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江油市八校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江油市八校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22 10:41: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2年春四川省江油市八校联考(入学测试)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试卷
座位号 班级 姓名
一.选择题
1.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字形都正确的一项。(  )
A.辟邪pì 星晨chén 翘首qiáo 惨绝人寰huán
B.黝黑yǒu 草茎jīng 考订dìng 潜滋暗长qián
C.解剖pāo 濒临bīn 推崇chóng 振聋发聩zhèn
D.恹恹yān 诘责jié 镌刻juàn 正襟危坐wēi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暄嚣 重幔 络绎不绝 摩肩接踵
B.丘壑 涂墁 无动于衷 重峦叠嶂
C.题跋 推崇 巧妙绝伦 因地治宜
D.鲜腴 星辰 春寒料峭 自出新裁
3.下列关于语法知识及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一项是(  )
A.“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是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这句话中“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作状语。
B.《白杨礼赞》运用象征的手法,托物抒情,借白杨树赞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方农民,抒发了作者对抗日军民的崇敬之情。
C.《史记》是西汉司马迁编写的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共130篇,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D.“阴”“阳”二字在和山水名称相连时,多指和山水相关的方位,我国很多城镇名称就是这样形成的。如“江阴”就是因为位于长江南岸而得名。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  )
A.设立“中国旅游日”,旨在以强化旅游宣传,培养国民休闲意识,提升国民生活质量为目的。
B.为了激发同学们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有人提议把校运动会改为体育节,这样参与的同学或许多一些。
C.一篇文章的好坏,不在于辞藻的华丽,而是在于它是否有思想、有温度。
D.电影《长津湖》在全国各地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观影热潮,让该片屡屡赢得电影的市场纪录。
5.选出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  )
A.举办北京冬奥会,旨在让奥林匹克点亮青年梦想,让冬季运动融入亿万民众,推动社会发展,创造和谐、和平和更美好的世界。
B.为从源头减少资源消耗,我们要践行并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风尚。
C.“亚洲飞人”苏炳添和“牙买加飞人”博尔特赛跑,经过激烈的竞争,他终于取得了胜利。
D.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只要找出句子的主干,才能看出它的基本句型。
二.默写
6.填空默写古诗文。
(1)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
(2)   ,铜雀春深锁二乔。(李牧《赤壁》)
(3)征蓬出汉塞,   。(王维《使至塞上》)
(4)几处早莺争暖树,   。(自居易《钱塘湖春行》)
(5)采菊东篱下,   。(陶渊明《饮酒》(其五))
(6)   ,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愚公移山》)
(7)   ,猿鸟乱鸣,夕日欲颓,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8)《春望》中描写诗人因忧国伤时、思念家人而日渐衰老的句子是    ,   。
(9)崔颢在《黄鹤楼》中描写晴日里的原野分明和江中小洲草木茂盛的句子是    ,   。
三.文言文阅读
7.阅读《愚公移山》,回答问题。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①毕:   
②许:   
③惠: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②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3)文中表现愚公有着造福人民大众和后代子孙的宏伟抱负的句子是:   ,   。
8.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完成问题。
【甲】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乙】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1)读准字音,是阅读文言文的第一步。请给下列句中的加点字标注读音。
①往之女家    
②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2)一词多义是汉语中的常见现象。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丈夫之冠也 张冠李戴
B.独行其道 道听途说
C.汝之不惠 小恩小惠
D.其如土石何 身临其境
(3)完成下列语句的翻译。
①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翻译:   ,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走在天下最正确的道 路“义”上。
②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翻译:   ,   ,连寡妇和小孩都比不上。
(4)结合选文内容填空。
两段选文都运用了①   描写,【甲】段中孟子通过批驳景春所谓的“妾妇之道”,针锋相对地提出了②   ,【乙】段中愚公通过批驳智叟,阐述了③   。
四.现代文阅读
9.阅读下面的散文,回答问题。
母爱浓浓柿子香
①晚秋时分,我回到家乡看望年老的父母,正赶上柿子成熟。母亲知道我爱吃柿子,见我风尘仆仆地归来,就挎上小筐,到园里摘柿子。
②园子不大,但柿子树却整整种了六棵,在整个园子里很显眼。母亲说,娘知道你们都爱吃柿子,所以就和你爸多种了几棵,预备你们回来好好吃。
③抬眼望去,柿子树上挂满了黄澄澄的柿子,点缀在碧绿的叶子中间,恍惚之中灿若星辰。我伸出手,草草地擦了擦,送入口中,甜甜的,很是爽口。望着母亲摘柿子的身影,我仿佛受到极大的触动,顷刻就将自己记忆的闸门打开。悠悠童年里的一切鲜活情境都展现在了眼前。
④我的童年是在农村度过的,那时物质相对匮乏,苹果、鸭梨这些看似普通的水果还很少见。称得上水果的东西,恐怕只有园子里的柿子了。那时的陕西老家,家家户户都有一个小菜园。园子里有茄子、辣椒、黄瓜等,但最显眼的还是柿子。
⑤随着时间的变迁,柿子吸收阳光雨露、日月精华,便慢慢地到了成熟期。刚到成熟期的柿子虽然也可以吃,但还没有熟透,有些涩口,口感相对有些逊色。如果心不急,还可以等上一段时日,等柿子周身熟透,就到了吃柿子的大好时节。熟好的柿子口感面而甜,有点起沙,适合生吃。
⑥童年时期柿子树仅有一棵,但那有限的一点柿子却是赖以成长的好东西,如今想来,它是那么的弥足珍贵。
⑦记得母亲曾用一只筐装柿子,挂于高高的房梁之上,清香四溢,充满了诱惑。但我们只有眼馋的份,却够不着。这只筐子高高在上,只有父母能够掌控。母亲的用意非常明确,她教我们五个孩子查数,谁查得好,查得多,谁就能得到奖励。奖品当然就是一枚好吃的柿子了。
⑧她教我们读书认字,用她那本四角号码字典,教我们字的读音和笔画。为了吃柿子,我们哥几个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努力学习,争取最先吃到装在筐子里的柿子。就在这样的激励下,我们在未入学时就学着查数、认字,学习速度各个精进,还没上学,就已经认识了不少字,甚至可以磕磕绊绊地读报纸了。
⑨柿子是我童年时期最为喜欢的果品。它营养丰富,含有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它甜腻可口,摆在面前就有一股清香扑鼻而来。冬季吃冻柿,那更是别有一番味道的。
⑩其实,柿子用途并不单一,除供鲜食外,母亲还制成柿饼、柿干、柿汁蜜、柿叶茶、柿醋、柿脯等,偶尔也加工成糕点和风味小吃。母亲总像变戏法一样,花样翻新,让我们健健康康地度过了那段有些艰难的岁月。
相比之下,邻居家的孩子就没有我们幸运,很难吃到柿子。但是,父母很好心,总是拿出自家院子里产的果蔬接济大家。像我一般大的孩子,也都吃过我家的柿子。这曾让我一度引以为豪!
岁月倏忽而逝,如今,我已迈入中年的门槛。柿子还是那个柿子,我依然百吃不厌,视若珍宝。母亲为了让我吃到新鲜的没有农药的柿子,总是不顾劳累,在园子里忙忙碌碌。柿子刚刚成熟,她就忙不迭地通过客车或委托城里亲朋用私家车,给我捎柿子。
我感恩于母亲,是她让我拥有了一个美好的童年,给我很多关爱,在我步入中年了还能让我一饱口福,圆我未了的柿子情缘,丰满充实我的人生。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第⑥段中,作者说童年时期的柿子“是那么的弥足珍贵”。“弥足珍贵”的仅仅是柿子吗?写出你的理解。
(2)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
①抬眼望去,柿子树上挂满了黄澄澄的柿子,点缀在碧绿的叶子中间,恍惚之中灿若星辰。(赏析修辞手法)
②柿子刚刚成熟,她就忙不迭地通过客车或委托城里亲朋用私家车,给我捎柿子。(赏析加点词语)
(3)除了关爱儿女之外,文中的母亲还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简要分析。
(4)联系全文,简析最后一段的作用。
10.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骄 傲
刘淑俏
①陆薇和张老师的交往,始于她优异的成绩。
②初三分班那天,阳光灿烂。张老师和蔼地笑着,瞬间消解了陆薇的紧张与不安。不知是因为看到了她的信息表上“曾任学习委员”几个字,还是因为对她优异成绩的格外看重,张老师一句“你愿意继续当学习委员吗”,使两人的交往有了一个愉快的开端。
③张老师放心地将班里的一些事务交给陆薇。在陆薇有困难时及时指点、帮助;在陆薇顺利完成工作后夸赞她,还不忘告诉她需要提高的地方;在陆薇犯困时,他会笑着叮嘱她好好休息……时间一点一滴地从指缝间溜走,陆薇在张老师的帮助下很好地适应了分班后的生活。
④由于数学成绩不理想,陆薇的年级排名不断下降,她惴惴不安,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被弃之不顾,心中充满委屈与难过。然而,不管多么努力,她的数学成绩始终徘徊在及格线上下,像是被钓出水的鱼,不甘地在水面上挣扎。
⑤每次考试结束后,陆薇的情绪都会跌入一个低谷——无心学习,也不想和别人交流。即使她可以完美地装出毫不在乎的样子,张老师也总能在第一时间察觉她的难过,带她到办公室分析试卷,告诉她学姐们逆袭的例子。记得又一次模拟考试“翻身”失败后,她终于忍不住在办公室哭出声来。“张老师,我离梦想越来越远了……老师,我辜负了您的期待……”而张老师微笑着对她说:“要自信啊,你一直是老师的骄傲。”
⑥那一年,陆薇一直很努力,即使讨厌数学,也不厌其烦地做着练习,还经常请教别人。当咬着笔苦思时、当困得头撞在桌子上时、当感到疲惫坚持不了时,只要想到张老师的鼓励,想到他坚定地相信自己,陆薇便有了与困难对抗的力量——“您愿竭尽全力支持我,我又怎么舍得让您输?”
⑦A高中是一所在全省甚至全国都很有名的高中,“去A高中学习”是陆薇进入初中后的梦想,也是激励她不断努力的动力。在向班里成绩前几名的同学宣讲A高中的情况时,张老师总不忘叫上陆薇,笑着对她说:“我觉得那里很适合你,也相信你一定可以考上的。”
⑧4月,陆薇参加了A高中提前录取的笔试和面试。遗憾的是,由于数学成绩不尽如人意,陆薇还是失败了。得知结果后的那个晚上,关掉了灯,陆薇在黑暗中按开手机。她看着屏幕的亮光熄灭,又按开。她犹豫了很久,终究没能按下张老师那个号码,不知不觉中红着眼眶睡去。黑暗中,静音后的手机突然亮起,又归于黑暗。
⑨第二天醒来,已经很晚了,陆薇拿起手机看时间,一下子就看到了张老师发的信息:“我知道你的能力不只如此。大步向前吧,我会永远为你鼓掌。”很简单的话,却让陆薇一瞬间红了眼眶。她心里念道:“我们的相遇,始于我的高分。我一直以为,只有我不断努力,表现最好,才能配得上您的关心。但是真幸运,即使失败,您也觉得我是您的骄傲。”
⑩晚上熄灯后在被窝里与同学的私语、上数学课昏昏欲睡时老师掷来的粉笔头、早自习时紧张的诗词默写、似乎永远做不完的试卷,以及那些独属于那个阶段的美好、委屈等复杂的心思,都随着中考考试结束的钟声封存在了记忆里。
熬过了胆战心惊等成绩的阶段,同学们嚷着要出去聚会,庆祝中考彻底结束。陆薇刚走进KTV就迎来了一拨儿祝贺——她这条咸鱼终于成功翻身,顺利考上了A高中。陆薇一一谢过,听见张老师笑着说:“丫头真棒。”陆薇故作淡定地说:“哪里哪里,名师出高徒嘛。”说完又忍不住笑出声,想:真好,没有让您失望。
陆薇犹豫了好久,终于鼓起勇气拿起了话筒:“接下来这首歌,献给我们最爱的‘张老大’。”同学们很捧场地纷纷鼓掌,陆薇深吸一口气,跟着节奏唱道:“掌声雷动,心潮翻涌……”看着沙发那端微笑着的张老师,仿佛又回到了初见的那天。他微微一笑,比阳光还温暖。
“老师,到现在,我才有底气承认,我是您的骄傲。”
“要自信,你一直是我的骄傲。”
(1)结合选文,根据提示内容填写下表。
时间 事件
初三分班那天 张老师任命陆薇当学习委员。
每次考试结束后 ①   
4月 ②   
③    陆薇唱歌向张老师表达感谢。
(2)结合选文内容,按要求分析下列语句的表达效果。
①不管多么努力,她的数学成绩始终徘徊在及格线上下,像是被钓出水的鱼,不甘地在水面上挣扎。(从修辞方法角度赏析)
②她心里念道:“我们的相遇,始于我的高分。我一直以为,只有我不断努力,表现最好,才能配得上您的关心。但是真幸运,即使失败,您也觉得我是您的骄傲。”(从描写方法角度赏析)
(3)根据选文,概括说出张老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
(4)师者如光,虽微致远。选文和《藤野先生》一样,均体现了一个好老师可以影响学生的一生。两文在情感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1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母亲的作业
①驱车从千里之外的省城赶回老家,杨帆直奔县人民医院。“我母亲得了什么病?严重吗?”他急切地问主治大夫。大夫看看他说:“胃癌晚期。老人的时间不多了……”
②杨帆顿时泪如泉涌。
③出了医院,杨帆立即用手机通知副手,从今天起由他全权负责公司事务。杨帆要在母亲最后的日子里陪伴在母亲身边。
④父亲早逝,为拉扯他们兄妹四个长大,母亲受尽了千辛万苦。母亲的腹痛是从两年前开始的,杨帆兄妹曾多次要带母亲到省城医院检查,每次母亲都说:“不就是肚子痛吗,检查个啥,吃点药就好了,妈可没那么娇气!”母亲总是这样,生怕拖累儿女,生怕影响儿女们的工作。
⑤杨帆开始守在母亲的病床边。母亲每天都要忍受病痛的折磨。杨帆想方设法转移母亲的注意力,减轻母亲的痛苦。他跟母亲聊天儿,给母亲讲一些有趣的事情,用单放机让母亲听戏……有一天,陪母亲闲聊时,母亲忽然笑道:“你兄妹四个都读了大学,你妹妹还到美国读了博士。可妈连自己的名字都不认得,竟然也过了一辈子。想想真是好笑……”杨帆脑海里立刻跳出一个念头,就对母亲说:“妈,我现在教你认字写字吧!”妈笑了:“教我认字?我都快进棺材的人了,还能学会?”“你能,妈。认字写字很简单的。”
⑥杨帆就找出一张报纸,教母亲认字……他手指着一则新闻标题上的一个字,读:“大。”母亲微笑着念:“大。”他手指着另一个字:“小。”母亲微笑着念:“小。”病房里所有的人都向这一对母子投来了惊讶、羡慕和赞许的目光。
⑦隔了几天,杨帆还专门买了一个生字本,一枝铅笔,手把手地教母亲写字。母亲写的字歪歪斜斜,可是看起来很祥和,很温馨。当然,母亲每天最多只能学会几个最简单的字。可是母亲饶有兴趣地让杨帆教她写他们兄妹四人的名字,写那几个字时,都是满脸灿烂的笑容,不像一个身染绝症的人了。
⑧一个月后的一个深夜,母亲突然走了。那个深夜,杨帆太累了,趴在母亲的床边打了个盹儿,醒来时,母亲已悄然走了。
⑨母亲是面带微笑走的。母亲靠在床上,左手拿着生字本,右手握着铅笔。泪眼蒙的杨帆看到,母亲的生字本上歪歪斜斜地写着这样一些汉字:杨帆杨剑杨静杨玲爱你们。“爱”字前边,母亲涂了好几个黑疙瘩。
⑩母亲最终没有学会写“我”字。
(选自《读者》,有删减)
(1)选文题目“母亲的作业”有哪些含义?
(2)选文中杨帆在母亲最后的日子做了哪些事情?请概括回答。
(3)选文④段有什么作用?
(4)读选文⑥段画线的句子,说说众人“惊讶”和“羡慕”的原因各是什么,这个句子有什么表达效果。
(5)选文中的母亲在生命最后的一段日子里总是笑着,请根据选文内容谈谈你对母亲的笑的理解。谈出两点即可。
12.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问题。
茵陈又绿时
清菡
母亲坐在院子里,佝着背,埋着头,眼睛盯着手,手不停地忙活着,她脚下是刚从地里挖回来的茵陈。三月的阳光,和煦温暖,照在母亲身上,母亲的白发镀上了一层光亮,她手里的茵陈像一朵打了蔫儿的菊花,根部的尘土荡了起来,阳光下,尘粒无比清晰。母亲的手指渐渐染成了土色。
母亲在挑拣茵陈。她专注投入、一丝不苟,唯恐落下一片腐叶,唯恐掺杂进去一根草。她要把一部分做蒸饭,拌凉菜,剩余的洗净晾干,当茶喝。整整一个三月,她都在为茵陈忙活着。
她做这一切是为她唯一的儿子。
我弟弟肝不好。妹妹从药店买回茵陈,让弟弟泡水喝。母亲看到说,那不就是白蒿吗?乡下叫茵陈为白蒿。从此,母亲与茵陈的关系一下子密不可分了。每到阳春三月,天高阳满、万物复苏,家乡田间地头、沟沿河集,就会长出茵陈。它叶为白绿,形似菊花,匍匐于地,混于杂草之中。这时,母亲就会拿了小铲,带了塑料袋,急慌慌地奔向田里。
我劝她,在药店买点就行了,何苦受那个罪。她说,哪有地里的新鲜?我又劝她,挖点就够了,没必要天天去。她固执地说,你懂啥?三月茵陈四月蒿,过了五月当柴烧。我无话,总觉她太固执。也就不再说什么了。母亲就这脾气,她认定的事,十头牛都拉不回来。年轻时是这样,老了,这锋芒也不曾收敛。
一日,父亲给我打来电话说母亲挖茵陈时把腰扭了,疼得地都下不了。我急忙赶回去,一进门,就看到母亲侧躺在炕上。看到我,要挣扎着起来,可刚一动,就疼得“哎呦——”叫了一声。我本来要说都是挖茵陈惹的祸,可话刚一出口,就被她呛了回来:“我挖我的,碍你啥事了?”然后对站在一旁的弟弟说:“再不喝,我就都倒掉。”母亲就这样,即使是爱,也这样咄咄逼人。
等腰好了的时候,母亲就又一头扎进“茵陈”里了。
挖茵陈,只是完成了第一步,挑拣茵陈才叫琐碎。根部的一些尘土碎毛,都要拣干净,老叶、腐叶都要一片片摘掉。母亲戴了老花镜,搬个凳子,一忙就是一下午。每次挑拣完了,她都艰难地站起来,双手搭在腰间,揉着腰,然后,摘下老花镜,揉揉眼,去完成下一道工序。
做蒸饭。母亲把挑拣好的茵陈,切碎、拌面、蒸熟,然后用鸡蛋大葱炒了吃。炒好后,就吆喝弟弟来吃,如果来得迟了,她就又开始絮叨:“别磨蹭,赶紧吃,凉了胃能受得了?”然后,不管我们喜不喜欢吃,都得吃,说什么,这东西好,有病治病,没病当养。我拗不过,就象征性地扒拉几口,她看到,就又嚷嚷开了:“怎么,比药还难吃?”直到你全部吃下为止。
更多的茵陈被母亲放在大笸箩里,摊开,在阳光下晾晒。等都干透,母亲便把它们放在塑料袋里储存起来。
在以后没茵陈可挖的日子里,茵陈也顽固地长在母亲的生活里。母亲天天要把茵陈用水煮沸,然后,调了蜂蜜,或者煮了大枣,让弟弟喝。喝,必须喝,由不得说不,也由不得你皱眉。弟弟不想听她嚷嚷,就喝,就一天不落地喝。
我不知道到底有没有用,但一年后,弟弟去检查,肝功能正常了。当然,也有药物的作用。
前年,母亲的生日,吃过饭后,妹妹开车拉母亲和我出去转转。累了,我们坐在椅子上休息,一转眼,却不见了母亲,我们四下里找。突然,妹妹指着远处的土坡说:“妈,在那里!”
我顺着她手指的方向望去,那是一块土坡,上面绿油油一片,母亲埋着头蹲在那里,手在不停地忙活着。妹妹说:“她准是又在挖茵陈了。”
是呀,再没有什么比茵陈更能占据母亲的心了,或者,它就是一朵花,在母亲的心里常开不败。
当又一个三月到来,茵陈又绿时,我知道,母亲又该忙碌了……
(文章有删改)
学习散文单元时,语文老师带领同学们开展了“走近散文园地 编辑散文读本”项目学习活动。
(1)本环节,你所在的小组共同阅读了散文《茵陈又绿时》。组员晓芳提出:“倒数第二段语言优美,点明主题,可以作为文章的结尾,最后一段应该去掉。”请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2)编辑散文读本时,你所在的小组推荐了这篇文章《茵陈又绿时》。请从人物形象、语言表达、主题思想方面任选一个角度写一段赏析性文字。
写作提示:①结合文章内容;②不少于100字。
五.作文
13.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按要求作文。
英国前首相劳合 乔治有一个习惯﹣﹣随手关住身后的门。有一天,乔治和朋友在院子里散步,他们每经过一扇门,乔治总是随手把门关上。“你有必要把这些门关上吗?”朋友很是纳闷。
“哦,当然有这个必要。”乔治微笑着对朋友说:“我这一生都在关我身后的门。你知道,这是必须做的事。当你关门时,也将过去的一切留在后面,不管是美好的成就,还是让人懊恼的失误,然后,你又可以重新开始。”
朋友听后,陷入了沉思中。乔治正是凭着这种精神一步一步走向了成功,踏上了英国首相的位置。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何感想、启示?
请结合你的学习与生活,以“把身后的门关上”为话题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B; 3.C; 4.B; 5.A;
二.默写
6.(1)似普相识燕归来
(2)东风不与周郎便
(3)归雁入胡天
( 4)谁家新燕啄春泥
(5 )悠然见南山
(6)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 7 )晓雾将歇沉鳞竞跃
(8)白发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9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三.文言文阅读
7.(1)①尽;②同意;③同“慧聪明。
( 2 )①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么样呢 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
②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能改变的地步。
(3)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8.(1)①ru :②kui
(2) B
( 3 )①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②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能改变的地步。
(4)语言;大丈夫之道;人力无穷、自然能被征服的观点。
四.现代文阅读
9.(1) “弥足珍贵”的不仅仅是柿子,还有那一段充满母爱的童年岁月, “我们”为了获得母亲奖励的柿子而努力学习查数和认字的岁月。
( 2 )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黄澄澄的柿子喻作点缀在碧绿的叶子中间的星辰,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柿子成熟时的情状,表达了“我”对柿子的喜爱之情。
②“忙不迭”是形容十分匆忙的样子,这里写出了母亲为了让“我”尽快吃到新鲜又成熟的柿子而忙碌张罗的情状,表现了浓浓的母爱。
(3 )①教子有方:母亲用柿子来激励孩子努力学查数和读书认字。②勤劳能干:母亲能变着花样加工柿子来改善生活。③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 :母亲常常拿出自家产的果蔬接济大家。
(4)①内容上:赞美母爱的伟大,抒发作者对母亲的感恩之情,升华文章的主旨;②结构上:照应文章的标题“母爱浓浓柿子香”,起到了收束全文的作用。
10.(1 )①张老师帮助陆薇分析试卷,鼓励她要自信。
②陆薇收到张老师的信息,内心感动坚持学习。
③考上了A高中后(中考之后)
( 2 )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她的数学成绩始终徘徊,在及格线上下比作在水面上挣扎的鱼,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陆薇数学成绩不稳定、提高较慢,表现出她内心的焦急、苦闷与挣扎。
②运用心理描写,细致地写出了陆薇觉得自己非常幸运,即使失败,张老师依然觉得她是老师的“骄傲”,表达 了陆薇对张老师的感激、赞美之情。
(3 )张老师是一个关爱学生、有责任心、循循善诱、教导有方、和蔼可亲的老师。
( 4)均表现了作者对老师的感激、赞美之情。
11.(1 )母亲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学习认字写字;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在生字本上写出了四个孩子的名字,并表达了对孩子的爱;母亲用一生来爱孩子;表达对母亲的赞美。
(2)守候在母亲的病床边;跟母亲聊天.给母亲讲一 些有趣的事情;用单放机让母亲听戏;教母亲识字写字。
( 3 )交代母亲独自拉扯四个孩子长大的经历和母亲生病了怕拖累儿女执意不去医院检查的过程,表现了母亲的刚强和对儿女的体贴;为下文杨帆照顾母亲作铺垫。
( 4)“惊讶”是因为杨帆像教孩子一样教病重的母亲识字,而母亲也像孩子一样认认真真地跟着学;“羡慕”是因为杨帆母子相处时母慈子孝。这个句子运用侧面描写使人物形象更突出。
(5 )母亲对儿女们都成才了很欣慰;母亲得到孩子的悉心陪伴很安心,很满足;母亲面对生命最后的日子很平静、勇敢;母亲体谅孩子,不让孩子为自己担心。
12.(1 )不能去掉。最后-段在结构上与文章的标题相呼应。同时,三个“又”字,写出了时光往复.母亲辛苦依旧,爱子如初,点明了文章的主题。结尾省略号的运用,引发了读者的想象,起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2)示例一:茵陈又绿,爱子如初。文章塑造了一个不辞辛苦,深爱孩子的母亲形象。挖、挑拣、做蒸饭、晒干泡茶喝,一道道工序繁琐且辛苦,她却做得专注投入、- -丝不苟;本可以从药店买却偏要亲自去挖,即使扭伤了腰她也初心不改;话语严厉、咄咄逼人却饱含爱子之情。这就是母亲,爱子情深,无怨无悔。
示例二:感人心者,莫过于情。文章处处洋溢着爱子之情,令人动容。可以从药店买,却坚持亲自去挖,是母亲对孩子固执的爱;挖、拣、蒸、晒、泡,工序辛苦但却执着去做,是母亲对孩子无私的爱;即使是随意走走,看到茵陈仍忍不住去挖,是母亲对孩子永远的爱。
文章主题所表现的母爱,如一-缕阳光,照进了每个读者的心间,温暖着你我。
示例三:本文语言质朴、自然。”母亲就会拿 了小铲,带了塑料袋,急慌慌地奔向田里。”简短的语句, 生活化的语言, 写出了母亲挖茵陈的急切,”你懂啥” ” 碍你啥事”, 口语化的语言,写出了 母亲挖茵陈的执着。文章语言简净、朴实,如一道清泉流过,把深情娓娓道;
五.作文
13. [例文]
关上身后的门
或许昨日,你身披鲜亮的红绸,春风得意,一日领略"长安花”;抑或昨日,你霜染鬃角,仕途坎坷,数日辗转”马不前”。但是,当明朝一轮旭日遥遥东升,请勿再沉溺于过去的辉煌,也不要懊恼于普经的失误,面对着崭新的一 天,请从头再来。
举世闻名的发明家爱迪生,一生挥洒无尽的汗水,铸就了骄人的成绩。他发明了电灯泡、留声机、电影等,一生取得了一千多种专利。也许,正当有人手捧鲜花、沐浴着众人羡慕敬仰的目光洋洋得意时,他并没有将昔日的风光当作休息的资本,而是俯下身子从头再来,专注于多次的尝试与实践当中。正是由于他将一个个杰出的成功 ”关" 在身后,才取得了一个个辉煌的新成功。
史上最杰出的女科学家居里夫人的平生事迹也无不诠释这一道理。1903年 ,她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她头顶盖世荣光,登上了芸芸众生遥不可及的峰顶,但她却淡然一笑,把名利抛在了脑后,翻开了崭新的一页,投入到她无限热爱的工作中去。正是她不恋名利,并把科学研究过程中的一个个失败的懊恼”关”在身后,她才能淡然乐观地开始一个个新尝 试。
“水稻之父”袁隆平普勇敢承担起杂交水稻课题,他不畏艰难, 反复实验,终于研究成功三系杂交水稻。当之无愧成为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第一人。 但他不满足已取得的成就,关上名利荣耀的大门,从头开始。正是他将水稻研究过程中的成功的喜悦都“关”在身
后,才能在人生暮年朝气蓬勃地不断攀登。
从昨日一路奔来,或许沾染了肮脏的污秽;或许保留了伤疤仍隐隐作痛;抑或承载了光荣与辉煌,请“关"上身后的门,从头开始,这样,才能感受更多更美好的喜悦。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