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情景任务
近日,历史胜景“北固亭”即将重新修缮,现镇江政府通过《镇江日报》向社会广泛征集有关“北固亭”的旅游文化设计,请以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为依据,设计楹联。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辛弃疾(1140—1207)出生时,北方久已沦陷金人之手,他在少年时代就立下了恢复中原的志向,他一生力主抗金,但不断遭到猜忌和排挤,长期落职闲居,复国之志不得施展。公元1203年,韩侂tuō胄zhòu把持朝政,他希望通过抗金胜利来提高自己的地位,闲居近20年的辛弃疾因而得到起用。1205年,辛弃疾到任镇江知府,镇江濒临抗战前线,是北伐的重要基地,辛弃疾到任后,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但是韩侂胄把持朝政,只想侥幸求逞,不愿认真准备,韩侂胄听不进辛弃疾的劝告。66岁的他登上京口北固亭放眼远望,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在写完这首词不久后辛弃疾就又被弃用,落职南归。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找典故
知识链接:怀古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古事、古人、古迹),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故手法委婉。
人物 对应的诗句 相关的事件 作者用意或情感
人物 对应的诗句 相关的事件 作者用意或情感
孙权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刘裕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刘义隆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拓跋焘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廉颇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典故一:孙权。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1、孙权做了什么事值得作者怀念他?
2、这表现什么情感与立场?
分析典故
用孙权典故:
孙权,幼承父兄之业,胸怀大志。建都京口(后迁建康),占据江东。赤壁之战联合刘备重用周瑜大破曹操,遂使天下鼎足三分,后又数拒曹操于江北,使曹操发“生子当如孙仲谋”之叹!终为吴侯。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用意:表达了对英雄人物孙权的景仰、惋惜及对南宋统治者偏安一隅的讽刺。
典故二:刘裕。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1、词中讲了刘裕什么的事迹?
2、作者有什么用意?
分析典故
刘裕,南朝宋武帝,小字寄奴。《南畿志》:“丹徒旧在镇江城南,宋武帝微时宅业。”史载刘裕曾两次统帅晋师北伐,先后征讨南燕和后秦,生擒燕王和秦王,收复洛阳、长安等地,成就了北伐之功业。
用刘裕典故: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用意:表达对刘裕英雄气概的仰慕,讽刺南宋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流露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
上片小结:
上片借孙权和刘裕两个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事迹隐约讽刺南宋政权的无能,表达自己抗敌救国的热情。
典故三:刘义隆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1、元嘉刘义隆与上阙中的寄奴刘裕是什么关系?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呢?
2、借刘义隆的典故,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分析典故
元嘉是南朝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刘裕的儿子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三次北伐全部失败。反而让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乘机挥师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遭到对手的重创 。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用刘义隆典故
用意:劝诫统治者不要急功冒进。
“烽火扬州路”指描写的是什么场面?
“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描写的是什么场面?百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
把回忆中扬州一带的战火和眼前佛狸祠的红火两个场景放在一起,是用了什么手法?其意图是什么?
分析典故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南北朝时的元嘉二十七年,刘宋军队北伐惨败,北魏太武帝拓跋焘趁势反击刘宋。第二次北伐失败,拓跋焘的东路军到达建康北面的瓜步山,并在瓜步山上建行宫,后来成为一座庙宇。拓跋焘小字佛狸,所以民间把它叫做佛狸祠。后来的老百姓们只把佛狸当作一位神只来奉祀,而决不会审查这神的来历。这所庙宇,南宋时犹存。
“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什么场面?
现在的瓜步山上,百姓正在曾经的异族皇帝佛狸祠把它当作普通神庙前迎神赛会,热闹非凡,一片平和景象!完全不知道它曾经是侵略者的祠庙。
“烽火扬州路”指描写的是什么场面?
四十三年前扬州一带到处都是抗击金人的烽火。
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表达了自己的隐忧,百姓斗志松懈,民族意识模糊,国仇逐渐被遗忘!表示对南宋政府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北伐时不待我。
二者对比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感?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 廉颇的处境如何?
2 作者的处境与廉颇一样吗?
3 这表现了作者什么心情?
分析典故
用廉颇 典故
用意:自比,悲愤,壮志难酬的苦闷。也表示自己不服老、还能为国效力的忠心耿耿。
下片小结:
下片用刘义隆、拓跋焘、廉颇的典故,继续写自己报
效祖国的一片忠心,并表示
自己壮志难酬的激愤。
刘裕北伐壮举
刘义隆北伐惨败
拓跋焘修建行宫
廉颇
廉颇思为国用
孙权大败曹军
孙仲谋
舞榭歌台 风流业绩
(赞美惋惜)
刘 裕
金戈铁马 万里如虎
(赞美讽刺)
刘义隆
元嘉草草 仓皇北顾
(警告当局)
拓跋焘
佛狸祠下 神鸦社鼓
(担忧国运)
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
(壮志未酬)
借古
讽今
用典
主旨:
情景任务
请以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为依据,设计楹联。
要求:1、大体符合对联写作在内容和形式上的要求
2、体现辛弃疾的胸怀抱负
情境任务
将“北固亭”的旅游文化宣传推向深入,拟写一段“北固亭”导游词(300字左右)
拓展延伸
苏轼和辛弃疾在词史上并称为”苏辛豪放派”.通过 念奴娇·赤壁怀古 和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的学习,试分析苏辛二词的异同点。
相同点:
结构上均为“地点+怀古”
意境上均为雄浑壮阔
主旨上均为托古喻今,借古人酒杯浇心中块垒,还自我情愫
不同点:
苏词中抒情多直抒胸臆,”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风格显得开阔明朗,旷达乐观。
辛词中抒情多与典故结合,风格显得含蓄、蕴藉、激愤、沉郁。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