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人版必修三第一单元至爱亲情单元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鲁人版必修三第一单元至爱亲情单元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12-08 10:37: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主题单元设计模板
主题单元标题
最爱亲情
作者姓名
所属单位
联系地址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邮政编码
学科领域 (在内打√ 表示主属学科,打+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
 音乐
 化学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语文
 美术
 生物
 科学
 数学
 外语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社会实践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
高一
所需时间
8课时(课上6课时+课下2课时)
主题学习概述(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珍视亲情,善待亲情,呵护亲情,让亲情永驻心间。本单元共有两篇必读文本,两篇自读文本。其中既有传统的经典篇目,如李密的《陈情表》和归有光的《项脊轩志》,也有当代的名家名作,如贾平凹的《我不是个好儿子》和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表达人间亲情。本单元拟通过品读感悟至爱亲情,探讨表达情感的写法,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本单元以《陈情表》《我不是个好儿子》为主体,以《项脊轩志》《我与地坛》为辅助,指导学生感受作品表达的浓浓亲情,学习文本通过记叙生活琐事和细节描写表达情感的写法,学会表达自己感受到的亲情。最后,以设计“讲述亲情故事,举行读书报告会”的活动,完成本单元学习的成果展示。
主题学习目标(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诵读课文,品味语言,感受作品表达的浓浓亲情,背诵《陈情表》。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梳理、积累文中重要的词语,掌握文言虚词“于”“以”的用法,准确翻译文言语句,掌握古代文化知识。
3、正确评价和理解文本的观点和思想感情,培养探究意识和能力
4、依据文本,进行写作练习,学会表达自己感受到的亲情。
过程与方法:
1、反复朗读,把握文本内容,体会文本表达的思想感情。
2、小组合作交流,探究表达情感的写法。
3、通过写作展示研究成果,提高鉴赏及写作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养成团体合作意识。
2、感悟“亲情”在人生历程中的重要意义,懂得珍惜和感恩。
3、感恩父母从身边小事做起。
对应课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1、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2、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和朗读文学作品,能准确把握作品内容。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
3、能正确运用规范的语言表达进行口语交际,能在不同的场合,得体、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思想感情。能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注重合作学习,养成互相切磋的习惯。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鉴赏心得,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
4、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对优秀作品能够常读常新,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在探究活动中,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尊重他人的成果,不断提高探究能力,逐步养成严谨、求实的学风。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1、文章表达了怎样的至爱亲情?
2、作者如何表达至爱亲情的?
3、你能够尝试将自己的亲情体验表达出来吗?
专题划分
专题一:学习《陈情表》,品味祖孙情。
专题二:学习《我不是个好儿子》,感受母子情。
专题三:学习《项脊轩志》《我与地坛》,体会至爱亲情。
专题一
学习《陈情表》 品味祖孙情。
所需课时
2课时
专题一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亲情是值得铭记的,更是值得讴歌的。《陈情表》在本单元中是第一篇课文,由它开启亲情篇,当给学生以巨大的心灵震撼,因为“读《陈情表》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学习这篇文章,旨在让学生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理解作者当时两难的处境和李密祖孙间真挚深厚的感情;深入体会文章凄切婉转的陈情技巧和形象精粹的语言,在此基础上能够背诵全文。基于此,学生要课下借助网络了解李密及写作背景,有感情朗诵课文,并互评,品味文中的感情。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本专题学习目标: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梳理、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知识。
诵读课文,感受作品表达的浓浓亲情,并正确理解和评价文本的思想感情。
品味语言,学习本文融情于事、融情于理的写作特点。
4、背诵全文。
本专题问题设计
1、反复诵读课文,体会作者在文中都陈述了哪些情?
2、李密遇到了什么困难?针对这个困难,李密提出了什么解决方法?
3、将本文的第三段和第一段调整一个位置,先讲理后讲情好不好?
4、拓展性讨论:有论者认为,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其实是为自己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你同意这一观点吗,为什么?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投影设备
常规资源
鲁人版语文第三册《陈情表》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网络搜索李密,了解李密生平及时代特点
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
第一课时
交流自己对亲情的经历和感悟,谈谈对亲情的理解。
自由朗读《陈情表》,参考课文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初步品味文本思想情感。
朗读展示评比:小组推荐、班级展示、名家朗诵。通过比较,学生谈自己朗读不足之处。
再读课文,回答你认为本文陈述了那些情?个人思考——小组交流、展示。
第二课时
两个小组展示梳理、积累的文言实词、虚词“于”和“以”、特殊的文言句式。
再读课文,研讨:李密遇到了什么困难?针对这个困难,李密提出了什么解决方法?
学生再读本文的第一段和第三段,思考将这两段调整一下位置,先讲理后讲情好不好?(学生了解“融情于事”的写作特点)
再读文本,思考拓展性的问题:有论者认为,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其实是为自己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你同意这一观点吗,为什么?要求学生紧扣文本,言之有理有据即可,不可游离文本之外。
教学评价
准确、生动、流畅、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熟练掌握文中的重点实虚词。
积极参与课堂研讨,大胆质疑,深刻分析。
4、感受李密的拳拳之心和至爱亲情,以及陈情的艺术。
专题二
展现亲情——《我不是个好儿子》
所需课时
1课时
专题二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通过《我不是个好儿子》阅读,学生深入了解母亲形象,品味作者对母亲的朴实而真挚的深情;学习作者用平实的语言,选择生活琐事来表达至爱深情的写法;并且完成习作,我不是个好 儿子(女儿)?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了解文章选材精当、剪裁合理的手法对于刻画人物的作用。
2、体会细节描写的作用,能通过细节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3、学习作者用平实的语言,选择生活琐事来表达至爱深情的写法
本专题问题设计
1、文中记叙了母亲的哪些生活琐事?写出了母亲的什么品质?
2、文中哪些细节,哪些语言让你深有感触 ?组内讨论,充分交流。
3、作者选择的这些生活小事能承载起展现“亲情”这个厚重的主题的任务吗?请分析。
4、 课文主旨内容是我的母亲,可为什么取名为“我不是个好儿子”?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投影设备
常规资源
鲁人版《我不是个好儿子》,百度文库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有关文章选材、细节描写、以小见大的知识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1、小组内交流阅读感受,补充讲述文中记叙了母亲的哪些生活琐事?写出了母亲的什么品质? 2、老师组织讨论:作者选择的这些生活小事能承载起展现“亲情”这个厚重的主题的任务吗?请分析。
3、组内讨论:本文题目是《我不是个好儿子》愧疚之情溢于言表,文中有哪些细节可以看出作者的这种感情?
4、思考:课文主旨内容是我的母亲,可为什么取名为“我不是个好儿子”?
5、讲故事,叙亲情,仿照本文的叙事方式,学生将自己经历的亲情故事及感受讲述给同学听。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1、积极参与合作学习,知识总结全面、准确。
2、发言积极,能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语言简洁得体。
3、能在细节描写中体会作者的挚爱亲情。
专题三
从生活细节中感悟并表达至爱亲情
所需课时
课上3课时+课下2课时
专题三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本专题意在引导学生将文本与自我生活体验相结合,提炼自己的阅读感悟和生活体验,形成口头和书面表述,在班级内交流展示,成果共享,从而让学生进一步发现并感悟浓浓亲情。在课堂上依托《项脊轩志》《我与地坛》两文本,让同学从文本中发现感人的生活细节,并能有感情地朗诵和深入细致地鉴赏品味,从而为表达自我身边的至爱亲情奠定基础。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诵读课文《项脊轩志》《我与地坛》,品味语言,感受作品从生活细节中表达的浓浓亲情。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梳理文本内容,领悟作品内涵。
3、发现生活中的感人的亲情,学会从细节中表达自己感受到的亲情。
4、搜集表现亲情的优秀诗文,开展读书报告会,增强积累意识和能力。
本专题问题设计
《项脊轩志》《我与地坛》中,你有哪些文字障碍?
从两文本中你发现哪些感人的细节?你能朗诵出来吗?你能用自己的话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感受吗?
生活中你经过哪些感人的亲情故事?你能将细节富有感染力地表达出来吗?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投影设备,课件,网络
常规资源
鲁教版语文第三册教材,纸张,笔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印发资料:韩愈的《祭十二郎文》郭雪波的《父亲的故事》泰戈尔的《母亲与孩子》马原的《给儿子打欠条》等
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学生借助工具书进一步扫除《项脊轩志》《我与地坛》文字障碍,疏通文意。
1、小组内探讨交流自学发现过程中的疑难问题;
2、班内解决小组提出的疑难问题,师生补充。
活动二:鉴赏两篇文本中的感人细节。
1、学生自己找出文中的感人细节,并自我酝酿有感情地朗诵这些细节,能用自己的话表达出内心的感受。
2、小组交流然后推荐,班内展示诵读和鉴赏。
3、老师点拨,总结。
活动三:布置作业
结合课内交流和老师印发的资料,借助网络搜集更多的亲情文章,从中发现生活细节对感情表达的巨大力量,选取自己生活中的感人的细节,将自己对亲情的感悟体会写出来,不少于300字,下节课交流展示。
第二课时
活动一:组内交流写作成果,推荐优秀代表参加班内展示交流。
活动二:班内交流展示优秀成果,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1、交流学生有感情诵读,其余同学人倾听,并做好评点准备。
2、随机抽取同学评点展示的作品。
3、老师点评。
活动三:点拨提升——如何透过细节刻画亲情
1、真实——符合生活的逻辑。 2、独特——着眼亲情的独特表达不空泛。 3、仔细——留下传神的亲情片断。
第三课时
活动一:举行读书报告会
网络搜集亲情诗文。
写作读书报告。
3.举行读书报告会。
教学评价
1.个人在课堂研讨中能够积极参与,主动交流,大胆表现自己;口语表达流利、准确、动情。
2.能够从文章的细节中品味作家的情感信息;能够从自己的经历中获得积极的亲情体验。
3.书面语描写生动、真实;对于亲情现象有比较客观深刻的领悟。
4.大量阅读,读有所获,分析深刻,能大方进行读书报告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