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语文苏教版学习导航(二十一 错过)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下册语文苏教版学习导航(二十一 错过)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12-02 14:4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二十一 错过
高手支招① 阅读导航
读前热身
你错过了什么
你年轻聪明,壮志凌云。你不想庸庸碌碌地了此一生,渴望声名、财富和权力。因此你常常在我耳边抱怨:
那个著名的苹果为什么不是掉在我的头上?那只藏着“老子珠”的巨贝怎么就产生在巴拉旺而不是在我常去游泳的海湾?拿破仑偏能碰上约瑟芬而英俊高大的我总没有人垂青?
于是我想成全你,先是照样给你一个苹果,结果你把它吃了。我决定换一个方法,在你闲逛时将硕大无比的卡里南钻偷偷放在你的脚边,将你绊倒,可你爬起来后,怒气冲天地将它一脚踢下阴沟。
最后我干脆就让你做拿破仑,不过像对待他一样,先将你抓进监狱,撤掉将军官职,赶出军队,然后将你身无分文地抛到塞纳河边。就在我催促约瑟芬驾着马车匆匆赶到河边时,远远地听到“扑通”一声,你投河自尽了。
唉!你错过的仅仅是机会吗?
淘宝路标
1.掌握本文的生字词及文学知识。
2.品味文中生动、含蓄、富有哲理的语句。
3.理解“错过”产生的原因及其意义,把握文章主旨。
知识储备
作者作品
刘心武,当代作家。笔名刘浏、赵壮汉等。四川成都人。出版有短篇小说集《班主任》《母校留念》《刘心武短篇小说选》,长篇小说《钟鼓楼》《风过耳》《四牌楼》等,还出版8卷本《刘心武文集》。刘心武对生活感受敏锐,写出不少具有社会思考特点的小说,作风严谨,意蕴深厚。
文题解读
“错过”是指失去时机或对象。本文以“错过”为题,辩证地阐述了对“错过”的正确认识。
高手支招② 感受鉴赏
文本精研
错 过
刘心武
是的,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又错过了许多……
从在商场所看中的一件很适合于自己,并且价钱也不算昂贵的衣衫,竟因不必要的犹豫,放弃了购买,而再次去那商场,满眼都只是不如那件的样式,这类小小的错过,到明明有一个很好的跳槽机会,不仅去了那里可以收入更丰,更重要的是能与自己的兴趣更贴近,却只是因为决心下得迟点,因而痛失良机,那样大大的贻误……总算起来,真是不少!
第一部分(第1—2段),提出问题,摆出事实:大小错过真不少。所举事例都是日常生活中屡见不鲜的事,具有典型性。
人生的路啊,为什么,为什么总是充满了这样多的错过?
然而细想,可有“万无一失”的人生?
第三段是一个疑问句,第4段是个反问句,在文中紧相连用,后句以反问的形式,否定了前面的困惑和不解,否定了一般人内心存在的没有“错过”的希望,语意明确肯定。
错过,一般来说,[限定了范围,指出了普遍性。]属于人生的常态,只要我们回顾来路,有所得,从在偶然路过的一家小小书店,意外地买到了久访不得的一本诗集,这类小小的收获,到自己积极参与的一项改革,果然取得了重大突破,那样的精神物质双丰收……算起来,也还不少,我们就应感到欣慰![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人生总是有得有失,得失本是“人生的常态”,人有“错过”,不值得大惊小怪。]
没错过,抓住了;错过,溜走了。这正是人生的经纬线,见证着我们斑斓多味的存活。[作者以“人生的经纬线”这个比喻来进一步说明“没错过”与“错过”的屡见不鲜,并把“经纬线”拟人化,说它“见证着我们斑斓多味的存活”。也就是说有了“没错过”和“错过”,生活才会丰富多彩,有滋有味。]
第二部分(第3—6段),分析问题,论述人生为什么会有许多“错过”。
没有意识到错过,或许能产生一种自足感,但那意味着灵魂堕入了颟顸的渊薮。
能意识到自己错过了什么,在追悔中产生出一种真切而细微、深入而丰厚的情愫,则意味着灵魂具备了升腾的能力。[“意识到错过”和“没有意识到错过”对比,强调前者的意义。]
有的所错过的,还有机会再次相遇,正因为对错过有了痛切的感受,当机遇再次呈现时,你便会有高度的应变力与把握力,也许,那最后的结果,是与其在上次侥幸抓获,不如这回你冷静而成熟地驾驭……恰恰是因为你上次的错过,才导致了你这次的获得硕果![分析如何对待还有机会相遇的“错过”。]
有的所错过的,时不复返,机不再来,属于永远的错过,但因为你善于细细咀嚼这错过的苦果,竟能从惆怅中升华出憬悟,乃至于酿出诗意与哲理……你的生命,或许反更有厚度;你的心灵,或许反更有虹彩。[分析如何对待机不再来的“错过”。]
一念之差中,失之交臂了吗?有时我们虽然错过,只要我们立刻意识到了,并立刻追上前去,力挽狂澜于既倒,我们多半也还可以使错过转化为掌握;问题是我们往往在立即意识到了以后,竟滞涩、凝结住了我们的行动;这样的错过,则几近于过错。[本段用设问句开头,用两个“立刻”强调速度要快,批评行动迟缓的现象。]
错过,即“有所失”,我们要习惯它。
错过,也往往构成另一种得,我们要品味它。
第三部分(第7—13段),具体论述怎样正确对待“错过”。这部分属于解决问题。
人生如奔驰的列车,车窗外不断闪动着变幻不定的景色,错过观览窗外的美景、奇景并不是多么不得了的事,关键是我们不能错过预定的到站。[用“奔驰的列车”比喻“人生”,用“窗外的美景、奇景”来比喻人生过程中的许许多多的契机、机遇,用“预定的到站”来比喻人生过程中一些关键的转折点。]
我们预定的到站并不等于人生的终点。但在人生的终点上,我们最好能含笑地说:我虽然错过的很多很多,却毕竟把握了最关键最美好的,这样,“错过”便仿佛是碧绿的叶片,把一生中“收获”的七彩鲜花映衬得格外明艳![作者在赞颂“七彩鲜花”的时候,没有忘记“碧绿的叶片”的映衬作用,从而肯定了“错过”在人生道路上的价值。]
1995年春
第四部分(第14—15段),总结全文,强调不能错过预定的到站,要把握最关键、最美好的机会,含笑到达终点站。
学后品味
主旨
本文辩证地论述了“错过”产生的原因及意义,强调人要习惯和品味“错过”,不要让“错过”酿成“过错”。我们要把握住最关键、最美好的机会,含笑到达“人生”的终点。
文法
1.全文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安排文章的结构,思路清晰,结构严谨。文章开头摆出“错过”的现象,从中提出问题,然后分析为什么会产生许多“错过”,怎样正确对待“错过”。在分析问题时,充满着辩证的色彩,对具体问题作了具体分析,很有说服力。结尾总结全文,深化论述中心。
2.本文善用通俗的比喻说理,深入浅出。特别是文章末尾,将“人生”比作奔驰的列车,将“人生的目标”比作预定的到站,将“错过”比作碧绿的叶片,将“收获”比作七彩鲜花。
结构
探究争鸣
文章中说:“错过,即‘有所失’,我们要习惯它。”“错过,也往往构成另一种得,我们要品味它。”为什么要“习惯”和“品味”错过?
人生充满了错过,没有“万无一失”的人生,所以必须“习惯”错过;错过自有意义,人“在追悔中产生出一种真切而细微、深入而丰厚的情愫。”“灵魂具备了升腾的能力”,产生“高度的应变力与把握力”。所以必须“品味”错过。
我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手支招③ 多维阅读
草 莓
雅·伊瓦什凯维奇
时值九月,但夏意正浓。天气反常地暖和,树上也见不到一片黄叶。葱茏茂密的枝柯之间,也许个别地方略见疏落,也许这儿或那儿有一片叶子颜色稍淡;但它并不起眼,不去仔细寻找便难以发现。天空像蓝宝石一样晶莹璀璨,挺拔的槲树生意盎然,充满了对未来的信念。农村到处是欢歌笑语。秋收已顺利结束,挖土豆的季节正碰上艳阳天。地里新翻的玫瑰红土块,犹如一堆堆深色的珠子,又如野果一般的娇艳。我们许多人一起去散步,兴味酣然。自从我们五月来到乡下以来,一切基本上都没有变,依然是那样碧绿的树,湛蓝的天,欢快的心田。
我们漫步田野。在林间草地上我意外地发现了一种晚熟的硕大草莓。我把它含在嘴里,它是那样的香,那样的甜,真是一种稀世的佳品!它那沁人心脾的气味,在我的嘴角唇边久久地不曾消逝。这香甜把我的思绪引向了六月,那是草莓最盛的时光。
此刻我才察觉到早已不是六月。每一月,每一周,甚至每一天都有它自己独特的色调。我以为一切都没有变,其实只不过是一种幻觉!草莓的香味形象地使我想起,几个月前跟眼下是多么不一般。那时,树木是另一种模样,我们的欢笑是另一番滋味,太阳和天空也不同于今天。就连空气也不一样,因为那时送来的是六月的芬芳。而今已是九月,这一点无论如何也不能隐瞒。树木是绿的,但只须吹第一阵寒风,顷刻之间就会枯黄;天空是蔚蓝的,但不久就会变得灰惨惨;鸟儿尚没有飞走,只不过是由于天气异常的温暖。空气中已弥漫着一股秋的气息,这是翻耕了的土地、马铃薯和向日葵散发出的芳香。还有一会儿,还有一天,也许两天……我们常以为自己还是妙龄十八的青年,还像那时一样戴着桃色眼镜观察世界,还有着同那时一样的爱好,一样的思想,一样的情感。一切都没有发生任何的突变。简而言之,一切都如花似锦,韶华灿烂。大凡已成为我们的禀赋的东西都经得起各种变化和时间的考验。
但是,只须去重读一下青年时代的书信,我们就会相信,这种想法是何其荒诞。从信的字里行间飘散出的青春时代呼吸的空气,与今天我们呼吸的已大不一般。
直到那时我们才察觉我们度过的每一天时光,都赋予了我们不同的色彩和形态。每日朝霞变幻,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心性和容颜;似水流年,彻底再造了我们的思想和情感。有所剥夺,也有所增添。当然,今天我们还很年轻——但只不过是“还很年轻”!还有许多的事情在前面等着我们去办。激动不安,若明若暗的青春岁月之后,到来的是成年期成熟的思虑,是从容不迫的有节奏的生活,是日益丰富的经验,是一座内心的信仰和理性的大厦的落成。
使我们惴惴不安,却浸透了一种不可取代的香味,真正的六月草莓的那种妙龄十八的馨香。
1925年
核心提示
这篇散文由一颗晚熟的草莓引发对季节更替、生命演变的联想,表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珍惜之情,抒写了对流年似水、青春不再的感怀。文章情理相生,耐人寻味。
高手支招④ 素材积累
课内素材挖掘
★对“错过”的辩证论述
●人生如奔驰的列车,车窗外不断闪动着变幻不定的景色,错过观览窗外的美景、奇景并不是多么不得了的事,关键是我们不能错过预定的到站。
●我们预定的到站并不等于人生的终点。但在人生的终点上,我们最好能含笑地说:我虽然错过的很多很多,却毕竟把握住了最关键最美好的,这样,“错过”便仿佛是碧绿的叶片,把一生中“收获”的七彩鲜花映衬得格外明艳!
简析:作者认为一个人一生中错过一些无关紧要的机会不要紧,但千万不能错过关键的机会、关键的转折点,这样的人生才是无憾的。
课外拓展积累
★名言警句
●如果你因错过太阳而流泪,那么你也将错过群星。——泰戈尔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苏轼
★精彩片段
错过了清晨的朝霞,错过了正午的骄阳,错过了夕阳中的绚烂,错过了暮色中的朦胧,也许不会错过迷人的月色。错过了春日的烂漫,错过了夏季的奔放,错过了秋天的丰硕,错过了冬日的清冽,也许不会错过春夏秋冬转换的空隙。错过了童年的幼稚,错过了少年的懵懂,错过了青春的激扬,错过了中年的凝重,也许不会错过老年的安详。人生中总会有那么多的错过,这种错过有时会让云流泪、让风止步、让春夏秋冬停滞、让生命轮回有情。承受过错过之痛的人明白:一时的错过,也许就会成就一世的落寞。但有什么办法呢?人不能让自己生活在感慨里。这世上,无数春雨,无数清晨,无数落叶,无数场大雪。错过了,不只这一个。生活中错过的实在是太多,几多愁思,几多无奈。不经意间,许多美好的记忆和我们擦肩而过,随风流逝。但是我们也不妨这样想想,正是因为错过,那一切才显得如此让你为之动情,难以忘怀,也弥足珍贵。因此,错过在某种意义上其实也是一种新生,是一种别样的美丽。
高手支招⑤ 习题探讨
一、解答思路:这是一道开放性习题,我们要认真体会,细细品味,结合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答题,要深刻透彻。
参考答案:人生充满了错过,没有“万无一失”的人生,所以必须“习惯”错过;错过有意义,“在追悔中产生出一种真切而细微、深入而丰厚的情愫”“灵魂具备了升腾的能力”,产生“高度的应变力与把握力”,所以必须“品味”错过。
二、解答思路:这句话把人生比喻为“奔驰的列车”,把“窗外的美景、奇景”比作小的错过,把“预定的到站”比作人生最根本的追求。
参考答案:人生有一些小的错过不要紧,但不能错过人生根本的追求。
三、解答思路:可结合本文的主旨来谈自己的感悟。
参考答案:略。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