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人口合理容量课件(34张)

文档属性

名称 1.2人口合理容量课件(34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2-22 08:43: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第二节 人口合理容量
读图:
1、计算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所用的时间。
2、分析1830年以来世界人口的增长趋势。
30
100
14
13
12
12
人口数量持续上升,增长速率越来越快。
人口爆炸
下列两种观点,你赞成哪一种?并说明理由。
阅读:马尔萨斯的人口学说,思考:
观点一:马尔萨斯“两种级数说”,在世界人口增长过程中并不存在,因而马尔萨斯人口学说荒谬至极,毫无意义。
观点二:马尔萨斯“两种级数说”作为一种趋势,在一定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下是确实存在的,因而马尔萨斯人口学说在当今尤其值得人们关注。
印度的人口压力
发展中国家人口数量大、增长快,对经济发展、资源和环境造成巨大压力。
复活节岛的悲剧
复活节岛位于东南太平洋上,在南纬28°和西经108°交会点附近,面积约l17平方千米,它离南美大陆智利约3000千米,离太平洋上其它岛屿距离也很远,所以它是东南太平洋上一个孤零零的小岛。
早期拉帕努伊人发现的这是一块物产丰富的丰饶的土地。他们的人口在岛屿上快速地增长,在大约1680年人口膨胀到了大约8千到2万人。但是这个岛上可提供的食物,最多只能养活2000人。为了养活增长的人口,他们无节制地开发、 使用资源。早在公元800年,森林的毁灭已经开始。随着森林的消失,所有的陆地鸟类和半数以上的海鸟种类全都灭绝了,人们已找不到木头建造船只,也就再也无法出海捕捉海豚。他们只能在浅海捕鱼,使得浅海的生态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甚至连海贝也基本被吃光,而只能吃些小海螺。拉帕努伊人从渔民变成了农民:他们开始注重养鸡,鸡成了主要的蛋白来源;他们种植甘薯、芋、甘蔗,但是产量越来越低,因为森林的消失造成了水土流失,在风吹雨打日晒之下,土壤变得越来越贫瘠。人们普遍处于饥饿之中,吃他们所能找到的任何东西,这除了老鼠,还包括岛上最大的动物:人。为了补充蛋白质拉帕努伊人开始吃人肉。原来颇为复杂的社会结构崩溃了,整个社会处于战乱之中。在1700 年左右,历经饥馑、混乱,岛上的人口只剩下了两千人左右。在19世纪70年代幸存的拉帕努伊人纷纷搬到塔希提岛,到1877年,由于种种原因岛上人口只剩下了111人。
环境的限制性
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对资源需求量增加
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使资源的人均消耗量增加
自然资源供应不足
影响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
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自然资源的种类、数量、规模、范围都在不断变化。该表是某西方学者对自然资源概念的演变所作的一个概括性总结。
1. 说说自然资源的概念;
2. 就自然资源的种类和数量而言,将来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3. 有人说,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后,山水风光也可以当作自然资源。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阅读:“自然资源概念的演变”表
土地资源
人均土地拥有量大幅度下降,使土地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
人类对土地的不合理利用,使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面积正在显著缩小
世界人口急剧增长
人类生存的空间越来越小
人均耕地减少
人口增长
人均耕地减少
粮食需求量加大
城市膨胀
建设用地增加
开垦新耕地
农药、化肥用量增加
土壤污染加剧
耕地总面积减少
粮食产量下降
土壤肥力下降
水土流失
土壤荒漠化
工矿规模扩大
植被破坏
人均土地拥有量大幅度下降;人类的不合理利用使得农业用地显著减少
矿产资源
人类对各种矿产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长
矿产资源大量消耗
人口增加
某些重要矿产资源正在迅速减少甚至趋于枯竭
科技发展
不可再生资源
水资源
人类能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所占比重很小
淡水资源的短缺,正日益严重地困扰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人类对淡水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人类对淡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愈演愈烈的水体污染
森林资源
水土流失加剧
人类生存环境恶化
土壤肥力下降
耕地沙化速度加快
大气污染程度加深
气候反常事件增多
人类的不合理垦殖
毁坏大面积森林
我们的地球究竟能养活多少人口?
地球能养活多少人?最适宜养多少人?
人口容量与合理容量
人口容量:是指在一定的自然资源和经
济社会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容
纳的最高人口数量。
人口合理容量:是指能保证合理健康的
生活水平,且能够促进社会、经济和环
境可持续发展的人口规模(最适宜人口
数)
供养有限的人口
承载一定的经济规模
矿产是有限的
土地是有限的
淡水是有限的
空间是有限的
生物是有限的
环境承载力指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
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容量
人口容量三个特点
临界性
相对性
警戒性
相当
人口与其赖以生存的物质资源基本协调
超出
人口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将受到破坏
相同面积的土地
不同
地区
同一
地区
不同自然条件和科学技术水平下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
人口容量不同
人口容量
不是要达到的人口数量
是控制的人口目标
人口的数量与人口合理容量
悲观派的观点
面对当前人口增长和资源加速利用的情况,以及由此引出的多种问题,悲观者认为,现今世界上的人口太多,已经大大超过了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
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
依照目前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不能解决人口过多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问题,人口的进一步增长,后果不堪设想。
乐观派的观点
乐观派着眼于尚未被人类开发和利用的资源,以及未探知和未发现的领域,认为未来世界的人口,不会达到地球环境人口容量的极限值。
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
在经济高度发展、科技进一步提高的未来,人类有足够的力量制止环境退化,推动人口与环境关系的良性循环。
介于悲观者和乐观者之间,多数学者认为未来全球环境人口容量在100亿左右。1972年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公布的报告认为,将全球人口稳定在
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
110亿或略多一些,可使地球上的人维持合理健康的生活。
介于上述两种观点之间的观点
1992年,中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对我国各地的农业自然资源生产潜力进行了深入研究,分别计算出各地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
1. 我国最多可承载多少人口?
2. 试分析我国东部、西部地区以及南方、北方地区,它们的环境人口承载力各有什么特点?
阅读表格:我国各地区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
1992年,中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对我国各地的农业自然资源生产潜力进行了深入研究,分别计算出各地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
1. 我国最多可承载多少人口? 16.248亿
2. 试分析我国东部、西部地区以及南方、北方地区,它们的环境人口承载力各有什么特点?
阅读表格:我国各地区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
1992年,中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对我国各地的农业自然资源生产潜力进行了深入研究,分别计算出各地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
1. 我国最多可承载多少人口? 16.248亿
2. 试分析我国东部、西部地区以及南方、北方地区,它们的环境人口承载力各有什么特点?
阅读表格:我国各地区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
东部大于西部,南方大于北方
我国东部地区 的气候、土地、水等资源优于西部,年生物量大,能够承载较多的人口,但也存在着差异,越向南,纬度越低,热量越丰富,能够养活的人口数越多。西部自然条件较差,可承载的人口数量少,青藏高原地区由于自然环境高寒,人口密度低于干旱及半干旱区,我国北方总体的土地承载力低于南方。水热条件越优越,土地承载力越大。北方的大兴安岭北部,属于寒温带,人口密度小;南方的热带地区水热条件最优越,人口密度最大。
资料三:农业社会每个人只需要几千克铜铁制作简单农具和生活用具,直至今天,许多发展中国家的贫苦农民依然如此;工业社会对矿物资源的需求却大得多,20世纪70年代平均每个美国人每年要消费钢铁9.4吨、有色金属6吨、砂石3.55吨、水泥227千克、黏土91千克、盐91千克。
资料一:清朝以前,中国人口一直保持在1亿之内,康熙初年,有记载的人口为1900万,经过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人口猛增到3亿,清朝时期的人口高峰出现了。开发边陲,推广种植高产作物番薯、玉米,中国人多吃粮少吃肉的生活习惯等等,都有助于极大限度地养活人口……
资料二:目前,有些工业化历史较早的国家,如英国、日本已基本上用完了本国的矿物资源,而不得不完全依赖进口,钢铁生产国日本和意大利的铁矿石已完全依赖进口。
资料三:农业社会每个人只需要几千克铜铁制作简单农具和生活用具,直至今天,许多发展中国家的贫苦农民依然如此;工业社会对矿物资源的需求却大得多,20世纪70年代平均每个美国人每年要消费钢铁9.4吨、有色金属6吨、砂石3.55吨、水泥227千克、黏土91千克、盐91千克。
资料一:清朝以前,中国人口一直保持在1亿之内,康熙初年,有记载的人口为1900万,经过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人口猛增到3亿,清朝时期的人口高峰出现了。开发边陲,推广种植高产作物番薯、玉米,中国人多吃粮少吃肉的生活习惯等等,都有助于极大限度地养活人口……
资料二:目前,有些工业化历史较早的国家,如英国、日本已基本上用完了本国的矿物资源,而不得不完全依赖进口,钢铁生产国日本和意大利的铁矿石已完全依赖进口。
1、乾隆年间的中国能否养活今天中国的13亿人口?
资料三:农业社会每个人只需要几千克铜铁制作简单农具和生活用具,直至今天,许多发展中国家的贫苦农民依然如此;工业社会对矿物资源的需求却大得多,20世纪70年代平均每个美国人每年要消费钢铁9.4吨、有色金属6吨、砂石3.55吨、水泥227千克、黏土91千克、盐91千克。
资料一:清朝以前,中国人口一直保持在1亿之内,康熙初年,有记载的人口为1900万,经过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人口猛增到3亿,清朝时期的人口高峰出现了。开发边陲,推广种植高产作物番薯、玉米,中国人多吃粮少吃肉的生活习惯等等,都有助于极大限度地养活人口……
资料二:目前,有些工业化历史较早的国家,如英国、日本已基本上用完了本国的矿物资源,而不得不完全依赖进口,钢铁生产国日本和意大利的铁矿石已完全依赖进口。
2、中国人若是有少吃粮多吃肉的
生活习惯,乾隆年间的3亿人口可能会怎样变化?
资料三:农业社会每个人只需要几千克铜铁制作简单农具和生活用具,直至今天,许多发展中国家的贫苦农民依然如此;工业社会对矿物资源的需求却大得多,20世纪70年代平均每个美国人每年要消费钢铁9.4吨、有色金属6吨、砂石3.55吨、水泥227千克、黏土91千克、盐91千克。
资料一:清朝以前,中国人口一直保持在1亿之内,康熙初年,有记载的人口为1900万,经过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人口猛增到3亿,清朝时期的人口高峰出现了。开发边陲,推广种植高产作物番薯、玉米,中国人多吃粮少吃肉的生活习惯等等,都有助于极大限度地养活人口……
资料二:目前,有些工业化历史较早的国家,如英国、日本已基本上用完了本国的矿物资源,而不得不完全依赖进口,钢铁生产国日本和意大利的铁矿石已完全依赖进口。
3、英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如果
采取闭关锁国的政策,其环境承载量会有何变化?
资料三:农业社会每个人只需要几千克铜铁制作简单农具和生活用具,直至今天,许多发展中国家的贫苦农民依然如此;工业社会对矿物资源的需求却大得多,20世纪70年代平均每个美国人每年要消费钢铁9.4吨、有色金属6吨、砂石3.55吨、水泥227千克、黏土91千克、盐91千克。
资料一:清朝以前,中国人口一直保持在1亿之内,康熙初年,有记载的人口为1900万,经过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人口猛增到3亿,清朝时期的人口高峰出现了。开发边陲,推广种植高产作物番薯、玉米,中国人多吃粮少吃肉的生活习惯等等,都有助于极大限度地养活人口……
资料二:目前,有些工业化历史较早的国家,如英国、日本已基本上用完了本国的矿物资源,而不得不完全依赖进口,钢铁生产国日本和意大利的铁矿石已完全依赖进口。
4、全球所有国家到达到
20世纪70年代美国人的消费水平,会有何变化?
资料三:农业社会每个人只需要几千克铜铁制作简单农具和生活用具,直至今天,许多发展中国家的贫苦农民依然如此;工业社会对矿物资源的需求却大得多,20世纪70年代平均每个美国人每年要消费钢铁9.4吨、有色金属6吨、砂石3.55吨、水泥227千克、黏土91千克、盐91千克。
资料一:清朝以前,中国人口一直保持在1亿之内,康熙初年,有记载的人口为1900万,经过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人口猛增到3亿,清朝时期的人口高峰出现了。开发边陲,推广种植高产作物番薯、玉米,中国人多吃粮少吃肉的生活习惯等等,都有助于极大限度地养活人口……
资料二:目前,有些工业化历史较早的国家,如英国、日本已基本上用完了本国的矿物资源,而不得不完全依赖进口,钢铁生产国日本和意大利的铁矿石已完全依赖进口。
2005年,美国人均消费石油25桶(中国1桶半),是世界平均水平的5.4倍,全球人口按美国的消费水平,全球石油储量仅够使用不足8年。
5、根据以上材料及问题概括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
资源(最主要)
科技发展水平
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
地区对外开放程度
正相关
负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