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含山县一中12-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测试卷
高 二 语 文
满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 (阅读题 共68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汉语,我为你忧心
身为一个中国人,让我们能时时牢记自己身份的,除了身体发肤之外,就该是我们的母语了。在无数中国人心里,古老优雅的汉语是我们五千年文明最美丽的组成部分,也是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的文化标记。横平竖直的方块字将我们民族胸中的丘壑山水,化为不尽的纸上烟云。音分四声,律有平仄,构成了汉语诗文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音韵之美。千百年来,隽永有致的汉语承载着我们民族独特的思维,我们依靠它倾诉,运用它思想,通过它记载,凭借它穿越五千年历史文化隧道。
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汉语正面临着危机。在“全民学英语”的热潮中,以在校学生为主的庞大“外语族”的中文书面表达能力严重退化。托福考试成绩的高分可以一再打破,但即使是在高学历的青年中,也出现了中文水平滑落、日常语言单调的现象。
应当承认,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外语教学十分重要。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放弃母语、消解母语,不意味着我们有不学汉语而自能的天赋。诗人余光中说得好:英文充其量是我们了解世界的一种工具而已,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事实证明,忽视母语修养所导致的结果是十分严重的。它不仅造成了书写语言的失范,生活用词的平庸乏味,也让母语中独特的文化意蕴在我们生活中日渐消褪。
我们的后辈可能不知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只会说“我要和你结婚”。试想,一个将列祖列宗写成“劣祖劣宗”的人,怎能理解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一个不懂得“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人,又怎能感受精神世界的宏大深远?
发人深思的是,当汉语在故乡受到冷落时,全球“汉语热”却在持续升温。目前,世界上有100多个国家的2300余所大学开设汉语课程,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达3000万,汉语成为学习人数增长最快的外语。
“语词破碎处,万物不复存。”纵然“汉语热”热遍全球,纵然我们的后代都能说一口标准的英语,但在汉语的故乡,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身边,倘若“汉语危机”的呼声一直不断,我们又怎能尽展欢颜?
仅仅存于典籍之间的希腊文、拉丁文基本上死了,但汉语却一直活着,在一代代中国人的生活中血脉相延。它引领我们这个五千年文明古国一路风霜走到如今,它会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向何处去?
汉语,我为你忧心,为你不平!
1.下列说法不能说明“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这句话的一项是( ) (3分)
A.汉语能让我们时时牢记自己的身份,也是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的文化标记。
B.汉语古老而优雅,以其独特的文化意蕴构成了我们五千年文明最美丽的组成部分。
C.古老的汉语在今天依然充满活力,广为传播,“热”遍全球,令国人无比自豪。
D.汉语隽永有致,承载着民族独特的思维,我们凭借它穿越漫长的历史文化隧道。
2.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国人冷落汉语,高学历的青年出现中文水平滑落、日常语言单调的状况,使国人文化水平降低,国际竞争力减弱。
B.如果我们的后辈不知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只会说“我要和你结婚”,那么,东方民族的含蓄之美就可能消失殆尽。
C.方块字横平竖直,独具韵味。一个将列祖列宗写成“劣祖劣宗”的人,势必无法理解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
D.汉语隽永有致,承载丰富。一个不懂得“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奥妙的人,无法感受到精神世界的宏大深远。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全民学英语”的热潮过热,致使汉语备受冷落,面临危机。为了保护民族文化,我们应高度重视汉语学习,以此来抵制外语。
B.“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因此,我们书写语言要规范,用词用语要丰富多彩,语言修养要不断加强,这样才可能领略到母语独特的文化意蕴。
C.全球“汉语热”持续升温,汉语成为学习人数增长最快的外语。我们可以乐观地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汉语必将取代英语成为国际最通行的语言。
D.汉语历史悠久,魅力独特,在华夏民族的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时至今日,汉语已明显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二、(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黄门监魏知古,本起小吏,因姚崇引荐,以至同为相,崇意轻之。无何,知古拜吏部尚书,知东都选事,崇遣吏部尚书宋于门下过官;知古衔之。
崇二子分司东都,恃其父有德于知古,颇招权请托;知古归,悉以闻。他日,上从容问崇:“卿子才性何如?今何官也?”崇揣知上意,对曰:“臣有三子,两在东都,为人多欲而不谨;是必以事干魏知古,臣未及问之耳。”上始以崇必为其子隐,及闻崇奏,喜问:“卿安从知之?”对曰:“知古微时,臣卵而翼之。臣子愚,以为知古必德臣,容其为非,故敢干之耳。”上于是以崇为无私,而薄知古负崇,欲斥之。崇固请曰:“臣子无状,挠陛下法,陛下赦其罪,已幸矣;苟因臣逐知古,天下必以陛下为私于臣,累圣政矣。”上久乃许之。辛亥,知古罢为工部尚书。
姚崇尝有子丧,谒告十余日,政事委积,怀慎不能决,惶恐,入谢于上。上曰:“朕以天下事委姚崇,以卿坐镇雅俗耳。”崇既出,须臾,裁决俱尽,颇有得色,顾谓紫微舍人齐浣曰:“余为相,可比何人?”浣未对。崇曰:“何如管、晏?”浣曰:“管、晏之法虽不能施于后,犹能没身。公所为法,随复更之,似不及也。”崇曰:“然则竟如何?”浣曰:”公可谓救时之相耳。”崇喜,投笔曰:“救时之相,岂易得乎!”
姚崇无居第,寓居罔极寺,以病痁谒告。上遣使问饮食起居状,日数十辈。源乾曜奏事或称旨,上辄曰:“此必姚崇之谋也。”或不称旨,辄曰:“何不与姚崇议之!”乾曜常谢实然。每有大事,上常令乾曜就寺问崇。癸卯,乾曜请迁崇于四方馆,仍听家人入侍疾;上许之。崇以四方馆有簿书,非病者所宜处,固辞。上曰:“设四方馆,为官吏也;使卿居之,为社稷也。恨不可使卿居禁中耳,此何足辞!”
? (选自《资治通鉴》第二百一十一卷)
4.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知东都选事????????????????? 知:主持,主管?? B.以为知古必德臣????????????? 德:恩惠,恩德C.而薄知古负崇??????????????? 薄:轻视,看不起D.知古微时,臣卵而翼之??????? 微:地位卑微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分)A.天下必以陛下为私于臣?????? 而君幸于赵王B.因姚崇引荐,以至同为相?? 相如因持璧却立C.朕以天下事委姚崇???????????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D.救时之相,岂易得乎?????????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皇上召见姚崇时问及姚崇儿子的有关情况,表现了对姚崇的了解和信任。B.皇上以为姚崇“必为其子隐”, 姚崇料到皇上问话的深意,所以主动在皇上面前表示自己和两个儿子势不两立。C.姚崇认为自己的儿子“挠陛下法”不应“因臣逐知古”。皇上却认为知古有负于姚崇,因而瞧不起他。D.源乾曜奏事或称旨,皇上说:“此必姚崇之谋也。”或不称旨,辄曰:“何不与姚崇议之!”这些话重在说明皇上对源乾曜很不满意.
7.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臣子愚,以为知古必德臣,容其为非,故敢干之耳。(5分)
(2)源乾曜奏事或称旨,上辄曰:“此必姚崇之谋也。”或不称旨,辄曰:“何不与姚崇议之!”乾曜常谢实然。(5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浪淘沙?丹阳浮玉亭席上作陆游绿树暗长亭,几把离尊。阳关常恨不堪闻,何况今朝秋色里,身是行人。清泪浥罗巾,各自销魂。一江离恨恰平分。安得千寻横铁锁,截断烟津?
8.“一江离恨恰平分”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安得千寻横铁锁,截断烟津”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具体分析。(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8分)
(1)大江东去,______________ ,千古风流人物。 (苏轼《赤壁怀古》)
(2)千骑拥高牙,___________________ ,吟赏烟霞。(柳永《望海潮》)
(3)___________________ ,尽西风,季鹰归未?(辛弃疾《登建康赏心亭》)
(4)吾所以为此者,___________________ 。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5)念去去,千里烟波,___________________ 。(柳永《雨霖铃》)
(6)寻寻觅觅,冷冷清清,???_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声声慢》)
(7)__________________,水随天去秋无际。(辛弃疾《水龙吟》)
(8)佳节又重阳,________________,半夜凉初透。(李清照《醉花阴》)
三、(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铁
周海亮
红色的铁伏在砧上,任一把大钳夹持,任两把铁锤反复锻打。老铁匠的小锤轻敲上去,如蜻蜓点水,小铁匠的大锤紧跟上来,似巨雷轰顶。柔软的铁像面团般变着形状,灼烫的火星在大锤落下的瞬间如烟花般迸散绽放。几点火光飞溅老铁匠腰间的牛皮围裙,又在霎时熄灭。围裙就像黄褐色的天幕,黑色的星光点点。
炉火熊熊,红和蓝的火焰缠绕交织。小铁匠气喘吁吁,挥锤的胳膊渐渐变得沉重,表情也开始痛苦。老铁匠看看他,停下手里的小锤。歇一歇喝口水,他说,你好像心不在焉。
小铁匠没有搭话。
因为这把刀?老铁匠问他。
小铁匠只好点点头。他用一条黑色的毛巾擦着通红的脸膛,村里人都说你是汉奸。
还说你是小汉奸?老铁匠面无表情。
那是肯定,小铁匠瞪着老铁匠,干脆我们逃了吧!夜里咱们爷俩……
你觉得能逃出去吗?老铁匠仍然面无表情。
那也不打了!小铁匠把毛巾狠狠地扔到地上,不打能怎样呢?大不了是一死。
不打?老铁匠苦笑,不打铁,我们还是铁匠吗?他站起身,从熊熊炉火中钳出再一次变得柔软的铁,用力按到砧上。儿啊,开锤!
军刀在两个月以后打造完毕。青蓝的刀锋,弧形的刀柄,雕了简洁图案的刀鞘。刀似乎可以斩断目光和阳光,那是一把令人胆寒的好刀。小野小队长按时过来取刀,身边跟着四个持枪的日本兵。他盯着刀,嘴角不停抖动。他问老铁匠,全是铁的?老铁匠说,当然。小野再问,如何?老铁匠说,可试。小野就抽出腰间的军刀,哇哇怪叫着冲上来,一道寒光自上而下,直逼老铁匠。老铁匠微微一笑,手中刀轻轻一迎,“噗”一声响,小野的军刀,便折为两截。
小野向老铁匠翘起拇指,好快的刀!又摆摆手,示意身边的日本兵接过刀。想不到老铁匠却退后一步,说,刀暂时不能拿走。
不能拿走?小野愣住。
不能拿走。老铁匠说,刀柄上还没有刻字。
刻字?
这是规矩。老铁匠说,只有刀柄上刻了字,才算一把刀打造完毕,刀才算有了主人。如果你信得过我,后天过来取刀。
小野想想,再看看老铁匠,再想想,再看看老铁匠,然后点点头。他在一张纸片上写下自己的名字,递给老铁匠。要刻得和这个一模一样,小野说,能办到吧?
老铁匠笑笑,没问题。
别耍花样啊!
放心!
后天我来取刀!
请!
可是第二天老铁匠就不见了,连同那把削铁如泥的军刀。小野暴跳如雷,他把全村人驱赶到一起,逼他们说出老铁匠的下落。当然没有人说。也许连他们也不知道。也许连小铁匠也不知道。——日本人早在村子通往外界的唯一路口设下重重关卡,老铁匠的突然失踪,让他们百思不得其解。
愤怒的小野几次想毙掉小铁匠,可是他终未下手。他们正在村后山上修筑工事,这个时候他们需要一位强壮的铁匠。
一个月后的一个夜里,山上的壮丁们突然组织了一次暴动。他们用石块打死四个看守,然后四散而逃。尽管日本人的机关枪哒哒扫个不停,可是最终,还是有三十多人逃了出去。
小铁匠在突围中中弹身亡。据说他是这次暴动的组织者。据说他在临死前只说了一句话。他说,爹告诉我,能屈能伸才是铁。
再后来,日本人就投降了。
多年后他们那栋老房子突然倒塌。在一个雨夜,伴着一道划破天空的闪电。人们在听到一声闷响后爬起来看,就惊呆了。
那房子,只剩下一面伫立的墙。
那面墙里,镶着一位伫立的老人。只剩白色骨架的老人。
风雨中,白色骨架岿然不动,似乎他的每一块骨头,都闪烁出红和蓝的光泽。
红色像铁锈或者红的炉火。蓝色像刀锋或者蓝的炉火。
白色骨架的手里,紧握着一把刀。军刀。
……刀柄上清晰地刻着三个字:中国铁。
1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 小说情节曲折、极富戏剧性,但老铁匠的失踪、小铁匠的组织暴动,来得太突然了,这是一个小小的遗憾。
B. 小说一开始写老铁匠得知自己被村人说成是汉奸后仍面无表情地打铁,说明老铁匠一开始并没有想要反抗,而是逆来顺受想要忍气吞声躲过这一劫。
C. “刀柄上清晰地刻着三个字:中国铁。”文字简练,系点睛之笔,对主题进行了阐释与深化,使标题的匠心得以彰显。
D. 小说以饱含深情的笔调,用爱国主义者的鲜血和骨气让一块普通的铁拥有了震撼心灵的内涵,老铁匠与小铁匠互相映衬,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完美。
E. 作者运用悬念,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细节描写,传神地刻画出了父子俩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来维护祖国尊严的高大形象。
12、“铁”在小说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13、小说中的老铁匠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14、老铁匠说,“能屈能伸才是铁”。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结合全文并联系现实谈谈你的具体理由。(7分)???
第Ⅱ卷(表达题 共82分)
四、(22分)
15、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3分)
A.恓(qī)惶 孱(càn)头 咄咄(duó)逼人
B.罪愆(qiān) 罗绮(qí) 刽(kuài)子手
C.蟊(máo)贼 脑髓(suǐ) 倨(jù)傲
D.埋(mái)怨 ?戏谑(nüè)? 汗涔涔(cén)
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分)
A.经过不懈的努力,他终于考上了名牌大学。手捧录取通知书,他踌躇满志,意气昂扬。
B.在北京奥运会上,美国选手埃蒙斯最后一枪戏剧性地打出了4.4环,中国选手邱健功败垂成,为中国代表团再添一枚金牌。
C.军训休息时,各连之间展开了激烈的军歌对抗赛,真是四面楚歌,此起彼伏。
D.老师批评他说,你这种片面地看问题,目无全牛的办事方式让我感到失望。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句是( ?)(3分)
A.近年来,我国以新的姿态积极参与知识产权国际规则的制定和调整,迈出了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而又负责任的参与者的重要一步。
?B.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实现小康,把农业放到国民经济大格局中统筹谋划。
C.诚信教育已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迫在眉睫,它不仅体现了公民的基本道德素质,而且关系到国家的整体形象。
D.市广电局宣布:未来三个月将在市区居民小区全面落实和推动市有线电视数字化会议精神,居民小区电视信号由模拟制转换为数字制。
19、我们学习古典诗歌,我们徜徉在诗歌长廊中,感受魏晋风骨,领略大唐气象……我们鉴赏诗歌,解读人品,体验真情。请以古代诗歌为内容仿照例句续写两个句子,与例句构成排比。(5分)
例句:白居易在琵琶声的呜咽里,泪湿青衫,用真情感悟了迁谪的无奈。
仿句1: 。
仿句
2: 。
20.将下面几个短句改写成一个长单句,不得遗漏主要信息。(5分)
①央视“春晚”诞生在改革开放初期。
②央视“春晚”是电视综合文艺形式。
③央视“春晚”已经家喻户晓。
④央视“春晚”成为闻名海内外的节日文艺大餐。
⑤央视“春晚”成为所有炎黄子孙追求和谐、进步、吉祥的民俗盛典。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60分)
21.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一棵在深山里长了好多年的大树,被修剪了枝叶后移植到城市新建的公园里。人们围着它,议论着。
一个说:“没有这次修剪,它不会被人赏识的。要被人赏识,就要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
一个说:“修枝剪叶,伤根破皮,到这里还要重新扎根生叶,还要适应环境,一定是要付出代价的啊!”
一个说:“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何必要离开自己的故乡呢?”
……
读了这段文字,你有何感悟?请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除诗歌外),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安徽省无为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测试卷
高二语文答题卷
选择题部分,每小题3分
题号
1
2
3
4
5
6
15
16
17
18
答案
7.(10分)
(1)(5分)
(2)(5分)
8.(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8分)
(1)大江东去, ,千古风流人物。 (苏轼《赤壁怀古》)
(2)千骑拥高牙,___________________ ,吟赏烟霞。(柳永《望海潮》)
(3)___________________ ,尽西风,季鹰归未?(辛弃疾《登建康赏心亭》)
(4)吾所以为此者, 。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5)念去去,千里烟波, 。(柳永《雨霖铃》)
(6)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李清照《声声慢》)
(7) ,水随天去秋无际。(辛弃疾《水龙吟》)
(8)佳节又重阳, ,半夜凉初透。(李清照《醉花阴》)
1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12、(6分)
13、(6分)
14、(7分)
19、(5分)
仿句1: 。
仿句
2: 。
20.(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60分)
400
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