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01) 六年级下册1.3放大镜下的晶体 (学案、试卷、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2001) 六年级下册1.3放大镜下的晶体 (学案、试卷、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2-22 15:06:07

文档简介

科学(教育科学出版社 六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3 放大镜下的晶体 教案
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
第3课时 放大镜下的晶体
教案
学情分析
晶体是许多固态物质的一种结构。寒冬飘落的雪花,妈妈做菜时加的食盐、味精,甜甜的白砂糖……这些在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东西都是晶体。晶体是美丽的,也是不可缺少的,它们在生产、生活及科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课就将带领学生进入这一个新的观察领域——晶体世界。
学生已经具备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经验,但他们很少从物质结构的角度去观察,本课“用放大镜观察晶体”的活动将使他们对身边的物质产生更深层的理解。相信在本堂课后,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又将得到更大的提升,学生对身边事物观察的积极性也将获得提高。
教学目标
1.了解晶体的概念及不同晶体的形状;
2.学习晶体的制作方法。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借助放大镜对比观察不同的晶体物质。
【教学难点】
会用不同的方法制作晶体。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聚焦
1.教师展示祖国各地的美丽雪景照片:
师:雪是季节送给我们的礼物。
2.师:你们是否仔细观察过一片雪花?(学生自由回答)
师:它们是什么样子的?(学生自由回答)
师:雪花姿态万千,它是天空中的水汽经凝华而来的一种晶体。(教师板书:雪花——晶体)
设计意图:本堂课以图片展示和问答互动的形式展开,从学生喜爱的雪景导向生活中对雪花的观察,继而引出本节课的主要观察对象——晶体,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二、新知扬帆
活动一:美丽的晶体。
1.师:用肉眼观察食盐、白糖、碱面和味精颗粒,它们分别是什么样的?将观察结果记录下来。
学生进行观察。
2.师:你们观察到的食盐、白糖、碱面和味精分别是怎样的?(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展示观察记录表。
师:食盐是白色细小粉末,白糖是白色细小颗粒,碱面是白色细小颗粒,味精是透明细长颗粒。
3.师:借助放大镜观察食盐、白糖、碱面和味精颗粒,它们分别是什么样的?将它们的形状画下来。
学生进行观察。
4.师:展示你们的观察结果吧!(学生展示交流)
教师展示观察记录表。
师:食盐是晶莹剔透的立方体颗粒。
食盐
师:白糖是晶莹剔透的规则颗粒,形似立方体,两头凸出。
白糖
师:碱面是晶莹剔透的、有规则几何形状的颗粒。
碱面
师:味精是晶莹剔透的柱状颗粒。
味精
师:通过观察这几样物质,大家有什么发现?(学生自由回答)
5.师(小结):食盐、白糖、碱面和味精都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不同物质的颗粒形状不同,同种物质的颗粒形状大致相同。
6.师: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形状多种多样。
7.师:许多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如花岗岩中就包括长石、云母、石英等矿物的晶体。
教师展示花岗岩图片:
长石 云母 石英
8.教师展示各种矿物晶体:
设计意图:该板块以学生观察、分享交流为主,配以丰富的图片来辅助教学。学生借助放大镜观察到小小的晶体有不同的形态,并借绘图记录的方式加深理解,提高了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引领学生进入到一个微小而神奇的世界,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身边事物观察探索的积极性。
三、实践拓展
实验:制作晶体。
1.实验目的:制作食用盐晶体、食用碱晶体和白糖晶体。
实验材料:食盐、碱面、白糖、放大镜、烧杯、玻璃片、玻璃棒、黑色卡纸、胶头滴管等。
实验步骤:
①在三个烧杯中分别调制浓度很高的盐水、食用碱和白糖溶液,玻璃棒搅拌加快物质溶解;
②取一块干净的玻璃片,在一面贴上黑色卡纸;
③在玻璃片的另一面,用胶头滴管分别滴几滴浓盐水、食用碱和白糖的溶液;
④待水分蒸发后,这三种物质的晶体会留在玻璃片上,用放大镜观察并记录。
学生进行实验。
2.师:大家知道自然界中的晶体是怎么形成的吗?(学生自由回答)
自然界中,有的晶体是从溶液中诞生的,如:海水蒸发得到盐的结晶。有的晶体是在一定压强和温度下形成的,如:水晶、黑磷。
3.观看视频:制作一个大的晶体。
制作步骤:制作浓食盐溶液——过滤溶液——静置几天——取出溶液底部沉淀的小结晶——用细线把小结晶悬挂在溶液中——静待结晶长大。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以制作晶体为主要内容,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体会、观察晶体的特点,并对自然界中晶体的形成简单了解。
四、视野开阔
1.观看视频:了解死海。
死海是世界上含盐量位居第三的天然水体,高浓度的含盐量致使水中很少有植物和鱼类生存,甚至连死海沿岸的树木也极少。
2.死海与“盐年艺术”:以色列艺术家朗度将各种物品浸泡在死海中,等待时光和死海中的盐结晶将平凡之物打造成全新的艺术品。
3.天空之境——茶卡盐湖:茶卡盐湖,是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茶卡镇的天然结晶盐湖,是柴达木盆地四大盐湖之一。
4.观看视频:了解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
晶体(单晶体):有固定的形状,有确定的熔点;
非晶体:无固定的形状,无确定的熔点。
设计意图:该板块以视频和图片的形式介绍了死海和茶卡盐湖,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对观察晶体的兴趣。通过视频对晶体和非晶体进行了简单介绍,提高学生知识的全面性。
五、新知巩固
1.填空题。
(1)在放大镜下观察到的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等物质都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 。
(2)许多岩石是由 集合而成的,显微镜下的花岗岩中有 、 、 等矿物的晶体。
设计意图:该板块结合课堂重要知识点,检查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有助于巩固本课新学的知识,强化认识。
【答案】
1.(1)晶体
(2)矿物晶体;长石;石母;云英
第 2 页科学(教育科学出版社 六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3 放大镜下的晶体 学案
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
第3课时 放大镜下的晶体 学案
班级: 课时: 课型: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晶体的概念及不同晶体的形状;
2.学习晶体的制作方法。
二、学习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
借助放大镜对比观察不同的晶体物质。
学习难点
会用不同的方法制作晶体。
三、知识构建
【自主学习】
1.你观察过雪花吗?试着用文字描述你观察到的雪花。
【合作探究】
活动一:美丽的晶体。
1.食盐、白糖、碱面和味精都是 。
2.放大镜下的食盐、白糖、碱面和味精是什么样子的?试着用画图和文字的方式记录。
3.食盐、白糖、碱面和味精都具有 。不同物质的颗粒形状 ,同种物质的颗粒形状 。
(二)认识晶体。
1.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叫做 。
2.许多岩石是由 集合而成。
3.花岗岩中包括了 、 、 等矿物的晶体。
4.你还知道哪些矿物晶体?试举几例。
(三)实验:制作晶体。
1.自然界中,有的晶体是从溶液中诞生的,如:海水蒸发得到 的结晶。有的晶体是在一定压强和温度下形成的,如: 、黑磷。
三、层级练习
【随堂练习 新知巩固】
(一)填空题。
1.在放大镜下观察到的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等物质都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 。
2.许多岩石是由 集合而成的,显微镜下的花岗岩中有 、 、 等矿物的晶体。
(二)选择题。
1.下列物质不具有晶体结构的是( )。
A.食盐 B.雪花 C.玻璃 D.味精
2.下列关于晶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自然界中的很多固体都是晶体
B.晶体都是晶莹剔透的固体
C.晶体的形状很有规则
3.下列方法能使食盐溶液产生晶体的是( )。
A.在食盐溶液中加水 B.继续加入食盐溶解
C.将食盐溶液放在阳光下蒸发
D.在食盐中加入碱面
4.如图所示是一种水晶制品,该水晶的晶体结构形状像( )。
A.金字塔 B.立方体 C.一簇簇的针
5.下列哪种是食盐的晶体( )。
A. B. C.
(三)探究题。
探究课题:制作一个大的食盐晶体
制作步骤:
①用一个大的玻璃杯,制作一杯浓食盐水溶液;
②将这杯溶液过滤,注入一个清洁的玻璃杯内;
③在杯中悬吊一根细线,细线下端拴上一小块 ,并浸泡在溶液中,静置数天。
④在玻璃杯底会首先出现第一批晶体,滤去溶液中残留的 ,继续把悬在细线上的晶体浸入过滤后的溶液中,晶体会缓慢地生长;
⑤如果在杯中继续倒入 ,则晶体的增长会持续几周甚至几个月。
四、参考答案
【自主学习】
1.略
【合作探究】
(一)1.晶体 2.略
3.规则的几何外形;不同;大致相同
(二)1.晶体 2.矿物晶体 3.长石;云母;石英
4.水晶、紫晶石、钻石、萤石、自然金等。
(三)1.盐;水晶
【层级练习】
【随堂练习 新知巩固】
(一)1.晶体 2.矿物晶体;长石;石母;云英
(二)CBCCB
(三)食盐晶体;晶体;食盐溶液科学(教育科学出版社 六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第3课时 作业
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
第3课时 放大镜下的晶体
课后作业
班级:____ 姓名:_____ 难易度:★★☆
填空题。
1.在放大镜下,我们观察到食盐、白糖、碱面和味精都具有____________的几何外形,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____________。
2.不同晶体物质的颗粒形状____________,同种物质的颗粒形状大致____________。
3.许多岩石是由____________集合而成的。
4. _________中就包括长石、云母、石英等矿物的晶体。
二、判断题。
1.雪花是一种晶体。 ( )
2.晶体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和气体。 ( )
3.自然界中所有的固体都是晶体。 ( )
4.晶体必须是透明的。 ( )
5.我们可以借助放大镜观察味精晶体的形状。 ( )
三、选择题。
1.食盐晶体是晶莹剔透的( )颗粒。
A.立方体 B.六边形 C.圆形
2.在显微镜下观察,花岗岩是由( )三种晶体构成的。
A.石英、水晶、黑磷 B.石英、云母、黄铜矿
C.石英、云母、长石
3.下列有关晶体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自然界中的很多固体都是晶体
B.晶体的形状都很规则
C.晶体都是晶莹剔透的
4.制作一些浓的食盐水,用滴管滴几滴在玻璃片上,等水分自然蒸发后,用放大镜观察它们在玻璃片上留下的痕迹,看到的是( )。
A.粉末状物质 B.具有晶体结构的物质 C.液体
5.下列各种物质不具有晶体结构的是( )。
A.雪花 B.青金石 C.玻璃
6.下列方法容易使食盐产生晶体的是( )。
A.在食盐中加入碱面
B.继续加入食盐溶解
C.将食盐溶液放在阳光下蒸发
7.下列不属于制造晶体的方法是( )。
A.减少水分 B.增加水分 C.降低温度
8. 如图所示是一种水晶制品,该水晶的晶体结构形状像( )。
A.金字塔 B.立方体 C.一簇簇的针
四、排序题。
欣欣在家利用食盐制作晶体,请你为他的实验步骤排序。
( )待水分蒸发后,玻璃片上就会留下食盐晶体。
( )在烧杯中调整浓度很高的浓盐水,用玻璃棒搅拌加快食盐溶解。
( )在玻璃片的另一面用胶头滴管滴几滴浓盐水溶液。
( )取干净的玻璃片,在一面贴上黑色卡纸。
五、连线题。
请将下列各种晶体与对应的物质名称用线连起来。
石英 味精 雪花 维生素C
六、实践题。
欣欣按照课本上的方法制作食盐晶体,却发现很难成功,因此他对实验进行了以下改进:在制作饱和的食盐溶液时,他一边加热烧杯中饱和的食盐溶液,一边加食盐。等到饱和的食盐溶液冷却后进行过滤,并将滤液倒入一个清洁的烧杯中,如图所示,在烧杯中悬吊一根细线,细线下端拴上一小块食盐晶体,并浸泡在饱和的食盐溶液中。
1.静置数天后,欣欣不可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A.悬挂的食盐晶体变大了
B.悬挂的食盐晶体消失了
C.烧杯底部也出现了食盐晶体
2.请你分析一下,欣欣为什么这样改进实验?
七、拓展题。
圣诞节快到了,爸爸送给欣欣一个礼物,里面是几张卡纸,拼起来就是一棵小小的圣诞树。将圣诞树放在一个底座上,在底座的凹槽中倒入一包药水,过一两天后,圣诞树上居然开出了五颜六色的“花”。请结合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对这一神奇的现象作出科学的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课后作业
1.规则;晶体 2.不同;相同 3.矿物晶体
4.花岗岩
√×××√
ACCBCCBC
4;1;3;2
1.B 2. 欣欣一边加热烧杯中饱和的食盐溶液,一边加食盐,水的温度越高,食盐在水中溶解的速度越快,短时间内可以溶解更多的食盐。这样改进实验,成功的概率会增大。
毛细现象和结晶现象就是纸树开花的原理所在,它们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自然现象。因为卡纸有一定的吸水能力,所以拼好的圣诞树会被药水浸湿,倒在底座凹槽里的药水中溶解有某些物质,过一两天后,药水中的水分完全蒸发,里面的物质重新结晶后留在了圣诞树的表面,就出现了“圣诞树开花”这一神奇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