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 古诗三首练习卷
一、选择题
1.《江畔独步寻花》中,表现诗人欣赏桃花争奇斗艳的诗句是( )
A.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B.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登山(dēng) 匆忙(cōng) B.演奏(zhòu) 迷雾 (wù)
C.追赶(zhuī) 黑暗(àn) D.可惜(xī) 血丝(xuè)
3.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写的什么季节的景色。( )
A.春 B.夏 C.秋 D.冬
4.在诗句“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中,“一水”与“两山”,“护田”与“排闼”,“将绿绕”与“送青来”两两相对,与此类似的诗句是( )
A.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B.两个黄醇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C.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D.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5.唐代诗人元稹爱菊的原因是( )
A.化作春泥更护花
B.此花开尽更无花
C.白草红叶黄花
D.千朵万朵压枝低
二、诗词曲鉴赏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赠刘景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 。
6.将古诗《赠刘景文》补充完整。
7.“______”、“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_______”与“_______”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景象,含蓄地赞扬了______________。
8.诗中写了______、菊花两种花,写了_________、_________两种水果。
9.诗中的“擎雨盖”指的是_________。“君”指的是_________。
补充诗句,回答问题。
锄( )( )当午,汗滴( )下( )。谁知盘( )餐,粒粒皆辛苦。
10.补充诗句,回答问题。
11.这首诗告诉我们( )
A.要珍惜时间 B.要爱惜粮食
三、填空题
12.按要求写词语。
近义词:穷( ) 毕竟( ) 风光( )
反义词:晓( )碧( ) 同( )
13.按拼音写汉字
hū xiào shū shì nù hǒu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14.辨字组词
防( ) 言( ) 苦( )
仿( ) 信( ) 若( )
15.根据诗词标题,填一填选一选。
1.《宿新市徐公店》中“宿”的意思是_________,它跟( )项中“宿”的读音、意思都相同。
A.星宿 B.风餐露宿 C.住一宿 D.宿疾
2.《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中,“杂兴”的意思是__________,“兴”在这里读_________,我能用读这个音的“兴”字写两个成语:__________、________。
3.《清平乐·村居》中,“清平乐”是( ),“村居”是( )。
A.诗题 B.词题 C.词牌名 D.副标题
四、书面表达
16.把《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改写成一篇简短的小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解析】
【分析】
【详解】
此题考查对古诗的理解能力。
江畔独步寻花(其五)原诗:杜甫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桃花一簇开无主②,可③爱深红爱浅红?
译文:黄师塔前那一江的碧波春水滚滚向东流,春天给人一种困倦让人想倚着春风小憩的感觉。江畔盛开的那一簇无主的桃花映入眼帘,究竟是爱深红色的还是更爱浅红色的呢?
结合译文可知“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这里叠用爱字,爱深红,爱浅红,爱这爱那,应接不暇。“开无主”就是自由自在地开,尽量地开,大开特开,所以表现诗人欣赏桃花争奇斗艳的诗句是: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2.B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等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B 加点字读音有误,“演奏”的“奏”应读“zòu”。
3.C
【解析】
略
4.B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诗词名句的理解。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运用了对偶的修辞,“一水”与“两山”,“护田”与“排闼”,“将绿绕”与“送青来”两两相对。
对偶,在不同的领域有着不同的诠释。在词语中,它是一种修辞方法,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平仄相对的一对语句表达相反或相关的意思 。
A项,“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意思是:到今天我们可以沿着黄河径直到银河,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运用了用典的修辞手法。因为这两句运用了“汉使穷河源”和“牛郎织女”的典故噢。
B项,这句话意思是: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这句话运用的是对偶的修辞方法,“两个”对“一行”,“黄鹂”对“白鹭”,“鸣”对“上”,“翠柳”对“青天”。
C项, 这句话意思是: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望湖楼的湖水碧波如镜,明媚温柔。 用了比喻的修辞,形容湖面像天空一般开阔而且平静。
D项,这句话意思是:到处是香烟缭绕的寺庙,亭台楼阁矗立在朦胧的烟雨之中。 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所以B选项正确。
5.B
【解析】
【详解】
略
6.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7. 荷尽 已无 犹有 刘景文的品格和秉性
8. 荷花 橙子 橘子
9. 荷叶 刘景文
【解析】
【分析】
6.
本题考查古诗默写。
北宋苏轼的《赠刘景文》,原诗: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刘景文的。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7.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诗歌的积累与理解。
完成此类题目不难,做此题要注意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靠细细揣摩,慢慢体会,通过朗读、感悟,才能体会到。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意思是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本句中作者抓住“荷尽”“菊残”两处景物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荷花已残,菊花仍在开放,“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了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8.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诗歌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
由第一句“荷尽已无擎雨盖”可知是荷花。根据“最是橙黄橘绿时”可知是:橙子、橘子。
9.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诗歌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
“荷尽已无擎雨盖”的意思是: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由此可知“擎雨盖”指的是荷叶。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刘景文的,因此“君”指的是刘景文。
10.禾 日 禾 土 中
11.B
【解析】
略
12. 尽 到底 风景 暮 红 异
【解析】
【详解】
略
13. 呼啸; 舒适; 怒吼
【解析】
【详解】
略
14. 预防 寓言 辛苦 仿照 相信 如若
【解析】
【详解】
略
15. 住宿 B 随兴而写的诗 xìng 兴致勃勃 兴高采烈 C B
【解析】
【详解】
1.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词语中会有不同的意思,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不同词境中同一个字意思辨析的能力,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结合题目中的释义选择。
“宿”
[sù]住,过夜,夜里睡觉:住~。平素,素有的:~愿。~志。~疾。~敌。~心。
[xiǔ]夜:一~。两~。
[xiù]星座:星~。
《宿新市徐公店》中“宿”的意思是住宿,读音为“sù”。
故“风餐露宿”的“宿”读“sù”,意思是住宿。
2.考查了诗词的翻译、汉字读音、成语。诗歌翻译,做此题要注意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靠细细揣摩,慢慢体会。通过朗读、感悟,才能体会到。
此句出自宋代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题目的意思是:四季随兴而写的诗。“兴”多音字,xìng兴致;兴趣。可组词:随兴。;xīng兴盛;流行。可组词:复兴。故在这里读xìng。用读这个音的“兴”字再组两个词:兴致勃勃、兴高采烈。
3.考查了对作家、作品及诗歌题材等文学常识的了解,根据平时的课内学习及课外阅读积累完成,不了解的可查阅相关的资料。
《清平乐·村居》是宋代辛弃疾所作的一首词,结合平时对古代文化常识的学习可知,“清平乐”是 词牌名,“村居”是 词题。
16.改写《饮湖上初晴后雨》一天,苏轼和他的朋友一起来到西湖划船、吟诗、喝酒作乐……他当时,晴空万里,西湖十分美丽,他们尽情地一边喝酒一边欣赏着西湖的美丽景色。
在太阳的映照下,西湖呈现出了翠绿的颜色,湖面上波光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特别美。微风把岸边花草树木的清香送到船上,是那么让人心醉……
他们玩得兴致正浓时,天上却飘下了丝丝细雨。朋友遗憾地要离开时,却发现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显得更加奇妙。苏轼端起酒杯一饮而尽,连声赞叹:“西湖不仅晴天十分美丽迷人,就连雨天也是那么奇妙诱人啊!”朋友听了,若有所思地说:“西湖的美胜过春秋时期越国的美女西施呀!”苏轼笑着说说:“要是把西湖比做天生丽质的绝代美女西施的话,那就太贴切了!西施不管是谈雅的装饰还是浓艳华丽的打扮,都显得十分美丽。而西湖则是不管晴天还是雨天都显得很奇特、美丽。”
望着眼前美丽、奇特的景象,苏轼诗兴大发,他乘兴写下了一首绝世好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即兴为诗歌提名为——《饮湖上初晴后雨》。
【解析】
【详解】
略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