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夯基——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班级: 姓名:
一、单选题
1.指出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划线的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
例句: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A.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默叹,以为妙绝。
B.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C.佛印绝类弥勒。
D.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为”的辨析.要求掌握文言虚词以的各种用法,并能结合具体语境正确辨析即可。例句中的绝是“停”的意思.A项中“绝”的意思是好到了极点;B项中“停”是雕刻;C项中“绝”的意思是“非常、十分、特别”;D项中“绝”的意思是“隔绝”;
2.选出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篆章zhuàn 袒露dàn 重峦lán 器皿mǐn
B.镂空lòu 嶙峋xüén 隐没mò 突兀wù
C.轩榭xuān 摇曳yè 丘壑hè 多髯rán
D.雕镂lòu 箬篷ruò 征兆shào 映衬chèn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学生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读生字。A 重峦luán B 嶙峋xún C正确。D 征兆zhào.
3.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尝贻余核/舟一 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C.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D.其人视/端容寂
【答案】B
【解析】朗读时注意停顿,可以按意义停顿,也可以按音节停顿。
A尝/贻余/核舟一。
B正确。
C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D其人/视端容寂
4.“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一句的意思是( )
A.从衣褶上可以看出东坡、鲁直隐约长度相等的两膝。
B.从衣褶上可以看出东坡、鲁直隐藏在手卷下边的互相靠近的两膝。
C.东坡、鲁直两膝相对应的地方都各自隐藏在卷着的衣褶中。
D.东坡、鲁直的互相靠近的两膝好像藏在卷着的衣褶中。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句中重点词语有:“相比”为“互相靠近”,“隐”是“隐藏”。故B正确 A、C、D错误。
5.选出下列各句中“之”的词性相同的一项( )
①能以径寸之木 ②箬篷覆之③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④石青修之⑤左臂挂念珠倚之⑥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③ D.①④⑥
【答案】B
【解析】理解文言虚词时首先分辨其是否有实词用法,弄清它在句子里处于什么地位,起什么作用,确定它是哪一类词,其次看是否是语气词及其所表示的语气。①能以径寸之木 :助词,的。 ②箬篷覆之 :代词,船舱。 ③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代词,窗户。 ④石青修之:代词,它。 ⑤左臂挂念珠倚之:代词,指代左膝。 ⑥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代词,核舟。
二、填空题
6.苏、黄二人的友好关系可以通过“ ”一个动作和“ ”的神态看出来。
【答案】左手扶鲁直背;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解析】从相应段落找符合要求的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7.读课文《核舟记》,最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话是 。
【答案】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解析】“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充分说明了雕刻者技艺高超。
8.文学常识填空。
(1)《核舟记》选自清代 编辑的短篇小说集《 》。《核舟记》的作者是 , 朝人,字子敬。
(2)“记”是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可以抒发情怀抱负,可以阐述某些观点。故又称“杂记”。在写法上大多以 为主而兼有 、 成分。
【答案】(1)张潮;虞初新志;魏学洢;明
(2)记叙;议论;抒情
【解析】文学常识关键在平时积累,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本题抓住文字信息根据知识积累判断作品,了解作品有关知识和内容作答即可。
三、文言文阅读
9.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乙】钱思公①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在西洛时尝语僚属②,言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③,卧则读小说④,上厕则阅小辞⑤,盖未尝顷刻释卷也。谢希深⑥亦言:宋公垂⑦同在史院,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亦笃学如此。余因谓希深曰:“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 (欧阳修《归田录》)
【注释】:①钱思公:即钱惟演,吴越王钱俶的儿子。②西洛:西京洛阳。僚属:官府的佐助官。欧阳修、谢绛等都曾是钱惟演的僚属。③经史:经书和史书。④小说:杂记类书籍.⑤小辞:指短小的诗词。⑥谢希深:即谢绛,欧阳修的朋友。⑦宋公垂:即宋绶,家富藏书,以读书敏慧强记著名。
(1)解释下面划线的词。
①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________ ②或遇其叱咄 ________
③尝语僚属________ ④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________
(2)下列句中划线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计日以还 有好事者船载以入(《黔之驴》)
B.弗之怠 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
C.而少所嗜好 峨冠而多髯者 (《核舟记》)
D.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刻舟求剑》)
(3)翻译下列句子。
①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
②钱思公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
③盖惟此尤可以思尔。
(4)【甲】【乙】两文列举的求学读书故事告诉我们 的道理,请列举一个同样能体现上文这种治学精神的名人的例子。
【答案】(1)①担心、忧虑 ②有时③告诉 ④使……听见
(2)A
(3)①我站在他的身边,提出疑难,询问道理。
②钱惟演(钱思公)虽然生长在富贵之家,却没有什么嗜好。
③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好好构思罢了。
(4)成功来自于勤奋(勤学成才)
示例:①西汉匡衡凿壁偷光。②晋代车胤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白绢扎成一个小口袋里面彻夜苦读。③晋朝孙康借着雪映射出微光如饥似渴读书。
【解析】(1)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更要培养课内向课外迁移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能准确地理解课外文言文的重点字词。(2)B 代指笔录,抄写/助词,不译C却(转折)/又(并列)D在/到
(3)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
(4)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列举事例要典型概括。
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游白水书付过①
苏轼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②。浴于汤池③,热甚,其源殆可熟物。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④百仞。山八九折,折⑤处辄为潭,深者縋石⑥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山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暮归倒行⑦,观山烧⑧,火甚。俯仰度⑨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⑩中流,掬⑾弄珠璧。到家,二鼓⑿,复与过饮酒,食余甘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
【注释】①此文是作者远谪惠州上所作。白水:山名。过苏轼第三子,名过,题目的意思是作者与儿子苏过同游白水山后写成此文交给苏过。②佛迹院:寺庙名③汤池:温泉④悬水:瀑布⑤折:弯转⑥縋(zhuì)石:用绳子系着石头向下。⑦倒行:顺来路回去⑧山烧:一说夕照景象,一说山火⑨度:越过⑩击汰:击水,汰:水波。⑾掬:用双手捧取。珠璧:喻星月在水中的倒影⑿二鼓:二更。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
①食余甘煮菜 ②顾影颓然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为”和“折处辄为潭”中的“为”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B.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公输》)
C.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童趣》)
D.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3)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
(4)作者在这篇游记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①吃。②回头看。
(2)A
(3)(我们)在温泉中沐浴,(水)很热,它的源头(的水)大概能把东西煮熟。
(4)表达了山水之乐和身世之悲的复杂感情。(意思相近即可。若只答出其中的一点得)
【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注意“顾”字的释义,常考。
(2)此题考查学生对“为”字含义的掌握,“折处辄为潭”中的“为”可解释为:动词,是。选项中的“为”字分别解释为“A.动词,是;B.语气词,表疑问;C.介词,被;D.介词,跟,同”故选A,要求学生还应掌握,其、之、以等字的具体释义。
(3)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
注意把省略的部分补出。
(4)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和赏析能力,仔细阅读文段,读出字里行间中蕴含的情感,写出即可。学霸夯基——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班级: 姓名:
一、单选题
1.指出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划线的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
例句: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A.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默叹,以为妙绝。
B.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C.佛印绝类弥勒。
D.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选出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篆章zhuàn 袒露dàn 重峦lán 器皿mǐn
B.镂空lòu 嶙峋xüén 隐没mò 突兀wù
C.轩榭xuān 摇曳yè 丘壑hè 多髯rán
D.雕镂lòu 箬篷ruò 征兆shào 映衬chèn
3.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尝贻余核/舟一 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C.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D.其人视/端容寂
4.“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一句的意思是( )
A.从衣褶上可以看出东坡、鲁直隐约长度相等的两膝。
B.从衣褶上可以看出东坡、鲁直隐藏在手卷下边的互相靠近的两膝。
C.东坡、鲁直两膝相对应的地方都各自隐藏在卷着的衣褶中。
D.东坡、鲁直的互相靠近的两膝好像藏在卷着的衣褶中。
5.选出下列各句中“之”的词性相同的一项( )
①能以径寸之木 ②箬篷覆之③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④石青修之⑤左臂挂念珠倚之⑥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③ D.①④⑥
二、填空题
6.苏、黄二人的友好关系可以通过“ ”一个动作和“ ”的神态看出来。
7.读课文《核舟记》,最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话是 。
8.文学常识填空。
(1)《核舟记》选自清代 编辑的短篇小说集《 》。《核舟记》的作者是 , 朝人,字子敬。
(2)“记”是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可以抒发情怀抱负,可以阐述某些观点。故又称“杂记”。在写法上大多以 为主而兼有 、 成分。
三、文言文阅读
9.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乙】钱思公①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在西洛时尝语僚属②,言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③,卧则读小说④,上厕则阅小辞⑤,盖未尝顷刻释卷也。谢希深⑥亦言:宋公垂⑦同在史院,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亦笃学如此。余因谓希深曰:“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 (欧阳修《归田录》)
【注释】:①钱思公:即钱惟演,吴越王钱俶的儿子。②西洛:西京洛阳。僚属:官府的佐助官。欧阳修、谢绛等都曾是钱惟演的僚属。③经史:经书和史书。④小说:杂记类书籍.⑤小辞:指短小的诗词。⑥谢希深:即谢绛,欧阳修的朋友。⑦宋公垂:即宋绶,家富藏书,以读书敏慧强记著名。
(1)解释下面划线的词。
①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________ ②或遇其叱咄 ________
③尝语僚属________ ④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________
(2)下列句中划线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计日以还 有好事者船载以入(《黔之驴》)
B.弗之怠 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
C.而少所嗜好 峨冠而多髯者 (《核舟记》)
D.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刻舟求剑》)
(3)翻译下列句子。
①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
②钱思公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
③盖惟此尤可以思尔。
(4)【甲】【乙】两文列举的求学读书故事告诉我们 的道理,请列举一个同样能体现上文这种治学精神的名人的例子。
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游白水书付过①
苏轼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②。浴于汤池③,热甚,其源殆可熟物。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④百仞。山八九折,折⑤处辄为潭,深者縋石⑥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山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暮归倒行⑦,观山烧⑧,火甚。俯仰度⑨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⑩中流,掬⑾弄珠璧。到家,二鼓⑿,复与过饮酒,食余甘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
【注释】①此文是作者远谪惠州上所作。白水:山名。过苏轼第三子,名过,题目的意思是作者与儿子苏过同游白水山后写成此文交给苏过。②佛迹院:寺庙名③汤池:温泉④悬水:瀑布⑤折:弯转⑥縋(zhuì)石:用绳子系着石头向下。⑦倒行:顺来路回去⑧山烧:一说夕照景象,一说山火⑨度:越过⑩击汰:击水,汰:水波。⑾掬:用双手捧取。珠璧:喻星月在水中的倒影⑿二鼓:二更。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
①食余甘煮菜 ②顾影颓然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为”和“折处辄为潭”中的“为”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B.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公输》)
C.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童趣》)
D.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3)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
(4)作者在这篇游记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