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牛顿第一定律及二力平衡》培优训练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3.4《牛顿第一定律及二力平衡》培优训练卷(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2-22 11:27:09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七下第三章:《牛顿第一定律及二力平衡》培优训练
1.下面对牛顿第一定律的几种看法,其中正确的是(▲)
A.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是做不出来的,因此该定律不能肯定是正确的
B.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可以做出来,因此该定律是正确的
C.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虽然现在做不出来,但总有一天可以用实验来验证
D.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虽然做不出来,但可以经过科学推理得出来
【答案】D
【解析】【分析】【详解】A、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是做不出来的,但该定律是在大量实验基础之上,经过推理得出的,并且该定律是正确的,A错误;B、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不可以做出来,B错误;C、任何物体都要受重力作用,所以不可以用实验验证牛顿第一定律,C错误;D、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虽然做不出来,但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之上,可以经过科学推理得出,D正确.故选D。
2.如图所示,拎着细绳甩系在绳上的石头,使其做圆周运动,若石头绕到图中位置,石头所受的一切外力均消失,则石头将沿图中的哪个方向飞行(▲)
A.甲 B.乙
C.丙 D.以上都有可能
【答案】B
【解析】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知,如果物体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为0,以前静止将保持静止,以前运动,将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
【分析】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并判断出物体原来的运动状态。
【详解】石头断开线前做匀速圆周运动,根据牛顿第一定律,一切外力消失,将沿断开线时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故乙方向正确.故选B。
3.下列现象中运动状态没有改变的是(▲)
A.自由下落的雨点
B.贴在墙上的标语
C.随风飘扬的彩旗
D.钟表中匀速转动的指针
【答案】B
【解析】【分析】【详解】A.自由下落的雨点其速度应该是先变快,后匀速的,所以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故A不合题意;B.贴在墙上的标语始终处于静止状态,所以运动状态不变,故B符合题意;C.随风飘扬的彩旗,其运动的速度、方向不固定,所以运动状态改变,故C不合题意;D.钟表中匀速转动的指针,其运动方向是变化的,所以运动状态改变,故D不合题意。
4.如图所示,在水平地面上的小车内有一水槽,水槽中的水面和水平面的夹角为a,则由此可判断出小车的运动情况可能是(▲)
A.向左做加速运动
B.向左做减速运动
C.向右做匀速运动
D.向右做减速运动
【答案】B
【解析】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当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时,其惯性现象便会显现出来,结合图中情形可做出判断。
【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了解惯性的相关现象,重点注意这里小车原来的运动方向是不知道的,所以才会存在两种可能性。
【详解】读图可知,水槽中的水突然向左运动,说明小车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而水由于惯性还会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于是形成图中的情形.造成图中情形的原因可能有两种情况:一是如果小车原来向右运动,则是小车突然向右加速造成的;二是如果小车原来向左运动,则可能是小车突然向左减速造成的。故选B。
5.如图,悬挂在车内的小球随车厢一起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将线突然剪断,小球落在(▲)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无法确定
【答案】B
【解析】【分析】【详解】小球和小车一起向左进行匀速直线运动,当将线突然剪断,小球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和小车一样的运动状态,所以小球会落到乙处。故选B。
6.如图所示,飞机正在向右飞行,上面载有一批救灾物资需要投放到地面上的A点,那么飞机投放位置应该在(▲)
A.A点左方提前投掷
B.A点正上方投掷
C.A点右方投掷
D.只能在飞机悬停在空中时方可投掷
【答案】A
【解析】我们把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称为惯性,任何物体都有惯性,在解释问题时,应先确定原来的状态,而后某一部分的状态发生改变,而另一部分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状态。
【分析】【详解】因为物资被投下后,由于惯性,仍有与飞机相同的水平速度,如果目标是静止的,物资就会落到目标的后方.因此飞机在飞行中空投救灾物品时,总是会离目标还有一段水平距离时就开始投放物品,即在A点左方提前投掷才能投放到地面上的A点。故选A。
7.如图所示,在行驶的列车内的水平桌而上,放置一个气泡水平仪,水平仪的气泡突然向前移动,由此可知列车的运动状态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A.突然加速 B.突然制动 C.由运动变为静止 D.突然减速
【答案】A
【解析】物体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质量越大的物体惯性越大,惯性越大越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分析】水平仪中液体的质量远大于气泡的质量,可以理解成液体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把气泡挤向液体运动的反方向。
【详解】当汽车匀速前进时,液体和汽车一起匀速前进,气泡在水平仪中间,当汽车加速运动时,液体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向汽车后方运动,把气泡挤向汽车行驶的方向;当汽车减速运动时,液体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向汽车行驶的方向运动,把气泡挤向汽车行驶的反方向.故答案为:A。
8.一架在高空水平匀速飞行的飞机,分别在间隔相等的时间内投下A、B、C、D四个物体(不计空气阻力),则站在地面上的人看到的物体的位置是(▲)
【答案】C
【解析】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称为惯性,故利用惯性的知识分析判断即可解决。
【分析】能利用惯性的知识分析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详解】飞机上释放的物体做平抛运动,即在竖直方向上,向下是做加速运动的,在水平方向上,由于惯性,每个物体都是做匀速直线运动,由于不计阻力,其运动的速度和飞机的速度相同,所以释放的物体全部在飞机的正下方,故在空中形成一条竖直直线。故选C。
9.请你认真观察如图,利用类似下图实验装置,对物体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力将会怎样运动,你的推论是(▲)
A.物体的运动方向一定发生改变 B.物体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C.物体的速度一定会改变 D.以上结论均不正确
【答案】B
【解析】这是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要根据实验得出的结论,进行理想化的推理.三次实验的水平表面不同,小车运动距离不同,从中发现变化规律再进行推理。
【分析】对于理想实验一定要明确,来源于实际实验,经过合理的推理得出,所以要分清实验事实、直接得出的结论、理想化推理的结论。
【详解】三次实验中,毛巾、棉布、木板表面越来越光滑,摩擦力越来越小,看到小车运动距离越来越远,所以直接得出的结论是水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距离越远,按照这样的变化规律进行理想化的推理,当水平面绝对光滑时,小车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即匀速直线运动。
故选B。
10.如图所示,一个小钢球用细线悬挂在列车的顶棚上,如果小钢球突然向右摆动,则列车的运动状态可能是(▲)
(1)列车突然向左启动;
(2)列车突然向右启动;
(3)列车向左运动时,突然刹车;
(4)列车向右运动时,突然刹车。
A.(1)和(4) B.(1)和(3) C.(2)和(3) D.(2)和(4)
【答案】A
【解析】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原来静止的物体具有保持静止状态的性质;原来处于运动的物体,具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惯性在实际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只要把本题中的小钢球和平时坐在行驶的客车中的自己进行类比,解决此类问题应该不是难事。
【详解】一个小钢球用细线悬挂在列车的顶棚上,如果列车原来是静止的,那小钢球也是静止的,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这时小钢球如果突然向右摆动,说明列车相对小钢球向左运动,那就是此时列车突然向左启动;如果列车原来是运动的,那小钢球就具有和列车一样的速度,由于惯性要以原来的速度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时小钢球如果突然向右摆动,说明列车的向右的速度小于小钢球向右的速度,所以也可能是列车向右运动时,突然刹车.故A选项正确,B、C、D选项均错误。故选A。
11.在汽车拉力赛的比赛现场看比赛,在如图所示的“S”形弯道,站什么位置比较安全(▲)
A.甲、丙 B.甲、丁 C.乙、丙 D.乙、丁
【答案】C
【解析】解决本题需掌握:车具有惯性,即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称为惯性.
【分析】物体的惯性是指物体能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和静止状态的性质,要注意知识与实际应用的联系。
【详解】由图可知,当车在路上行驶时,如果车失去控制,由于惯性,车将会沿原来运动的方向冲出,即会冲到图中的甲区和丁区,故人在乙区或丙区是相对安全的。故选C。
12.在日常生活中,惯性现象既有利,也有弊。以下属于利用惯性“利”的一项是(▲)
A.赛车在转弯时滑出赛道 B.人踩到西瓜皮上会滑倒
C.用手拍掉衣服上的灰尘 D.高速行驶的汽车突然刹车时,乘客向前倾
【答案】C
【解析】惯性是保持物体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判断惯性是否有利,关键看惯性造成的后果。
【分析】惯性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增大有利的惯性,减小有害的惯性,同学们不但要能够分清,还要学会合理利用。
【详解】A、赛车在转弯时,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继续向前的运动状态,容易滑出赛道,无法继续完成比赛,是有弊的,故A错。B、人踩到西瓜皮时,脚下的摩擦力减小,会突然加快向前运动的速度,而人的上身由于惯性还在后面,就会滑倒,是有弊的,故B错。C、拍打衣服上的灰尘,衣服被拍后开始运动,而灰尘由于惯性还要保持静止,就离开了衣服,这样就达到了除去灰尘的目的,是有利的。故C对。D、汽车突然刹车时,人的脚由于受到车的摩擦力不再前进,而人的上身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的高速运动,会向前倾倒,造成事故,是有弊的,故D错。故选C
13.在如图所示的情况中,满足二力平衡条件的是(▲)
【答案】A
【解析】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分析】此题考查了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要掌握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四点缺一不可。
【详解】A、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是一对平衡力;B、两个力不在同一直线上,不是平衡力;C、两个力的大小不相等,不是平衡力;D、两个力不在同一物体上,不是平衡力。故选A。
14.如图所示的装置处于静止,细绳和弹簧测力计的质量忽略不计,不考虑细绳与滑轮之间的摩擦,两端挂的重物各为10N,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和小车受到的合力分别为(▲)
A.10N,20N B.10N,10N C.10N,ON D.20N,10N
【答案】C
【解析】两端所挂重物由于重力的作用,通过绳子对小车施加了相反方向的两个拉力,拉力的大小等于重物的重力,等于10N,同一直线上相反方向上的两个力的合力等于两力之差;弹簧测量的示数等于弹簧测力计一端所受力的大小。
【分析】此题考查了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合力,考查的是我们分析力的能力,是一道基础题。
【详解】细绳和弹簧测力计的质量忽略不计,不考虑细绳与滑轮之间的摩擦,小车在水平方向上受到了两个力的作用,向左的拉力10N(拉力的大小等于左端物体的重力),向右的拉力为10N,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合力的大小等于两力之差为0N;弹簧测力计受到了相反方向的两个力的作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其中一个力的大小,为10N。故选C。
15.如图所示,在一根结实的细绳的一端拴一个小球,绳子的另一端固定在悬挂点O上,做成一个单摆。拉动小球到B处,放手后使它摆动起来,不计空气阻力,小球在摆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球运动到最低处A时,细绳对它的拉力与它受到的重力平衡
B.小球运动到最低处A时,细绳对它的拉力大于它受到的重力
C.小球运动到最高处C时,细绳对它的拉力与它受到的重力平衡
D.小球回到最高处B时,细绳对它的拉力与它受到的重力平衡
【答案】B
【解析】二力平衡的条件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一个物体上。
【分析】本题考查了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熟练掌握二力平衡的条件是解题关键。
【详解】小球运动到最低处A时,速度与力的方向垂直,合力方向指向拉力,提供向心力,拉力大于重力,故选项A错误,选项B正确;小球运动到最高处B和C时,细绳对它的拉力和它受到的重力方向没有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且大小不相等,故不是平衡力,故选项CD错误.故选:B。
16.如图所示,物体B的上表面水平,B上表面放着A物体,当它们一起沿斜面匀速下滑时,A物体受到的力(▲)
A.只有重力 B.有重力、支持力、摩擦力
C.有重力、支持力、摩擦力和斜面对它的弹力 D.只有重力和支持力
【答案】D
【解析】受力分析的顺序是:先重力后接触力(先弹力后摩擦力),对物体受力分析判断。
【分析】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应按照受力分析的顺序进行,必要的时候可根据物体的状态(如平衡状态)来判断力的有无。
【详解】因为A匀速运动,所以受力是平衡的,AB同时以相同的速度下滑,没有相对运动趋势,没有摩擦力;则A只受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ABC错误,D正确。故选D。
17.如图中,弹簧固定在天花板A上,下端悬挂物体C,弹簧自重不计,下列各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A.A对B的拉力和B对A的拉力
B.B对A的拉力和B对C的拉力
C.A对B的拉力和B受到的重力
D.B对C的拉力和C受到的重力
【答案】D
【解析】判断平衡力要严格依据二力平衡的条件,满足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一条直线上,才能确定是一对平衡力。
【分析】牢记二力平衡条件,并在具体运用中细心核对,定能准确判断二力的平衡情况。
【详解】A、这两个力并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因此不是一对平衡力;B、这两个力一个作用在A上,一个作用在C上,也不是一对平衡力;C、B为弹簧,它的自重不计,而A对它的拉力还包括了对物体C的拉力,因此不是一对平衡力;D、这两个力都作用在C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一条直线上,是一对平衡力。故选D。
18.如图所示,小瑞用水平方向的推力推木箱,而木箱没有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瑞对木箱的推力和木箱对小瑞的推力是一对平衡力
B.小瑞对木箱的推力与地面对木箱的阻力是相互作用的力
C.小瑞对木箱的推力小于木箱对小瑞的推力
D.小瑞对木箱的推力与地面对木箱的阻力是一对平衡力
【答案】D
【解析】(1)二力平衡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作用于同一物体上.缺一不可。(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两个相互的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作用于两个不同的物体上。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平衡状态的判断、惯性的理解等,属力学综合题,难度不大。
【详解】A、小瑞对木箱的推力和木箱对小瑞的推力不作用在一个物体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不是一对平衡力。故A错误;BD、小瑞对木箱的推力与地面对木箱的阻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作用于同一物体上.符合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一对平衡力.故B错误,D正确;C、小瑞对木箱的推力和木箱对小瑞的推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故C错误.故选D。
19.一物体质量是10kg,若使它以10m/s的速度匀速上升,它受到的拉力(▲)
A.等于10N B.等于98N C.大于98N D.小于98N
【答案】B
【解析】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受平衡力,拉力与重力平衡,根据二力平衡条件求物体所受的拉力。
【分析】 本题考查了重力的计算和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由物体保持平衡状态得出物体受的是平衡力是解题的关键。
【详解】(1)物体的重力:G=mg=10kg×9.8N/kg=98N。(2)当物体以10m/s的速度匀速上升时,物体所受的拉力和重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拉力是98N。故选B。
20.如图,两个材质、质量、大小完全相同的小球静止在同一条竖直线上,受到两个方向相反的水平拉力,下列选项中,正确表示小球运动情况的是(▲)
【答案】C
【解析】分别以两球组成的系统、下边的球为研究对象,根据球的受力情况分析答题。
【分析】本题考查了判断球的状态,巧妙地选择研究对象、对物体正确受力分析即可正确解题。
【详解】以两球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两球在水平方向所受合力为F,方向向右,与天花板相连接的绳子向右倾斜,下边的球在水平方向受到细绳斜向右上方的拉力,水平向左的拉力作用而静止,下边细绳应向左倾斜,由图示可知,C正确;故选C。
21.如图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和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B.木块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和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C.木块对水平面的压力和水平面对木块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木块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和手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答案】C
【解析】一对平衡力等大、反向、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它们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不同物体上.据此分析答题。
【分析】本题考查了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判断,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正确进行受力分析即可解题。
【详解】A、由图知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和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不在同一直线上,不是一对平衡力,故A错误;B、木块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和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作用在弹簧测力计和木块两个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故B错误;C、木块对水平面的压力和水平面对木块的支持力作用在地面和木块两个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C正确;D、木块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和手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不在同一直线上,不是相互作用力,也不是平衡力,故D错误。故选C。
22.如图所示,小车在水平面上匀速行驶,车内光滑的桌面上放着两物体与小车速度相同,且M>m。在小车突然停止运动时,M和m会由于惯性而继续运动,在m离开桌面前(▲)
A.M可能碰上m B.M离m会越来越远
C.M与m之间距离不变 D.条件不足无法判定
【答案】C
【解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的时候,总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和掌握。
【详解】在小车突然停止时,由于是光滑的桌面,M和m在水平方向不受力的作用,由牛顿第一定律,即惯性定律可知:两物体都要保持原来的速度匀速向前运动,由于是匀速,所以M与m之间距离不变。故选C。
23.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手段,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需要相应的知识,还要注意运用科学方法。理想实验有时更能深刻地反映自然规律。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伽利略设想了一个理想实验,如图所示。以下为他的设想步骤:
①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
②两个对接的斜面,让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
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时的高度;
④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水平面,小球要沿水平面做持续的匀速直线运动。
上述理想实验的设想步骤按正确的顺序排列是(▲)
A.②③①④ B.②①④③ C.③②①④ D.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历史上有两种对立的观点:亚里士多德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伽利略等人认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现在人们普遍认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的观点是正确的,这一观点无法经过实验直接证实,而是在大量实验事实的基础上,经过推理概括得出的。
【分析】记住历史上关于力和运动关系的两种对立观点,并知道哪一个是正确的;掌握推理法的思想。
【详解】伽利略的观点是在实验事实的基础上,经过推理概括得出结论,第一步是实验事实,即②;小球滚到右斜面的高度与小球自由放手的位置接近,摩擦越小越接近,得出推理,如果无摩擦,小球上升的高度与自由放手位置相同,即第二步是③;继续推理,在无摩擦的情况下如果改变右侧斜面的倾斜程度,减小倾角,仍能使小球上升的高度与自由手的位置相同,即第三步是①;继续大胆推理,在无摩擦的情况下,右侧斜面继续减小倾角为0,即水平,则小球永远运动,即第四步是④。按照这样的思维程序排列顺序。故顺序为:②③①④,选A。
24.练习移动射击时,竖直安装并固定一圆形靶,靶的水平和竖起直径将靶面分成四个区域,如图所示,当水平向右平行于靶面运动的汽车经过靶时,车上的运动员枪口对准靶心并立即射击,子弹可能落在(▲)
A.I区
B.II区
C.III区
D.IV区
【答案】B
【解析】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惯性是物体固有的属性;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分析】本题考查了惯性和重力知识的应用,难度不大,理解相关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
【详解】汽车向右平行于靶面运动,车上的运动员枪口对准靶心并立即射击,子弹射出后由于惯性继续向右运动,又由于受到重力作用,向下运动,所以子弹会射向靶面的右下方,即Ⅱ区。故选B。
25.下列关于力与运动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自行车从斜坡冲下来时不容易停下来,说明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B.物体不受力的情况下也能运动
C.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受到的力也可能是平衡力
D.只受一对平衡力匀速运动的物体,若去掉其中一个力,则物体的运动速度一定增大
【答案】B
【解析】【分析】【详解】惯性大小只与质量有关,与速度无关,自行车下坡时其质量不变,因此惯性不变,A错误;物体不受力的作用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B正确;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其速度的方向始终在变化,受到的是非平衡力的作用,C错误;物体在只受两个平衡力的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去掉其中一个力,若去掉的力方向与原来的运动方向相同,则体做减速运动;若去掉的力方向与原来的运动方向相反,则物体做加速运动,D错误。故选B。
26.如图所示(俯视看)以速度υ匀速运动的列车车厢里有一水平桌面,桌上有一静止小球,突然沿图中虚线所示路线由A运动到B,这时列车正在(▲)
A.减速行驶,向南转弯 B.减速行驶,向北转弯
C.加速行驶,向南转弯 D.加速行驶,向北转弯
【答案】A
【解析】小球与列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小球沿如图(俯视图)中的虚线从A点运动到B点.知小球向前运动,是由于惯性,列车和桌子的速度慢下来,小球要保持以前的速度继续运行,所以会向前运动。小球与桌面的摩擦力可以不计,出现如图的曲线,是因为桌子跟着列车向南拐弯,而小球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分析】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小球具有惯性,保持以前的运动状态,向前运动,是因为列车减速,向北偏转,是因为列车向南拐弯。
【详解】小球与水平面间的摩擦可以不计,所以小球在水平面内不受力作用,始终与列车一起向前做匀速直线运动,发现小球沿如图(俯视图)中的虚线从A点运动到B点。知列车和桌子的速度慢下来,小球要保持以前的速度继续运行,所以会向前运动.出现如图的曲线,是因为桌子跟着列车向南拐弯,而小球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7.如图所示,铅球从a处向右上方推出,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后落到地面b处,铅球在飞行过程中,不断改变的是(▲)
A.惯性的大小
B.运动的方向
C.受重力的大小
D.受重力的个数
【答案】B
【解析】①惯性是物体本身具有的属性,决定于物体的质量;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速度和方向两个方面:③物体受到的重力与其质量成正比。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惯性特点、重力与质量关系、力的作用效果的理解和应用,正确理解基本规律,是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
【详解】A. 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决定于质量,铅球运动过程中质量不变,所以惯性大小不变。不符合题意;B.铅球出手后,由于惯性向前运动,同时受到重力的作用,在空中画出一道弧线后落到地面b处,运动方向不断变化。符合题意;C. 物体受到的重力与质量成正比,铅球飞行过程中,质量不变,所以重力不变。不符合题意;D. 一个物体只受到一个重力的作用。不符合题意。故选B。
28.如图所示,叠放在一起的A、B、C三个石块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石块受到A石块的重力和压力的作用
B.B石块受到三个力的作用
C.C石块对B石块的支持力和A石块对B石块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D.A、B、C三个石块所受合力不为零
【答案】B
【解析】(1)以B物体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解答ABC;(2)平衡力的合力为零。
【分析】考查整体法与隔离法、平衡力.优先考虑整体法,先整体后隔离,这是一道难题。
【详解】AB、B石块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C石块对B的支持力、A石块对B石块的压力三个力的作用;故A错误,B正确;C、B石块处于静止状态,受到的力是平衡力即C石块对B的支持力与B石块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A石块对B石块的压力之和是一对平衡力,故C错误;D、A、B、C三个石块处于静止状态所受合力为零,故D错误.故选B。
29.“悬空的磁环”实验中,若所用的磁环都一样,中间的塑料管是光滑的。当甲、乙两个磁环处于静止状态时,它们之间的距离为h1,如图所示,再往乙的正上方套入丙磁环,当丙悬空并静止后,甲、乙之间的距离变为h2,乙、丙之间的距离为h3。已知磁环间的斥力随它们距离的减小面增大,则h1、h2、h3之间的大小关系满足(▲)
A.h1>h2,h2>h3 B.h1>h2,h2

【答案】B
【解析】处于静止状态的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根据甲乙丙之间力的作用大小判断距离间的关系。
【分析】本题中甲乙丙三个物体是靠磁场来相互作用的,能对它们各自的受力情况正确分析是解答的关键。
【详解】设每个磁环的重力为G,则当甲乙两磁环处于静止状态时,甲乙之间的力大小为G,此时所对应的距离为h1;当丙磁环套在乙上方,甲、乙、丙都处于静止状态时,乙丙之间力的大小为G,对应的距离为h3,甲乙之间力的大小为2G,对应的距离为h2,根据磁环间的斥力随距离的减小而增大的原理可知,h1>h2,h230.某次演练中,直升机悬停于高空,一伞兵(含伞)跳伞后竖直降落,其速度υ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在0∽t1内,伞兵受到的重力小于阻力
B.在t1∽t2内,伞兵受到的重力等于阻力
C.在t2∽t3内,伞兵受到的重力大于阻力
D.在t2∽t3内,伞兵受到的阻力保持不变
【答案】B
【解析】观察图象可知,伞兵的运动状态可分为三段:0~t1,t1~t2,t2~t3,三段中运动的状态不同,重力与阻力的关系也不同。
【分析】本题考查了平衡力的知识.学会分析图象,从中找出有用的信息,结合平衡力的知识进行判断,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详解】A、从图象中可以看出0~t1,速度在增大,受到的重力大于阻力;故A错误;B、从图象中可以看出t1~t2,速度不变,即做匀速直线运动,因此伞兵受到的重力等于阻力,故B正确;C、从图象中可以看出t2~t1,速度在减小,因此受到的重力小于阻力,并且速度越大,阻力越大,因此阻力在逐渐减小;故CD错误.故选B。
31.如图所示,无风时,站在地面上的小蚂蚁骄傲地拖着果实,对于该精致的果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果实静止是因为蚂蚁对它的支持力小于果实受到的重力
B.果实静止是因为蚂蚁对它的支持力大于果实受到的重力
C.果实受到重力和蚂蚁的支持力作用,这是一对平衡力
D.果实受到重力和蚂蚁的支持力作用,这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答案】C
【解析】(1)二力平衡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2)相互作用力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3)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到的力是平衡力。
【分析】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知道平衡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平衡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详解】(1)果实受到重力和蚂蚁的支持力作用,二者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符合二力平衡的条件,故C选项说法正确,D选项说法不正确;(2)果实能够静止,是因为蚂蚁对它的支持力等于果实受到的重力,故AB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C。
32.小轩很喜欢爸爸新买的数码照相机,在旅途中拍下了火车内桌面上塑料杯瞬间的不同状态,如下图的甲乙丙,则下列关于火车运动状态的判断可能正确的是(▲)
A.甲图中火车在匀速运动,乙图中火车突然向左加速,丙图中火车突然向左减速
B.甲图中火车在匀速运动,乙图中火车突然向右加速,丙图中火车突然向左加速
C.甲图中火车在减速运动,乙图中火车突然向左减速,丙图中火车突然向右加速
D.甲图中火车在加速运动,乙图中火车突然向左加速,丙图中火车突然向右减速
【答案】A
【解析】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当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时,惯性会显现出来,根据惯性的知识,结合图片中物体的运动状态可做出分析。
【分析】此题主要利用了惯性的知识对火车的运动状态进行判断,认真读图,明确惯性对塑料杯运动状态的影响是关键,同时,本题中并未说明火车的运动方向,因此,当塑料杯倾倒时,实际存在两种可能性,分析时一定要全面,不能遗漏。
【详解】甲图中,物体相对于桌面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因此它们的运动状态是相同的,说明此时火车在匀速运动;
乙图中,物体向右倾倒,说明火车突然向左加速(或向右减速),因为,火车突然向左加速时,塑料杯的下部由于摩擦也随着加速,而上部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才会向右倾倒;火车向右减速时的情形也可用类似的方法解释;
丙图中,物体右左倾倒,说明火车突然向左减速(或向右加速),因为,火车突然向左减速时,塑料杯的下部由于摩擦也随着减速,而上部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才会向左倾倒;火车向右加速时的情形也可用类似的方法解释.综上所述,甲图中火车在匀速运动,乙图中火车突然向左加速(或向右减速),丙图中火车突然向左减速(或向右加速),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33.如图所示的惯性小实验中,拨动左边的弹性片,它能将右边的小的硬纸片弹走,然而纸片上的砝码未被弹走,这是为什么呢?张云晨同学对这种现象作以下解释:①砝码由于惯性继续保留在原来的位置;②松手后,使弹性片击打硬纸片;③硬纸片由于受到力的作用,由静止状态变为运动状态,飞出去了;④用力拨动弹性片,使弹性片发生弹性形变。这四句话最合理的排列顺序是(▲)
A.②③④① B.②③①④ C.④②③① D.②④③①
【答案】C
【解析】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即惯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分析】【详解】小纸片和砝码原来都是静止的,用力拨动弹性片,使弹性片发生弹性形变,松手后,使弹性片击打硬纸片,小纸片受力运动,砝码由于惯性留在原处;故顺序为④②③①。选C。
34.用测力计拉着一个重为G的物体竖直向上运动,它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测力计示数等于G的哪段(▲)
A.a、c段 B.a、b、c段 C.d段 D.b、d段
【答案】B
【解析】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物体受平衡力,且平衡力大小相等,分析图象,找出速度不随时间变化的线段便可。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对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关键是能够从速度时间图象中找出速度不变的时间段。
【详解】a、b、c三段时间变化,但物体的速度大小不变,说明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所以受到的重力和拉力平衡,大小相等。故选B。
35.如图所示,一物块放在粗糙水平地面上,弹簧的一端与物块相连,另一端固定在墙壁上,弹簧保持自然长度时物体的右端对准A点。把物块水平向右拉,使物块的右端对准C点后放手物块就由C运动到A,再由A到B、由B到A、A到C ...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C到A段,物体受到的合力增大
B.从B到A段,物体受到的合力增大
C.重新回到A点时物体受到的合力最大
D.从A到C 段,物体受到的合力增大
【答案】D
【解析】物体由C运动到A的过程中,受水平向左的拉力和水平向右的摩擦力作用;并且拉力越来越小;物体由从B运动到A的过程中,受水平向右的推力和水平向左的摩擦力作用,并且推力越来越小;物体在A点时,只受摩擦力作用,当在A点静止时,合力为零;物体由从A到C'的过程中,受水平向左的拉力和水平向左的摩擦力作用,并且拉力越来越大;然后根据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进行判断各选项的对错。
【分析】此题重点考查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弹簧弹力的认识,二是对多个力的合力方向的把握,对于此题无具体参数,只进行定性分析即可。
【详解】A、从C到A段,物体受水平向左的拉力和水平向右的摩擦力作用;并且拉力越来越小;合力等于二力之差,因此合力的大小先减小后增大;故A错误;B、当从B点到A点时,物体受水平向右的推力和水平向左的摩擦力作用,并且推力越来越小;合力等于二力之差,到达A点时,推力为零,合力等于摩擦力,因此合力的大小先减小后增大;故B错误;C、当物体在A点,合力等于摩擦力,不是最大,故C错误;D、物体从A到C'点的过程中,物体受到水平向左的拉力和水平向左的摩擦力,并且拉力越来越大,合力的大小等于二力之和,即合力越来越大,故D正确。故选D。
36.如图所示,在弹簧测力计下挂一物体A和吊篮B,一个人站在篮中,此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700N,
当人用100N的力竖直向下拉A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
A.800N B.600N C.700N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答案】C
【解析】以物体A、吊篮B及人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对它们进行受力分析,然后由平衡条件求出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分析】本题考查了受力分析、平衡条件的应用,正确地选择研究对象是本题解题的关键。
【详解】(1)开始时,物体A、吊篮B及人组成的系统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G与竖直向上的弹簧秤的拉力F作用而静止,处于平衡状态,由平衡条件知:G=F=700N;(2)人对A的拉力是内力,人用100N的力拉A时,物体A、吊篮B及人组成的系统受力情况不变,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仍为700N.故选C。
若小球在运动过程中只受到力F的作用,且运动过程中力F始终保持不变,则小球的运动轨迹(用虚线表示)如图所示,其中不可能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1)掌握力的两种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2)能根据物体的运动轨迹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变化情况。
【详解】A、如图,小球如果依靠惯性水平向右运动时,再受到一个竖直向下的力的作用,小球进行如图的曲线运动。不符合题意。B、如图,小球的运动方向、运动速度都没有改变,则应不受力或受力平衡;但小球只受到竖直向上的力的作用,这种现象是不存在的.符合题意。C、如图,小球如果原来竖直向上运动时,再受到一个竖直向上的力的作用,小球进行竖直向上的加速运动。不符合题意。D、如图,小球如果依靠惯性向右上方直线运动时,再受到一个竖直向下的力的作用,小球进行如图的曲线运动。不符合题意故选B。
38.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下挂着铁块P,其正下方的水平地面上放着一块条形磁铁Q,P和Q均处于静止状态。已知P和Q的重力分别为G和3G,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大小为G
B.P对Q的吸引力和地面对Q的支持力大小分别为G和2G
C.P对Q的吸引力和Q对P的吸引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均为G
D.弹簧测力计对P的拉力和Q对P的吸引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均为2G
【答案】B
【解析】(1)P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大小等于P受到的力即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2)对P、Q分别受力分析,利用力的平衡条件和相互作用力得出PQ之间吸引力的大小和地面对Q的支持力的大小;
(3)二力平衡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4)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分析】本题考查了平衡力的判断,关键是对会P、Q进行受理分析得出各力之间的大小关系,同时要注意二力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是:是否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详解】(1)P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为2G,故A不正确;(2)对P受力分析可知,受到竖直向上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弹、Q对P的吸引力FQP,竖直向下的重力G,
根据力的平衡条件可得:FQP=F弹-GP=2G-G=G,
∵P对Q的吸引力和Q对P的吸引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C不正确;
∴FPQ=FQP=G,对Q点受力分析可知,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支持力、P对Q的吸引力,根据力的平衡条件可得:F支持=GQ-FPQ=3G-G=2G,故B正确;
(3)弹簧测力计对P的拉力和Q对P的吸引力,两个力的大小不相等,所以不是一对平衡力,故D不正确.故选B。
39.如图所示是一种汽车安全带控制装置的示意图。当汽车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摆锤竖直悬挂,锁棒水平,棘轮可以自由转动,安全带能被拉动,当汽车突然刹车时,摆锤由于惯性绕轴摆动,使得锁棒锁定棘轮的转动,安全带不能被拉动,若摆锤从图中实线位置摆到虚线位置,汽车的可能运动方向和运动状态是(▲)
A.向右行驶,突然刹车 B.向左行驶,突然刹车
C.向左行驶,匀速直线运动 D.向右行驶,匀速直线运动
【答案】A
【解析】物体具有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当车静止或匀速行驶时,摆锤自然下垂,根据提铺的提动情况判断汽车的运动情况。
【分析】本题考查了惯性在生活中的应用,惯性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学习时,多联系、多分析、多积累,努力提高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详解】A.摆锤与车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当车突然利车时,摆锤的上端随车减速静止,而下端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前运动,向右摆,符合题意,故A正确;B.摆锤与车一起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当车突然刹车时,摆量的上喻随车减速静止,而下端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前运动,向左摆,不符合题意,故B错:C.车匀通向左行驶,摆锤自然下垂,不符合题意,故C错;D.车匀速向右行驶,摆锤自然下垂,不符合题意,故D错。故选A。
40.“蹦极”,是一项刺激的极限运动,运动员将一端固定的长弹性绳绑在踝关节处,从几十米高处跳下。在某次蹦极中,弹性绳弹力F的大小随时间t的变化图像如图所示,其中t2、t4时刻图线的倾斜度最大。将蹦极过程近似为在竖直方向的运动,弹性绳的弹力F与弹性绳的伸长量Δx成正比,空气阻力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t2时间内运动员所受合力竖直向上
B.t2∽t4时间内运动员的速度先减少后增大
C.t3时刻运动员的速度最大
D.t4时刻运动员具有向下的最大速度
【答案】B
【解析】【分析】【详解】t2、t4为重力等于弹力的平衡点,此时速度最大,但t2时方向向下,t4时方向向上,固有:A.t1∽t2时间内运动员所受合力竖直向下,A错误。B.t2∽t4时间内运动员的速度先减少后增大,B正确。C.t3时刻运动员的速度最小为0,C错误,D.t4时刻运动员具有向上的最大速度,D错误。故选B。
41.为了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小敏进行了如下实验: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毛巾、棉布,让同一辆小车由同一斜面上,分别从A、B、C处静止开始滑下,观察小车在不同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记录在表中,实验重复三次。
表面材料 小车运动的距离/cm
从A处下滑 从B处下滑 从C处下滑
毛巾 44 45 46 27 28 27 14 13 13
棉布 50 51 50 31 30 31 16 15 16
木板 67 68 68 41 40 41 21 20 21
(1)实验中,要使小车在水平面上开始运动时的速度相同,小车应从斜面的 ▲ 处滑下。
(2)比较实验数据发现,小车运动状态改变最慢的是在 ▲ 表面上。
(3)实验结果能证明 ▲ (选填序号)。
A.物体运动需要力
B.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牛顿第一定律
【答案】(1)同一高度;(2)木块;(3)B
【解析】(1)小车在同一斜面顶端自由下滑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同一小车在同一高度,具有的重力势能相同,自由滑下,重力势能转化成的动能相同,小车质量相同,速度相同。(2)通过小车的运动距离反应速度的变化和摩擦阻力的大小。(3)力是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分析】注意探究牛頓第一定律实验中,确保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才可以通过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来探究小车的运动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
【详解】(1)探究小车从不同表面的运动情况,保持其他因素不变,保持相同小车的初速度相同;要便小车的初速度相同,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2)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因此小车在木板表面上受到摩擦力最小,小车速度减小的越慢。(3)由记录的数据可见,受到的摩擦力越大,小车的速度减小的越快,因此证明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牛顿第一定律是无法直接用实验证明的,它是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推理得出的,因此这个实验不能证明牛顿第一定律。故答案为:(1)同一高度;(2)木块;(3)B。
42.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中,小明选择了如图乙的装置,把一个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小华选择了如图甲的装置。把小卡片两端细线绕过滑轮,并挂上钩码。
(1)小明在实验中,发现当左边挂的钩码为100g,右边挂的钩码为150g时,木块刚好做匀速直线运
动,因此他认为两个力平衡时,其大小不一定相等。他的结论是 ▲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他的探究方法不科学的原因是 ▲ 。
(2)小华实验中选择小卡片的目的是 ▲ (选填“考虑”、“不考虑”)小卡片的重力;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 ▲ ,并通过调整 ▲ 来改变拉力的大小。
(3)当小卡片平衡时,小华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松手后小卡片 ▲ (选填“能”或“不能”)平衡。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不在 ▲ 的两个力能否平衡;把纸片从中间剪开,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两个力必须在 ▲ (选填“相同”或“不同”)物体上。
【答案】(1)错误;木块和桌面之间存在摩擦力;(2)不考虑;相反;钩码个数;(3)不能;同一直线;相同
【解析】(1)研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必须在物体水平方向不受其他外力的情况下进行,而两个物体接触时,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物体之间产生阻碍物体运动的摩擦力;(2)由于重力对实验有一定的影响,所以物体的重力越小影响越小;定滑轮不能改变力的大小,但是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实验中通过调节钩码的个数来改变卡片受到的力;(3)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小卡片上受到的两个拉力就不在一条直线上,是验证不在同一直线上两个力是否平衡;探究二力平衡时,验证两个力需要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可以把小卡片分成两半变成两个物体。
【分析】此题探究的是二力平衡的条件,注意从二力平衡的四个条件进行分析;二力平衡是初中物理力学中的难点,也是一个重点需要掌握。
【详解】(1)普通的桌子表面不够光滑,物体放在上面的时候必然要受到摩擦力的作用,影响实验结果,实验过程中没有考惠到桌面是粗植的,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到摩擦力作用;所以此结论是错误的;(2)由于小卡片的质量较小,所以实验中选择小卡片的目的是不考虑小卡片的重力;小卡片两端通过滑轮各挂一个钩码,两个钩码由于重力通过绳子对小卡片施加了两个相反方向的拉力:并通过调整钩码个数来改变拉力的大小。(3)把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小卡片两端的拉力就不在一条直线上,纸片就会转动,说明了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不能平衡;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用剪刀把小卡片剪成两个更小的卡片,观察两个更小卡片是否平衡。故答案为:(1)错误;木块和桌面之间存在摩擦力;(2)不考虑;相反;钩码个数;(3)不能;同一直线;相同。
43.从高空下落的物体,速度会越来越快,而所受空气阻力也会随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因此物体下落一段距离后将以某一速度做匀速运动,通常把这个速度称为收尾速度。例如雨滴从高空下落后越来越快,但在接近地面时做匀速运动。
研究发现,在相同环境条件下,空气对不同材质的球形物体的阻力与球的半径和球的速度都有关系,下表为某次研究的实验数据
小球编号 1 2 3 4 5
小球质量(g) 2 5 45 40
小球半径(cm) 0.5 0.5 1.5 2 4
小球收尾速度(m/s) 16 40 40 20
(1)小明通过比较 ▲ 号小球得出结论:相同半径的小球,质量大的收尾速度也大。
(2)编号为4号的小球,当小球受到的阻力最大时的速度为 ▲ m/s,此时小球受到的阻力为 ▲ N,依据的原理是 ▲ 。(g=10N/kg)
(3)小明通过比较表格中4、5号小球的数据得出;小球的收尾速度除了与小球的质量有关,还与小球的半径有关。请给5号小球的质量设置合适的数据并对其收尾速度进行合理的推测,填入表格中。
【答案】(1)1、2;(2)20;0.4;二力平衡;(3)40;小于20m/s
【解析】当编号为1和2的小球进行对比时,发现阿者半径相同,质量不同,收尾速度也不同。分析其中规律,当物体登于平衡状态时,所受的力就是平衡力。平衡力的特点之一是两个力大小相等。根据表格数据可得,质量越大的小球收是速度越大,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所受空气阻力也会随速度的增大面增大,此时物体受到的是平衡力,即重力与空气通力大小相等。本题的最后一向需要利用控制变量法,只改变小球的半径,分析收尾速度。
【分析】【详解】(1)从表格数据中可得:小球1和小球2半径相同,质量大的收尾速度也大;(2)因为4号小球在接近地面时作匀速运动,所受空气阻力也会随速度的增大而增大,所以最大速度为20m/s。小球重力G=mg=0.04kg×10N/kg=0.4N小球处于平衡状态,根据二力平衡条件,所受重力与阻力相等,都是0.4N;(3)根据控制变量法,可以让4号和5号小球质量相等,都是40g,只改变小球半径。半径越大,小球收尾速度越小。所以5号小球的收尾速度大约在小于20m/s的范围内。故答案为:(1)1、2;(2)20;0.4;二力平衡;(3)40;小于20m/s。
44.某校物理兴趣小组开展了“让纸飞机飞得更远”的活动。活动中,同学们充分考虑了影响纸飞机飞行距离大小的相关因素,比如:
甲同学认为:纸飞机所处的环境条件(风向、风速、风力等)是关键;
乙同学认为:纸飞机的形状最重要;
丙同学认为:纸飞机的质量对飞行距离影响很大;
丁同学认为:飞行前,对机头哈口气可以大大提高飞行距离(如图);
(1)除了以上几个同学的观点,你认为纸飞机飞行距离还可能跟 ▲ 有关。你是根据什么生活经验或物理现象、物理规律进行猜测的? ▲ 。
(2)纸飞机在空中飞行时,主要受到 ▲ 和 ▲ (填施力物体名称)的力的作用,处于 ▲ (选填“平衡状态”或“非平衡状态”)。
(3)如果正如丁同学所言,“哈气”能提高纸飞机飞行的距离,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 。
【答案】(1)高度;(速度、角度等);滑翔机起飞点越高飞得越远(抛铅球速度越快,飞得越远、抛铅球45度角投掷,距离最远等);(2)地球;空气;非平衡状态;(3)利用水蒸气液化,增大纸飞机机头的质量,使飞机重心前移,更利于飞行
【解析】(1)根据生活经验结合学过的物理知识猜想;(2)在地球表面的物体受到地球的重力作用,纸飞机在空中飞行时受到竖直向下重力作用,还受到空气阻力的作用;纸飞机受非平衡力作用,处于非平衡状态;(3)水蒸气液化,增大纸飞机机头的质量,使飞机重心前移,有利于飞行。
【分析】本题结合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纸飞机着手,提出问题,理论联系实际。
【详解】(1)根据生活经验结合学过的物理知识知道:滑翔机起飞点越高飞得越远;抛铅球速度越快,飞得越远;抛铅球45度角投掷,距离最远;所以猜想:纸飞机飞行距离还可能跟高度、速度、角度有关;(2)纸飞机在空中飞行时,主要受到地球的重力和空气的阻力作用,不是平衡力,处于非平衡状态;(3)对着纸飞机机头“哈气”,温度较高的水蒸气发生液化,增大纸飞机机头的质量,使飞机重心前移,有利于飞行,所以能提高纸飞机飞行的距离。故答案为:(1)高度;(速度、角度等);滑翔机起飞点越高飞得越远(抛铅球速度越快,飞得越远、抛铅球45度角投掷,距离最远等);(2)地球;空气;非平衡状态;(3)利用水蒸气液化,增大纸飞机机头的质量,使飞机重心前移,更利于飞行。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七下第三章:《牛顿第一定律及二力平衡》培优训练
1.下面对牛顿第一定律的几种看法,其中正确的是( )
A.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是做不出来的,因此该定律不能肯定是正确的
B.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可以做出来,因此该定律是正确的
C.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虽然现在做不出来,但总有一天可以用实验来验证
D.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虽然做不出来,但可以经过科学推理得出来
2.如图所示,拎着细绳甩系在绳上的石头,使其做圆周运动,若石头绕到图中位置,石头所受的一切外力均消失,则石头将沿图中的哪个方向飞行( )
A.甲 B.乙
C.丙 D.以上都有可能
3.下列现象中运动状态没有改变的是( )
A.自由下落的雨点
B.贴在墙上的标语
C.随风飘扬的彩旗
D.钟表中匀速转动的指针
4.如图所示,在水平地面上的小车内有一水槽,水槽中的水面和水平面的夹角为a,则由此可判断出小车的运动情况可能是( )
A.向左做加速运动
B.向左做减速运动
C.向右做匀速运动
D.向右做减速运动
5.如图,悬挂在车内的小球随车厢一起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将线突然剪断,小球落在(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无法确定
6.如图所示,飞机正在向右飞行,上面载有一批救灾物资需要投放到地面上的A点,那么飞机投放位置应该在( )
A.A点左方提前投掷
B.A点正上方投掷
C.A点右方投掷
D.只能在飞机悬停在空中时方可投掷
7.如图所示,在行驶的列车内的水平桌而上,放置一个气泡水平仪,水平仪的气泡突然向前移动,由此可知列车的运动状态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
A.突然加速 B.突然制动 C.由运动变为静止 D.突然减速
8.一架在高空水平匀速飞行的飞机,分别在间隔相等的时间内投下A、B、C、D四个物体(不计空气阻力),则站在地面上的人看到的物体的位置是( )
9.请你认真观察如图,利用类似下图实验装置,对物体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力将会怎样运动,你的推论是( )
A.物体的运动方向一定发生改变 B.物体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C.物体的速度一定会改变 D.以上结论均不正确
10.如图所示,一个小钢球用细线悬挂在列车的顶棚上,如果小钢球突然向右摆动,则列车的运动状态可能是( )
(1)列车突然向左启动;
(2)列车突然向右启动;
(3)列车向左运动时,突然刹车;
(4)列车向右运动时,突然刹车。
A.(1)和(4) B.(1)和(3) C.(2)和(3) D.(2)和(4)
11.在汽车拉力赛的比赛现场看比赛,在如图所示的“S”形弯道,站什么位置比较安全( )
A.甲、丙 B.甲、丁 C.乙、丙 D.乙、丁
12.在日常生活中,惯性现象既有利,也有弊。以下属于利用惯性“利”的一项是( )
A.赛车在转弯时滑出赛道 B.人踩到西瓜皮上会滑倒
C.用手拍掉衣服上的灰尘 D.高速行驶的汽车突然刹车时,乘客向前倾
13.在如图所示的情况中,满足二力平衡条件的是( )
14.如图所示的装置处于静止,细绳和弹簧测力计的质量忽略不计,不考虑细绳与滑轮之间的摩擦,两端挂的重物各为10N,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和小车受到的合力分别为( )
A.10N,20N B.10N,10N C.10N,ON D.20N,10N
15.如图所示,在一根结实的细绳的一端拴一个小球,绳子的另一端固定在悬挂点O上,做成一个单摆。拉动小球到B处,放手后使它摆动起来,不计空气阻力,小球在摆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运动到最低处A时,细绳对它的拉力与它受到的重力平衡
B.小球运动到最低处A时,细绳对它的拉力大于它受到的重力
C.小球运动到最高处C时,细绳对它的拉力与它受到的重力平衡
D.小球回到最高处B时,细绳对它的拉力与它受到的重力平衡
16.如图所示,物体B的上表面水平,B上表面放着A物体,当它们一起沿斜面匀速下滑时,A物体受到的力( )
A.只有重力 B.有重力、支持力、摩擦力
C.有重力、支持力、摩擦力和斜面对它的弹力 D.只有重力和支持力
17.如图中,弹簧固定在天花板A上,下端悬挂物体C,弹簧自重不计,下列各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
A.A对B的拉力和B对A的拉力
B.B对A的拉力和B对C的拉力
C.A对B的拉力和B受到的重力
D.B对C的拉力和C受到的重力
18.如图所示,小瑞用水平方向的推力推木箱,而木箱没有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瑞对木箱的推力和木箱对小瑞的推力是一对平衡力
B.小瑞对木箱的推力与地面对木箱的阻力是相互作用的力
C.小瑞对木箱的推力小于木箱对小瑞的推力
D.小瑞对木箱的推力与地面对木箱的阻力是一对平衡力
19.一物体质量是10kg,若使它以10m/s的速度匀速上升,它受到的拉力( )
A.等于10N B.等于98N C.大于98N D.小于98N
20.如图,两个材质、质量、大小完全相同的小球静止在同一条竖直线上,受到两个方向相反的水平拉力,下列选项中,正确表示小球运动情况的是( )
21.如图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和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B.木块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和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C.木块对水平面的压力和水平面对木块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木块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和手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22.如图所示,小车在水平面上匀速行驶,车内光滑的桌面上放着两物体与小车速度相同,且M>m。在小车突然停止运动时,M和m会由于惯性而继续运动,在m离开桌面前( )
A.M可能碰上m B.M离m会越来越远
C.M与m之间距离不变 D.条件不足无法判定
23.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手段,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需要相应的知识,还要注意运用科学方法。理想实验有时更能深刻地反映自然规律。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伽利略设想了一个理想实验,如图所示。以下为他的设想步骤:
①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
②两个对接的斜面,让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
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时的高度;
④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水平面,小球要沿水平面做持续的匀速直线运动。
上述理想实验的设想步骤按正确的顺序排列是( )
A.②③①④ B.②①④③ C.③②①④ D.①②③④
24.练习移动射击时,竖直安装并固定一圆形靶,靶的水平和竖起直径将靶面分成四个区域,如图所示,当水平向右平行于靶面运动的汽车经过靶时,车上的运动员枪口对准靶心并立即射击,子弹可能落在( )
A.I区
B.II区
C.III区
D.IV区
25.下列关于力与运动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A.自行车从斜坡冲下来时不容易停下来,说明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B.物体不受力的情况下也能运动
C.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受到的力也可能是平衡力
D.只受一对平衡力匀速运动的物体,若去掉其中一个力,则物体的运动速度一定增大
26.如图所示(俯视看)以速度υ匀速运动的列车车厢里有一水平桌面,桌上有一静止小球,突然沿图中虚线所示路线由A运动到B,这时列车正在( )
A.减速行驶,向南转弯 B.减速行驶,向北转弯
C.加速行驶,向南转弯 D.加速行驶,向北转弯
27.如图所示,铅球从a处向右上方推出,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后落到地面b处,铅球在飞行过程中,不断改变的是( )
A.惯性的大小
B.运动的方向
C.受重力的大小
D.受重力的个数
28.如图所示,叠放在一起的A、B、C三个石块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石块受到A石块的重力和压力的作用
B.B石块受到三个力的作用
C.C石块对B石块的支持力和A石块对B石块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D.A、B、C三个石块所受合力不为零
29.“悬空的磁环”实验中,若所用的磁环都一样,中间的塑料管是光滑的。当甲、乙两个磁环处于静止状态时,它们之间的距离为h1,如图所示,再往乙的正上方套入丙磁环,当丙悬空并静止后,甲、乙之间的距离变为h2,乙、丙之间的距离为h3。已知磁环间的斥力随它们距离的减小面增大,则h1、h2、h3之间的大小关系满足( )
A.h1>h2,h2>h3 B.h1>h2,h2

30.某次演练中,直升机悬停于高空,一伞兵(含伞)跳伞后竖直降落,其速度υ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在0∽t1内,伞兵受到的重力小于阻力
B.在t1∽t2内,伞兵受到的重力等于阻力
C.在t2∽t3内,伞兵受到的重力大于阻力
D.在t2∽t3内,伞兵受到的阻力保持不变
31.如图所示,无风时,站在地面上的小蚂蚁骄傲地拖着果实,对于该精致的果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果实静止是因为蚂蚁对它的支持力小于果实受到的重力
B.果实静止是因为蚂蚁对它的支持力大于果实受到的重力
C.果实受到重力和蚂蚁的支持力作用,这是一对平衡力
D.果实受到重力和蚂蚁的支持力作用,这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32.小轩很喜欢爸爸新买的数码照相机,在旅途中拍下了火车内桌面上塑料杯瞬间的不同状态,如下图的甲乙丙,则下列关于火车运动状态的判断可能正确的是( )
A.甲图中火车在匀速运动,乙图中火车突然向左加速,丙图中火车突然向左减速
B.甲图中火车在匀速运动,乙图中火车突然向右加速,丙图中火车突然向左加速
C.甲图中火车在减速运动,乙图中火车突然向左减速,丙图中火车突然向右加速
D.甲图中火车在加速运动,乙图中火车突然向左加速,丙图中火车突然向右减速
33.如图所示的惯性小实验中,拨动左边的弹性片,它能将右边的小的硬纸片弹走,然而纸片上的砝码未被弹走,这是为什么呢?张云晨同学对这种现象作以下解释:①砝码由于惯性继续保留在原来的位置;②松手后,使弹性片击打硬纸片;③硬纸片由于受到力的作用,由静止状态变为运动状态,飞出去了;④用力拨动弹性片,使弹性片发生弹性形变。这四句话最合理的排列顺序是( )
A.②③④① B.②③①④ C.④②③① D.②④③①
34.用测力计拉着一个重为G的物体竖直向上运动,它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测力计示数等于G的哪段( )
A.a、c段 B.a、b、c段 C.d段 D.b、d段
35.如图所示,一物块放在粗糙水平地面上,弹簧的一端与物块相连,另一端固定在墙壁上,弹簧保持自然长度时物体的右端对准A点。把物块水平向右拉,使物块的右端对准C点后放手物块就由C运动到A,再由A到B、由B到A、A到C ...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C到A段,物体受到的合力增大
B.从B到A段,物体受到的合力增大
C.重新回到A点时物体受到的合力最大
D.从A到C 段,物体受到的合力增大
36.如图所示,在弹簧测力计下挂一物体A和吊篮B,一个人站在篮中,此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700N,
当人用100N的力竖直向下拉A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 )
A.800N B.600N C.700N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若小球在运动过程中只受到力F的作用,且运动过程中力F始终保持不变,则小球的运动轨迹(用虚线表示)如图所示,其中不可能的是( )
A B C D
38.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下挂着铁块P,其正下方的水平地面上放着一块条形磁铁Q,P和Q均处于静止状态。已知P和Q的重力分别为G和3G,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P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大小为G
B.P对Q的吸引力和地面对Q的支持力大小分别为G和2G
C.P对Q的吸引力和Q对P的吸引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均为G
D.弹簧测力计对P的拉力和Q对P的吸引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均为2G
39.如图所示是一种汽车安全带控制装置的示意图。当汽车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摆锤竖直悬挂,锁棒水平,棘轮可以自由转动,安全带能被拉动,当汽车突然刹车时,摆锤由于惯性绕轴摆动,使得锁棒锁定棘轮的转动,安全带不能被拉动,若摆锤从图中实线位置摆到虚线位置,汽车的可能运动方向和运动状态是( )
A.向右行驶,突然刹车 B.向左行驶,突然刹车
C.向左行驶,匀速直线运动 D.向右行驶,匀速直线运动
40.“蹦极”,是一项刺激的极限运动,运动员将一端固定的长弹性绳绑在踝关节处,从几十米高处跳下。在某次蹦极中,弹性绳弹力F的大小随时间t的变化图像如图所示,其中t2、t4时刻图线的倾斜度最大。将蹦极过程近似为在竖直方向的运动,弹性绳的弹力F与弹性绳的伸长量Δx成正比,空气阻力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t2时间内运动员所受合力竖直向上
B.t2∽t4时间内运动员的速度先减少后增大
C.t3时刻运动员的速度最大
D.t4时刻运动员具有向下的最大速度
41.为了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小敏进行了如下实验: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毛巾、棉布,让同一辆小车由同一斜面上,分别从A、B、C处静止开始滑下,观察小车在不同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记录在表中,实验重复三次。
表面材料 小车运动的距离/cm
从A处下滑 从B处下滑 从C处下滑
毛巾 44 45 46 27 28 27 14 13 13
棉布 50 51 50 31 30 31 16 15 16
木板 67 68 68 41 40 41 21 20 21
(1)实验中,要使小车在水平面上开始运动时的速度相同,小车应从斜面的 处滑下。
(2)比较实验数据发现,小车运动状态改变最慢的是在 表面上。
(3)实验结果能证明 (选填序号)。
A.物体运动需要力
B.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牛顿第一定律
42.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中,小明选择了如图乙的装置,把一个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小华选择了如图甲的装置。把小卡片两端细线绕过滑轮,并挂上钩码。
(1)小明在实验中,发现当左边挂的钩码为100g,右边挂的钩码为150g时,木块刚好做匀速直线运
动,因此他认为两个力平衡时,其大小不一定相等。他的结论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他的探究方法不科学的原因是 。
(2)小华实验中选择小卡片的目的是 (选填“考虑”、“不考虑”)小卡片的重力;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 ,并通过调整 来改变拉力的大小。
(3)当小卡片平衡时,小华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松手后小卡片 (选填“能”或“不能”)平衡。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不在 的两个力能否平衡;把纸片从中间剪开,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两个力必须在 (选填“相同”或“不同”)物体上。
43.从高空下落的物体,速度会越来越快,而所受空气阻力也会随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因此物体下落一段距离后将以某一速度做匀速运动,通常把这个速度称为收尾速度。例如雨滴从高空下落后越来越快,但在接近地面时做匀速运动。
研究发现,在相同环境条件下,空气对不同材质的球形物体的阻力与球的半径和球的速度都有关系,下表为某次研究的实验数据
小球编号 1 2 3 4 5
小球质量(g) 2 5 45 40
小球半径(cm) 0.5 0.5 1.5 2 4
小球收尾速度(m/s) 16 40 40 20
(1)小明通过比较 号小球得出结论:相同半径的小球,质量大的收尾速度也大。
(2)编号为4号的小球,当小球受到的阻力最大时的速度为 m/s,此时小球受到的阻力为 N,依据的原理是 。(g=10N/kg)
(3)小明通过比较表格中4、5号小球的数据得出;小球的收尾速度除了与小球的质量有关,还与小球的半径有关。请给5号小球的质量设置合适的数据并对其收尾速度进行合理的推测,填入表格中。
44.某校物理兴趣小组开展了“让纸飞机飞得更远”的活动。活动中,同学们充分考虑了影响纸飞机飞行距离大小的相关因素,比如:
甲同学认为:纸飞机所处的环境条件(风向、风速、风力等)是关键;
乙同学认为:纸飞机的形状最重要;
丙同学认为:纸飞机的质量对飞行距离影响很大;
丁同学认为:飞行前,对机头哈口气可以大大提高飞行距离(如图);
(1)除了以上几个同学的观点,你认为纸飞机飞行距离还可能跟 有关。你是根据什么生活经验或物理现象、物理规律进行猜测的? 。
(2)纸飞机在空中飞行时,主要受到 和 (填施力物体名称)的力的作用,处于 (选填“平衡状态”或“非平衡状态”)。
(3)如果正如丁同学所言,“哈气”能提高纸飞机飞行的距离,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