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1张PPT)
同学们,上面5个图片所反映的资源,哪些属于自然资源?你能说出其理由吗?
新课导入:
第二节 自然资源及其利用
结合实例,说明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空间分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课 标 要 求
素养目标
1.谈论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其分类。(地理实践力)
2.结合实例分析,理解自然资源的属性。(综合思维)
3.运用资料,分析说明自然资源的主要特征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综合思维)
阅读教材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什么是自然资源?自然资源的两个基本属性是什么?
(2)按不同的分类标准,自然资源又可以分为哪几类?
一、自然资源及其属性
(一)自然资源的概念
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从自然环境中获得并能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需求的物质和能量。
(二)自然资源具有两个基本属性:
2.社会属性:在当前的经济技术条件下人类可以直接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与能量。
1.自然属性:是指自然环境中客观存在的物质或能量,属于地理环境的组成部分。
人类尚未认识或分布过于分散而无开采价值的物质与能量,都不属于资源的范畴。但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它们很可能会成为未来的资源。
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缺一不可,只有同时具备了这两个属性,才属于自然资源。
上面5个图片所反映的资源,哪些属于自然资源?你能说出其理由吗?
原始森林和山上的岩石属于自然资源
理由:原始森林和山上的岩石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①自然属性—在自然界客观存在;
②社会属性—一是要满足某一时期人类社会的需要;二是需要人类具备相应的开发利用能力
没有社会属性
没有自然属性
没有自然属性
有可能。
自然资源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概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开发利用的资源种类不断增多,范围不断扩大,规模不断扩大。
空气成为自然资源有2个基本前提,即人类的需要和人类的开发利用
探讨:空气有没有成为自然资源的可能?判断并说明理由。
1.按自然属性分类
(三)自然资源的分类
气候资源
土地资源
生物资源
土地资源
矿产资源
能源资源
海洋资源
水资源
举例说明?
资源类型 含 义
气候资源 指能为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提供可开发利用的气候要素的物质、能量和现象的总体,包括太阳辐射、热量、降水、空气及其运动等
生物资源 指生物圈中植物、动物与微生物组成的各种有生命现象的资源,包括动物资源、植物资源和微生物资源
水资源 指可供人类直接利用、有一定数量并能不断更新的淡水,包括浅层地下水、湖泊淡水、土壤水、大气水和河流水等
土地资源 指在当前和可预见的将来可为人类利用的土地,是由地形、土壤、植被、岩石、水文和气候等因素组成的自然综合体
矿产资源 指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在当前和可预见将来的技术条件下,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呈固态、液态和气态的自然矿物
能源资源 指自然界中能够提供热、光、动力和电能等各种形式的能量的物质资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风、流水、潮汐、太阳能等
海洋资源 指蕴藏在海洋中人类可能利用的一切物质和能量,主要包括海洋生物、海洋矿物、海水化合物、海洋能以及海洋空间等
万绿湖森林资源
生物资源
万绿湖水鹿
万绿湖桃花水母
水资源
土地资源
矿产资源
2.按是否再生分类
气候资源
土地资源
生物资源
土地资源
矿产资源
能源资源
海洋资源
水资源
可再生资源
不可再生资源
气候资源
生物资源
水资源
土地资源
矿产资源
可再生资源
可再生资源
可再生资源
可再生资源
非可再生资源
我们饮用的牛奶绝大部分来源于工业化生产,需要经历饲料生产、奶牛养殖、牛奶加工、运输配送等环节,其中的每一环节都消耗自然资源。以能源消耗为例,用于奶牛养殖的能源仅占很小比例,大量的能源被消耗在饲料生产和牛奶的加工、运输配送等环节。
1 指出工业化牛奶生产的各个环节需要的自然资源。
2 分析现代工业社会需要更多自然资源的原因。
饲料生产:气候资源、土地资源等
奶牛养殖:土地资源、水资源等
牛奶加工:能源资源、矿产资源等;
牛奶配送与消费:能源资源
①现代工业社会消费自然资源以加工成产品的间接利用为主,相比传统直接利用消费,每一个中间环节(比如包装、储运、管理等)都需要消耗更多自然资源;
说明工业化牛奶生产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②现代工业社会资源开发能力和产品生产能力增强,人类生活水平提升,人均资源消耗量增加;③人口数量增加
活动题
下图中阴影部分为某种自然资源的全球分布情况。读图,回答1~3题。
1.该自然资源是指( )
A.湿地 B.油田 C.冰川 D.煤田
2.该自然资源主要分布在( )
A.盆地和湖泊周围 B.沿海与大陆架上
C.大陆边缘与岛屿 D.高纬区和高山区
3.近几十年来,该自然资源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全球变暖,气温升高 B.大气的臭氧层变薄
C.人类的需求量加大 D.地壳不稳定,多地震
解析:由图示可知,该自然资源主要分布在南极洲等高纬度地区和高山地区,据此推断该自然资源为冰川。全球变暖气温升高是冰川加速融化的主要原因。
答案:1.C 2.D 3.A
材料一 黄河流域不仅是我国古文明的发源地,也是我国现代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和能源基地。读“黄河流域主要省级区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黄河流域古文明的形成得益于其优越
的土地条件,请说明理由
黄河流域的土地平坦,流水沉积形成的土壤颗粒小,土质好,加上该区域气候温暖,水源丰富,因此该地区的土地生产能力较高,是早期农业发达的地区,形成了华夏文明。
数量、质量、
材料二 黄河流域不仅是我国古文明的发源地,也是我国现代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和能源基地。读“黄河流域主要省级区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黄河流域不同地区在农业生产方式上有很大差异:黄河中下游地区发展
了 农业,而黄河上游地区则主要发展了 业、 农业和 农业,差异的出现主要是由水资源的 不均导致的。
旱作
畜牧
灌溉
绿洲
空间分布
数量、空间分布
材料三 黄河流域不仅是我国古文明的发源地,也是我国现代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和能源基地。读“黄河流域主要省级区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4)为了促进黄河中游地区煤炭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地方政府积极推进技术革命,请结合右图说明技术革新对解决资源短缺问题的积极作用
技术革新一方面使煤炭需求减少:促进煤炭替代能源的开发、节约利用和循环使用煤炭资源。另一方面使煤炭供给增加:提升煤炭开采技术,增加煤炭开采量。技术革新能过调节自然资源供需关系,维持供需平衡,对维持资源安全,缓解资源短缺有积极作用。
技术对资源数量的作用
(一)受自然环境供给极限和技术水平的限制,自然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
二、自然资源的数量与人类活动
非可再生资源是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总量不会增加。
可再生资源的数量和更新能力,在一定时空范围内存在极限。
有限性
我国的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印尼,名列世界第六位。但是,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然而,中国又是世界上用水量最多的国家。仅2002年,全国淡水取用量达到5497亿立方米,大约占世界年取用量的13%,是美国1995年淡水供应量4700亿立方米的约1.2倍。
(二)稀缺性
读图思考:
1.自然资源的稀缺可能引起供给和需求两方面的哪些变化?
2.价格上升为什么会引起自然资料源供给增加?
3.如何看待技术革新对解决资源短缺问题的积极作用和局限性?
供给增加,需求减少
①自然资源稀缺时→开发成本上升→价格上涨→供给量增加、使需求减少
②价格上涨→促进技术革新→寻求新的储量;寻找从已知的资源增加产品的方法,增加自然储量。
价格上升,导致资源经济价值上升,促使技术革新以寻求新的储量、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寻找替代资源,引起自然资源供给增加。
积极意义:开发利用新材料, 推出新的产品;改进生产设备,提高资源利用率,延长资源使用年限。
局限性:资源储量无法增加,尤其是非可再生资源
拓展:针对自然资源不足,你觉得应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
针对自然资源不足的措施:
①加大投入提高技术水平,加大勘探生产力度;
②建立多元进口战略和战略储备体系;
③开发替代品
④提高利用率,加强资源的回收利用
三、自然资源的质量与人类活动
(一)自然资源组成成分存在差异和质量优劣:
地表水资源按质量标准分为五级如下表:
(二)不同质量的自然资源影响人类的开发利用成本,(负相关)
(三)不同质量的自然资源有不同的用途
地表水类型 水质状况 适用地区
一类地表水 水质很好 适用于多种用途和国家一级自然保护区
二类地表水 水质良好 适用于集中式饮用水源地、鱼类生活区和国家一级自然保护区
三类地表水 水质尚可 适用于一般工业区和一般的鱼类生活区
四类地表水 水质不好 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和非直接接触用水
五类地表水 水质很不好 适用农业灌溉用水
优劣高低之分
开发利用成本有差异
案例探究:
利用“提铁降硅”技术提高铁矿石的品位
我国铁矿资源总储量居世界前列,但大部分都是品位较低的贫矿,铁矿石需要经过选矿加工成为铁精矿后才能用于炼铁生产。2001年我国采用“提铁降硅”选矿技术,从铢矿石中直接提取硅等杂质,从而间接提高铁矿的品位,有效地提高了铁精矿的质量,使国产铁精矿质量达到与国外进口铁矿石相当的水平。此外,“提铁降硅”后的铁精矿减少了高炉炼铁过程中废气、废渣的排放,降低了煤和焦炭的使用量,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1)品位高的铁矿石开采成本低,品位低的铁矿石开采成本高
(2)减少废气、废渣的排放,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思考:(1)比较品位高和品位低的铁矿石开采成本差异?
(2)我国采用“提铁降硅”选矿技术带来什么积极影响?
问题探究
材料:在瑞士达沃斯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年会曾发布了一个报告,称全球正面临“水破产”危机,水资源今后可能会比石油还昂贵。人们在对“电荒”“油荒”“气荒”逐渐习以为常的同时,“水荒”在不经意间也来了。针对我国水资源状况以及存在问题,郑州轻工业学院某教授接受中国水网采访时认为,政府管理缺失、节水意识淡薄、水价不合理等是造成我国水资源极度缺乏的主要原因。
结合材料探究:
(1)世界上有很多国家和地区出现了淡水短缺的问题,水资源短缺的原因有哪些
(2)现在人类可以开发利用的淡水资源有哪些
(3)水资源短缺会带来哪些问题 应采取有哪些有效措施?
水资源短缺制约着经济发展,影响着粮食产量,对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并且直接损害人们的身体健康。此外,为争夺水资源,一些国家或地区还引发了国际冲突。
(1)世界上有很多国家和地区出现了淡水短缺的问题,水资源短缺的原因有哪些
自然原因:一是世界淡水资源的总量是有限的,其中绝大部分是不能开发利用的冰川水和深层地下水;
二是受气候条件的影响,淡水资源分布不均。
人为原因: 主要是人类在利用水资源的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浪费和污染现象,导致水资源更加短缺。
(2)现在人类可以开发利用的淡水资源有哪些
河流水、湖泊淡水和浅层地下水。
(3)水资源短缺会带来哪些问题
世界淡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危害
北京和湖北分别位于我国北方、南方,受自然环境、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影响,水资源总量和供水量差异大。
表1.2 北京和湖北水资源状况(2016)
地区 水资源总量/108m3 人均水资源量/(m3·人-1) 人均用水量/(m3·人-1) 供水量/108m3 总量 地表水 地下水 其他
北京 35.1 161.6 178.6 38.8 11.3 17.5 10.0
湖北 1498 2552.6 480.5 281.9 273.1 8.8 —
利用上述表格,完成下列问题:
(1)绘制北京、湖北水资源总量与供水总量柱状图,以及供水结构饼状图
(2) 比较北京、湖北水资源总量、供水总量与人均水资源量的差异
(3) 北京供水总量为什么超出当地的水资源总量?
(4) 为什么湖北的人均用水量比北京高得多?
(5) 根据以上分析,对北京和湖北水资源保障的稳定性作简要评价。
地区 水资源总量/108m3 人均水资源量/(m3·人-1) 人均用水量/(m3·人-1) 供水量/108m3 总量 地表水 地下水 其他
北京 35.1 161.6 178.6 38.8 11.3 17.5 10.0
湖北 1498 2552.6 480.5 281.9 273.1 8.8 —
绘制北京、湖北水资源总量与供水总量柱状图,以及供水结构饼状图
水资源总量/(108m3)
供水总量/(108m3)
500
1000
1500
2000
500
1000
1500
2000
水资源总量
供水总量
北京
湖北
a.水资源总量与供水总量
b.供水结构
北京
湖北
(2)比较北京、湖北水资源总量、供水总量与人均水资源量的差异。
(3)北京供水总量为什么超出当地的水资源总量?
(4)为什么湖北的人均用水量比北京高得多?
(5)根据以上分析,对北京和湖北水资源保障的稳定性作简要评价。
与湖北相比,北京水资源总量、供水总量以及人均水资源量均少
A.温带季风气候,降水总量少,水资源总量少;B.为我国首都,人口多密度大;C.经济水平高,产业发达;D.生产生活用水量大于当地水资源总量,缺水严重;国家采取跨流域调水向北京供水,北京供水总量超出当地水资源总量。
A.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大,水资源丰富,能满足当地用水需求;B.气温高,蒸发量大;C.农业用地多且多为水田,耗水量大;D.无缺水之忧,节水意识不足。
北京:A.降水差异大,水资源保障存在季节不稳定风险;B.水资源量小于供水量,且地下水使用占比大,长期供水大于水资源总量,加剧供水不足风险;C.经济发展快,用水需求量呈增加趋势,加剧供水不足风险;D.南水北调将长江流域的水调入北京,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水资源供给的稳定性。
湖北:A.水资源保障存在季节不稳定风险;B.水资源量大于供水量;C.农业用水量大,但要树立节水意识,确保水资源供合的稳定性。
气候、农业、节水意识
四、自然资源的空间分布与人类活动
(一)空间分布不均匀
可再生资源——具有地带性特征
非可再生资源——富集在特定地区
水热条件
空间分布差异
水
分
少
热
量
少
旱
地
多
北方
南方
水
田
多
热
量
多
水
分
多
地质条件
空间分布差异
北方
南方
多
煤
多
磷
自然资源在空间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但有规律可循。
D1
(二)自然资源在空间上的流动,促进了区域间的联系和全球化进程。
D2
自然资源在空间上的流动,促进了区域间的联系和全球化进程。
中国“南水北调”
澳大利亚“东水西调”
问题探究
材料一 我国南水北调示意图。
材料二 我国南水北调工程是世界规模最大的调水工程。南水北调东线、中线、西线工程按规划建成后,将把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水系相互连接,从而构建起我国“四横三纵”的水利地理版图。
材料三 南水北调提出了“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原则,强调南水北调工程的规划、实施要建立在节水、治污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上。
结合材料探究:
(1)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是什么
(2)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有哪些
(3)解决北方地区缺水问题除跨流域调水外,还应采取哪些措施
A.时空分布不均;B.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C.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自然原因:径流量季节、年际变化大,径流量小。
人为原因:工农业发展迅速,人口密度大,水污染、浪费严重,缺少水资源综合利用设施。
A.兴修水库;
B.节约用水(发展节水农业、限制发展耗水量大的工业、注意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等),防止水污染;
C.控制人口增长;
D.植树造林;
E.适当提高水价;
F.雨季回灌地下水;
G海水淡化等。
自然
资源
可再生资源
生物资源、气候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等
非可再生资源
矿产资源
概念
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需求的物质和能量
数量特征
有限性
稀缺性
分类
质量特征
有优劣高低之分
开发利用成本有区别
空间分布特征
不均匀
可再生资源:具有地带性
非可再生资源:富集在特定地区
区域经济差异
资源空间上流动
下图为自然资源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甲、乙分别表示 ( )
A. 海洋资源、土地资源 B. 土地资源、煤炭资源
C. 土地资源、矿产资源 D. 矿产资源、海洋资源
(2)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 ( )
①开发自然资源的广度和深度越来越大 ②自然资源对产业布局的影响越来越大 ③利用自然资源的数量越来越少 ④对人地关系的认识越来越深刻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解析:(1)图示甲资源在农业社会阶段的作用较强,为土地资源。煤炭资源属于能源。故选C。(2)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开发自然资源的广度和深度会越来越大,自然资源对产业布局的影响会越来越小,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会越来越深刻,①④正确。故选D。
答案:(1)C (2)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