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综合能力提升测试卷 (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综合能力提升测试卷 (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0.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23 11:46: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综合能力提升测试卷
一、选择题
1.下面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师北定中原日(王师:皇帝的军队) B.九州生气恃风雷(恃:把持)
C.天戴其苍,地履其黄(履:踏着) D.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欲:欲望)
2.下列句子中,运用比喻修辞的一项是( )
A.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B.哟,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C.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
D.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
根据场景判断说话音量的大小。
3.请问,这里有人吗?( )
A.应该大声说话。
B.应该小声说话。
4.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
A.应该大声说话。
B.应该小声说话。
5.下列说法错误的一句是( )
A.抓住人物的神态,可以体会人物内心。比如,《军神》一课,我们从沃克两次“冷冷地问”可以感受到他对刘伯承的崇敬。
B.“两茎灯草”这个片段通过动作描写,把严监生极其吝啬的特点刻画得入木三分,创造出一个文学史上不朽的吝啬鬼的形象。
C.《跳水》一文将船长这一关键人物安排在最关键的时刻出场,有利于加深读者对船长的认识和对事件意义的理解。
D.《祖父的园子》选自萧红的《呼兰河传》,表达了“我”对祖父的喜爱与依恋,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6.下列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
B.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
C.张择端画了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清明上河图”。
D.“这本画册不是我的。”小明说。
7.选出正确的一项( )
A.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育才,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哲学家、教育家。他曾发表小说《狂人日记》。
B.词作《西江月》的作者是唐代爱国词人辛弃疾。
C.《有的人》的作者是阿累。
D.《春夜喜雨》是杜甫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8.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记金华的双龙洞》中贯串全文的线索有两条:一是游览的顺序,二是泉水流经的顺序。
B.《乡下人家》全文围绕着“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这句话来介绍。
C.《墨梅》是一首题画诗,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
D.《“诺曼底号”遇难记》中只有五十九人得救,哈尔威船长随船沉没。
9.“ 嵌上滚珠,还是钉上铁钉,冰尜儿 不会裂开,能毫无怨言地让你抽打,在冰面上旋转、舞蹈。”句中填入关联词,合适的是哪个?( )
A.不仅……而且 B.无论……都
C.不是……而是 D.虽然……但
二、填空题
10.请把下列古诗补充完整。
1.水光潋滟晴方好,( )。
2.( ),孤帆一片日边来。
3.萧萧梧叶送寒声,( )
4.独在异乡为异客,( )
5.水南水北重重柳,( )
三、语言表达
11.生活趣事多,用上加点的词语说一说。
(1)我的脾气可怪了,有时候我很温和,有时候我却很暴躁。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孩子如果已经长大,就得告别妈妈,四海为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排序题
12.排列错乱的句子。
( )是不是只欣赏那娇美清香的花朵,赞美那生机勃勃的小草?
( )每当你出去旅游时,是不是只注意那苍翠挺拔的参天古木?
( )所以,泥土是一切之源,它默默地为人类奉献自己。
( )但是如果没有泥土,哪来的花草树木,哪来的人类生物呢?
( )你也许不会注意它,因为它是那么平凡,那么没有吸引力。
( )你注意过那藏着植物根基的泥土吗?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云台天瀑
①云台山,以山称奇,以水叫绝,因峰冠雄,由峡显幽。春季□冰雪消融□山花烂漫□夏日□树木葱茏□飞瀑流泉□秋到□层林尽染□红叶似火□冬来□银装素裹□冰清玉洁□
②暑假里,我和爸爸、妈妈来到了焦作云台山,领略了那壮丽秀美、独占一方、云雾缭绕的奇景。
③顺着人工建造的、陡陡的石阶,我们一步步地向上爬,走了三公里多,云台天瀑终于呈现在我们眼前。放眼望去,巍峨的群山中间有一条白色锦缎挂在远处,底下还漂浮着一层白雾。我的耳边传来了阵阵的水声,如海啸,如雷鸣,像千军万马滚滚而来。不用说,那如雷的响声是云台天瀑发出的。
④我们走得更快了,那如雷的水声越来越大,终于,我们来到了天瀑下。举目观望,雪白色的瀑布,好像千万缕柔软的银纱,飘动在山崖上。从飞瀑中喷溅出来的小水珠细如尘烟,弥漫于空气之中,成了蒙蒙水雾,给山间林木披上了一层薄薄的轻纱。那水注入池中,激起的水雾,又像婚纱那样朦朦胧胧,宛如海市蜃楼一般,真是一幅奇妙而神奇的自然景观。瀑布脚下是一潭绿幽幽的池水,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荡漾,仿佛无数碎银在水面上回荡。池里的水草,被水拥着,摇着,悠闲地扭动着那纤细的腰肢。
⑤云台天瀑并不宽,细细的,却给人一种顶天立地的感觉。仰望瀑布,但见它上吻蓝天,下蹈石坪,宛若银河飞落,犹如玉柱擎天。我靠着栏杆,驻足观赏。一会儿,脸上就被瀑布溅出的水花喷得湿润润的。
⑥听导游说,这个瀑布落差314米,号称“华夏第一高瀑”。它从上方飞流直下,并在人耳边留下那种如梦幻般的声音。旁边那奇形怪状的石头、翠绿色的植物,与这激起层层白浪的瀑布融为一体,造就了一方人间仙境。
⑦我站在瀑布脚下,久久不愿离开。我被云台天瀑那与众不同的景观深深地陶醉了。
13.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成语。
A、形容雪后一片白色的世界。( )
B、头顶云天,脚踏大地。形容形象高大,气概豪迈。( )
14.在第①自然段中的方框里加上合适的标点。
15.用“ ”画出第③自然段中描写瀑布声音的句子。
16.摘抄第④自然段中描写瀑布、水珠、水雾形态美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从描写的角度说说第⑤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南昌采茶戏的起源和发展(节选)
南昌采茶戏是江西地方戏的剧种之一,它流传于江西省会——南昌市及周围的新建,安义、奉新、进贤等县份,是一个拥有广大群众基础,深受群众欢迎的戏曲剧种。
南昌采茶戏的起(源 原),参阅道光年间南昌福州抚州府《县志》“风俗”记(栽 载):只见高安有“滚金线”,抚州禁唱“儿郎戏”。 《南昌县志》记载:有灯无戏,也无禁戏事。可能在道光年间“南昌彩灯”尚未成戏。
南昌采茶戏最早是唱“茶灯子”,农村每逢过年过节,有十二个茶婆子, 手提花灯演唱,“ 十二月采茶”,每人唱一个月。每句均不离“茶”字,敲锣打鼓在广场演唱,曲调活泼风趣,内容以描写农民春、夏、秋、冬劳动生活为主。因此,南昌采茶戏也曾叫“茶灯戏”或“花灯戏”。后来观众要求提高了,才加演杂套,逐渐才形成了戏剧形式。(居 据)目前所知,南昌采茶戏最早只不过是道光末年左右距今约 150 多年才开始形成戏剧形式的。
到光绪末叶,有的班社曾请京剧及赣剧艺人交戏,唱小戏以外还加唱一些整本大戏。因而成为 “半班”。在这一阶段里的班社,业余性质的较多,各方面设备,服装,乐器都很简陋,化妆也很简单,场面上只有锣鼓伴唱,没有管弦伴奏。演唱期间,均在农闲时唱神戏,还演赌戏。当时的反动统治者经常烧班社衣箱禁演,更不让三角班在城市里生长,因此采茶戏在城市的影响很小。
18.找出文中括号里不恰当的汉字,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
19.根据课文,判读对错。
(1)南昌采茶戏是江西地方戏的唯一剧种。( )
(2)道光年间,采茶戏还未形成。( )
(3)由于反动统治者的阻挡,采茶戏不能在城市得到发展。( )
(4)采茶戏最初主要是反映农民春、夏、秋、冬劳动生活。( )
20.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A.表示意思的转换 B.表示,声音有较大的停顿
C.表示声音的延长。 D.表示解释说明。
21.光绪末叶,采茶戏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
我来读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故 乡
只因为我在故乡度过了人生最初的十几个年头,因而从离开它的那一刻起,思乡便成为一种病:无从治愈,无法自己。
每当深夜,皎洁的月光洒上床头,抑或昏黄的路灯将摇曳的树影投上天花板,我总要想起故乡的一切。在如泻如瀑的月光下,小伙伴们应该都已经甜甜入睡,屋子里只有轻轻的鼻息,衬托起夜晚的宁静;而我的老屋里却空无一人,月光银练般流过窗格,悄然落向闲置的床帷;田野上的小路寂无行人,只有庄稼在微拂着长大的阔叶;远处的河堤依稀可辨,桦树林传来遥远的叶动声;更遥远处,不眠人似有似无的歌声飘忽不定……
我是那样地思念故乡,它与我少年的彷徨,青春的无奈共存着。多少个无眠的夜晚,我为它写过无数首思念的诗歌,因为它是我永远的恋人。
故乡,抽象成一种情绪在心头,就像它的天空里轻纱薄翼般的白云,久久地漂浮着,衬着天空那种忧郁的蔚蓝。久久地,直到我长大。
22.从文中找出以下词语的反义词。
摇动( )空闲( )忧愁( )悄悄( )
2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1)无法自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轻纱薄翼: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画线的句子中的“它”指的是( )。
25.找出文中的一句比喻句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明月千里寄乡思”,这段中作者除了写明月外还通过描述家乡的( )、( )、( )、( )、( )等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思念。
27.作者写过无数思念故乡的诗歌,你也背过许多思乡的诗句吧!看到明月想起“( ),( )。”当秋风起时想起“( ),( )。”
六、书面表达
28.习作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鲜明的特点。如外貌长相、穿衣打扮、言谈举止、行为做事等等。如果要写自己,你选择哪个方面,选择哪些事例呢?下面请你以“____________的我”为题,写一篇习作。
要求: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②要写出自己的特点,把事例写具体,有真情实感。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字词解释,结合诗句的内容进行分析和理解。本题中解释正确的是C项。
A项:“王师北定中原日”意思是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王师”的意思是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B项:“九州生气恃风雷”意思是只有狂雷炸响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机。“恃”的意思是依靠。
D项:“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意指要想看到无穷无尽的美丽景色,应当再登上一层楼。“欲”的意思是想要。
2.C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对 比喻的修辞手法的掌握。比喻是用某一具体事物来说明另一抽象事物的修辞方法。比喻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三部分组成。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
①明喻:本体喻体都存在,喻词用“像、似、仿佛、犹如”等,典型形式:甲像乙。
②暗喻:本体喻体都存在,喻词用“是、成了、变成”等,典型形式:甲是乙。
③借喻:本体不出现,直接叙述喻体。典型形式:甲代乙。
根据上述比喻的相关知识,分析选项中的句子可知,只有“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子中把“茎上的细丝”比作“蜗牛的触角”。
3.B
4.A
【解析】

5.A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
沃克医生出现的两次“冷冷地问”,第一次“你叫什么名字?”从“冷冷”的态度可以感受到他略显冷淡、有点高傲的性 格特点,从中也能看出他刚开始将刘伯承当成了普通伤员。第二次他重新审视着眼前这个人,冷冷地问:“你是干什么的?” “冷冷”第二次出现,暗指沃克医生对病人的有意隐瞒有些不高兴。
故选A。
6.C
【解析】
【详解】
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及运用。常用的点号有顿号、逗号、分号、句号、问号、冒号、叹号;常用的标号有引号、省略号、破折号、书名号、括号等。要了解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重点掌握每一种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其中书名号用于:书名、报刊名、文件名、戏曲名、歌曲名、图画名、歌曲、电影、电视剧。
C选项的中《清明上河图》应该用书名号,而不是引号。
7.D
【解析】
【详解】

8.D
【解析】

9.B
【解析】
【分析】
【详解】
考查关联词。“嵌上滚珠,还是钉上铁钉,冰尜儿”是条件,“不会裂开,能毫无怨言地让你抽打,在冰面上旋转、舞蹈。”是结果,用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无论……都……”。
10. (1)山色空蒙雨亦奇 (2)两岸青山相对出 (3)江上秋风动客情 (4)每逢佳节倍思亲 (5)山后山前处处梅
【解析】
【详解】
古诗句要多背诵,多积累,同时在理解的基础上减少错别字。
11. 水有时候变成雨滴落下来,在地上汇成小溪;有时候变成雪花,在空中飘飘悠悠。 我如果能早起十分钟,就不会迟到了。
【解析】

12. 2 1 6 5 4 3
【解析】
【详解】
这道题目考查学生给句子排列顺序的能力。“每当你出去旅游时,是不是只注意那苍翠挺拔的参天古木?”是总起的句子。此后欲扬先抑,引出作者想要表达的主旨。
13. A、银装素裹 B、顶天立地
14., , ; , , ; , , ; , , 。
15.我的耳边传来了阵阵的水声,如海啸、如雷鸣,像千军万马滚滚而来。
16.举目观望……真是一幅奇妙而神奇的自然景观。
17.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得生动形象,读起来朗朗上口。
【解析】
13.略
14.略
15.略
16.略
17.略
18.原 栽 居
19. × √ √ √
20.D
21.成为半班;业余性质多;服装、乐器简陋,化妆简单;在农闲时唱神戏和赌戏。
【解析】

22. 稳定 忙碌 欢畅 张扬
23. 指无法控制自己(的思乡之情)。 纱很轻很薄,像翅膀那么薄,这里指思乡之情就像天空中弥漫的薄薄的白云一样在自己的心里久久不能散去。
24.故乡
25.月光银练般流过窗格,悄然落向闲置的床帷。
26. 小伙伴 老屋 田野 河堤 桦树林
27.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解析】

28.范文:
这样的我
我叫钟展翔,今年九岁了,上小学三年级。
我在广西出生,但却在深圳长大。我长着一张胖乎乎的脸蛋,像个又圆又润的大苹果,留着一头黑色的小短发,有着-个略扁的鼻子和一双单眼皮的小眼睛,脸的两旁还长着一对如来佛似的大耳朵,很引人注目。
大家都爱叫我”小胖子”,因为我只有九岁,但体重却已经有八十多斤了!因为我长得胖,体育成绩不是很好。体育课上,我们都要先跑几圈热热身,我太重了,跑在后面,只好眼巴巴地看着同学们从我身边飞驰而过,其中还有女同学呢!我不服气,拼尽全力向前冲去,却还是改变不了倒数第一的名次。
我真应该叫“大胖子”啊!
我喜欢讲笑话,也很爱笑,只要遇到好笑的事情,总会笑得前俯后仰,直不了腰。但我的性格却又特别像女孩子-很爱哭,眼泪特别多。每当妈妈一批评我,我的眼泪就马上流出来了,为此,总被妈妈和姐姐叫做“娇气包”。
这就是我,一个爱哭却不服输的小胖子。你们喜欢这样的我吗?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半命题作文。要注意审题,明确题目要求是写好作文的关键,要求以“……的我”为题进行习作,写一写自己的特点。在我们的生活中,最熟悉的人应该是我们自己。想想自己在外貌、性格、兴趣爱好等方面有哪些特点。然后抓住某一个方面,选取最有代表性的一个或几个事例加以说明。因此选材要具有代表性,让人读后印象深刻。
写作思路:
首先简略介绍姓名、年龄、年级等基本情况,然后抓住特点介绍外貌特征。
中间部分为主要部分,要详细去写。具体介绍自己的性格特点,要注意运用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
最后点题。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我”,总结全文。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