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小戏迷》(教案) 音乐六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校园小戏迷》(教案) 音乐六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2-02-24 11:59: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
《校园小戏迷》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唱歌曲《校园小戏.迷》,感受京剧的艺术魅 力及歌词所表达的内涵;师生共同分享京歌所带来的愉悦,在合作 学习与表演中加深对国粹的喜爱。
2、 知识与技能:通过运用奥尔夫教学法的声势与肢体律动相结合感 受“锣鼓经伴奏”、略知唱、念、做的京剧艺术表现特点;尝试感受一 板一眼的节拍特点和生、旦的音色念歌词,适时运用聆听、学生当老 师与口传心授相结合的方式,基本做到词曲正确地演唱歌曲,体会 京歌的独特魅力。
3、 过程与方法:运用聆听、欣赏、比较、师生交流、师生角色互换等方 法,参与模唱、打板、二声部创编、合作表演等实践活动,体验京剧中 的“拉山膀”、“剑指”、“兰花指“、“顺风旗”的表演动作。 教学重点:
运用大、小嗓的发声方法,能够基本正确的演唱生、旦角歌曲《校园小 戏迷》。
教学难点:
1、 感受歌曲中装饰音运用的京调韵味及唱准歌曲结束的时值。
2、 参与“唱”、“念”、“做”、“锣鼓经伴奏”的音乐活动。
【教具准备】PPT、钢琴、京班鼓、板、锣、完钗、成服、脸谱、节奏棒 教学过程描述:
师生问好:师生手拍节奏问好(为最后综合展示埋下伏笔)。
一、肢体律动敲锣鼓,激发兴趣。
1、 认识大、小锣,完钗、京班鼓,武场伴奏代表乐器。
2、 采用奥尔夫肢体律动和声势,配以锣鼓玩转“翻转锣鼓”。
3、 老师适时加入《校园小底迷》揭示课题。
4、通过学生自主探讨,温习巩固讲述已学过的京剧基础知识、老师 适时总结,视频引导讲述新知识。
【设计意图】围绕音乐的核心素养、音乐课情境的创设能够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和实践感受的积极性,这个环节针对于六年级学生处于 参与性屏障期,我大胆运用奥尔夫教学法中的声势和肢体律动相结 合的方式,趣味性的解决了 “锣鼓经”伴奏,为最后的综合展示埋 下伏笔,打好基础。巩固和复习也是音乐课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二、聆听京歌、感受京韵
1、 初听歌曲(录音范唱)感受板眼。
学生自主:这首京歌的节拍是2/4拍强弱规律是:一强一弱,在 京剧中强为板,弱为眼,这首京歌的板眼是:一板一眼。
2、 打板念歌词。
PPT关键设问:
师生交流,
生:主要讲了西皮、二黄,唱念做打和神韵。“用京歌的形式夸京 剧”。
师:说的真好,你真是一个用心的小戏迷。
感受唱腔一西皮。
学生依据:西皮腔:活泼、明朗。
二黄腔:舒缓、深沉。
师:同学们的听觉真聪敏,回答正确、果然是迷味儿十足。
3、师范唱《校园小戏迷》京胡视频伴奏。
认识京胡,了解文场伴奏乐器。知道京歌与京剧相比较在伴奏方 面更具灵活性。
教师分角色本嗓和假嗓范唱歌曲,学生感受不同的唱腔特点、 判断行当。
学生判断“生”、“旦”依据:
生:前面声音自然,像男子汉。后面声音高、亮,使我感受到女子的
柔美。
师总结:真聪明,根据音色听辩出来,生一本嗓 真嗓 阳刚有力 代 表男子的英气,旦一假嗓高、亮,女子阴柔之美。
【设计意图】音乐的核心素养明确了音乐是听觉艺术,在音乐体验与 感受中,享受京剧艺术。聆听与感受音乐的问题也应是有效聆听和有 效问题。
三、学唱京歌、体验京韵
1、喊嗓练声
趣味发声方法:
师:大嗓发声:A (嗓音洪亮圓润,唱出阳刚之气)大嗓、阳刚 之气。
2、单手旋律、轻声跟唱。
解决出现的难点问题:通过运用两种色彩的彩杯直观展示出节拍、 调整呼吸注意气口、观察歌谱等方法解决预设难点。
3、锦囊献策解决装饰音:通过师生对比演唱、学生当老师、生生示范 自评、互评,手势引导、口传心授等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参与的多种 方法解决,深挖韵味儿。
做圈—殴逢
5、分行当角色完整跟琴演唱,巩固韵味儿。
【设计意图】:围绕音乐的核心素养、关注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自主 学习和老师引导的过程。通过“喊嗓练声”引导学生敢体验、敢唱。在 解决本课难点装饰音环节,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感受、生当老师、学生 互评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是很重要的,也是 很有效的。
四、巩固唱京歌、体验“做”功
1、老师分角色找学生代表示范生角、旦角标志性亮相动作。
老师对台上代表学生进行动作要领示范和指导,台下学生模仿和 相互交流指导。
生:拉山膀、剑指 旦:兰花指顺风旗
演唱并表演
(大家起立,我们随着音乐,跟着老师一起通过“做"感受下老生 和花旦不同的京剧行当)。
【设计意图】:以人为主体,“做"是京剧中很重要的一项功夫,从
实践中激发学生参与京剧最本源的体检,通过动作模仿生生互助、对 比感受加深对京剧艺术的感知,为最后的表演埋下伏笔。
五、编创、体验二声部念白
1、 师表演传统京剧《卖水》念白。
2、 学生选用歌曲最后一句加入念白,编创。
3、 完整展示、生生自评、互评。
六:综合表演
|锣演参等
|生角| |旦角
=、 白信皿''”吕"、" (故”“卷”
岂=^V 3、争取 渺的味儿 土=
锣鼓经 唱-京歌 念一念二声部念白 做一表演
通过运用锣鼓经伴奏,让学生实践体验“唱”、"念"“做”三大功 法。
(在表演之前引导锣鼓经伴奏学生把课前教授的一段节奏再此转化 为锣鼓伴奏,充当歌曲的“冲头"收尾呼应,然后再加上仓七台七 锣鼓经伴奏贯穿。)
【设计意图】“唱、念、做、打”是京剧表演的四种艺术表现手段,也 是京剧表演的四项基本功。采用“戏迷大擂台”的形式,运用“锣鼓 经”与“唱、念、做”三大功法相結合,唱-京歌 念一念白 做一装 扮脸谱做表演打一锣鼓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和合作、 探究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七:拓展环节:
通过播放视频,《贵妃醉酒》拓展体验。
总结:本节课我们感受、体验了文场、武场的代表伴奏乐器。实践、体 验了京剧的“唱”、“念"“做”以及京剧、京歌的对比感受和传承, 让我们携手并进将国粹艺术、京歌以多形式、多体裁的途径传播发扬, 京剧、京歌是艺术更是文化,文化传承靠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