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育科学出版社 六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3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教案
第二单元 物质的变化
第3课时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教案
学情分析
学生对米饭非常熟悉,对米饭的味道了如指掌。或许有一部分学生还有这样的经验,咀嚼米饭的时间长了,口腔内的米饭会出现甜味,这是怎么回事 本课就从这个现象开始,引导学生探索与米饭、淀粉有关的化学变化。
米饭的成分主要是淀粉,碰到碘酒会产生色合,在这里,我们并不要求学生去掌握反应机理,而是观察米饭、淀粉与碘酒反应时出现的现象,认识到这种颜色变化是化学变化的一种形式。利用碘酒与淀粉的特性反应,可以鉴别含有淀粉的食物。小学阶段,对物质化学反应的认识,一般都停留在现象的观察和描述上,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机理。同时,一般学生对化学变化产生的现象都是很感兴趣的,这有助于他们进行有限度的科学探索。
教学目标
知道米饭、淀粉会与碘酒发生化学变化;
学会用碘酒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米饭、淀粉与碘酒发生化学变化实验和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的实验。
【教学难点】
理解米饭、淀粉与碘酒是发生化学变化。
四、教学过程
一、聚焦新课
教师为学生提供米饭。
师:尝一口米饭,马上说说米饭的味道。它有甜味吗?
生:没有。
师:继续咀嚼米饭1分钟,米饭有甜味吗?
生:有。
师:米饭刚开始没有甜味,咀嚼一段时间后就有甜味了。
师:米饭有甜味,说明米饭在口腔里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自由回答)
师:说明米饭产生了新的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
师:米饭中的淀粉和唾液混合,产生了新物质——麦芽糖,发生了化学变化。
设计意图:本堂课以品尝米饭的小活动展开,引导学生体验米饭在口腔中的变化,并联系上节课所学展开思考,由教师带领学生根据实际体验定义米饭的变化,聚焦学生关注力的同时直奔主题,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本次课程。
二、探索新知
师(教师演示实验):在米饭上滴上一滴碘酒,会发现什么现象?(学生自由回答)
师:滴了碘酒的部分产生了深蓝色的物质,这是新物质吗?
生:是新物质。
教师为学生分发淀粉。
师:捏一捏淀粉,描述淀粉是一种怎样的物质?
学生体验并描述。
师:淀粉是一种白色的粉末状固体物质。
实验:淀粉与碘酒混合实验。
师:在淀粉上滴一滴碘酒,观察出现了什么现象?
实验方法:
①在杯中加入一小匙淀粉;
②向杯中加入一些水,搅拌;
③滴上一滴碘酒;
④轻轻搅拌,让碘酒与淀粉充分混合;
⑤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进行实验。
师:在米饭中滴入碘酒,产生了深蓝色的新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
师:在淀粉中滴入碘酒,也产生了深蓝色的新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
师:现在大家知道为什么米饭和淀粉会有一样的变化了吗?(学生自由回答)
师:米饭里面的主要成份是淀粉。
设计意图:该板块主要让学生观察淀粉和碘酒的实验现象。活动首先由米饭——这一学生生活中接触很多的食物引入,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的意识。接着,用淀粉进行实验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感官方面观察淀粉,调动学生的关注力。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观察淀粉与碘酒的反应。将淀粉溶液与碘酒混合,也会呈现蓝色,可见米饭、淀粉都有共同的特点,它们遇到碘酒都会发生颜色反应。这是化学变化中伴随的现象。学生只需要在此板块掌握颜色变化是化学反应的现象,对于背后的原理不用做多解释。
三、动手探究
实验: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教师为学生分发课前准备好的食物(苹果、马铃薯、西红柿、红薯、橡胶、胡萝卜、牛奶等)
教师展示实验记录表:
师:进行实验之前,把你们的预测填写在表格里面。
实验方法:
①从食物中切一小片,用镊子夹住,放入玻璃皿中;
②向食物切片上滴一滴碘酒,观察实验现象并填写记录表;
③检验完成后,把食物切片扔入垃圾筒,把玻璃皿洗干净,重新进行下一个食物的检验。
注意:①检验牛奶时,可以向玻璃皿里倒入一些牛奶;②使用小刀切食物时要小心哦!
学生进行观察实验。
师:和大家分享你们的实验结果吧!(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展示实验记录表:
师:我们可以用该实验方法检验其它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设计意图:该板块是上一板块的实验延伸,利用淀粉和碘酒反应的颜色变化,教师带学生检验哪些食物中含有淀粉,加深学生对该实验的印象。教师在实验结束后可以提醒学生,生活中能够检验的食物很多,要尽量利用实验手段进行检验,增加自己的经验。根据实际情况,我们可以选择当地的各种食品进行检验,并对检验结果进行分类。由于食品中的淀粉含量不同,与碘酒之间的反应可能没有像米饭与碘酒的反应那么明显,因此在操作时要适当等待一段时间,或者把食物切开,在切口上滴碘酒,效果会明显。
四、拓宽视野
观看视频:淀粉密信。
实验材料:纸杯、量杯、碘伏、滤纸、搅拌勺、勾线笔、淀粉。
实验方法:
①溶解淀粉,使淀粉和水混合为粘稠状;
②用勾线笔蘸取适量的淀粉水,在滤纸上写出自己想写的字;
③等待字迹变干;
④把碘伏滴在滤纸上,观察滤纸的变化。
设计意图:该板块以一个简单易行而有趣的小实验为主,在课堂时间充裕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带学生利用现有的材料,一起进行这个小实验。
五、随堂练习
填空题。
(1)淀粉是一种________色的________状固体物质。
(2)长时间咀嚼米饭能感觉到______,是因为米饭中含有______,它与唾液会发生_______变化。
(3)可以向食物切片表面滴上一滴_______来检验是否含有淀粉。
设计意图:该板块结合课堂重要知识点,检查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有助于巩固本课新学的知识,强化认识。
【答案】
1.(1)白;粉末 (2)甜味;淀粉;化学
(3)碘酒
第 2 页科学(教育科学出版社 六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3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学案
第二单元 物质的变化
第3课时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学案
班级: 课时: 课型:
一、学习目标
1. 知道米饭、淀粉会与碘酒发生化学变化;
2. 学会用碘酒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二、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
米饭、淀粉与碘酒发生化学变化实验和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的实验。
【学习难点】
理解米饭、淀粉与碘酒是发生化学变化。
三、知识构建
【自主学习】
米饭在口腔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咀嚼,产生了甜味,这说明米饭发生了 。
【合作探究】
实验一: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反应。
在米饭中滴一滴碘酒,我们会发现:
在淀粉溶液中滴一滴碘酒并搅拌均匀,我们会发现:
米饭中的主要成分是: 。
实验二:检验哪些食物中含有淀粉。
我们可以用 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根据实验现象,补齐下表。
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记录表
苹果 马铃薯 西红柿 红薯 牛奶
实验现象 不变色 变蓝色 不变色 变蓝色 不变色
实验结果
三、层级练习
【随堂练习 夯实基础】
(一)填空题。
1. 淀粉是一种________色的________状固体物质。
2. 长时间咀嚼米饭能感觉到______,是因为米饭中含有______,它与唾液会发生_______变化。
3. 可以向食物切片表面滴上一滴_______来检验是否含有淀粉。
(二)判断题。
1. 刚开始品尝米饭没有甜味,长时间咀嚼米饭会有甜味。 ( )
2. 米饭与口中的唾液混合会发生化学变化。( )
3. 米饭与唾液混合会变成深蓝色的物质。( )
4. 土豆里的主要成分是淀粉。 ( )
(三)选择题。
1. 米饭中的淀粉和碘酒会发生化学变化,生成一种( )的物质。
A.深蓝色 B.黄色 C.红色
2. 下列食物中,富含有淀粉的是( )。
A.玉米 B.西红柿 C.香蕉
3. 米饭在口中长时间咀嚼会有甜味,是因为( )起作用。
A.牙齿咀嚼 B.舌头搅拌 C.口中的唾液
4. 向下列食物或饮料上滴入碘酒后会变蓝色的是( )。
A.牛奶 B.豆奶 C.碳酸饮料
四、参考答案
【自主学习】
1.化学变化
【合作探究】
(一)1.滴碘酒的那一部分米饭变成了深蓝色。
2.淀粉溶液变成了深蓝色。 3.淀粉
(二)1.碘酒
2.没有;有;没有;有;没有
【层级练习】
【随堂练习 夯实基础】
(一)1.白;粉末 2.甜味;淀粉;化学 3.碘酒
√√×√
AACB科学(教育科学出版社 六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第3课时 作业
第二单元 物质的变化
第3课时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课后作业
班级:____ 姓名:_____ 难易度:★★☆
填空题。
米饭里面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遇到碘酒颜色会_______,这种变化我们称为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淀粉是一种_______色的粉末状固体,是植物体内贮存的养分。
长时间咀嚼米饭能感觉到有甜味是因为米饭中有_______,这种物质和唾液会发生_______反应。
判断题。
咀嚼米饭一会儿,会尝到甜味,是因为米饭本身就是甜的。 ( )
在面包上滴一滴碘酒,会变成蓝色,说明面包里含有淀粉。( )
遇到碘酒变蓝的食物中含有淀粉。 ( )
白糖吃起来是甜的,所以白糖里面含有淀粉。( )
选择题。
1. 在米饭变甜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的是( )。
A. 舌头的搅拌和牙齿的咀嚼
B. 口腔中的唾液
C. 以上都是
2. 将碘酒滴在下列物质中,能呈现蓝色的是( )。
A. 鸡蛋清 B. 白砂糖 C. 馒头
3. 马铃薯遇到碘酒会变色,这种变色的物质( )。
A. 是马铃薯 B. 是碘酒
C. 既不是马铃薯也不是碘酒
4. 下列关于淀粉和碘酒的实验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碘酒的取用最好使用胶头滴管
B. 用药匙取淀粉倒入碘酒中进行观察
C. 碘酒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实验题。
实验目的:探究马铃薯中是否含有淀粉。
实验材料:水果刀、滴管、碘酒。
实验方法:
用水果刀将一个新鲜的马铃薯切开;
用滴管将碘酒滴到马铃薯的切面上;
看切面上是否有蓝色出现,最后得出结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缺少的实验物品是__________。
2. 观察到的现象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综合题。
实验室里有5杯液体,分别是清水、浓盐水、硫酸铜溶液、白醋和淀粉溶液(无色透明)。
注意:绝对不能使用尝液体的方式鉴别!
1. 通过简单观察,小明马上判断出其中的硫酸铜溶液和白醋,他判断的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想办法鉴别剩下的三种液体,并说明依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鉴别完成后,小明利用小苏打和白醋帮他吹气球,如图,在饮料瓶里加入300毫升白醋,在气球中用漏斗加入100克小苏打,然后将气球口套在饮料瓶口上,保证瓶口的密封。将气球倒置,气球中的小苏打会进入到饮料瓶中。请结合课上所学内容和这个实验回答以下问题。
3. 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发生的变化属于( )。
A.化学变化 B.物理变化 C.物态变化
4. 实验中,让气球变大的动力来自( )。
A.白醋 B.小苏打 C.新生成的气体
5. 气球会一直变大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课后作业
一、1. 淀粉;变蓝;化学 2. 白 3. 淀粉;化学
二、×√√×
三、BCCB
四、1. 马铃薯 2. 碘酒滴到马铃薯的切面上,马铃薯的切面变蓝。 3. 马铃薯中含有淀粉。
五、1. 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白醋有刺鼻的气味。
2. 取少量的清水、浓盐水、淀粉溶液,分别滴入几滴碘酒,能使溶液变蓝的是淀粉溶液;用酒精灯加热剩下的两种溶液,有晶体析出的是浓盐水。
3. A 4. C 5. 气球不会一直变大,因为小苏打和白醋的量有限,当二者反应完毕,便不会继续产生气体,气球不再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