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孙权劝学》课件(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4《孙权劝学》课件(共2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33.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22 17:50: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可以用哪个成语表达这个意思?
《资治通鉴》
孙权劝学
第一课时
一、朗读《孙权劝学》。
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节奏,读出文中人物说话的语气。
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朗诵《孙权劝学》
孙 权 劝 学
宋 司马光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朗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的语气。
孙权:
鲁肃:
吕蒙:
诚恳;
坚决,语重心长
赞叹、惊讶
喜悦、自豪
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故事。
一)名家名作
《孙权劝学》节选自《资治通鉴》,作者司马光。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代表作有《司马文正公集》。《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二)背景资料
本文所叙故事发生于东汉末年,汉献帝建安十五年(210)。周瑜和刘备在赤壁之战中大破曹军后不久,周瑜病死,鲁肃代替周瑜成为孙权的主要谋士,劝孙权将荆州借给刘备共拒曹操。刘备很快取得益州,形成了曹、刘、孙三方鼎立的局面。
参考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当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比起我来怎么样?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益处。”吕蒙于是开始学习。等到鲁肃经过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论议,鲁肃十分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地的阿蒙了!”吕蒙说:“志士(君子)分别几天,就要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他,长兄知晓事情怎么这么晚呢?”鲁肃于是叩拜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然后分别了。
借助注释,翻译课文。
文言文中的称谓有自称,有对他人的爱称、敬称等。说说下列称谓属于哪种情况(课本P23)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爱称,表示亲昵或喜欢的称呼。
敬辞是指含恭敬口吻的用语,一般对人。(陛下、殿下、麾下、阁下),敬辞经常与谦辞联系在一起。(谦辞是表示谦虚的言辞,一般对己。)
探讨:
1.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他是怎样说服吕蒙的?
原因:孙权认为学习对执掌军事的吕蒙来说很重要。
孙权劝说吕蒙,首先指出学习的必要性,“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当吕蒙以“军中多务”推托时,孙权指出学习的目的和方法,并且现身说法,以“卿言多务,孰若孤”回应了吕蒙,并用自己的体会强调学习的作用。最终,吕蒙无可推托,“乃始就学”。
探讨:
2. 说一说“吴下阿蒙”的意思。
指学识浅陋的人。
说一说:你更欣赏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孙权劝学
不可不学
军中多务——孰若孤
乃始就学
大有所益
课后达标
(一)《孙权劝学》节选自 ,这是由 (朝代) 家、 家 主持编纂的一部 ,记载了从 到 共1362年间的史事。
(二)解释加点的词。
1. 蒙辞以军中多务 2.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3.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4. 及鲁肃过寻阳
5. 蒙乃始就学 6. 卿今者才略
7. 即更刮目相待
《资治通鉴》
孙权劝学
第二课时
复习检测
(一)《孙权劝学》节选自 ,这是由 (朝代) 家、 家 主持编纂的一部 ,记载了从 到 共1362年间的史事。
《资治通鉴》
北宋
政治
史学
编年体通史
战国
五代
司马光
2.翻译句子
①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②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③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一、朗读课文,诵读下列句子,体会划线词所表示的语气。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表示反问语气,“吗”。
表示限止语气,“罢了”。
表示反问语气,“呢”。
以 1.蒙辞以军中多务 ( )
2.自以为大有所益( )
(一)一词多义
见 1.见往事耳 ( )
当 1.卿今当涂掌事 ( )
2.但当涉猎 ( )
了解
掌握
应该、应当

与“为”连用,认为
例句 古义 今义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孤单,孤独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过去的事情
(一)古今异义
古时王侯的自称

博士
往事
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指历史

学位的最高一级
(一)文言句式
蒙辞以军中多务。
思考:
(一)从三个方面概括课文内容。
(二)请分析“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一句所起的作用。
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叹学
指出吕蒙“学”的必要性,“不可不学”双重否定,语气坚决,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又表现出他对吕蒙的关心和厚望。
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叹学 指出吕蒙“学”的必要性,“不可不学”双重否定,语气坚决,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又表现出他对吕蒙的关心和厚望。
思考:
(三)课文是怎样表现吕蒙学识进步的?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启示:
课文主要通过鲁肃与吕蒙的对话和“结友”侧面表现吕蒙的学识进步的。
1. 人只要肯学习就会大有长进;
2. 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
3. 不要以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事物,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
4.要听得进别人的正确的建议,虚心接受别人的劝告……
给句子划分节奏(每句限断两处)。
1.蒙 辞 以 军 中 多 务
2.但 当 涉 猎,见 往 事 耳
原则:
1. 根据语法结构确定;
2. 句首发语词、连接词、关联词后要停顿;
3. “而”字前(处句中)后(处句首)停顿,“也”字后停顿;
4. 连在一起的两个单音节词中间要停顿;
根据文句内在的意义确定。
/
/
/
/
课后达标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师旷劝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1)臣闻之   (2)盲臣安敢戏其君乎  
2.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限断五处)  
少 而 好 学 如 日 出 之 阳 壮 而 好 学 如 日 中 之 光 老 而 好 学 如 炳 烛 之 明
3.翻译“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4.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孙权劝学
吕蒙就学
鲁肃叹学
当涂掌事 不可不学(劝因)
蒙乃始就学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才略长进,学有所得

权劝学
但当涉猎 见往事耳(目的)
孤常读书 大有所益(作用)
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印证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