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上饶市横峰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摸底测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西上饶市横峰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摸底测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2-23 15:13:57

文档简介

横峰中学2021-2022学年度下学期期初考试
高一历史试卷答案
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B A B D D A C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C C A C D C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大题,17题9分,18题14分,19题11分,20题18分。共52分。)
17、(1)特点:便于携带;民间最早产生;由官方发行(由民间发行到官方发行);流通范围逐渐扩大;由交子改名为钱引(一度改名);呈滥发趋势;逐渐贬值/价值逐渐低落;交子币制走向衰落。(每点2分,共9分,答四点即可。)
18、(1)历史条件:中国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成立;共产国际的帮助。(每点2分,共8分。)
(2)历史意义: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是党在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七届二中全会:解决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每点3分,共6分。)
19、(1)①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3分)②结局:限制袁世凯的目的没有达到。(2分)
(2)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6分)
20、(1)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3分) 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3分)实践: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6分)
(2)外交成就: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中美关系缓和(解冻或开始走向正常化);中日建交。(6分)横峰中学 2021-2022 学年度下学期期初考试
高一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75 分钟;命题人: 审题人: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
1、商王通过这一制度来处理本族和臣服的外族的事务,成为后世中央政权与地方政权的一种初 期形态。这一制度是指( )
A.内外服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郡县制
2、汉武帝下诏废除当地百姓逾期的田租和贷款,“加年七十以上孤寡帛,人二匹……赐天下民爵 一级,女子(每)百户牛、酒。”这些措施( )
A.体现了“无为而治”的思想 B.旨在减轻当地百姓的负担 C.有利于民众对朝廷的认同 D.反映了推恩令的全面推行
3、十六国时期,在戎狄居半的关中地区,不管是墓葬随葬品还是壁画,都能看出是汉文化的延续。 同时非汉游牧民族的服饰、饮食和马背乘骑等方面也对当时社会产生较大影响。这说明当时( ) A.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 B.民族间文化交流频繁
C.物质文化差异性明显 D.多元一体的格局形成
4、780 年,唐德宗接受宰相杨炎的建议,实行两税法,规定: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
人逐渐转到了汉人,势力强大的地方督抚时时会摆脱中央政府自行其是。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
因是( )
A.清政府放松了专制控制 B.汉族地主与清廷对抗 C.外国侵略削弱清廷实力 D.镇压农民起义的需要
8、辛亥革命后对中国某些地区所做的调查发现,婚姻风俗、日常礼仪等变化主要发生在通商口 岸,广大的内地和农村地区几乎没有什么变化。例如京郊一个村子里,已婚的 117 名妇女中缠足 者仍有 31 人,占 27%。上述材料主要说明了( )
A.社会习俗的变化具有渐进性 B.民主共和观念尚未深入人心 C.农村地区自然经济根深蒂固 D.城市居民普遍接纳新式礼仪
9、在 1927 年 1 月刊行的《中国农民问题》中记载:"我军人湘而后,平江、浏阳诸役,皆得农 民为向导与协助,使我军不至陷于逆敌伏军及地雷之险……凡我军所到,农民必担茶担水,以相 慰劳,跋涉险阻,以为向导。这些情形出现的历史背景是( )
A.武昌起义的爆发 B.国民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C.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 D.红军开始进行战略转移
10、近代史上,中国共产党不仅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而且留下了许 多宝贵的精神财富。按照“精神”孕育的先后顺序,补全下列示意图。
亩缴纳地税。它“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反映了( ) A.国家对农民人身控制的放松 B.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弛 C.国家放宽对土地兼并的限制 D.中央集权政策的强化
5、朱熹是宋朝著名的理学家。下列观点与其主张相符的是( )
苏 延
区 安
① → → ② →
精 精
神 神
西柏
→ 坡精 神
A.遵义精神 苏区精神
B. 红船精神 长征精神 C. 红船精神 井冈山精神 D.遵义精神 井冈山精神
A.“致良知” B.“革尽人欲,复尽天理” C.“工商皆本” D.“经世致用”
6.专制时代统治者为实现自身权力的集中,往往重用亲信,由亲信而赋予权力,由权势人物而 演变成权力机构,便成为自然而然的过程。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这一现象的是( )
A.秦三公九卿制 B.隋唐三省六部制 C.元代中书省制 D.明成祖设立内阁
7.在清代早期和中期,满洲贵族控制权力中心。而从 19 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政府的权力从满
(
1
5

29
日,日本提出“平津二十里内及京奉沿线两侧不得驻中国军队”
2
5

30
日,日本政府公开宣称“这次华北事件由军部负责解决”
3
6

6


日本军

“向驻华日军发出重大的训令

要他们执行断然粉碎之手段”
)11、如表所示是 1935 年 5 月、6 月发生的部分事件。这反映出( )
A.日本对华侵略蓄谋已久 B、中日军事对抗加剧
C、日本正在加快侵华步伐 D.国民政府积极御侮
12、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成为今年春节档最受欢迎的佳作。该电影以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 役中的长津湖战役为背景,讲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极寒严酷环境下凭着钢铁意志一次次炸毁水 门桥的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这场战争带来的影响是( )
A.推动了朝鲜问题的和平解决 B.动摇了世界两极格局 C.鼓舞了亚非拉争取民族独立的信心 D.使新中国外交取得彻底胜利
13、1960 年,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以调整农、轻、 重之间的比例关系,压缩基本建设规模,缩短重工业战线,节俭财政支出等。这一方针实施的主 要背景是( )
A.经济困局的出现 B.整风运动的开展 C.反右斗争的扩大 D.中共八大的召开
14、如图为改革开放大事记(部分)。其中“?”处应为( )
A.提出实施“走出去”战略 B.决定开放 14 个沿海港口城市
C.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逐步推广
15、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非洲国家形成休戚与共、共同发展、文明互鉴的友好合作关系。在发 展与非洲国家的关系中,我国提出的原则是( )
A.“真、诚、亲、善” B.“真、实、友、诚” C.“真、善、美、诚” D.“真、实、亲、诚”
16、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在社会 主义改造时期,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走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这一历程体现了党( )
A.完全照搬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B.革命和建设道路的不稳定性
C.坚持理论创新,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D.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历程的曲折性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 大题,17 题 9 分,18 题 14 分,19 题 11 分,20 题 18 分。共 52 分。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9 分)
材料一 川蜀用铁钱,街市买卖,至三五贯文即难以携持则交子之创始者,实为蜀中豪商至天 圣初因交子铺信用失坠,不能如数兑现,寇碱乃奏请封闭。封闭后商业骤行凋敞,后特设国营交 子务,由国家发行,流通区域限于川蜀。神宗熙宁间,交子发行已扩展及于河东及陕西至徽宗时, 交子改名曰“钱引”。……因旧日所发行之交子价值日落(因西夏用兵,借川蜀交子以助边费, 交子发行逾原定额二十倍,故价值大落),欲以新名救济之也然未几钱引之价亦日落(因滥发故)。 概北宋之纸币制,至徽宗时已大坏。
——摘自李剑农《中国古代经济史稿(下)》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交子的特点。(9 分)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 分)
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历经 28 年浴血奋斗,召开过一系列会议,这些会议为革命 的最终胜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 年 6 月,共产国际代表马林抵达上海,提出召开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的 建议,李大钊和陈独秀相商,认为经过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酝酿和准备,成立全国性统一的中国
共产党的条件已经成熟。7 月 23 日,在上海法租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举行,
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通史》
材料二 遵义会议认为:一切事实证明,我们在军事上的单纯防御路线,是我们不能粉碎敌人
第五次“围剿”的主要原因。会议改组中央领导机构,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摘编自《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 材料三 中共中央七届二中全会指出。党着重在乡村聚集力量、用乡村包围城市这样一种时期 已经完结。全会科学地分析了中国革命在全国胜利以后所面临的国内外基本矛盾,阐述了中国共 产党在各方面所应采取的基本政策。做出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 题。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通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8 分)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阐述两次会议的历史意义。(6 分)
(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1949~1956 年新中国建立了哪些有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制度?(6 分)
20、在风云变幻的世界政治舞台上,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中美关系历经风雨,曲
折前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 分)
材料一 (新中国)作为一个新型的国家,要为抛弃旧中国的外交传统,建立新中国独立、自 主、平等的对外关系而努力。— — 谢益显主编《中国外交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1949- 1979》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就确立了处理中印关系的原则,那就是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和平共处的原则。
— — 摘编自《周恩来选集》下 材料三 下图所示为 20 世纪 70 年代中国外交重大成就。
“乔的笑” 尼克松访华 毛泽东会见田中角荣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回答新中国制定了怎样的外交方针?根据材料二,概括处理中印关
19、在近代化进程中,我们在民主化法制化方面也有很多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1 分) 材料一 第四十五条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摘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二 修改后的宪法草案,经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 30 次会议通过,1954 年 6 月 14 日
公布,交全国人民讨论。参加讨论者有 1.5 亿人,提出 118 万多条修改和补充意见。宪法起草委 员会再次修改,9 月 9 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 34 次会议讨论通过,然后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审议……9 月 20 日出席会议的代表以无记名投票方式一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正 式诞生。 ——摘自朱健华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纪事本末》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目的是什么?结局如何?(5 分)
系的原则。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我国走向国际舞台的外交实践有哪些?(12
分)
(2)根据材料三,分别写出与图示信息相关的外交成就。(6 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