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ppt+ 学案+纯音乐+mp3

文档属性

名称 《蒹葭》ppt+ 学案+纯音乐+mp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12-08 10:35:34

文档简介

课件16张PPT。
欣赏 在水一方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
绿草凄凄,白雾迷离,有位佳人,靠水而居。
我愿逆流而上,依偎在他身旁,无奈前有险滩,道路又远又长。
我愿顺流而下,找寻他的方向,却见依稀仿佛,他在水的中央。
我愿逆流而上,与他轻言细语,无奈前有险滩,道路曲折无已。
我愿顺流而下,找寻他的踪迹,却见仿佛依稀,他在水中伫立。解题 《蒹葭》选自十五《国风》的 ,属秦国民歌。“秦风”多言车马田猎,粗犷质朴,而本诗却神韵缥缈,引人遐想,也是一首优美的怀人诗作。
蒹葭的意思是 ,皆生于水边。《秦风》“芦苇”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 蒹葭 伊人 溯洄 晞
湄 跻 坻 涘 沚jiān jiāyī sù huí xī méi jī chí sìzhǐ蒹 葭 苍 苍 , 白 露 为 霜 。 所 谓 伊 人 , 在 水 一 方 。 溯 洄 从 之 , 道阻 且 长 。 溯 游 从 之 , 宛 在 水 中 央 。苍苍:茂盛的样子
伊人:那人,指所爱的人
溯洄:逆流而上 洄:上水,逆流
从:追寻
阻:艰险
溯 游:顺流而下
宛:好像、仿佛蒹 葭 萋 萋 , 白 露 未 晞 。 所 谓 伊 人 , 在 水 之 湄 。 溯 洄 从 之 , 道 阻 且 跻 。 溯 游 从 之 , 宛 在 水中坻 。 萋萋:茂盛的样子
晞:干
湄:岸边,水草交接的地方
跻:高
坻:水中高地
蒹 葭 采 采 , 白 露 未 已 。 所 谓 伊 人 , 在 水 之 涘 。 溯 洄 从 之 , 道 阻 且 右 。 溯 游 从 之 , 宛 在 水 中 沚 。 采采:茂盛,众多
未 已:还没有完 已:停止
涘:水边
右:弯曲
沚:水中的小块陆地
芦苇丛生,白色露水凝结为霜。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另一边。逆着河道寻找她,路途艰难又漫长。?顺流而下寻找她,仿佛在水的中央。
芦苇茂盛,白色露水还没干。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那一岸。?逆着河道寻找她,路途艰难又高峻。顺流而下寻找她,仿佛在水中的高地上
芦苇众多,白色露水还没消失。?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另一岸。逆着河道寻找她,道路艰难又曲折。顺流而下寻找她,仿佛在水中的沙洲上。? ??  译文赏析景物,感受意境美
1 诗歌写的是哪个季节的内容呢?依据是什么?
小结:秋季而且是深秋。白露为霜。
俗语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
2 在大多数人的眼中,秋天是一个什么样的季节呢?
小结:自古以来,在多情人眼中,秋景肃杀,最为伤悲。自古逢秋悲寂寥,它凄美而令人感伤。
3 大家能否看出是一天中哪个时间呢?
清晨(拂晓)  白露未唏 白露未已4、写景多为抒情,诗中写了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
芦苇——丛生茂密。 秋风摇曳中更添凄凉。
白露秋霜——洁白,晶莹,
河畔道路——崎岖难行,险阻重重
秋水——柔和,沉静, 清冷。
晓雾——拂晓之时水边晨雾朦胧更添迷离之感
5、现在你能否说说诗歌通过这些景物描写创设了一种怎样的氛围?
小结:营造了一个清冷、孤寂、凄美、迷离……的意境。 6、选取几种景物把你在脑海中形成的画面用几句话描绘出来。(蒹葭 、白露、秋霜、河畔道路、秋水、晓雾。) 示例:
深秋的清晨,霜浓雾重,在青苍的天际下,河畔那一大片丛生的苍苍芦苇。
在萧瑟的秋风中起伏摇曳,茫茫秋水之上,晓雾朦胧,
烟水迷离...... 1、刚才咱们描绘了诗中景,再来看看诗中人。这时候,主人公出现了,在这样的氛围下,他在做什么?心情又怎么样呢? 小结: 主人公在做什么:“溯洄从之、溯游从之”——追求“伊人”、寻找“伊人”。
“追求者”心情:①“溯洄从之、溯游从之”——匆忙而连续的动作中,可以感受到“追求者”的焦急,急迫。
②“宛”字,好像 仿佛之意——追寻而不得时心情如何?失望、怅惘、痛苦。把握形象,感受人性美
2、你感觉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你又是怎么知道的? ①热烈向往爱情、不畏险阻、百折不挠……
依据:“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
②执著追求,坚贞不渝的人……
依据:“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俟”
一个“在”字,主人公确信“伊人”就在水的那一边
小结:
为自己的理想目标而上下求索,不怕艰难险阻,执着追求,矢志不渝的“追求者”。“所 谓 伊 人 ”指的仅仅是一个美丽的女子吗?还可以指什么? 这是作为爱情诗我们所理解的“伊人”形象,实际上“伊人”的内涵可以有更为丰富的理解:人生中有许多美好的东西是我们执著追寻和向往的,如爱情、事业 亲情、友情、理想、自由,还可以把伊人看作是一个尽善尽美的境界。再读课文,感受主题美 小结: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追寻者,而伊人就是我们的目标,它指引我们在平庸琐屑的生命历程中不断前行,上下求索,不论成败与否,只要执著地追求,我们的生命就会因此而诗意精彩。写作特色情景交融
虚实相生
重章叠句
起兴手法 《蒹葭》学案
【教学目标】
1、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感受诗歌优美的意境;
2、把握“追求者”和“伊人”的形象。
3、体味诗歌的音韵美、画面美、人性美、主题美、诗意美。
【教学重点】
1、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感受诗歌画面美。
2、把握“追求者”形象,感受诗歌人性美。
【教学难点】 感受诗歌画面美、人性美。
【教学方法】 自主 合作 探究
【教学课时】 1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课前播放秋水边芦苇画面配《在水一方》)
二、自主学习。朗读全诗,整体感知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
蒹葭( ) 伊人( ) 溯洄 ( ) 萋萋( ) 晞( ) 湄( ) 跻( ) 坻( ) 涘( ) 沚 ( )
2、解释下列字词。
苍苍: 伊人: 溯洄:
洄: 从: 阻:
溯游: 宛: 萋萋: 晞:
湄: 跻: 坻:
采采: 未已: 已: 涘: 沚:
3、根据注释与借助工具书, 翻译全诗。
三 、听读课文,感受音韵美
1、听配乐朗读;
2、学生自由练读;
3、指名朗读(让其他学生点评);
四、赏析景物,感受意境美
1、诗歌写的是哪个季节的内容呢?依据是什么? 
 
2在大多数人的眼中,秋天是一个什么样的季节呢?
3、 展开联想、再现诗歌意境 。
同学们看大屏幕,选取几种景物把你在脑海中形成的画面用几句话描绘出来。(屏显词语:蒹葭(芦苇)白露、秋霜、河畔道路、秋水、晓雾。)

四、把握形象,感受人性美
1、刚才咱们描绘了诗中景,再来看看诗中人。这时候,主人公出现了,在这样的氛围下,他在做什么?心情又怎么样呢?我们一起来看。(齐读课文,小组讨论)

2.你感觉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依据是什么?

五、再读课文,感受主题美
诗中将“伊人”形象理解为爱人,实际上“伊人”的内涵可以有更为丰富的理解:人生中有许多美好的东西是我们执著追寻和向往的,你能举个例子吗?
六、《蒹葭》的艺术特色:
七、 当堂背诵并默写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