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海版七年级美术上册《第14课 中国结艺》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辽海版七年级美术上册《第14课 中国结艺》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其它版本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2-02-23 20:32: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国结艺
教材分析:
《中国结艺》选自2012年教育部审定的辽海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第14课。教材的内容选择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中国结展开教学,本课通过欣赏,制作中国结的教学活动,主要学习吉祥结的编织方法,激发同学们学做中国结的兴趣,弘扬中国文化,本课分为2课时完成,这节课主要学习吉祥结的双线编法。
学情分析:初中生充满了好奇和求知欲望,大多具备一定的形象思维能力,喜欢动手制作,渴望获得成功,在课堂上组织学生体验,互动,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体验自信和快乐。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通过欣赏,编织中国结,了解中国结这种传统的艺 术形式,中国结的寓意,历史,作用,感受其艺术魅力。
2、学会编织吉祥结。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和动手制做,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传承中国结艺国粹文化,提高审美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在学习中树立克服困难,团结协作,互相学习,体验成功的喜悦。
重点:了解中国结艺的相关知识,识读编织方法。
难点:编织吉祥结的双线编法。
教法:通过讲解,启发,引导学生学习中国结相关知识和编织方法。
学法:学生通过倾听、思考、小组探究编织中国结。
教学准备: 泡沫板一块,大头针若干,红色丝绳1.2米一根,流苏。
教学对象:七年级学生
教学过程
猜谜语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的一位外国朋友要我给她寄去一件最能代表中国特色的礼物,你们猜我寄去了什么呢?
屏幕出示谜面:一缕红丝线,交错结龙凤。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小小中国结,喜庆、祥和、寓意深刻,它不仅凝聚着中华民族特有的、丰富的文化底蕴,又在现实生活中展现了它独特的个性美与和谐美。我们今天一起来走进中国结的世界。 板书:中国结
新授:
1、起源:始于上古先民结绳记事。
早在远古时代,即文字记载出现之前。为了不遗忘重要事情,根据古书记载,先民们采用了:结绳记事。(设计意图:感受结的起源历史悠久,激发爱国情怀)
如今小小彩绳早已不是记事工具,当他们被打成各式绳结时,却复活了一个个古老而美丽的传说。宋代词人张先写过: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形容失恋后的女孩子思念故乡人,心事纠结的样子。在古典文学中,结一直象征着青年男女间缠绵的情思。在汉语中也相继出现了与之相关的词语,如“结义、结拜、团结”等,而后所出现的同心结则代表了男女间的爱情信物,同时也有了“结发夫妻”的说法。(设计意图:让孩子们明白绳结从实用工具转变成为装饰艺术的原因)
2、寓意连线:人类情感有多么丰富多彩,“结”就有多少千变万化。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几种结和寓意。(设计意图:吉祥美好的寓意,是人们对生活的热爱。激发孩子们编织中国结的兴趣)
3、结的运用:正因为中国结有如此多的吉祥寓意,所以中国结运用的非常广泛。你能举几个例子吗?(设计意图:培养孩子们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4、特点:中国结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欣赏完这些精美的作品,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中国结的特点:
5制作:同学们想不想亲手编一个祝福亲友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吉祥结的编织方法。(设计意图:激发孩子们编织中国结的兴趣,调动积极性,让孩子们明白中国结也可以表达爱)
教师示范:
(1)吉祥结的编织。教师出示吉祥结的编结步骤图,按照步骤图走线,强调注意用大头针固定丝绳以免滑走。走线完毕,到了抽结形最关键的一步,教师再次强调结形逐段一点一点的抽,还要注意线路有无扭转。另外结形不可抽得太紧,否则失去美感。然后修饰结形,线头打个简单的结完毕。
学生制作,教师辅导:要学生耐心细致。刚开始先用大头针将线固定在泡沫板上,按着图解的步骤依样走线即可。慢的学生手把手从起步开始按步骤一环扣一环的教。
( 2 )整理中国结:同学们,整理是编结中的关键一步(3分编,7分整)
6、学生作品展示:
这么精美的中国结送给我们最亲爱的人表达祝福吧?
7、教学拓展:欣赏国内、国外结艺作品(3分钟)(设计意图:感受中国结的个性美)
总结:
中国结的文化博大精深,以它特有的图案优美,寓意吉祥的特点深受各国朋友的喜爱。在课堂上我们只是初步了解了结。大家可在中国结艺网上了解到更多关于各种中国结的技艺和制作方法,感受我们古老文化的魅力。希望我们能够把中国结艺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