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写作写作《学写读后感》教案+课件+导学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写作写作《学写读后感》教案+课件+导学案(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23 11:17:26

文档简介

学写读后感
教学目标
1.认识了解读后感,学会从多角度寻找感点。
2.学习写读后感的一般方法,运用引议联结的方式学写读后感。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在阅读的时候,总会有些许感悟涌上心头,或许是一缕情思,或许是一种人生体悟,或许是一种社会思考,或许是一种学习心得。执笔将这些感悟落入文字中,就成了读后感。如果我们能坚持写读后感,既可以加深对原作的理解,也可以提高写作能力。那么怎样才能写好读后感?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走进今天的写作指导课:学写读后感。
(二)感知特征,明确概念(什么是读后感?)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鲁迅的文章《社戏》,有两位同学就这篇课文各写了一则随感,请同学们阅读这两则读后感,思考什么是读后感?根据你对读后感的理解,请你给他们评分,满分为5分。(学生阅读两篇随感)
A鲁迅在外婆家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其中最喜欢的就是看社戏,整个看戏过程是一波三折。刚开始,鲁迅借不到船,大家都热心的四处帮忙打听,可船都被人家定下了,鲁迅的朋友下午看戏回来,都为鲁迅叹息,后来他们借了八公公的船,才去看了戏。回来时,他偷了六一公公和阿发家的罗汉豆,小伙伴们年龄大点的烧火,小的剥豆,那也是鲁迅吃过的最好的豆了。双喜得知鲁迅订不到船而不能去看戏时,想方设法借到了八公公的船,还巧妙的驳回了鲁迅妈妈的话,让鲁迅没有留下任何的遗憾,最后也没有食言,把大家安然无恙的带了回来。这真是一次有趣的童年经历!
B鲁迅先生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写出了在十一二岁时在平桥村夜航到赵庄去看社戏的一段经历。文中的“我”随着母亲归省,来到了平桥村,那里有香甜的罗汉豆,热情似火的乡亲们,更有一群如影随形的小伙伴。那时,看一场社戏并不容易,路途遥远,屡经波折,而伙伴们纵使去过也愿意再次陪我同去。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德;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和对摆脱封建束缚的自由生活的向往。
总结:我们在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之后,把获得的感受、体会以及收到的教育、启迪等写下来,写成的文章就叫“读后感”。
A停留于内容复述,阅读感受仅停留于表面,并没有真正地进入文本。对于原文故事的概述,远远多于自己的感悟。
B有分析,但是分析过于套路化,也没有形成自己真切的感受。
因此,这两则读后感都没有达到5分的标准,并没有打动读者的心。
(三)研读例文,举一反三(如何写读后感?)
那么读后感应该如何写呢?如果你现在还找不到方向,摸不清方法,没有关系,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分析一篇例文,学习如何写出打动人心的读后感。
《社戏》读后感
读完鲁迅先生的《社戏》,心中流动着一股暖流。这篇文章中虽然篇幅不长,但生动的写出了作者及伙伴看戏的过程。文中人们的质朴及他们的热情好客令我感动,那一张张纯朴的脸深深地映在我的脑海中,许久都挥之不去。
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偷豆事件。小伙伴们累了饿了,就偷罗汉豆吃。可更有意思的是,阿发让大家偷他们家的,因为他们家的大得多,双喜担心偷多了阿发家的豆子会引起阿发娘的不满,于是各人又去偷六一公公家的豆子。六一公公发现后不仅没有生气,反而因为听“我”说豆好吃,竟夸“我”识货,并且送给“我”母亲一些。还对母亲极口夸奖“我”,“小小年纪便有见识,将来一定要中状元。”(引)这是多么美好的人性,多么朴实的感情,多么和谐的人情!通过这篇文章,我感受到村民们对朋友和客人无微不至的关心,他们不仅热情好客,还能体恤到他人的感受,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议)
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些人只知道以自我为中心,让别人关心自己,而不知道关心他人。自己遇到了高兴的事,完全不顾及他人的感受,这样只能导致大量的真情流失,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冷淡。就连现在多年的老邻居,你上楼,他下楼,整日连个招呼都不打,个个形同陌路,遇到事情的时候怎能互相帮忙,这样下去将是多么可怕呀! 这些现象让人感到这个社会缺乏了一种东西,缺乏了同事邻居间相互帮助的爱,缺乏了对老弱病残等人的关爱,缺乏了这样一种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时无刻不影响着我们的爱。 (联)  
人,自从来到这个世上以后便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是互相依存的。人们组成一个集体,力量就会变得巨大。如果没有真情,再多的人也无法组成一个集体。让我们快去找回自己丢失的真情,让真情充满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结)
这篇读后感的第一部分,就是把《社戏》这篇文章的内容有重点地概括下来,“引”即引述/概述材料。引述还分为直接引述和间接引述,直接引述是直接抄写原文中自己感受较深的句子,间接引述则是对原文加以概括。引用或者概述的内容应该是自己看了有感悟的内容,而并非是面面俱到。所以在“引”、概述原文内容的时候,大段摘抄原文或者大半在概括原文的情况是不允许的,因为这样的读后感往往有凑字数的嫌疑。
我们在概述原文之后,需要对原文有一个分析,老师用一个字来提炼,那就是“议”。“议”就是对所读文章进行评析,抓住原作中自己最有感受的部分,明晰而有条理的写出自己的观点。有些同学说,读后感中的的感想部分很难写,常常不知道该说什么,或者不知该从何说起。老师希望同学们在读的时候可以从不同角度去进行思考,多问自己几个问题。比如《社戏》这篇课文,可以触发感想的点有很多。例如,我们可以从这篇文章里出现的人这个角度进行思考,文章中出现的村民、鲁迅的小伙伴,他们有怎样的特点?这篇文章充分体现了人性之美,除了人美,这篇文章的所描写的景物又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呢?除此之外,这篇文章还是鲁迅先生对自己充满生活乐趣和人情味的童年的一种美好追忆,这是否引发了你的联想?而这样美好的回忆中又夹杂着一些痛苦的记忆,如父亲强迫我背《鉴略》,文中父亲的教育方式你是否认同?等等……
第三步,就是要根据这个感悟点,进行联系和拓展。通过《社戏》这篇文章,作者感受到村民们对朋友和客人无微不至的关心,他们不仅热情好客,还能体恤到他人的感受,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就美好的人性、和谐的人情这一点,作者联系到了自己的生活。所以,读后感的第三个部分,我们可以将自己的感悟点联系实际来写。“联”是指由此及彼、由古及今地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类似现象,通过联想让自己的感受获得其他读者的认同。既可以联系自己的阅读积累,也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
作者在最后一段对整个文章他想要抒发的感点进行了总结提升。“结”,即读后感的最后一部分我们可以总结全文,回应我们之前提炼出来的感悟点,对整篇文章进行总结提升。
(四)学以致用,动笔成文(写一写读后感)
我们来一起回顾一下这节课的重点内容。请同学们在脑海里跟老师一起回顾我们写读后感的四部曲分别是哪四个字,而我们在这四步中分别要如何做?
引:围绕感点,引述原文
议:简析内容,提炼感点
联:联系实际,纵横拓展
结:总结全文,升华感点
最后,还有几点写读后感的注意事项。
1.忌大段抄录原文,读后感写成了“读后抄”
2.忌感想脱离原文内容,感想与所读脱节,无关。
3.忌面面俱到,泛泛而谈。
4.感受要力求深入。
你学会了吗?下面,我们就通过两个不同难度的小练习来进行巩固。请同学们运用今天所学的方法写读后感。
任务一:阅读《登勃朗峰》,写好“引”和“议”(感点)。(难度☆☆☆)
任务二:阅读《傅雷家书》写读后感,标出引议联结部分。(难度☆☆☆☆☆)
完成整篇读后感的写作后,请同学们参考《读后感评价层级表》进行自评。
层级 层级标准
A级 (1)有独到、深刻的“感点”,角度小,主标题能够体现中心观点;全文围绕“感点”进行论述;(2)符合读后感的展开模式,能够联系生活实际,论证有力;(3)能处理好概述原文与论证之间的关系。
B级 (1)立论的角度大,有多个“感点”,不能统一;(2)符合读后感的展开模式,也能联系生活;(3)概述与表达自我观点比例较好。
C级 (1)缺少自己的 “感点”, 多是复述书中观点,面面俱到;(2)概述原文和表达自我观点比例不当;不是议论文;(3)联系生活不够。(共18张PPT)
2022春部编版语文
八年级下册
学写读后感
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写作
一、感知特征,明确概念
阅读两位同学所写的关于《社戏》的读后感,
思考:什么是读后感?并给这三则读后感评分,满分5分。
A 鲁迅在外婆家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其中最喜欢的就是看社戏,整个看戏过程是一波三折。刚开始,鲁迅借不到船,大家都热心的四处帮忙打听,可船都被人家定下了,鲁迅的朋友下午看戏回来,都为鲁迅叹息,后来他们借了八公公的船,才去看了戏。回来时,他偷了六一公公和阿发家的罗汉豆,小伙伴们年龄大点的烧火,小的剥豆,那也是鲁迅吃过的最好的豆了。双喜得知鲁迅订不到船而不能去看戏时,想方设法借到了八公公的船,还巧妙的驳回了鲁迅妈妈的话,让鲁迅没有留下任何的遗憾,最后也没有食言,把大家安然无恙的带了回来。这真是一次有趣的童年经历!
B 鲁迅先生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写出了在十一二岁时在平桥村夜航到赵庄去看社戏的一段经历。文中的“我”随着母亲归省,来到了平桥村,那里有香甜的罗汉豆,热情似火的乡亲们,更有一群如影随形的小伙伴。那时,看一场社戏并不容易,路途遥远,屡经波折,而伙伴们纵使去过也愿意再次陪我同去。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德;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和对摆脱封建束缚的自由生活的向往。
一、感知特征,明确概念
我们在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之后,把获得的感受、体会以及收到的教育、启迪等写下来,写成的文章就叫“读后感”。
A 鲁迅在外婆家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其中最喜欢的就是看社戏,整个看戏过程是一波三折。刚开始,鲁迅借不到船,大家都热心的四处帮忙打听,可船都被人家定下了,鲁迅的朋友下午看戏回来,都为鲁迅叹息,后来他们借了八公公的船,才去看了戏。回来时,他偷了六一公公和阿发家的罗汉豆,小伙伴们年龄大点的烧火,小的剥豆,那也是鲁迅吃过的最好的豆了。双喜得知鲁迅订不到船而不能去看戏时,想方设法借到了八公公的船,还巧妙的驳回了鲁迅妈妈的话,让鲁迅没有留下任何的遗憾,最后也没有食言,把大家安然无恙的带了回来。这真是一次有趣的童年经历!
B 鲁迅先生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写出了在十一二岁时在平桥村夜航到赵庄去看社戏的一段经历。文中的“我”随着母亲归省,来到了平桥村,那里有香甜的罗汉豆,热情似火的乡亲们,更有一群如影随形的小伙伴。那时,看一场社戏并不容易,路途遥远,屡经波折,而伙伴们纵使去过也愿意再次陪我同去。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德;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和对摆脱封建束缚的自由生活的向往。
1分
2分
二、研读例文,举一反三
《社戏》读后感
  读完鲁迅先生的《社戏》,心中流动着一股暖流。这篇文章中虽然篇幅不长,但生动的写出了作者及伙伴看戏的过程。文中人们的质朴及他们的热情好客令我感动,那一张张纯朴的脸深深地映在我的脑海中,许久都挥之不去。
  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偷豆事件。小伙伴们累了饿了,就偷罗汉豆吃。可更有意思的是,阿发让大家偷他们家的,因为他们家的大得多,双喜担心偷多了阿发家的豆子会引起阿发娘的不满,于是各人又去偷六一公公家的豆子。六一公公发现后不仅没有生气,反而因为听“我”说豆好吃,竟夸“我”识货,并且送给“我”母亲一些。还对母亲极口夸奖“我”,“小小年纪便有见识,将来一定要中状元。”这是多么美好的人性,多么朴实的感情,多么和谐的人情!通过这篇文章,我感受到村民们对朋友和客人无微不至的关心,他们不仅热情好客,还能体恤到他人的感受,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些人只知道以自我为中心,让别人关心自己,而不知道关心他人。自己遇到了高兴的事,完全不顾及他人的感受,这样只能导致大量的真情流失,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冷淡。就连现在多年的老邻居,你上楼,他下楼,整日连个招呼都不打,个个形同陌路,遇到事情的时候怎能互相帮忙,这样下去将是多么可怕呀! 这些现象让人感到这个社会缺乏了一种东西,缺乏了同事邻居间相互帮助的爱,缺乏了对老弱病残等人的关爱,缺乏了这样一种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时无刻不影响着我们的爱。   
  人,自从来到这个世上以后便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是互相依存的。人们组成一个集体,力量就会变得巨大。如果没有真情,再多的人也无法组成一个集体。让我们快去找回自己丢失的真情,让真情充满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概述材料
  读完鲁迅先生的《社戏》,心中流动着一股暖流。这篇文章中虽然篇幅不长,但生动的写出了作者及伙伴看戏的过程。文中人们的质朴及他们的热情好客令我感动,那一张张纯朴的脸深深地映在我的脑海中,许久都挥之不去。
  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偷豆事件。小伙伴们累了饿了,就偷罗汉豆吃。可更有意思的是,阿发让大家偷他们家的,因为他们家的大得多,双喜担心偷多了阿发家的豆子会引起阿发娘的不满,于是各人又去偷六一公公家的豆子。六一公公发现后不仅没有生气,反而因为听“我”说豆好吃,竟夸“我”识货,并且送给“我”母亲一些,还对母亲极口夸奖“我”,“小小年纪便有见识,将来一定要中状元。”
“引”即引述/概述材料。
引述还分为直接引述和间接引述,直接引述是直接抄写原文中自己感受较深的句子,间接引述则是对原文加以概括。
直接引述
间接引述

引用或者概述的内容应该是自己看了有感悟的内容。
大段摘抄原文或者大篇幅概括原文。

分析材料
这是多么美好的人性,多么朴实的感情,多么和谐的人情!通过这篇文章,我感受到村民们对朋友和客人无微不至的关心,他们不仅热情好客,还能体恤到他人的感受,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议”就是对所读文章进行评析,抓住原作中自己最有感受的部分,明晰而有条理的写出自己的观点。

读了没感受?
不知道该说什么?
不知该从何说起……

多从不同角度去进行思考
一起来进行头脑风暴吧!
文章中出现的村民、鲁迅的小伙伴,他们有怎样的特点?
这篇文章的所描写的景物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
这篇文章是鲁迅先生对自己充满生活乐趣和人情味的童年的一种美好追忆,这是否引发了你的联想?
父亲强迫我背《鉴略》,文中父亲的教育方式你是否认同?……
《社戏》这篇课文,我们可以从哪几个角度切入进行思考呢?
当我们通过头脑风暴把自己的感悟点写下来之后,我们就要进行取舍,选取一点你认为最能够引发别人共鸣的,最好又是能够与众不同的点来进行分析。
联系实际
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些人只知道以自我为中心,让别人关心自己,而不知道关心他人。自己遇到了高兴的事,完全不顾及他人的感受,这样只能导致大量的真情流失,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冷淡。就连现在多年的老邻居,你上楼,他下楼,整日连个招呼都不打,个个形同陌路,遇到事情的时候怎能互相帮忙,这样下去将是多么可怕呀! 这些现象让人感到这个社会缺乏了一种东西,缺乏了同事邻居间相互帮助的爱,缺乏了对老弱病残等人的关爱,缺乏了这样一种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时无刻不影响着我们的爱。
“联”是指由此及彼、由古及今地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类似现象,通过联想让自己的感受获得其他读者的认同。既可以联系自己的阅读积累,也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

总结升华
人,自从来到这个世上以后便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是互相依存的。人们组成一个集体,力量就会变得巨大。如果没有真情,再多的人也无法组成一个集体。让我们快去找回自己丢失的真情,让真情充满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结”是指总结全文,回应我们之前提炼出来的感悟点,对整篇文章进行总结提升。

二、研读例文,举一反三
《社戏》读后感
  读完鲁迅先生的《社戏》,心中流动着一股暖流。这篇文章中虽然篇幅不长,但生动的写出了作者及伙伴看戏的过程。文中人们的质朴及他们的热情好客令我感动,那一张张纯朴的脸深深地映在我的脑海中,许久都挥之不去。
  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偷豆事件。小伙伴们累了饿了,就偷罗汉豆吃。可更有意思的是,阿发让大家偷他们家的,因为他们家的大得多,双喜担心偷多了阿发家的豆子会引起阿发娘的不满,于是各人又去偷六一公公家的豆子。六一公公发现后不仅没有生气,反而因为听“我”说豆好吃,竟夸“我”识货,并且送给“我”母亲一些。还对母亲极口夸奖“我”,“小小年纪便有见识,将来一定要中状元。”这是多么美好的人性,多么朴实的感情,多么和谐的人情!通过这篇文章,我感受到村民们对朋友和客人无微不至的关心,他们不仅热情好客,还能体恤到他人的感受,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些人只知道以自我为中心,让别人关心自己,而不知道关心他人。自己遇到了高兴的事,完全不顾及他人的感受,这样只能导致大量的真情流失,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冷淡。就连现在多年的老邻居,你上楼,他下楼,整日连个招呼都不打,个个形同陌路,遇到事情的时候怎能互相帮忙,这样下去将是多么可怕呀! 这些现象让人感到这个社会缺乏了一种东西,缺乏了同事邻居间相互帮助的爱,缺乏了对老弱病残等人的关爱,缺乏了这样一种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时无刻不影响着我们的爱。   
  人,自从来到这个世上以后便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是互相依存的。人们组成一个集体,力量就会变得巨大。如果没有真情,再多的人也无法组成一个集体。让我们快去找回自己丢失的真情,让真情充满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读后感四部曲
1.引
围绕感点
引述原文
2.议
简析内容
提炼感点
3.联
联系实际
纵横拓展
4.结
总结全文
升华感点
注意事项
1
忌大段抄录原文,读后感写成了“读后抄”。
2
忌感想脱离原文内容,感想与所读脱节,无关。
3
忌面面俱到,泛泛而谈。
4
感受要力求深入。
请同学们运用今天所学的方法写读后感。
任务一:阅读《登勃朗峰》,写好“引”和“议”(感点)。(难度☆☆☆)
任务二:阅读《傅雷家书》写读后感,标出引议联结部分。(难度☆☆☆☆☆)
三、学以致用,动笔成文
完成整篇读后感的写作后,请同学们参考《读后感评价层级表》进行自评。
层级 层级标准
A级 (1)有独到、深刻的“感点”,角度小,主标题能够体现中心观点;全文围绕“感点”进行论述;(2)符合读后感的展开模式,能够联系生活实际,论证有力;(3)能处理好概述原文与论证之间的关系。
B级 (1)立论的角度大,有多个“感点”,不能统一;(2)符合读后感的展开模式,也能联系生活;(3)概述与表达自我观点比例较好。
C级 (1)缺少自己的 “感点”, 多是复述书中观点,面面俱到;(2)概述原文和表达自我观点比例不当;不是议论文;(3)联系生活不够。《学写读后感》学习单
一、感知特征,明确概念(什么是读后感?)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鲁迅的文章《社戏》,有两位同学就这篇课文各写了一则随感,请同学们阅读这两则读后感,思考什么是读后感?根据你对读后感的理解,请你给他们评分,满分为5分。
A鲁迅在外婆家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其中最喜欢的就是看社戏,整个看戏过程是一波三折。刚开始,鲁迅借不到船,大家都热心的四处帮忙打听,可船都被人家定下了,鲁迅的朋友下午看戏回来,都为鲁迅叹息,后来他们借了八公公的船,才去看了戏。回来时,他偷了六一公公和阿发家的罗汉豆,小伙伴们年龄大点的烧火,小的剥豆,那也是鲁迅吃过的最好的豆了。双喜得知鲁迅订不到船而不能去看戏时,想方设法借到了八公公的船,还巧妙的驳回了鲁迅妈妈的话,让鲁迅没有留下任何的遗憾,最后也没有食言,把大家安然无恙的带了回来。这真是一次有趣的童年经历!
B鲁迅先生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写出了在十一二岁时在平桥村夜航到赵庄去看社戏的一段经历。文中的“我”随着母亲归省,来到了平桥村,那里有香甜的罗汉豆,热情似火的乡亲们,更有一群如影随形的小伙伴。那时,看一场社戏并不容易,路途遥远,屡经波折,而伙伴们纵使去过也愿意再次陪我同去。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德;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和对摆脱封建束缚的自由生活的向往。
请你思考,什么是读后感?
请你给这两篇随感评分,满分5分。
第一篇: 分 第二篇: 分
二、研读例文,举一反三(如何写读后感?)
请同学们阅读这篇读后感,思考:你能总结这篇读后感的写法吗?
《社戏》读后感
读完鲁迅先生的《社戏》,心中流动着一股暖流。这篇文章中虽然篇幅不长,但生动的写出了作者及伙伴看戏的过程。文中人们的质朴及他们的热情好客令我感动,那一张张纯朴的脸深深地映在我的脑海中,许久都挥之不去。
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偷豆事件。小伙伴们累了饿了,就偷罗汉豆吃。可更有意思的是,阿发让大家偷他们家的,因为他们家的大得多,双喜担心偷多了阿发家的豆子会引起阿发娘的不满,于是各人又去偷六一公公家的豆子。六一公公发现后不仅没有生气,反而因为听“我”说豆好吃,竟夸“我”识货,并且送给“我”母亲一些。还对母亲极口夸奖“我”,“小小年纪便有见识,将来一定要中状元。”(引)这是多么美好的人性,多么朴实的感情,多么和谐的人情!通过这篇文章,我感受到村民们对朋友和客人无微不至的关心,他们不仅热情好客,还能体恤到他人的感受,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议)
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些人只知道以自我为中心,让别人关心自己,而不知道关心他人。自己遇到了高兴的事,完全不顾及他人的感受,这样只能导致大量的真情流失,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冷淡。就连现在多年的老邻居,你上楼,他下楼,整日连个招呼都不打,个个形同陌路,遇到事情的时候怎能互相帮忙,这样下去将是多么可怕呀! 这些现象让人感到这个社会缺乏了一种东西,缺乏了同事邻居间相互帮助的爱,缺乏了对老弱病残等人的关爱,缺乏了这样一种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时无刻不影响着我们的爱。 (联)  
人,自从来到这个世上以后便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是互相依存的。人们组成一个集体,力量就会变得巨大。如果没有真情,再多的人也无法组成一个集体。让我们快去找回自己丢失的真情,让真情充满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结)
总结回顾,整合梳理
请同学们回顾写读后感的四部曲分别是哪四个字,我们在这四步中分别要如何做?
( )
( )
( )
( )
学以致用,动笔成文(写一写读后感)
请同学们运用今天所学的方法写读后感。
任务一:阅读《登勃朗峰》,写好“引”和“议”(感点)。(难度☆☆☆)
任务二:阅读《傅雷家书》写读后感,标出引议联结部分。(难度☆☆☆☆☆)
完成整篇读后感的写作后,请同学们参考《读后感评价层级表》进行自评。
层级 层级标准
A级 (1)有独到、深刻的“感点”,角度小,主标题能够体现中心观点;全文围绕“感点”进行论述;(2)符合读后感的展开模式,能够联系生活实际,论证有力;(3)能处理好概述原文与论证之间的关系。
B级 (1)立论的角度大,有多个“感点”,不能统一;(2)符合读后感的展开模式,也能联系生活;(3)概述与表达自我观点比例较好。
C级 (1)缺少自己的 “感点”, 多是复述书中观点,面面俱到;(2)概述原文和表达自我观点比例不当;不是议论文;(3)联系生活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