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单元 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基础练习—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单元 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基础练习—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2-22 22:13: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十单元酸和碱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基础练习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人教版)
一、单选题,共13小题
1.2021年“世界水日”的主题为“珍惜水、爱护水”。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过滤能将硬水转化为软水 B.用明矾对自来水进行杀菌消毒
C.用肥皂水区别硬水与软水 D.有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2.类比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C.酸溶液中都含有H+,则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D.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CO2也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所以CO2是酸
3.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用途是利用物质物理性质的是
A.稀盐酸用于除铁锈 B.用浓硫酸干燥氧气
C.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D.酒精可以作燃料
4.类推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以下类推正确的是
A.化合物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B.碱能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能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物质一定是碱
C.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D.化学变化伴随有能量变化,所以有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
5.其实验小组想探究氢氧化钠与盐酸是否发生反应。下列方案和现象无法证明发生反应的是
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先加石蕊、再逐滴加入盐酸,颜色变化为:蓝色→紫色→红色
B.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先加酚酞、再逐滴加入盐酸,颜色变化为:红色→变浅
C.向盐酸中先加石蕊、再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颜色变化为:红色→紫色→蓝色
D.可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pH变化为:14→11→0
6.形成化学观念是化学学习的任务之一。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凡是氧化反应都是化合反应 B.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C.NaHSO4的水溶液显强酸性,但它不是酸 D.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和OH-结合生成H2O
7.下图是生活中部分常见物质的p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胃酸过多的人可以多喝柠檬汁
B.将酚酞溶液滴入牛奶中,溶液变红色
C.蚊虫(毒液呈酸性)叮咬后可以涂抹肥皂水止痒
D.84消毒液与洁厕净可混合使用
8.人被蚊虫叮咬之后,皮肤红肿疼痛,这是因为被注入了一种叫做蚁酸的物质。此时为减轻疼痛,可涂抹的物质是
A.食盐水 B.肥皂水 C.橘子汁 D.米醋
9.下列活动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燃烧天然气炖制排骨 B.利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C.用大米、红薯等酿酒 D.用活性炭吸附冰箱中的异味
10.分析和推理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B.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则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是同种元素
C.氧化物一定含有氧元素,则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D.中和反应能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11.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氧化物含氧元素,含氧元素的一定是氧化物
B.离子是带电的粒子,但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C.碱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能使酚酞变红的物质一定显碱性
D.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酸碱中和反应
12.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A.活性炭净水 B.金刚石做钻头
C.石墨制铅笔 D.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13.下列有关测定澄清石灰水pH的实验操作或描述,你认为正确的是
A.用镊子夹取pH试纸直接伸入澄清石灰水中测量
B.先用蒸馏水将pH试纸润湿,再用滴管吸取澄清石灰水滴到pH试纸上测量
C.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澄清石灰水滴到pH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D.用pH试纸测得该澄清石灰水的pH=8.9
二、填空题,共7小题
14.现有三种物质,请选择相应物质的字母填空:
A.生石灰 B.烧碱 C.熟石灰
(1)可用作灶具清洁剂的是______。
(2)可用作食品干燥剂的是______。
(3)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_____。
15.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下列原理:
(1)氢气作燃料______。
(2)澄清的石灰水在空气中变质______。
(3)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______。
(4)正常雨水显弱酸性的原因______。
16.在用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反应实验时,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酸碱度变化如图所示。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该实验操作是将______滴加到______溶液中。
(3)当加入溶液的质量为ag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__(写化学式)。
(4)虚线与曲线的交点对应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__。
(5)当加入溶液的质量为bg时,对应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__。向所得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呈______色。
17.科学探究是进行科学解释和发现、应用和创新的科学实践活动,也是获取科学知识、理解科学本质、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图甲装置用来探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过程,仪器A是一种带有刻度的滴管,并用pH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测量反应过程中相关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得到图乙和图丙。
(1)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2)图甲中,仪器A中溶液的溶质是______(填化学式);
(3)图乙中,说法错误的是______(填字母);
A.b点所示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会变红色
B.c点所示溶液加热蒸干所得固体为纯净物
C.c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种类比d点多
D.一段时间后,溶液pH会变为0
(4)图丙中,图像说明中和反应是______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18.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中的许多问题都与化学知识密切相关。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以下问题:
(1)新鲜的鸡蛋是有生命的(行生命活动,同时细菌也易从气孔进入),小强用石灰水浸泡后,可以在较长时间内保鲜,原因是石灰水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不溶物堵塞气孔的缘故,试用化学方程式表明原理___________。
(2)人体的胃中有少量的胃酸,它是由胃壁细胞分泌的,呈酸性,可以为胃蛋白酶提供一个最佳的酸性催化环境,促进对营养物质的消化胃酸过多的病人常常有胃消化不良、打嗝及胸口烧痛等,甚至连打嗝时也会有酸的胃液上逆到口中。治疗时可以服用含有氢氧化铝的胃舒平,其原理是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9.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为稀释浓硫酸的操作图示,在量筒内装的物质是___________,其中玻璃棒的作用___________。
(2)在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中酚酞的作用是___________玻璃棒的作用___________。滴加稀盐酸的目的是___________。
20.概念图对一些知识点进行整理,十分有用。请把①稀硝酸,②石蕊试液,③碳酸钠溶液④pH试纸的序号分别选填在下列有关溶液概念图中的A、B、C、D处(每个序号只能选填一次):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
A、过滤能除去水中难溶性杂质,不能降低水中钙离子和镁离子含量,不能将硬水转化为软水,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B、明矾溶于水会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而加速其沉降,并不能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C、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向水中加入肥皂水时,如果产生的泡沬较多,是软水,如果产生大量浮渣,是硬水,故选项说法正确;
D、中和反应是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反应,但有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不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2.C
【详解】
A、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故选项推理不正确;
B、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如KMnO4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推理不正确;
C、酸溶液中都含有H+,则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故选项推理正确;
D、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CO2也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而不是CO2是酸,故选项推理不正确。
故选C。
3.B
【详解】
A、稀盐酸用于除铁锈,是利用了盐酸的酸性,属于化学性质;
B、用浓硫酸干燥氧气,是利用浓硫酸的吸水性,属于物理性质;
C、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是利用了熟石灰的碱性,属于化学性质;
D、酒精可以作燃料,是利用了酒精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
故选B。
4.A
【详解】
A、化合物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说法正确;
B、碱能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能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物质不一定是碱,例如氧化铜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说法不正确;
C、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例如高锰酸钾中含有氧元素,但不是氧化物,说法不正确;
D、化学变化伴随有能量变化,所以有能量变化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但该过程是物理变化,说法不正确。
故选A。
5.B
【详解】
A、滴加石蕊溶液蓝色说明显碱性,最后变红色,说明显酸性,溶液由碱性变为酸性,说明发生了反应,正确。
B、溶液颜色变浅,不一定是发生了反应可能是稀释引起的,错误。
C、滴加石蕊后红色说明显酸性,滴加氢氧化钠变为蓝色,说明显碱性,溶液由酸性变为碱性,说明发生了反应,正确。
D、pH=14说明显碱性,pH=0说明溶液显酸性,溶液由碱性变为酸性,说明发生了反应,正确。
故选:B。
6.A
【详解】
A、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如甲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选项叙述不正确;
B、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铜是由铜原子构成,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故选项叙述正确;
C、酸是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NaHSO4显强酸性,电离出的阳离子为Na+、H+,属于盐,故选项叙述正确;
D、中和反应的实质是酸中的H+和碱中的OH-结合生成H2O,故选项叙述正确。
故选A。
7.C
溶液的pH小于7,溶液呈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溶液的pH大于7,溶液呈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pH等于7,溶液呈中性。
【详解】
A、柠檬汁呈酸性,胃酸过多的人应该少喝柠檬汁,选项错误;
B、牛奶呈酸性,将酚酞溶液滴入牛奶中,溶液不变色,选项错误;
C、蚊虫的分泌物呈酸性,肥皂水呈碱性,蚊虫叮咬后可以涂抹肥皂水止痒,选项正确;
D、厨房清洁剂与厕所清洁剂不能混合使用,混合后会因酸碱中和,效果减弱,选项错误。
故选C。
8.B
人被蚊虫叮咬之后,皮肤红肿疼痛,这是因为被注入了一种叫做蚁酸的物质,则为减轻疼痛,可涂抹的物质是碱性物质。
【详解】
A、食盐水显中性,不能和蚁酸反应,不能涂抹,故A不正确;
B、肥皂水显碱性,能和蚁酸反应,能涂抹,故B正确;
C、橘子汁显酸性,不能和蚁酸反应,不能涂抹,故C不正确;
D、米醋显酸性,不能和蚁酸反应,不能涂抹,故D不正确。故选B。
9.D
【详解】
A、燃烧天然气炖制排骨,发生了燃烧,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利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氢氧化钙和酸性物质发生了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用大米、红薯等酿酒,有酒精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用活性炭吸附冰箱中的异味,只是将异味吸附在活性炭表面,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D。
10.B
【详解】
A、在相同温度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其不饱和溶液浓,故A选项错误;
B、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则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是同种元素,故B选项正确;
C、氧化物一定含有氧元素,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却不一定是氧化物,因为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含氧化合物不一定都由两种元素组成,如:H2SO4,由三种元素组成,虽然含有氧元素,但不是氧化物,故C选项错误;
D、酸和碱起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即中和反应要符合两年条件,反应物为酸和碱,生成物为盐和水。但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酸和碱的反应,如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生成了盐和水,但反应物是金属氧化物和酸,所以不属于中和反应,故D选项错误;
故选B。
11.C
【详解】
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氧化物含氧元素,但含氧元素的不一定是氧化物,比如高锰酸钾,选项说法错误。
B.离子是带电的粒子,但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比如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选项说法错误。
C.碱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能使酚酞变红的物质一定显碱性,选项说法正确。
D.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酸碱中和反应,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不属于中和反应,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12.D
【详解】
A、活性炭净水,是因为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吸附性属于物理性质;
B、金刚石做钻头,是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硬度属于物理性质;
C、石墨制铅笔,是因为石墨质软,硬度属于物理性质;
D、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是因为熟石灰显碱性,能与酸性物质反应,利用的是其化学性质。
故选D。
13.C
【详解】
A、用pH试纸测量澄清石灰水的pH,应该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澄清石灰水滴到pH试纸上,不能把pH试纸直接伸入澄清石灰水中测量,会污染待测液,故选项操作不正确;
B、先用蒸馏水将pH试纸润湿,再用滴管吸取澄清石灰水滴到pH试纸上测量,会稀释碱溶液,测得结果偏小,故选项操作不正确;
C、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澄清石灰水滴到pH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pH,故选项操作正确;
D、用pH试纸测得澄清石灰水的pH是整数,不能测出小数,故选项描述不正确。
故选C。
14.(1)B
(2)A
(3)C
(1)
氢氧化钠是一种碱,能与油污反应,所以可用灶具清洁剂,故填:B;
(2)
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可用作食品干燥剂,故填:A;
(3)
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呈弱碱性,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中和土壤其酸性,故填:C。
15.(1)
(2)
(3)
(4)
(1)
氢气和氧气点燃生成水,化学方程式为:;
(2)
澄清的石灰水在空气中变质,是因为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
(3)
胃酸含有盐酸,氢氧化铝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4)
正常雨水显弱酸性的原因是水和二氧化碳生成碳酸,化学方程式为:,碳酸显酸性。
16.(1)HCl+NaOH=NaCl+H2O
(2) 氢氧化钠溶液 稀盐酸
(3)NaCl、HCl
(4)NaCl
(5) NaCl、NaOH 红
(1)
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
(2)
坐标的pH变化是由小于7到大于7的过渡,因此进行的操作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稀盐酸溶液中;
(3)
当加入溶液的质量为ag时,溶液呈现酸性,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氯化氢和氯化钠,其化学式为:NaCl、HCl;
(4)
虚线与曲线的交点pH为7 ,则说明盐酸有氢氧化钠刚好完全反应,对应溶液中的溶质为NaCl;
(5)
当加入溶液的质量为bg时,所得溶液显碱性,则说明氢氧化钠过量,酸已经反应完全,溶液中的溶质为:NaCl、NaOH,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17.(1)
(2)HCl
(3)CD
(4)放热
(1)
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2)
由图乙可知,反应前溶液的pH>7,说明烧杯内的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则仪器A中溶液为盐酸,溶质为HCl;故填:HCl。
(3)
A.b点时溶液pH>7,溶液显碱性,此时向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会变红色,说法正确;
B.c点时氢氧化钠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溶液溶质为氯化钠,所示溶液加热蒸干所得固体为纯净物,说法正确;
C.c点溶液溶质为氯化钠,d点稀盐酸已过量,溶质为氯化钠和氯化氢,说法错误;
D.一段时间后,溶液pH不会变为0,说法错误;
故选CD。
(4)
由图丙可知,反应的过程中溶液的温度不断升高,到达f点时,温度最高,说明反应恰好完全进行,故图像说明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故填:放热。
18.(1)CO2+Ca(OH)2=CaCO3↓+H2O
(2)3HCl+Al(OH)3=AlCl3+3H2O
(1)
石灰水的主要成分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2)
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治疗胃酸过多的病人可以服用含有氢氧化铝的胃舒平,即盐酸与氢氧化铝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HCl+Al(OH)3=AlCl3+3H2O 。
19.(1) 浓硫酸 搅拌使放出热量及时散发掉防止酸液溅出
(2) 指示反应进行 搅拌使反应充分进行 和碱反应
(1)
稀释浓硫酸必须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故在量筒内装的物质是浓硫酸,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搅拌使放出热量及时散发掉防止酸液溅出。
(2)
酚酞试液遇酸性、中性溶液不变色,与碱性溶液变红色;在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中酚酞的作用是指示反应的进行,玻璃棒的作用搅拌使反应充分进行,滴加稀盐酸的目的是和碱反应。
20. ② ④ ① ③
【详解】
测酸碱性用的是酸碱指示剂,常见的酸碱指示剂有无色酚酞和紫色石蕊;测酸碱度用的是pH试纸和pH计;稀硝酸显酸性,pH<7;碳酸钠溶液显碱性,pH>7,故填:②;④;①;③。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