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练习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词语中划线字词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花苞(bāo) 娇媚(mèi) 铃铛(dāng) 莅临(wèi)
B.掩饰(shì) 端庄(duān) 粗犷(kuàng) 睫毛(jié)
C.诱惑(yòu) 静谧(mì) 干涩(sè) 吝啬(lìn sè)
D.高邈(miǎo) 屋檐(yán) 曙光(shǔ) 啜泣(tuò)
2.课上,语文老师让同学们简介《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天净沙·秋思》的作者、朝代等信息以及元曲的相关知识,同学们踊跃回答。下列回答有误的一项是( )
A.晓丽回答说:“《观沧海》的作者曹操,西汉时期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著有《孙子略解》《兵法接要》,诗歌《蒿里行》《短歌行》等。”
B.培杰回答道:“《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作者李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李杜’。”
C.亦柯抢答说:“《天净沙·秋思》的作者马致远,号东篱,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
D.小艺答曰:“一般来说,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散曲从体式上又可分为两类,即小令和套数。被称为‘元曲四大家’的是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
3.下列语句中依次填入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在举行樱花展的公园里,一群姑娘们打扮得________,在绚烂的樱花树下拍照。
②鸟儿宛转的歌声与山问的轻风流水________着,形成一曲美妙的乐章。
③班会上,老师让大家先________一下,好充分发表意见。
A.花枝招展 附和 酿造
B.花枝招展 应和 酝酿
C.如花似锦 附和 酝酿
D.如花似锦 府和 酿造
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当它们在林地上爬行时,身体可能会沾上偏侧蛇虫草菌的孢子。
②木匠蚁一般生活在树冠上层,平时只有觅食的工蚁会外出。
③感染孢子两天后,即便回到树冠的木匠蚁也会独自离开位于树冠的蚁巢。
④奇怪的是,接下来它们会爬到一个温度和湿度非常适合偏侧蛇虫草菌生存的高度,直到死去。
⑤它们在爬行过程中全身抽搐,很容易从树干、树枝上跌落到地面。
A.②⑤①③④ B.②①⑤③④ C.③⑤①②④ D.③⑤②①④
5.对《春》结尾的三个比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个比喻是表现春天是生命的开始,一切都是新的,给人以希望。
B.第二个比喻是描写春天给人带来美的想象力。
C.第三个比喻是强调春天蕴藏着无限的创造力。
D.这三个比喻生动地揭示了春天的个性——“新”、“美”、“力”,热情洋溢地赞美了春天,抒发了作者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与热烈的追求。
6.请选出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 )
A.“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句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湾。
B.“不是……就是……”“不是……而是……”两者都是并列关系的复句。
C.“汉字,犹如一支支闪光的画笔,用篆、隶、楷、草、行不同的书法,在写生、在作画。”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
D.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是一首词,“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题目。
7.为划线词语选择正确解释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
A.比喻做准备工作。
B.造酒的发酵过程。
C.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8.读下面一段文字应该加上什么标点,正确的一项是( )
他们一看那些小山①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②有了依靠③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④便不知不觉得想起⑤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⑥这样的温暖⑦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⑧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⑨他们也并不着急⑩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 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 !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 !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 ?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 !
二、填空题
9.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鸟儿将巢安在fán huā nèn yè 当中,高兴起来了,hū péng yǐn bàn 地mài nong 清脆的喉咙,唱出wǎn zhuǎn 的曲子,跟轻风流水yìng hè 着。
(2)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liáo liàng 地响着。
(3)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huáng yùn 的光,hōng tuō 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4)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jìng mò 着。
10.填空。
《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 ,原名 ,字 ,北京人,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说《 》《 》,话剧《 》《 》等。
三、诗歌鉴赏
11.阅读曹操的《观沧海》,完成下面的题目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诗眼是诗歌中最具表现力的关键词句。请找出本诗的诗眼,并说明理由。
(2)诗的前八句描写观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 、 、 ”写的是动景,“ 、 、 ”写的是静景。
(3)本诗的情感基调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4)对这首诗理解最佳的选择是( )
A.诗人先写山岛风光,再描绘海面景色,最后抒写自己的情怀。
B.诗人立足于山岛,先远观,再近观,最后抒写自己的情怀。
C.诗人先实写,再虚写,最后抒情。
D.先全景式地展现大海景象,再描绘岛上风光,最后在描绘大海波涛汹涌的基础上,借拟写大海吞吐日月的气势来抒发自己壮阔的情怀。
四、现代文阅读
12.课内阅读理解。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花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这一句里加横线的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2)“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这里连用几个动词有什么妙处?
(3)第一段文字写了春草的哪些特征?
(4)选文第二段利用人的哪几种感觉来写春花的?请举例说明。
(5)选文第二段是一幅“春花图”,写到“蜜蜂”和“蝴蝶”,其作用是什么?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雨
冯剑华
雨,应该是一个阴性名词,她,而不是他。雨,完全全是女性化的。
阳春三月的雨,是少女,正值豆蔻年华。
她文静、温柔、清新、羞涩。于人不觉间,她轻轻悄悄地走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她如纱如雾,如情似梦,沾衣不湿,拂面不寒。她的裙袂飘过处,天地万物从沉沉昏睡中苏醒过来:种子发出嫩芽,竹林长出春笋,杨柳抽出新枝,睡了一冬的小生灵也
伸伸懒腰。走出深深的地穴。
春雨,把青春和生命赠给大地。
春雨,又是一个爱美的姑娘,一个极擅丹青的画师。她手执神奇的画笔,挥洒出一个美丽的天地。
“梨花一枝春带雨”,何等脱俗;“杏花春雨江南”,何等淡雅;而“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又是怎样的清幽。这全是春雨的手笔啊。
春雨,遍体芬芳的少女,爱美写美的画师。
夏日的雨,是大嫂,她是个急性子,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是个利索干净还带着几分泼辣的中年妇女。
比起春雨,夏日急雨少了几分温柔和文静,可你知道,她有那么多的事情要做,她是一位多子的母亲。
江河湖海等待着她补充营养,以丰腴自己的身躯。被太阳烤得口干舌燥的大地渴望着她的滋润。田野上的庄稼禾苗,山坡上的树木果林,像一群群嗷嗷待哺的核子,急盼着她的乳汁。年复一年地,她用自己充溢的乳汁喂饱了结实的高粱,喂鼓了肥胖的豆荚,喂足了圆滚滚的西瓜,喂熟了沉甸甸的稻穗。有了她,才有果实,才有收获,才有各种生物的生生不息。
夏日的雨,是能干的大嫂,慷慨的母亲。
秋日的雨,是阅尽沧桑的老妇人。
她见过了许多,经过了许多,也做过了许多。她曾经年轻过,辉煌过。如今,桃花梨花谢了,高粱玉米收割了。她该做的要做的都已做过,便显得有几分落寞。更有那喜欢悲秋的写出“冷雨敲窗”的诗句,发出“一场秋雨一场寒”的抱怨。可她是宽容的,豁达的。她知道,人们不会忘记她的过去,不会忘记她做过的一切。
她并不落寞,她正在描画“红于二月花”的霜叶,绘制出层林尽染、色彩绚丽的秋之图。更何况,不久之后,又有三月春雨,少女般姗姗而来。
(有删改)
(1)作者将雨比作不同的女性,分别写出了不同季节雨的特点。请阅读文章,补全表格。
雨 性格特征
春雨 ①
夏雨 ②
秋雨 ③
(2)作者开篇强凋“雨,应该是一个阴性名词,她,而不是他”,有什么作用?
(3)为什么说秋天的雨“阅尽沧桑”和“并不落寞”?
(4)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句。
年复一年地,她用自己充溢的乳汁喂饱了结实的高粱,喂鼓了肥胖的豆荚,喂足了圆滚滚的西瓜,喂熟了沉甸甸的稻穗。
答案部分
1.C
2.A
3.B
4.A
5.B
6.B
7.C
8.B
9.(1)繁花嫩叶;呼朋引伴;卖弄;婉转;应和
(2)嘹亮
(3)黄晕;烘托
(4)静默
10.老舍;舒庆春;舍予;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龙须沟
11.(1)观
(2)水何澹澹;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3)基调:乐观豪壮,这首四言诗借诗人登山望海所见到的自然景物,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划了高山大海的动人形象,更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
(4)D
12.(1)“偷偷地”和“钻”,写出了小草出土的情状,那破土而出的挤劲;“钻”表现旺盛的生命力,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春草出现的惊喜之情。接着从它的质地和色彩;“嫩嫩的、绿绿的”,写出了春草的“新”
(2)连用六个动词,准确生动地描写出春草带给人的欢乐。
(3)情态、质地、色泽、长势。
(4)视觉:“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味觉:“花里带着甜味儿”;听觉:“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幻觉:“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答出两点即可)
(5)托出春花开的繁茂,浓郁。
13.(1)文静、温柔、清新、羞涩;性子急、利索干净、泼辣、能干、慷慨;阅尽沧桑、宽容、豁达
(2)作者用肯定的语气把雨比作女性,表现了雨使万物生生不息的母性特征。同时,血为下文描写和赞美雨奠定了感情基调。
(3)说她“阅尽沧桑”是闪为她曾经年轻过,经历过,辉煌过;说她“并不落寞”是因为她正在描绘秋之图,而且不久之后,会有三月春雨姗姗而来。
(4)作者运用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凸显了夏日的雨如母亲哺育孩子般的慷慨、无私,孕育着万物,表达了对夏雨的崇敬和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