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农家孩子的歌 欣赏 森林水车(教案)- 音乐三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 农家孩子的歌 欣赏 森林水车(教案)- 音乐三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2-02-24 15:02: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森林水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歌曲的欢快、跳跃,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学 习,勤奋踏实的态度。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视唱、体态律动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中, 加强学生对歌曲的情感表达。
3、 知识与技能:了解变化音并能感受有无变化音的区别,掌握顿音在歌唱 中的作用,学会用不同的力度来表现歌曲情感,感受不同演唱形式带来的不同 音响效果。
【教学重点】
能用欢快、活泼、跳跃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准确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学校里老师看到的是你们学习知识的过程,我还想知道你们对
生活常识了解多少,请看视频,回答问题。
播放森林水车的背景音乐,出示水车的工作视频(师介绍)。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由日本作曲家米山正夫创作的歌曲《森林水车》。
【设计意图:通过对水车的形态、功能进行介绍和了解引入课题,激起学生 的好奇心。】
二、新课教授
1、师:让我们在聆听中,进一步了解水车,请你听一听小水车身上都有哪些 优秀的品质值得你来学习?(一听)
2、 师:水车乐观、踏实,充满了正能量。小水车工作的样子是最美的,连它 发出的声音也是那么动听,请你仔细的聆听,找一找他工作时发出了怎样的 声音?(二听)
生:“咕噜咕噜咕隆”。(加入动作)
3、 带着欢快的情绪,再次感受歌曲,在听到水车发岀声音的地方,用喜欢 的动作表示出来。(三听)
4、 师:来,我们跟着小水车,把它愉快的咕噜声唱一唱。
学唱“咕噜咕噜咕隆”两条旋律。
师生合作视唱乐谱并挥拍。
师:老师的演唱为什么比你们更加欢快、跳跃呢,你们看(出示顿音记号) 有了它的帮助,你们也能唱岀欢快活泼的情绪。(生练习)
【设计意图:通过对水车旋律的视唱,对比聆听教师加入顿音记号的范唱, 掌握顿音的演唱方法,及歌曲节拍,能用跳跃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5、 (四听)师:小水车,真快乐,咕噜咕噜不停歇,咱们随着范唱,轻声 哼唱,到了水车咕噜咕噜歌唱部分,可以稍微放声唱,并找一找歌曲可以分为 几个乐段。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跟唱,感受小水车在劳动中的快乐与认真,培养学生 爱劳动、爱学习、及踏实勤奋的态度。】
6、 学唱B乐段。
7、 学唱歌曲第一乐段。(A乐段)
师:让我们跟随小水车一起来到美丽的森林来逛一圈,森林里不仅有平缓 的河流,也有高耸的瀑布,让我们跟随歌曲化旋律线来感受一下。
(1 )聆听A乐段,跟随歌曲画旋律线,感受歌曲旋律起伏。
【设计意图:通过画旋律线,将旋律的高低起伏更直观、形象的表现出来,
辅助学生准确的演唱。】
(2 )聆听第四乐句旋律并寻找特殊记号(#升记号)
师:#4就是4的基础上升高了半音,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了解一下。
【设计意图:让学生直观的了解升记号和没有升记号的音的位置和高低。】
(3)寻找在第几乐句还岀现了变化音(第二乐句),并视唱旋律。
(4 )师生接龙视唱旋律(A乐段)。
(5) 加入歌词完整演唱A乐段。
(6) 带着情绪演唱A乐段。(愉快、有弹性)
【设计意图:让学生掌握什么是变化音,并通过对比聆听有变化音和没有变 化音的旋律带来的不同感受来提高学生的听辨能力和审美能力,为唱准旋律打 下基础。】
8、 完整演唱歌曲《森林水车》。
9、 歌曲情绪处理(A乐段加入力度变化)教师示范,学生演唱。
10、 加入情绪完整演唱歌曲。
11、 分角色演唱歌曲。
三、拓展延伸
1、教师与女生用轮唱的方式合作演唱歌曲第二乐段(B段)。
2、 学生学唱二声部部分,分声部轮唱歌曲。
(第一乐段齐唱,第二乐段轮唱。)
3、 师:歌曲再增加两个声部的旋律,变成四声部,又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效 果呢?我们来听一听。聆听四重唱版《森林水车》,感受重唱效果。
【设计意图:通过演唱轮唱版《森林水车》和欣赏四重唱版本的《森林水车》,
使学生感受到同一首歌曲使用不同的演唱形式,呈现的不同艺术效果,开阔学
生的音乐视野,提升音乐素养。】
四、小结下课
虽然水车每天在重复做着同样的一件事情,但它从不抱怨,而是怀着一种 乐观向上的态度面对生活,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中也能够像小水车一样,虽然我 们的学习是一件反复、枯燥的事情,但是只要我们坚持下去,认真听课,勤奋练 习,做一个积极向上、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奔跑者,终有一天将会到达理 想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