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语文苏教版学习导航(十 陋室铭)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下册语文苏教版学习导航(十 陋室铭)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6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12-02 14:44:00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十 陋室铭
高手支招① 阅读导航
读前热身
气出来的《陋室铭》
刘禹锡是我国唐代著名的作家、诗人,他因参加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当时的权贵,被贬至安徽和州当通判。和州知县策某是个势利小人,他见刘禹锡被贬而来,便横加刁难。先是安排刘禹锡住到城南门,面江而居。刘禹锡见房子面对大江,不但没有埋怨,反而很高兴,还撰写了一副对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他这个举动可气坏了策知县,于是策某令衙内书吏将刘禹锡的住所由城南门调到城北门,并把房屋从三间缩到一间半。新宅位于德胜河,附近还有一排排杨柳树,环境还不错。刘禹锡也没有计较,他触景生情,又写了一副对联:“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策知县见他仍是悠然自得,又把刘禹锡的住房再度调到城中,而且只给其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半年时间,刘禹锡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想想这狗官实在是欺人太甚了,刘禹锡遂愤然提笔写了《陋室铭》一文。人世沧桑,岁月如流。势利小人早已化作黄土一抔,而刘禹锡的《陋室铭》,却光照历史,留传千古。
淘宝路标
1.在诵读课文的过程中正音、释词,理解重点词语,理解全文内容。
2.在理解文意、流利诵读的基础上,背诵并默写全文。
3.学习本文借物喻理、托物抒情的写法,理解文章是如何通过描绘景物和陋室的生活来表现作者的人生志趣的。
知识储备
作者作品
刘禹锡(772—842),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唐德宗贞元九年擢进士第,授监察御史。唐顺宗时,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改革失败后,被贬官外地,二十多年后才被召回京城。刘禹锡是政治改革家,具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思想家,不少文学作品中表现出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诗歌创作气势雄豪,风调清峻,又善于吸收民歌营养,写出了许多民歌体作品,流畅清新,对后世影响亦大。著有《刘宾客集》(一称《刘梦得文集》)。
文题解读
文题中的“铭”,就是记载,表示永记不忘,后来逐渐发展为一种文体。常常在金属器物或石碑上刻写文字,用来记叙生平、事迹、功绩,表示纪念,或是记物寓意,表示警戒或勉励之意。文词精练,有韵,读来铿锵有力。陋室,就是简陋狭小的房子,作者给他的陋室作铭,是要借陋室表达自己安贫乐道、不慕荣利的情怀。
高手支招② 感受鉴赏
文本精研
这篇短文是作者用来自述志趣的。文章通过对自己所居住的房屋的描写,表明了自己要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全文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山不在高……惟吾德馨”):设喻引题,颂扬陋室,表达屋主人对自己品格高洁的自信,点明文章主旨。
作者开篇以山水作类比,引出陋室。以不高、不深衬托“陋”,以“仙”“龙”衬托“德”,以“名”“灵”衬托“馨”,暗示虽陋室而不陋。陋室因主人的“德馨”而“馨”,这是陋室生辉的光点所在。
第二层(“苔痕上阶绿……无案牍之劳形”):着力写陋室环境及主人的活动情况,进一步突出“惟吾德馨”。
第三层(“南阳诸葛庐……何陋之有”):以诸葛亭、杨雄的古贤名居来与陋室相比。
最后几句总结全文。先以“诸葛庐”“子云亭”作类比,反映了作者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境界,暗示陋室不陋。然后又引用孔子的话画龙点睛,总结全文,与篇首的“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有力地表达了作者甘居陋室,不以为陋的生活情趣。
学后品味
主旨
这篇不足百字的室铭,含而不露地表现了作者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高雅志趣和不与世事沉浮的独立人格。它向人们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尽管居室简陋、物质匮乏,但只要居室主人品德高尚、生活充实,那就会满屋生香,处处可见雅趣逸志,自有一种超越物质的神奇精神力量。
文法
本文在写作上的特点是巧妙地运用比兴手法,含蓄地表达主题,开头四句既是比,又是兴,言山水引出陋室,言仙、龙引出德馨,言名、灵暗喻陋室不陋。用诸葛庐、子云亭类比陋室,表达了作者政治、文学的两大理想,最后引孔子的话作结又暗含“君子居之”的深意。其次,大量运用了排比、对偶的修辞手法,排比句能造成一种磅礴的文势,如开头几句排比,使全篇文气畅通,确立了一种骈体文的格局。对偶句易形成内容的起伏跌宕,如中间的六句对偶,既有描写又有叙述,言简意丰,节奏感强。文章还运用了代称、引言等修辞手法。
结构
探究争鸣
有人认为,刘禹锡写此文时已是贬谪生活的后期,心情比较稳定,追求安乐恬淡的生活,同时文中又有读佛经的内容,所以铭文流露了一种避世消闲的消极成分。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观点1:当社会处于黑暗时期,文人官吏们有两个出路,一是与腐朽势力同流合污、自甘堕落。一是退一步,如孟子所说的“穷则独善其身”,保持自己的浩然正气和独立人格。相比之下,后者更值得肯定,刘禹锡选择的就是这一条路。同时,人的生活是复杂的,有张有弛,不能一味剑拔弩张,而有时也要休息娱乐。因此,不能简单地批评闲情逸致。
观点2:铭文中也反映了作者的宏伟抱负,他引用诸葛庐和子云亭是有其特殊含义的,诸葛亮是政治家,扬雄是文学家,这也是作者一生的两大理想,早年他在革新中急流勇进、雄心勃勃;贬谪后他就涉足文坛,最后终于以文学家名世。因此,文中还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在内。
我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手支招③ 多维阅读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核心提示
刘禹锡罢和州刺史返洛阳时,正值白居易由苏州归洛,二人在扬州相遇,白居易先赠一诗,有“命压人头不奈何”“二十三年折太多”云云,大抵慨叹刘禹锡的不幸遭遇。刘禹锡这首酬答诗即接过白诗话头,着重抒写自身在这种处境中的感受与心态。首联以“巴山楚水”的地域与“二十三年”的时间概述屡遭贬谪的经历。颔联承“二十三年”,自言此番回乡老友亡故、恍如隔世,极言时间之久。颈联既以“沉舟”“病树”自喻蹉跎将老,又以“千帆过”“万木春”展示时代不断进步的前景与规律,表现出豁达的襟怀。尾联点明酬答之题,并以“长精神”作结,显见重新振作的积极的人生态度。惆怅中见达观,沉郁中见豪放,是其难能可贵处。
高手支招④ 素材积累
课内素材挖掘
★刘禹锡名句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简析:这些句子脍炙人口,流传百世而不衰,表达了作者清高雅致、孤芳自赏、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志趣。
素材拓展积累
★刘禹锡名诗名句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浪淘沙》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竹枝词》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乌衣巷》
★源自刘禹锡的成语
刘禹锡,他中了进士后,便在京做监察御史。因为他的放荡不羁的性格,在京中受人排挤,被贬做苏州刺史。就在苏州刺史的任内,当地有一个曾任过司空官职的人名叫李绅,因仰慕刘禹锡,邀请他饮酒,并请了几个歌妓来席上作陪。在饮酒间,刘禹锡一时诗兴大发,便作了这样的一首诗:“高髻云鬓新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司空见惯”这句成语,就是从刘禹锡这首诗中得来的。这首诗中所用的“司空”两个字,是唐代一种官职的名称。从刘禹锡的诗来看,整句成语的意思,就是指李司空对这样的事情,已经见惯,不觉得奇怪了。
高手支招⑤ 习题探讨
一、解答思路:孔子的原话是“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作者只引用了后半句,略去前半,而语意却在全句。
参考答案:作者身居陋室,但是陋室因主人的“德馨”而“馨”,也就不感到它简陋了。作者并用自然环境的优美、往来人物的不俗、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等来烘托陋室不陋。这样的陋室就如“诸葛庐”“子云亭”一样,所以作者最后借用孔子的话说“何陋之有”。
作者追求的是一种保持高尚节操、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二、解答思路:结合句意来理解加点词语的不同。
参考答案:
1.
2.
3.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