在农民的心里有种淳朴的香甜。虽然是绿肥红瘦的盛夏,但是原野上却不乏有高低错落的野花,鲜红、橘红、粉红、淡紫、洁白,星星点点,缠缠绵绵,与天边稀疏的云朵连成了一片。身旁的沟渠里,田水在哗哗地流淌,时而有青蛙呱呱的叫声传来,这情景很容易让人想到以往在电影里或图画上看到的江南水乡:一位农人头戴斗笠,手牵一头水牛徐徐而行,稻田中浅水漫漫,倒映着老人和水牛移动的身影,姗姗可爱。据唐人《云仙杂记》中记载,“渊明尝闻田水声,倚仗久听,叹曰:‘秫稻已秀,翠色染人,时剖胸襟,一洗荆棘,此水过吾师丈人矣。’”耳听水流潺潺,满目双色莹莹,令他身心顿爽。
③中国人自古至今都有着很深的田园情结。无论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还是“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都是一种高雅的精神享受。,一种理想生存方式的诗意表现。具有共同文化传统的人们都有其共有的生存态度,即使离开故土,但其心灵深处依然有一种执拗的田园情结。人们如眷恋母亲一样的眷恋田园,不仅仅因为那是自己的家园。那里有自己的亲人,更因为那里有熟悉的青山秀水,有弥漫着成熟庄稼气味的田垄。田园承载着记忆,承载着乡愁,滋养着人们的精神之根,是血脉和心灵的安住之所。
④临近中午,我们走出水光潋滟,一碧万顷的田畴,进入一片芦荡之中。此时,天空焕发出这个季节惬意的火热和光辉。放眼四望,稠密的芦苇,连绵在天地之间。走在芦荡的小径之上,苇叶葱茏,宛如轻纱织成的帐幔,清风吹拂,芦杆摇曳,发出的沙沙声,伴随着潺潺的水声,合成一支美妙动听的乐曲。我们置身其中,只能看到头顶的蓝天一线。行进之中,芦荡深处不断“扑棱棱”地飞出一只只大鸟,朋友告诉我说,眼前飞起又旋即隐没的是白鹭,而那直翔云天的是芦鹰……“东风染尽三千顷,白鹭飞来无处停”。诗人写下的描绘田园风光的诗句真的是浮动着颜色呢!
⑤我暗忖,无论是陶渊明、孟浩然、王维等众多的田园诗人,抑或是当今世界的后来人,憧憬田园之美是多少人共同的精神追求。这是一种对拜物的、浮躁的、急功近利的生活态度的否定,对那种真正人性的、朴素的、自然的人生理想的呼唤。从这个意义上说,田园不仅可以“养目”,更可以“洗心”“养心”。
⑥正午时分,夏日的碧眼在嫣然的云朵间笑意盈盈,阳光在无垠的天地间迷离闪烁。此时,我心中长满了馥郁的鲜花,萋萋的芳草,浓密的庄稼……
(选自《天津日报》2020 年8 月 11 日,有改动)
7.下面是对本文思路的梳理,请你根据第②段和第④段。在方框中补上合适的内容。
向往田园,来到水乡→(1)→产生联想,引发遐思→(2)→抒发感想,离开水乡
8.请结合全文,理解第⑥段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此时,我心中长满了馥郁的鲜花,萋萋的芳草、浓密的庄稼……
9.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词句。
(1)虽然是绿肥红瘦的盛夏,但是原野上却不乏有高低错落的野花。(赏析加点词语的妙处)
(2)走在芦荡的小径之上,苇叶葱茏,宛如轻纱织成的帐幔,清风吹拂,芦杆摇曳,发出的沙沙声,伴随着潺潺的水声,合成一支美妙动听的乐曲。(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的妙处)
散文朗读要有一定的技巧。下面是一位同学的朗读设计(“·”表重读,“﹀”表停顿,“→”表稍稍延长),请选出设计不恰当的一处( )
那是→正在生长的庄稼的芬芳,草木的芬芳,并夹带着泥土﹀的芬芳,田园岁月的纯净与醇厚,是这些
A B C
气息的混合。(全句的感情基调:欣喜、深情)
文中说,中国人心中始终有一种田园情结,田园可以“洗心”“养心”。对此,你有何看法 请结合全文和你的生活体验谈一谈。
【写作素养】
尝试运用《安塞腰鼓》这篇文章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描写关于夏日一场狂风骤雨的场景。不少于100字。
【拓展应用】
13.班级开展以中国鼓文化”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以下活动。
(1)写出三个关于“鼓”的成语。
(2)据说,近年来许多外国人专门跑到安塞学腰鼓,想从中挖掘出奥秘来,但得其真传者无几。请根据课文内容和下面的资料,推测“得其真传者无几”的原因。
资料:安塞位于陕北高原。安塞腰鼓起源于春秋以前,具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原有迎神驱邪之意。逐渐成为习俗,后来发展为一种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打腰鼓主要是打情绪,打耐力。鼓手打到兴头上,往往会随心所欲地敲击出鼓点的节奏,脚步随情绪腾空而起。展示出西北黄土高原农民朴素而豪放的性格,张扬出悍勇威猛的艺术个性。
附答案:
【素养演练】
1.(1)① jT b à n ② w xu á n(2)①束缚②怅惘
2.B3.A4.B5.C6.B
7.(1)穿行田间,欣赏美景(或:稻田景色,美丽恰人)
(2)进人芦荡,感受美好(或:芦荡风光,生机勃勃)
8.美好的田园风光深深地留在了“我”的心里。
9.(1)“绿肥”与“红瘦”对比(答成“引用”“借代”“形象化”均可),写出了盛夏绿叶茂盛、花朵较少的季节特征,衬托了后文看到各色野花的欣喜。
(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芦荡比作“帐幔”,把水声比作“乐曲”,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芦苇的茂盛稠密,声音的美妙动听,表达了作者对芦荡风光的喜爱。
10.C
11.(示例)走进田园,感受田园之美,能使人摒弃拜物的、
浮躁的、急功近利的生活态度,追求真正人性的、朴素的、自然的人生理想和生存方式,净化人的心灵;回归田园就是回到精神的家园,回到血脉和心灵的安住之所,精神得到滋养。我也有这样的感受,周末我来到乡村,那里风清水静、禾秀蛙鸣,心中的烦闷一扫而光,顿觉心旷神怡,内心宁静。
12.略。
【拓展应用】
13.(1)(示例)一鼓作气重整旗鼓偃旗息鼓欢欣鼓舞紧锣密鼓(任选其三即可)
(2)①没有黄土高原的滋养,欠缺黄土高原人特有的性格与个性;②未能达到忘我的境界;③安塞腰鼓展现的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活力,象征民族激扬的精神,仅靠学习难以挖掘出其中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