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黄河双语实验高中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试题
高二地理 2021.11
注意事项:本试卷总分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共29小题。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示意图,完成1-3题。
1.图中A、B、C、D四点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2.图中A、C、D、E、F各点中,地球自转角速度与B点相同的个数是
A.1个 B.3个
C.4个 D.5个
3.B点连续两次看到北极上空某恒星出现在同一位置的时间间隔为
A.1太阳日 B.1恒星年
C.1恒星日 D.1回归年
某摄影师在我国西部一个晴朗的夜晚把照相机固定好,对准北极星附近的夜空,长时间曝光得到一张照片(如图)。读图,完成4-6题。
4.照片中每颗星的运动轨迹均呈一段弧线,这是因为
A.恒星在运动 B.地球在公转
C.北极星位置在变 D.地球在自转
5.图中恒星围绕北极星做圆周运动的方向是
A.逆时针 B.顺时针
C.自西向东 D.自南向北
6.该摄影师拍摄从甲到乙的恒星,视运动轨迹所用的时间大约是
A.3小时 B.4小时 C.6小时 D.8小时
下图为某地地层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
7.图中岩层最早形成的是
A.①
B.②
C.⑤
D.⑥
8.图中不可能存在化石的岩层或岩石是
A.①
B.②
C.⑤
D.⑥
三叶虫、恐龙、大型哺乳动物分别是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的代表性动物,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甲处物质直接来源于上地幔。据此完成9-11题。
9.图中断层最可能发生在
A.古生代后期至中生代早期 B.中生代后期至新生代早期
C.古生代早期至中生代早期 D.中生代后期至新生代后期
10.甲、乙、丙、丁四处最可能为大理岩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11.推测恐龙化石地层形成后,最可能经历的地质作用过程是
A.岩层断裂—地壳抬升—外力侵蚀—地壳下沉—外力沉积
B.地壳抬升—外力侵蚀—地壳下沉—外力沉积—岩层断裂
C.岩层断裂—地壳下沉—外力沉积—地壳抬升—外力侵蚀
D.地壳抬升—外力沉积—地壳下沉—外力侵蚀—岩层断裂
西西伯利亚平原河流众多,河曲蜿蜒,冻土广布,土壤细腻,据此完成12-13题。
12.西西伯利亚平原土壤细腻的主要原因是
A.冻土发育,冻融作用强 B.冬夏温差大,风化作用强
C.地形平坦,河流流速慢 D.河流众多,沉积作用强
13.该地易发育河曲的主要原因有
①冻土发育,下蚀困难 ②土壤细腻,易被侧蚀
③气候寒冷,人类干扰少 ④河流凌汛,侵蚀较强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峡谷是在新构造运动和流水侵蚀作用下形成的谷地,是一种两壁狭长且陡峭、深度大于宽度的地貌景观。下图示意太行山峡谷横剖面图,据此完成14-15题。
14.太行峡谷形成的年代从早至晚依次为
A.V形峡谷、U形宽谷、盘状宽谷 B.U形宽谷、V形峡谷、盘状宽谷
C.盘状宽谷、U形宽谷、V形峡谷 D.盘状宽谷、V形峡谷、U形宽谷
15.下列对峡谷地区的地质推断成立的是
A.石柱地貌形成晚于孤峰 B.目前峡谷以流水侧蚀为主
C.峡谷处在断裂带上 D.地壳运动以垂直运动为主
下图为某地一周天气状况示意图。读图回答16-17题。
16. 引起图中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的移动方向一般是
A. 由高纬向低纬 B. 由海洋向内陆 C. 由偏北向偏南 D. 由内陆向海洋
17. 若图示天气过程发生在我国,则最可能出现在
A. 青藏高原12月份 B. 华北地区3月份 C. 东北地区6月份 D. 华南地区1月份
下图示意某河流所在区域降水量与径流量的关系。据此完成18-19题。
18. 下列关于该河流的补给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 B. 以高山冰川融水补给为主
C. 以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为主 D. 以地下水补给为主
19. 该河流若在我国,则其最可能位于
A. 西北地区 B. 东北地区 C. 青藏高原地区 D. 长江中下游地区
下图是“我国某地区一条河流受三种不同水体补给而形成的全年流量曲线图”。读图,完成20-21题。
20. 关于河流补给水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 ①是雨水
B. ②是高山冰雪融水
C. ③是地下水
D. 积雪融水是主要补给
21. 由统计资料可知
A. 曲线a是修坝前测得的径流量年变化
B. 河流有两次汛期且都与气温有关
C. 该河流位于华北地区
D. 河流含沙量小,有结冰期
读世界部分地区的洋流模式图,完成22-23题。
22. 图示大洋环流位于
A. 大西洋中低纬海区 B. 太平洋中高纬海区
C. 南半球中低纬海区 D. 北半球中低纬海区
23. 图中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洋流①对沿岸温带荒漠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B. 洋流③对沿岸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C 顺洋流④航行,可以从东亚到北美
D. ②处有寒暖流交汇,形成世界著名渔场
下图为我国新疆沙拉依灭勒河某年河流径流量过程线图,该年洪峰比正常年份高得多。读图,完成24-25题。
24. 图示河流汛期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
A. 大气降水
B. 冰川融水
C. 季节性积雪融水
D. 地下水
25. 该年洪峰比正常年份高得多,其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A. 上年冬季降雪量过大 B. 春夏季气温过低
C. 夏季降水异常偏多 D. 夏季冰川融水量过大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26.下图是“某房地产公司在山东省(约36°N)开发的一梯两户式多层商品房平面示意图”和“地球公转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该幢商品房阳台朝向___________(南或北)方,这样设计的目的是___________。
(2)若在该楼的南面再建一幢新楼,并要求新楼全年不能遮挡北楼底层的阳光,那么设计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3分)
(3)当地球公转到A位置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___________,此时北半球的节气为___________。
(4)当地球从A公转到C位置时,正午屋内的光照面积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从C公转到D时,商丘的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_______。地球的公转速度___________。
27.如图为北半球某地等压线分布图和锋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2分)
(1)图中A、B、C、D四处所绘箭头能正确表示当地风向的是________。(2分)
(2)图中②按气压分布状况而言是________,中心气流________(上升或下沉),在其控制下天气状况多________。(6分)
(3)图中A、B两处相比,风力较大的是________,(填字母)原因是________。(6分)
(4)入冬以来12月16日威海市出现了最强一次降雪,并伴随强风,气象台发布了道路结冰黄色预警信号,提醒政府及相关部门做好防范工作。据此分析,此次天气变化主要受________天气系统的影响。该天气系统过境后的天气状况为________。(8分)
28.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8分)
渭河的形成是区域地质、地势、岩性、洪流(降雨后沿沟谷及河道流动的暂时性线状流水)对沟谷的冲蚀和稳定的地下水补给共同作用的结果。下图左示意渭河流域,下图右示意该区域地质构造。
(1)说出右图中地质构造名称。(1分)
(2)从内、外力作用的角度,简述渭河的形成过程。(4分)
(3)与渭河平原南侧相比,指出北侧沉积物颗粒的大小,并分析原因。(3分)
29、阅读关于勒拿河流域的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
勒拿河位于俄罗斯高纬度的西伯利亚地区,该流域内积雪时间长、积雪量大;冻土广布且含冰量高。研究表明,降水、气温、冻土对勒拿河径流量影响较大。勒拿河下游地区多沼泽。读西伯利亚地区图和勒拿河流域平均气温、降水量与河口处径流量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
(1)概括勒拿河流域11月至次年4月的气候特点。(1分)
(2)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勒拿河5-8月径流量先升后降的主要原因。(6分)
(3)简析勒拿河下游沼泽广布的主要原因。(3分)
高二地理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A 2.D 3.C 4.D 5.A 6.A 7.D 8.A 9.B 10.C
11.A 12.C 13.A 14.C 15.D 16. A 17. B 18. A 19. D 20. C
21. D 22. C 23. B 24. C 25. 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26.(10分)
(1)南 获得更多的太阳光照(2分)
(2)南楼的楼高、两楼的间距、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3分)
(3)23°26′N 夏至(2分)
(4)由小变大 昼短夜长 先变快再变慢(3分)
27. (22分)
(1)B(2分)
(2)气旋(或低压)上升 阴雨(6分)
(3)A 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6分)
(4)冷锋 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8分)
28.(8分)
(1)断层(1分)
(2)地壳运动形成断层,断层线处岩石破碎,易被风化、侵蚀、搬运,形成沟谷;沟谷内雨水汇集形成洪流,洪流不断下蚀;当沟谷深及地下含水层时,地下水开始汇沟谷,获得了稳定的地下水补给,从而发育成河流。(4分)
(3)北侧颗粒物较小。北侧河流主要流经黄土高原,黄土颗粒小;河流流程长,落差小,流速慢,泥沙搬运能力弱,故沉积物颗粒小。(3分)
29.(10分)
(1)寒冷干燥(1分)
(2)5—6月气温回升至0℃以上,随气温上升流域内冬季积雪、冻土迅速融化,降水量增加,转化为地表、地下径流汇入勒拿河,径流量迅速变大;6月后积雪与季节性冻土融化殆尽,8月降水量有所下降,补给减少;6—8月气温较高,流域内蒸发量较大,汇入的地表、地下径流量减少,河流径流量下降。(6分)
(3)凌汛多发导致河水泛滥;纬度高,气温低,冻土阻碍水分下渗,地势低洼,水分在地表聚集。(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