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的澎湖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小学音乐教材第九册第四课《外婆的澎湖湾》
教学对象:五年级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掌握歌曲的节奏,让学生学会正确理解歌曲情绪,用明亮 活泼的歌声来演唱;帮助学生解决歌曲中出现的节奏难点。
通过歌曲演唱,感受歌曲对澎湖湾故乡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勾起对 童年美好时光的怀念。
教学重难点:
L能流畅、完整地有感情演唱歌曲。
咬字吐字要清晰,大部分乐句用跳音演唱。
掌握四分休止符与切分节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导入歌曲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要带大家旅游去啦,准备好心情了吗?我们出发 吧。请大家闭上眼睛,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我们来到了哪里?(吹 海螺)
生:吹海螺的声音,海边
师:你们可以模仿海螺的声音吗?
生:wu~
师:请大家注意发声的状态,我们就在美丽的海边进行发声练习吧。
(弹琴练声)
师:今天老师带你们去台湾看看那里的海,共同走进澎湖湾。美丽的澎 湖湾,他是潘安邦先生的故乡,好朋友叶佳修为他写了这首与故乡有关 的歌曲,让我们先来听一听,感受一下这首歌曲吧。
(歌曲聆听课件:感受歌曲的速度和情绪)
师:歌曲听完了,谁能说一说歌曲的速度呢?
生:中速
师:那谁来分享一下你感受到了怎样的情绪? 生:心情高兴对澎湖湾的喜爱赞美 师:老师想,潘安邦当时也有着同样的感受,并且,还有着对故乡的怀 念和对外婆的思念,当他收到好朋友写的这首歌后,立即打电话给家住 澎湖湾的外婆,唱起了这首歌,可是他唱完这首歌曲后,电话那头并没 有任何声音,他能感受到那是外婆在啜泣流眼泪。
我们再次聆听歌曲,来听一听,歌曲按照旋律可以分为几个乐段?在旋 律和节奏上有什么变化?(播放歌曲,出示歌片)
师:谁能说一下歌曲分为几个乐段?请上台来给大家指指看。(生指 出)
是的,歌曲就是这样分为两个乐段,这样的音乐结构也叫做二段体结 构。前面是第一乐段,后面反复记号包含的是第二乐段。
那谁来谈一谈这两段在旋律和节奏上有什么变化?
生:第一乐段比较跳跃第二乐段旋律优美
师:第一乐段节奏紧凑,跳跃性较强,仿佛回到了潘安邦的童年玩乐的 愉快时光。第二乐段旋律悠扬,就像是潘安邦回忆着过去,表达着对故 乡的怀念和赞美之情。
师:拿起电话,老师仿佛自己是潘安邦,给我的外婆唱起这首歌,请同 学们来听一听老师唱的,再次感受一下,潘安邦和外婆的感情。(师范 唱)
师:那这么美妙的歌曲,我们跟音乐来用“la”来唱一唱吧。(播放歌曲
生跟唱)
师:下面跟着老师的琴,我们分段来唱唱。先唱第一乐段。(师弹琴生 唱第一乐段)
师:在刚刚的歌唱中,你们有没有遇到不太会唱的乐句呀?(生指出一 个带切分节奏的乐句)嗯看样子是切分音难住了大家呀,那我们一起 来学习一下吧。
切分节奏是改变了重拍以后的节奏型,重拍在中间,读作:xXx好,我
们带入歌词来读一读:坐在门前的矮墙上。请同学们找一找,第一乐段 中还有几个切分节奏?是的,还有4个。我们一起来把这几个乐句的歌 词来按节奏读一读。
师:最难的地方我们已经会读了,现在我们来跟琴唱一唱这一乐段吧, 请大家注意歌唱姿势。(跟琴演唱慢速)
师:我们加快速度再来试一试,把那种轻松愉快的感觉唱出来。(跟琴 演唱原速)
师:第一乐段学会了,我们来唱一唱第二乐段吧,注意有反复记号是要 唱两遍的。
师:“澎湖湾,澎湖湾,外婆的澎湖湾”这句中,你们听旋律是往哪个方 向进行的?(生:上行)对,那我们唱的时候,力度上也要注意,从弱 声开始,到中强,再到很强。我们来试一试。
师:我们整体跟音乐伴奏演唱一遍。
师:这首歌曲除了这样唱之外,还可以变的有另外一种风格,老师带来 了一个秘密武器——尤克里里,你们听老师唱的。
师:合作的非常愉快,给自己鼓鼓掌吧。我们刚刚的这种演唱属于民谣。 《外婆的澎湖湾》作为一首校园歌曲,也就是刚刚说的民谣,因其旋律明 快,流传至今。我们所熟知的《童年》也是校园歌曲。今天的澎湖湾之行到 此就要结束啦,请同学们回家之后,搜集一下还有哪些歌曲是校园歌曲 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