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自然》主题单元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走进自然》主题单元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12-07 16:09: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主题单元设计
主题单元标题
走进自然
作者姓名
所属单位
联系地址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邮政编码
学科领域 (在内打√ 表示主属学科,打+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
+ 音乐
 化学
+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 语文
 美术
 生物
 科学
 数学
 外语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 社会实践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
高一年级
所需时间
课内7课时+课外8课时
主题学习概述(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本单元拟通过两个文本和八篇课外文本引领学生走进自然,通过文本情境再现和创造性的描写,提高形象感知能力,培养探究意识和能力。
整个单元将分成三个专题进行:专题一,走进经典文本中的自然情景描写。专题二,作者和文本中的联系,浸入自然中的生命见解和艺术个性。专题三,搜集表现自然、敬畏自然的优秀诗文、歌曲并举行读书报告会,培养围绕目标加强积累的意识和能力,完成本单元学习的成果展示。
主题学习目标(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诵读文本,品味语言,感受作品表达,背诵《归去来兮辞》。
2.借助工具书,梳理文中的词语,掌握文言文的翻译要领。
3. 正确评价和理解文本中的观点和感情。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搜索网络、查阅图书等学习活动,搜集表现自然、敬畏自然的优秀诗文、歌曲,增强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在研究文本有关自然的描写和叙述的过程中,掌握散文写作的一般方法。
4.通过读书报告会,培养围绕目标加强积累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团队合作学习的自觉意识。
2.以自己的情感体验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认同作者的人格魅力,热爱自然,敬畏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3.利用网络平台交流和使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研究成果,提升信息技术素养。
对应课标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总目标:(1)积累与整合,在积累的过程中注意梳理,通过对语文知识、能力、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要素的融汇整合,切实提高语文素养。(2)感受与鉴赏,品味语言,感受思想、艺术魅力,陶冶性情,提高道德修养。(3)思考与领悟,与文本展开对话,质疑探究,乐于进行交流和思想碰撞,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4)应用与拓展,能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增强文化意识,关注当代文化生活,积极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与交流。(5)发现与创新,学习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问题,学习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文本,在探究活动中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2.阶段目标
养成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的习惯,能及时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能用规范的书面语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能综合运用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抒发对生活中人、事、物的感情,并能针对某些现象或观点发表见解;能独立分析文章的主旨、思路、结构和写作特点,能自主地梳理阅读中获得的知识;有文学鉴赏水平,能感受和体验作品主题、社会意义及表现手法,并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积累和知识积累评论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能在课外有选择地阅读古今中外的经典作品,感受作品的魅力。能尊重他人的发言,及时把握他人的要点;能根据不同场合和不同需要即时发表自己的意见,能进行即兴演讲或辩论。有一定的文化积淀,有健康的审美情趣和个性爱好,有独立的人格意识。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1.依据文本谈谈《归去来兮辞》《荷塘月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荷塘月色》的语言,有人说“新而不失自然”,也有人说“譬喻肤浅俗烂”,对此,你怎么看?
专题划分
专题1:走进经典文本中的自然情景描写。
专题2:作者和文本中的联系,浸入自然中的生命见解和艺术个性。
专题3:搜集表现自然、敬畏自然的优秀诗文、歌曲并举行读书报告会。
专题一
走进经典文本中的自然情景描写
所需课时
课内2课时+课外1课时
专题一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本次专题活动以交流文本展开,旨在让学生阅读文本,走进文本,把握文本内容,理解文本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
用书面文字描写自己的亲情感受(150字左右),通过实物投影交流文字稿,比较研究大家表现自然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的共同词汇。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诵读文本,品味语言,感受作品表达,背诵《归去来兮辞》。
2.借助工具书,梳理文中的词语,掌握文言文的翻译要领。
3.在研究文本有关自然的描写和叙述的过程中,掌握散文写作的一般方法。
4.通过读书报告会,培养围绕目标加强积累的意识和能力。
5.利用网络平台交流和使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研究成果,提升信息技术素养。
本专题问题设计
1.依据文本谈谈《归去来兮辞》《荷塘月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荷塘月色》的语言,有人说“新而不失自然”,也有人说“譬喻肤浅俗烂”,对此,你怎么看?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投影设备
常规资源
鲁教版语文教材和语文读本必修一第三单元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他
写景抒情散文的一般写作方法
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
第一课时
1.自由交流:谈自己的人生经历,说一说有关自然的情感体验
2.讨论:热爱自然、亲近自然是文学艺术创作的恒久主题,自然的魅力在哪里?
3.试着用书面文字描写一段印象深刻的自己的体验,要求情感真实,有生动的情景描写。
4.小组推荐:投影交流,总结大家共同使用的词语或环境特征。
5.回忆一下读过的文学作品,比较人们描写自然的常用词汇和环境特征。
6.自由朗读《归去来兮辞》《荷塘月色》
第二课时
1.研读《归去来兮辞》《荷塘月色》,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概述文本中所写的自然情景:
(1)本文描写了怎样的自然景色?
(2)作者的经历带给了他怎样的情感体验?
2.语言品味:
(1)文中的哪些语句特别能表现他的情感体验?
(2)这些语句在用词、修辞方面有何特点?他们与表现作者的情感体验是否和谐一致?
3. 评价文本思想内容和情感:
借景抒情是作者创作常用的艺术手段,作者的人生经历对于他们走进自然的心情有何影响?
4.拓展运用:
(1)我们该怎样走进自然、感悟自然给予我们的情感熏陶?
(2)参考《归去来兮辞》《荷塘月色》,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描写一段借景抒情、描写自然的文字。
教学评价
1.主动交流,大胆表现自己;口语表达流利、准确、动情。
2.书面语描写生动、真实;对于人生的情感体验有比较客观的认识。
3.能够从文章的语言品味中提炼作家的情感信息;能够从作者的经历中获得积极的人生借鉴。
4.个人在课堂研讨中能够积极参与,质疑大胆,分析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