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第八章 运动和力
第1节 牛顿第一定律
1. 通过实验,理解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通过牛顿第一定律的科学推理法,认识牛顿第一定律。
2. 知道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理解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知识点 1
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两种观点
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如果要使一个物体持续运动,就必须对它施加力的作用,如果这个力被撤销,物体就会停止运动。也就是“物体运动要靠力来维持”
伽利略的观点 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运动的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阳力,即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实验演示
实验方法
控制变量法、科学推理法(理想实验法)
控制变量法
在斜面上从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目的:小车到达水平面的初速度相同
结论:平面越光滑,受到的阻力越________,小车运动的距离越________ ,速度减小得越_______ 。
小
长
慢
科学推理法(理想实验法)
对以上实验进一步通过推理得出:如果运动的物体受到的阻力为零速度就不会减小,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由此可以说明伽利略的说法是正确的,即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知识点 2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进一步得出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一切 对所有物体普遍适用,没有特例
没有受到力 定律成立的条件
总是 总是这样,没有例外
或 两种状态必居其一,动者恒动,静者恒静
运动状态和力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若不受力,则运动状态不改变;反之如果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则物体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
有关牛顿第一定律的两个易误问题
(1)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说明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受任何力的作用时,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因此,我们应当切记“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牛顿第一定律不是实验定律,而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概括出来的。由该定律得出的一切推论,都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
知识点3
惯性
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我们把这种性质叫做惯性。
惯性的普遍性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惯性的大小因素
惯性是物体固有的属性。
惯性大小只由质量决定,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注意:惯性不是力。在解答问题时,只能说“由于惯性”“具有惯性”;而不能说“受到惯性”“由于惯性的作用”“克服惯性”等,否则就将惯性和作用混为一谈。
跑动中的人,脚被绊住,为什么会向前倒?
跑动中的人开始向前运动,脚被绊停止,而身体有惯性,要保持向前的运动状态,继续向前运动,所以人向前摔倒。
讲授新课
当汽车刹车时,人的脚底由于阻力而随之静止,人的上身由于惯性,会保持继续向前运动的状态,所以刹车或减速时,人会向前倾。
汽车突然刹车
讲授新课
我们常常利用惯性
掷铅球
投篮
讲授新课
基础巩固题
1.骑自行车下坡的过程中,其惯性( )A.先变大后变小 B.先变小后变大 C.变大 D.不变
D
基础巩固题
1.骑自行车下坡的过程中,其惯性( )A.先变大后变小 B.先变小后变大 C.变大 D.不变
D
基础巩固题
1.骑自行车下坡的过程中,其惯性( )A.先变大后变小 B.先变小后变大 C.变大 D.不变
D
基础巩固题
1.骑自行车下坡的过程中,其惯性( )A.先变大后变小 B.先变小后变大 C.变大 D.不变
D
基础巩固题
2.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问题,历史上经历了漫长而又激烈的争论过程。著名的科学家伽利略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推理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B.没有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就会慢慢停下来C.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D.物体只要运动就需要力的作用
C
基础巩固题
3.如图的各种生活现象中不属于利用惯性的是( )A.
B.
C.
安全气囊
跳远助跑
紧固锤头
不再蹬地滑板车继续前进
D.
C
基础巩固题
4.如图是一列在平直轨道上以270km/h行驶的高铁的某节车厢,车顶用绳子悬挂着质量为0.5kg的铁球,忽略空气阻力,若剪断绳子,铁球可能会落在车厢内( )
A.a点 B.b点 C.c点 D.都有可能
B
基础巩固题
5.如图所示,将系在细线下的小球拉至A点由静止释放,小球将在A、C两点之间往复摆动,若忽略空气阻力,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小球从B到C点的过程中做减速运动B.小球摆至B位置时,若细线断裂,则小球将竖直下落C.小球摆至B位置时,若一切外力消失,则小球将静止D.小球摆至C位置时,若一切外力消失,小球将斜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