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送东阳马生序》三课时(教案+课件+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11《送东阳马生序》三课时(教案+课件+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22 21:56:54

文档简介

(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部编版九年级下语文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或遇其叱咄 一食或尽粟一石 B. 不敢稍逾约 稍出近之
C. 烨然若神人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 D. 礼愈至 至则无可用
2.下列划线词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 嗜学shì 冻馁něi 烨然yè 负箧曳屣qiè xǐ B. 叱咄duō 俟shì 皲裂jún 媵人yíng
C. 日再食shì 容臭xiù 廪稍lǐng 缊袍敝衣yùn D. 谒yè 贽zì 衾qìng 裘葛之遗wèi
3.下列对“盖余之勤且艰若此”这句话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概我的勤学而且艰苦像这样。 B. 大概多余的勤奋和艰苦类似这样。
C. 我求学时的艰勤大体就是这样。 D. 我求学时的勤奋与艰苦的情况大体就是这样。
4.选出最符合原句意思的译文( )
A.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译:拿着经书向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
B.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译:我站在左右侍立,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听讲。
C.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译:我就拿着破旧的衣服在他们之中,丝毫没有羡慕的意思。
D.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译: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指读书),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5.下列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余/幼时/即嗜学。 B.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
C. 余因/得遍/观群书。 D. 俯身/倾耳/以请。
二、填空题
6.解释下面的古今异义词。
①媵人持汤沃灌 古义:________ 今义:________
②右备容臭 古义:________ 今义:________
7.解释下面的词类活用现象。
①腰白玉之环________
②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________
③手自笔录________
④手自笔录________
⑤县官日有廪稍之供________
⑥父母岁有裘葛之遗________
⑦余立侍左右________
⑧录毕,走送之________
8.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释义。
①四支僵劲不能动 ________同________;解释:________
②同舍生皆被绮绣 ________同________;解释:________
9.为下列划线的字注音。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嗜学 逾约 俟 叱咄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皲裂 媵人 箧 缊袍
10.宋濂(1310—1381),字________,号潜溪,别号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谥号________,浦江(今属浙江)人,________文学家,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________”,学者称其________,刘基赞许他为“________”。宋濂与高启、刘基并称为“________”。他生平著作很多,有《________》等。
三、文言文阅读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________
②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________
③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本文是作者给马生的赠序,节选部分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叙述自己的求学经历的?
(4)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一言。当代中学生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学习态度和从师、尊师的方式?
1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复儿子书①
来信均悉② , 兹③再汇汝④日本洋五百元。儿自去国至今,为时不过四月,何携去千金业⑤皆散尽?是甚可怪!汝此去,为求学也。求学宜先刻苦,又不必交友酬应。千金之资⑥ , 亦足用一年而有余,何四月未满即⑦己告罄⑧?汝苟⑨在理应用者,虽每日百金,力亦足以供汝,特⑩汝不应若是耳。汝如此浪费,必非饮食之豪,起居之阔,必另有所销耗。且汝亦尝读《孟子》乎?大有为者,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困。衡虑之后,而始能作。吾儿恃 有汝父庇荫 , 固 不需此,然亦当稍知稼穑 之艰难,尽其求学之本分。非然者,即学成归国,亦必无一事能为。今汝若此,余今而后恐无望于汝矣!用钱事小而因之怠弃学业损耗精力虚度光阴则固甚大也。余前曾致 函 戒汝,须努力用功,何竟忘之?光阴可贵,求学不易,此中甘苦,应自知之,毋 负 老人训 也。
(选文有改动)
【注】①本文节选自张之洞回复儿子的书信。②悉:知道。③兹:现在。④汝:你。⑤业:已经。⑥资:钱财,费用。⑦即:就,便。⑧告罄:财务用尽。⑨苟:假如。⑩特:不过。 恃:倚仗,依赖。 庇荫:比喻尊长的保护,照顾。 固:本来。 稼穑:泛指农业劳动。 致:给予。 函:信件。 毋:不要,不可。 负:辜负。 训:教诲,教导。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儿自去国至今________
②求学宜先刻苦________
③特汝不应若是耳________
④困心衡虑之后,而始能作________
(2)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标四处)
用钱事小而因之怠弃学业损耗精力虚度光阴则固甚大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虽每日百金,力亦足以供汝。
②余今而后恐无望于汝矣!
(4)作者给儿子写这封书信的目的是什么?
四、综合题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读书是一个需要长期付出辛劳的过程,一时读书容易,坚持不懈却不易做到。毕竟读书对人的影响和功效不会一蹴而就、立gān见影。正因为如此,才更考验人的耐心与定力,才更需要我们心无旁骛与专注执着。一句话,读书贵在坚持、难在坚持,也成在坚持。凡是读书终有所成的人无一不是从不间断读书的人。心浮气燥、浅尝zhé止不会也不可能有重要收获。因此,想要读有所获、读有所得、读有所成,就应该将读书作为每日成长所必需的精神养料去如饥似渴地吸吮和摄取。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划线的字注音。
gān zhé ________
立________见影 浅尝________止 吸吮
(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_______”,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一蹴而就”中“就”的意思是________;“心无旁骛”中的“骛”的意思是________。
(4)将文中画线句子改成肯定句。
答案部分
一、单选题
1. A
2.A
3. D
4. D
5. C
二、填空题
6. 热水;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气味,此指香气;指一种难闻的气味
7. 腰,名词作动词,挂在腰间;盘袍敝衣,名词作动词,穿着旧棉袄、破衣服;手,名词作动词,动手;笔,名词作状语,用笔;日,名词作状语,每天;岁,名词作状语,每年;立,名词作状语,站着;走,动词作状语,跑着
8. 支;肢;肢体;被;披;穿
9. shì;yú;sì;chì duō;jūn;yìnɡ;qiè;yùn
10. 景濂;文宪;元末明初;开国文臣之首;太史公;当今文章第一;明初诗文三大家;宋学士文集
三、文言文阅读
11. (1)借;请教;同“肢”,肢体
(2)①我站在老师旁边侍候着,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来请教。②因为内心有值得快乐的事(指读书),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3)作者从四个方面叙述自己的求学经历:学习的刻苦,从师的艰难,求学的劳苦,生活的艰苦。
(4)①古人云“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这种学习态度和从师、尊师的方式值得学习和发扬。②不值得提倡。“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知识面前人人平等,当今时代更应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12. (1)离开;应当(应该);这样(这);奋起,指有所作为
(2)用钱事小/而因之怠弃学业/损耗精力/虚度光阴/则固甚大也。
(3)①即使每天用掉一百金,按财力我也完全可以供你。②我从今后恐怕对你没有指望了!
(4)劝诫儿子要生活节俭,刻苦求学。
四、综合题
13. (1)竿;辄;shǔn
(2)心浮气燥;心浮气躁
(3)完成;追求
(4)凡是读书终有所成的人都是从不间断读书的人。(共26张PPT)
送东阳马生序
人教版部编教材九年级下册
宋 濂
抢答回顾
学而实习之,不亦乐乎
词语解释

1、走 走送之
古义:
今义:
2、趋 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古义:
今义:

行走
快步走
趋势
无从致书以观
计日以还
以中有足乐者
以衾拥覆
3、以
连词,表目的,来
表修饰,不译
因为,连词
介词,用
4、腰白玉之环:
5、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通“披”,穿着。
原意为“腰”,现译为腰配,名作动
句子翻译

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当地有名望的前辈请教。
2、非天质之卑,则 心 不若余之专 耳
如果不是天资低劣,就是不如我这么专心罢了。
3、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
(如果)诋毁我夸耀自己的际遇好而在同乡面前显示骄傲,那怎能算是了解我呢!
文章理解

1、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可引用原文的词语或者句子回答)
困难:无书、无师、家贫(生活艰苦)
克服:借书、百里求师、足乐
2、作者为什么能克服种种困难,而“卒获有所闻”?
依靠精神的力量——以中有足乐者。
3、作者为什么要写同舍生的衣饰豪华的情节?
通过对比写自己生活的艰苦,突出学习勤奋。
4、本文作者勉励马生勤奋学习,并不讲大道理,却直接以自身经历相告,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以自身经历相告,现身说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态度恳切,易于接受。
5、作者写这篇赠序的原因是什么?
(1)流辈甚称其贤。
(2)以乡人子谒余。
(3)撰长书,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
6、你认为作者学有所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1)勤奋不怕艰苦
(2)把学习当作快乐的事情
拓展提升
才需学也,非学无以广才
答李几仲书
黄庭坚
见足下题字,以为是必磊落人也。如是已逾年,恨未识足下面耳。庭坚少孤,窘于衣食,虽早知从先生长者学问,而偏亲白发,不得已而从仕。故少之日得学之功十五,而从仕之日得学之功十三,所以衰懦不进,至今落诸公之后也。窃观足下天资超迈,有亲以为之依归,春秋未三十,若刻意于德义经术,当不止此耳。非敢谓足下今日所有,不足以豪于众贤之间;但为未及古人,故为足下惜此日力耳。
(节选)
见足下题字,以为是必磊落人也。如是已逾年,恨未识足下面耳。庭坚少孤,窘于衣食,虽早知从先生长者学问,而偏亲白发,不得已而从仕。故少之日得学之功十五,而从仕之日得学之功十三,所以衰懦不进,至今落诸公之后也。窃观足下天资超迈,有亲以为之依归,春秋未三十,若刻意于德义经术,当不止此耳。非敢谓足下今日所有,不足以豪于众贤之间;但为未及古人,故为足下惜此日力耳。
(节选)
1、作者的情感主要集中在文中哪个字?

惋惜、叹息
2、文章中写自己读书的事情,目的是什么?
通过对比写出李几仲的求学条件之好,而李几仲却没有取得相应的成就,反映出李几仲学习不够勤奋。
3、黄庭坚指出李几仲在学业上的差距是什么?
对他提出的希望是什么?
李几仲在学业上没有古人优秀;
黄庭坚希望他能珍惜时间,更加勤奋
作者简介
黄庭坚(1045-1105),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诗与苏轼齐名,称“苏黄”。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是“苏门四学士”之一。宋高宗追赠黄庭坚为“龙图阁大学士”。
在他中进士之前,江西修水双井黄氏有22位进士。黄庭坚的曾祖父,在生前为双井黄氏立下了《双井黄氏家规》,其后裔称为“黄金家规”,其中说到读书乃诚身之本,而显扬宗祖之要务也。
结语:勤奋
品古论今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勤学苦读的名言诗句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欧阳修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李苦禅
刻苦求学的故事
囊萤映雪
悬梁刺股
凿壁偷光
画荻教子
结语:勤奋
王国维治学三境界
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感 谢 观 看《送东阳马生序》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把握赠序的文体特点,体会“劝学”的主旨;
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积累语感,熟读成诵;
勾连初中阶段的文言实词,积累文言现象,夯实基础。
教学重点
勾连初中阶段的文言实词,积累文言现象,夯实基础。
教学难点
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积累语感,熟读成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联系初中阶段学过的文体“书”“记”,结合“书序”解释“赠序”,结合注释①和作者推测文章内容和写作意图。
范读正音
教师范读,学生标注字音,感知文章大意。
文言现象
1.学生自读,并学会运用不同的符号梳理文言现象。
2.教师在讲解时强调重点字词和特殊句式,并结合初中阶段所学字词,整理归纳文言现象。
(四)作业
1.基础作业:背诵《送东阳马生序》前两段;
2.发展作业:整理归纳本文的文言现象。
品求学之难,学成才之道
——《送东阳马生序》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紧扣“有”“无”,体会宋濂勤学、顽强及殷殷期望。
2.在对“有”“无”的探究中体悟本文鲜明的对比手法。
3.品读材料,体会主观努力对于成才的关键作用。
教学重点:
紧扣“有”“无”,体会宋濂勤学、顽强及殷殷期望。
教学难点:
在对“有”“无”的探究中体悟本文鲜明的对比手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前预习:
任务一:自读课文,合作学习,解决重点字词句的拼音和词义,疏通文意。
任务二:独立完成部分特殊语言现象的梳理。
任务三: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序”、宋濂以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教学过程:
导入:
现代版宋濂——中科院黄国平博士的博士论文致谢
初读少年宋濂求学之难
1.少年宋濂读书遭遇到了哪些困难,能否用一个字,来概括——“无”
2.找到这些“无”,有感情的朗读,读出回忆里的辛酸,边读边探讨“无”的背后所指。
无从致书以观——无书(知识匮乏)
无硕师名人与游——无师(师资短缺)
未尝稍有降辞色(遇其)叱咄——无温和态度
足肤皲裂而不知四支僵劲不能动——无交通工具路途艰难日再食
无鲜肥滋味之享,缊袍敝衣处其间——无衣食之享生活艰苦
“比”读同舍生、太学生之幸福
1.宋濂当年的同学和如今的太学生呢,找一个字概括——有
2.找到这些“有”,有感情的朗读,读出作者的羡慕和惋惜,边读边探讨“有”的背后所指。
县官日有廪稍之供——供给充足
父母岁有裘葛之遗——物质无愁
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环境优越
有司业、博士为之师——专职老师
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藏书丰富
(三)品读少年宋濂之“有”
1.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找到克服艰难的句子,理解背后的有的顽强和毅力
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有毅力
无硕师名人与游——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有决心
未尝稍有降辞色(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有礼仪  
足肤皲裂而不知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有忍耐
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有定力
2.学习的持久力能这么强大,最关键的可能是“有”什么,找出关键句来读。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读书为乐,乐以忘忧
明确:精神上的富足和快乐,让他忘记了物质上的贫乏和艰苦
(四)深入课文,感受一句话里藏着不同的“有”与“无”
1.前后对照,比读当年的太学生之有无(感慨与欣慰)
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
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
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
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2.总结人生,说说如今宋濂之“有”,他人之“无”,(尤其关注反问句)
回首总结人生,宋濂说到了今天拥有的成就——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
他有没有在文中暗示其他人的“无”——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德成业精,乃是因为有专心,反之则无专心
(五)思辨探讨——逆境出人才还是顺境出人才?
一个人最艰难的抉择中,操纵着他的往往是隐秘的内在信念和力量。经过了突如其来的很多事情,经过了与莫高窟朝朝暮暮的相处,我已经感觉自己是长在敦煌这棵大树上枝条。离开敦煌,就好像自己在精神上被连根砍断,就好像要和大地分离。我离不开敦煌,敦煌也需要我。最终我还是选择留在敦煌,顺从人生的必然以及我内心的意愿。
此生命定,我就是个莫高窟的守护人。
有人问我,人生的幸福在哪里?我觉得就在人的本性要求他所做的事情里。一个人找到了自己活着的理由,有意义地活着的理由,以及促成他所有爱好行为来源的那个根本性的力量。正是这种力量,可以让他面对所有困难,让他最终可以坦然地面对时间,面对生活,面对死亡。所有的一切必然离去,而真正的幸福,就是在自己的心灵的召唤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那个自我。
——节选自考古学家、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我心归处是敦煌》
(六)课堂小结
苏轼:“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每个人都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每个人的天资都不一样,艰难困苦的环境可能磨蚀一个人的斗志,也可能打磨一个人的意志,人生在世成功的标准不一样,高度也不一样,但是有一天我们应该明白,无论遭遇怎么样的客观环境,我们都不应该放弃自己的主观努力,无论你的借口看上去多么冠冕堂皇。
(七)作业
基础性作业:
教材课后习题第2题。
发展性作业(二选一):
随笔(200字以上):
①学习本课之后,结合你的学习经历,写写你的收获,恰当时运用对比手法。
②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我们现在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学习态度和从师尊师的表现?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文言常用词语和句子翻译。
2、拓展同类文言文,激励学生发奋读书,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
教学重点:
学习古代文人艰苦勤奋的学习精神。
教学难点:对比写作手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词语解释
句子翻译
内容理解
拓展提升:
《答李几仲书》节选——黄庭坚
品古论今:
勤学名言推荐
勤学小故事交流
小结——勤奋
作业(共23张PPT)
比读求学之难,感悟成才之道
——《送东阳马生序》第二课时
现代版的宋濂
2021年4月,中科院黄国平博士的博士论文致谢红遍全网,感动了无数年轻学子。细读他的求学经历,俨然现代版的宋濂。
我走了很远的路,吃了很多的苦,才将这份博士学位论文送到你的面前。二十二载求学路,一路风雨泥泞,许多不容易。如梦一场,仿佛昨天一家人才团聚过。
出生在一个小山坳里,母亲在我十二岁时离家。父亲在家的日子不多,即便在我病得不能自己去医院的时候,也仅是留下勉強够治病的钱后又走了。我十七岁时,他因交通事故离世后,我哭得稀里糊涂,因为再得重病时没有谁来管我了。同年,和我住在一起的婆婆病故,真的无能为力。她照顾我十七年,下葬时却仅是一副薄薄的棺材。另一个家庭成员是老狗小花,为父亲和婆婆守过坟,后因我进城上高中而命不知何时何处所终。如兄长般的计算机启蒙老师邱浩没能看到我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对我照顾有加的师母也在不惑之前匆匆离开人世。每次回去看他们,这一座座坟茔都提示着生命的每一分钟都弥足珍贵。
——节选自中科院黄国平博士的博士论文致谢
人情冷暖,生离死别,固然让人痛苦与无奈,而贫穷则可能让人失去希望。家徒四壁,在煤油灯下写作业或者读书,都是晚上最开心的事。如果下雨,保留节目就是用竹笋壳塞瓦缝防漏雨。高中之前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夜里抓黄鳝、周末钓鱼、养小猪崽和出租水牛,那些年里,方圆十公里的水田和小河都被我用脚测量过无数次。被狗和蛇追,半夜落水,因蓄电瓶进水而摸黑逃回家中;学费没交,黄鳝却被父亲偷卖了,然后买了肉和酒,都是难以避免的事。
人后的苦尚且还能克服,人前的尊严却无比脆弱。上课的时候,因拖欠学费而经常被老师叫出教室约谈。雨天湿漉着上课,屁股后面说不定还是泥。夏天光着脚走在滚烫的路上。冬天穿着破旧衣服打着寒颤穿过那条长长的过道领作业本。这些都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如果不是考试后常能从主席台领奖金,顺便能贴一墙奖状满足最后的虚荣心,我可能早已放弃。
——节选自中科院黄国平博士的博士论文致谢
身处命运的漩涡,耗尽心力去争取那些可能本就是稀松平常的东西,每次转折都显得那么的身不由己。幸运的是,命运到底还有一丝怜惜。进入高中后,学校免了全部学杂费,胡叔叔一家帮助解决了生活费。进入大学后,计算机终于成了我一生的事业与希望,胃溃疡和胃出血也终与我作别。
从家出发坐大巴需要两个半小时才能到县城,一直盼着走出大山。从矩光乡小学、大寅镇中学、仪陇县中学、绵阳市南山中学,到重庆的西南大学,再到中科院自动化所,我也记不清有多少次因为现实的压力而觉得自己快扛不下去了。这一路,信念很简单,把书念下去,然后走出去,不枉活一世。世事难料,未来注定还会面对更为复杂的局面。但因为有了这些点点滴滴,我已经有勇气和耐心面对任何困难和挑战。理想不伟大,只愿年过半百,归来仍是少年,希望还有机会重新认识这个世界,不辜负这一生吃过的苦。最后如果还能做出点让别人生活更美好的事,那这辈子就赚了。
——节选自中科院黄国平博士的博士论文致谢
初读少年宋濂之“无”

“比”读太学生之“有无”

品读少年宋濂之“有”

深入课文,感受“有”与“无”

思辨探讨逆境 / 顺境出人才?

初读少年宋濂求学之难

初读少年宋濂求学之难

1. 少年宋濂读书遭遇到了哪些困难,能否用一个字概括?


初读少年宋濂之“无”

2. 找到这些“无”,——读出回忆里的辛酸,边读边探讨“无”的背后所指。
无从致书以观
无硕师名人与游
未尝稍降辞色/(遇其)叱咄
足肤皲裂而不知/四支僵劲不能动
无鲜肥滋味之享/缊袍敝衣处其间


未尝



——无书(知识匮乏)
——无师(师资匮乏)
——无温和态度
——无交通工具,路途艰难日再食
——无衣食之享,生活艰苦
“比”读同舍生、太学生之幸福

“比”读同舍生、太学生之幸福

1.宋濂当年的同学和如今的太学生的情况如何?请找一个字概括。


2.找到这些“有”,读出作者的羡慕和惋惜,边读边探讨“有”的背后所指。
县官日有廪稍之供
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
有司业、博士为之师
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

——供给充足
——物质无愁
——环境优越
——专职老师
——藏书丰富

大厦



“比”读太学生之“有无”

品读少年宋濂之“有”

品读少年宋濂之“有”

1.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找到少年宋濂克服艰难的句子,理解背后的顽强和毅力。
无从致书以观
无硕师名人与游
未尝稍降辞色(遇其)叱咄
足肤皲裂而不知 四支僵劲不能动
日再食 无鲜肥滋味之享 缊袍敝衣处其间
—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
—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 色愈恭,礼愈至
— 媵人持汤沃灌,
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 略无慕艳意
— 有毅力
— 有决心
— 有礼仪
— 有忍耐
— 有定力
2.学习的持久力能这么强大,最关键的可能是“有”什么,找出关键句来读。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读书为乐,乐以忘忧
精神上的富足和快乐,让他忘记了物质上的贫乏和艰苦。
品读少年宋濂之“有”

深入课文,感受“有”与“无”

深入课文,感受“有”与“无”

1.前后对照,比读有无——读出感慨和欣慰
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
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
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
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2. 总结人生,说说如今宋濂之“有”,他人之“无”。
宋濂: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他人: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深入课文,感受“有”与“无”

思辨探讨:逆境/顺境出人才?

思辨探讨:逆境/顺境出人才?

一个人最艰难的抉择中,操纵着他的往往是隐秘的内在信念和力量。经过了突如其来的很多事情,经过了与莫高窟朝朝暮暮的相处,我已经感觉自己是长在敦煌这棵大树上的枝条。离开敦煌,就好像自己在精神上被连根砍断,就好像要和大地分离。我离不开敦煌,敦煌也需要我。最终我还是选择留在敦煌,顺从人生的必然以及我内心的意愿。
此生命定,我就是个莫高窟的守护人。
有人问我,人生的幸福在哪里?我觉得就在人的本性要求他所做的事情里。一个人找到了自己活着的理由,有意义地活着的理由,以及促成他所有爱好行为来源的那个根本性的力量。正是这种力量,可以让他面对所有困难,让他最终可以坦然地面对时间,面对生活,面对死亡。所有的一切必然离去,而真正的幸福,就是在自己的心灵的召唤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那个自我。
——节选自考古学家、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我心归处是敦煌》
课堂小结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轼
小结

作业
基础性作业:
1.教材课后习题第2题和第3题。
发展性作业(二选一):
2.随笔(200字以上):
①学习本课之后,结合你的学习经历,写写你的收获,恰当时运用对比手法。
②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我们现在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学习态度和从师尊师的表现?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第2课时作业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不敢稍逾约(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
B.寓逆旅,主人日再食(寄居在旅店里,店主人每天让我吃两顿饭)
C.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既然到了成年,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
D.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文辞很顺畅通达。同他论辩,言辞谦和,脸色平易)
2.下面加点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既加冠(帽子) 执经叩问(磕头)
B.岁有裘葛之遗(给予,赠送) 或遇其叱咄(训斥,呵责)
C.持汤沃灌(热水) 烨然若神人(光彩照人的样子)
D.录毕,走送之(跑) 色愈恭,礼愈至(周到)
3.下面加点词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砚冰(yàn) 耄老(mào) 嗜学(shì) 俟其欣悦(sì)
B.硕师(shuò) 裘葛(qiú) 逾约(yú) 既加冠(guān)
C.皲裂(jūn) 叱咄(duō) 冻馁(něi) 负箧曳屣(qiè xǐ)
D.媵人(yǐng) 容臭(chòu) 为贽(zhì) 以衾拥覆(qīn)
4.下列句子中和课文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
A.家贫,无从致书以观看,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B.余立待左右,援疑质理,俯身低耳以请;
C.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D.寒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5.下面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的作者是明代散文家宋濂,他用自身实例进行现身说法,意在告诫条件优越的“同舍生”马君则要认真刻苦地学习。
B.“四支僵劲不能动”和“同舍生皆被绮绣”中的“支”“被”现在分别写“肢”“披”。
C.文中加点字“汤”“腰”“臭”“以”分别解释为“热水”“腰上系着”“香料”“因为”。
D.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是(“我”)寄居旅馆,旅馆主人每天给(“我”)准备两顿饭,从没有鱼和肉这样美味的东西享受。
二、文言文课内外对比阅读
(一)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回答问题。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佘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国子先生晨入太学,招诸生立馆下,诲之日:“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方今圣贤相逢,治具①毕张。拔去凶邪,登崇畯良②。占③小善者率④以录,名一艺⑤者无不庸⑥;爬罗剔抉,刮垢磨光⑦。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扬!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
(节选自韩愈《进学解》)
(注释)①治具:治理的工具,主要指法令。②)登崇畯良:提拔优秀人才。畯:同“俊。③占:具备。④率:都。⑤名一艺:指能治一种经书。⑥庸:用,被任用。⑦爬罗剔抉,刮垢磨光:指选拔人才并培养造就人才。
6.请用“/”标示下列语句的句中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
⑴ 媵 人 持 汤 沃 灌 ⑵ 腰 白 玉 之 环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弗之怠 弗学,不知其善也
B.益慕圣贤之道 至于斟酌损益
C.或遇其叱咄 或异二者之为
D.占小善者率以录 王曰:“善”
8.把语段(甲)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9.语段(甲)作者早年的求学经历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10.结合两个语段,谈谈它们的主旨有何相似之处。
(二)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甲)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板桥幼随其父学,无他师也。然读书能自刻苦,自愤激,自竖立,不苟同俗,深自屈曲委蛇,由浅入深,由卑及高,由迩达远,以赴古人之奥区,以自畅其性情才力之所不尽。
(节选自郑燮《板桥自叙》,有删改)
1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患:___________
(2)俟其欣悦 俟:___________
(3)媵人持汤沃灌 汤:___________
(4)然读书能自刻苦 然:___________
(5)由迩达远 迩:___________
1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自竖立,不苟同俗。
13.主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限标1处)
(1)俯身倾耳以请
(2)以自畅其性情才力之所不尽
14.如何学习才能取得成功?请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
(三)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甲)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王育少孤贫为人佣牧羊豕①近学堂。育常有暇拾薪,以雇书生抄书。后截蒲②以学书,日夜不止。亡失羊豕,其主笞③之。育将鬻④己以偿,于是郭子敬闻而嘉之,代育还羊豕,给其衣食,令育与其子同学。育遂博通经史,仕伪汉,官至太傅。
(节选自《太平御览学部》)
(注释)①豕(shǐ):猪。②蒲:杨树枝。③笞(chī):用竹板、荆条打。④鬻(yù):卖。
15.选出断句正确的一项( )
A.王育少孤/贫为人佣/牧羊豕近学堂。 B.王育少孤贫/为人佣牧羊/豕近学堂。
C.王育少孤贫/为人佣/牧羊豕/近学堂。 D.王育少/孤贫为人佣/牧羊豕/近学堂。
16.下列加点的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无鲜肥滋味之享 何陋之有(《陋室铭》)
B.以中有足乐者 不以物喜(《岳阳楼记》)
C.于是郭子敬闻而嘉之 而山不加增(《愚公移山》)
D.令育与其子同学 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17.下列对选文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连用“被”“戴”“腰”“佩”“备”数个动词,从穿着佩戴方面写出“同舍生”生活之奢华,生动传神。
B.(乙)文郭子敬“闻而嘉之”是被王育宁愿卖了自己也要赔偿主人家损失的行为和求学的精神所感动。
C.(甲)文作者说“未有所成”,表现出一代文宗大儒谦虚抑己、低调做人的品格。
D.(甲)(乙)两文都运用对比手法,突出强调了宋濂和王育求学路上的艰难困苦。
18.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寓逆旅,主人日再食。
(2)后截蒲以学书,日夜不止。
19.甲乙两文的主人公最终学有所成,你觉得关键在于什么?请结合实际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
参考答案
1.C
2.A
3.D
4.C
5.A
6.(1)媵人/持汤沃灌
(2)腰/白玉之环
7.A
8.因为内心有值得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9.讲诚信,借别人的书要及时归还;向老师请教问题,要谦虚恭敬;不要与他人攀比生活条件,要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
10.在学习上都强调认真刻苦,日益精进,不能懈怠;自身的德行一定要好,不能盲目从众,随波逐流。
11. 担心 等到 热水 然而 近
12.(1)曾经赶到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乡里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
(2)自己确立观点,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13.(1)俯身倾耳/以请
(2)以自畅/其性情才力之所不尽
14.跟从名师虚心求教;不怕吃苦,以学为乐;自我奋发努力;不苟同俗,潜心钻研。
15.C
16.B
17.D
18.(1)寄居在旅店,店主人每天供给两顿饭。
(2)后来王育截取杨树枝当笔来学习,从早到晚从来没有停止。
19.关键在于读书能勤学苦读,坚持不懈,不被外界不利环境影响和动摇。启示能结合实际谈即可。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送东阳马生序》第三课时作业
一、比较阅读:
阅读下面两则故事,完成问答题。
甲文: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犹当博学审问,古人与稽,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令人可不勉乎 (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
1、甲文所说的为学之道,与《送东阳马生序》有哪些共同处
乙文:滑寿,幼警敏好学,能诗。京口王居中,名医也。寿从之学,授《素问》《难经》。既卒业,请于师曰:“《素问》详矣,多错简。愚将分藏象、经度等为十类,类抄而读之。《难经》又本《素问》《灵枢》,其间荣卫藏府与夫经络腧穴,辨之博矣,而缺误亦多。愚将本其义旨,注而读之可乎?”居中跃然称善。自是寿学日进。(节选自《明史·滑寿传》,有删改)
乙文选段与《送东阳马生序》都写到了主人公从师尊师的方式,试分析其“方式”的不同之处?
你有一个好朋友,最近对学业有所放松,感觉学习太辛苦,请你结合《送东阳马生序》一文劝导他。(共12张PPT)
第一课时
送东阳马生序
序,文体名。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即序言,相当于前言后记。多为叙述作者的意趣、写作缘起等。
赠序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其中的“序”,是“赠言”的意思。赠序,即临别赠言性质,内容多为勉励、祝愿、惜别之辞。
文体知识
解 题
送 东阳马生 序
送给
东阳的马君则
赠序
本文写于洪武十一年(1378年),这一年,辞官归里的宋濂又从家乡到应天府(国都南京)朝见朱元璋。他的同乡晚辈马君则来拜见他,他便写了这篇“赠序”送给东阳马生。介绍自己的求学经历及态度,勉励他勤奋读书,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生”是对晚辈的称呼,也有亲密的意思。
宋濂(1310—1381年),元末明初文学家。浦江(今属浙江)人,字景濂,号潜溪。与刘基、高启并列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很受朱元璋器重,为明代“开国文臣之首”。刘基赞许他为“当今文章第一”。主修《元史》。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宋学士先生文集》等。
作者介绍
读准字音
余幼时即嗜(shì)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guān),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chì duō),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送东阳马生序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qiè)曳(yè)屣(xǐ)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jūn)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jìng)不能动,媵(yìng)人持汤沃灌,以衾(qīn)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sì),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pī)绮(qǐ)绣,戴朱缨(yīng)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xiù),烨(yè)然若神人;余则缊(yùn)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lǐn)稍之供,父母岁有裘(qiú)葛之遗(wèi),无冻馁(něi)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yè)余,撰(zhuàn)长书以为贽(zhì),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dǐ)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
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通假字
文言虚词
特殊句式
文言现象
文言现象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送东阳马生序
余因得遍观群书。(阅读)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观赏)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观察)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所以)
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故意,特意)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过的知识)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原来的样子)
益慕圣贤之道。(道理)
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说)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道路)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治国之道)
同义复词:意思相同的两个(或以上)的词连用。
走:跑;
趋:快步走;
行:走。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穷冬烈风。(极)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生活贫困)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穷尽)
足肤皲裂而不知。(脚)
以中有足乐者(值得)
不足为外人道也。(值得)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完备)
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供养,给……吃)
食之不能尽其材。(同“饲”,喂)
饭疏食,饮水。(食物)
弗食,不知其旨也。(吃)
左佩刀,右备容臭。(具备)
日侍坐备顾问。(准备)
前人之述备矣。(详尽)
军细柳:以备胡。(防备)
况才之过于余者乎?(超过)
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过错)
人恒过,然后能改。(犯过错)
及鲁肃过寻阳。(经过)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过于)
汤:热水;
水:冷水。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
以光先帝遗德。(遗留)
父母岁有裘葛之遗。(赠与,送给)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赠与,送给)
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认为)
是可谓善学者矣(说,是)
初,权谓吕蒙曰(告诉;对……说)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命名)
作 业
基础作业:背诵《送东阳马生序》前两段;
发展作业:整理归纳本文的文言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