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活动课:技术进步与社会生活的变化
选择性必修二
活动课:技术进步与社会生活的变化
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到人们的头脑中,到人们对永恒的真理和正义的日益增进的认识中去寻找,而应当到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
——【德】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一、活动主题
以“技术进步与社会生活的变化”为主题,寻找身边的衣、食、住、行等物质文化痕迹以及精神文化痕迹。锁定某一历史现象,通过个人查阅资料、小组专题研讨以及全班展示等方式,从历史学科的角度揭示这一历史现象的成因,以史论结合的方式谈一谈你的体会。
二、活动过程
1.分组确定主题。在老师引领下,以5-6人为单位自主成组,并选出组长。小组内部讨论:
(1)我们对哪一历史时期、哪一区域的社会生活感兴趣?
(2)这一时期、这一区域的社会生活有哪些表现?
(3)它们之中哪些内容和技术的变革密切相关?
(4)我们组准备选择哪一历史时期、哪一区域的哪一社会现象,探究“技术进步与社会生活的变化”?
二、活动过程
2.撰写研究计划。包括:研究主题、搜集资料的路径和方法、研究成果的呈现方式、人员分工等。
3.展开探究。
4.形成研究成果并展示。形式可多样化,包括:书面报告、ppt展示、情景剧展示等。
5.活动拓展。将本班研究成果在学校网页、微信推送、校刊、校布告栏等多种平台上进行展示,发挥网络媒体的优势,集思广益,完善研究成果。
1.文献。可利用图书馆、档案馆、网络查找相应资料。
2.访谈。研究近当代技术进步与社会生活的变化时,可采用口述史的方法,联系相关人员访谈,并记录、整理。
3.实地考察。寻找相关遗址或博物馆实地探究。
三、搜集资料的路径和方法
参考书目
1.[英]斯蒂芬·F·梅森著:《自然科学史》,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年版。
2.剑桥大学科学史丛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英]亚·沃尔夫著:《十六、十七世纪科学、技术和中学史》,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4.[英]亚·沃尔夫著:《十八世纪科学、技术和中学史》,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
5.A.N.怀特海著:《科学与近代世界》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6. 王鸿生著:《中国科技小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年版。
7.卢嘉锡总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史》,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8.何传启主编:《第六次科技革命的战略机遇》,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
9.[澳]托比·沃尔什著:《人工智能会取代人类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8年版。
三、搜集资料的路径和方法
范例:技术进步与阅读的变化
四、小组展示
阅读是伴随着文字产生而出现的一种人类活动。以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为起点,我国的阅读活动至少有三千年以上的历史。随着技术的发展,阅读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从殷商至西周中前期,虽然已经出现了较为成熟的文字,但由于生产条件落后,书籍一直掌握在少数社会上层人士手中……因此,自上古至西周的漫长时间里,阅读是少数人的特权。
古代的“学富五车”
(一)造纸术的发明
蔡伦,字敬仲。……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105)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
——《后汉书·宦者传》
盖世有质文,则治有损益。故礼随时变,而器与事易。既作契以代绳今,又造纸以当策。犹纯俭之从宜,亦惟变而是适。夫其为物,厥美可珍,廉方有则,体洁性贞。含章蕴藻,实好斯文。取彼之弊,以为此新。揽之则舒,舍之则卷。可屈可伸,能幽能显。若乃六亲乖方,离群索居。鳞鸿附便,援笔飞书。写情于万里,精思于一隅。
——【西晋】傅咸《纸赋》
(一)造纸术的发明
阅读的变化:
①阅读群体扩大。纸张出现后,书籍数量激增,流通速度加快,价廉而易得,普通士子也可占有阅读材料。
②丰富阅读素材。纸的发明刺激了人们的创作热情,私人著述数量激增。
③通俗阅读兴起。
《三国志·魏志》卷二十一裴松之注引《魏略》也记载了一则曹植诵读小说的故事:“植初得淳甚喜,延入坐,不先与谈。时天暑热,植因呼常从取水自澡讫,傅粉。遂科头拍袒,胡舞五榷锻,跳丸击剑,诵徘优小说数千言讫。”
——王余光等著:《阅读推广人系列教材(第二辑):中国阅读的历史与传统》
(二)印刷术的发明
纸张用于书写材料,虽然效率有了很大提高,但纸本的抄写需要耗费大量人工,并不利于书籍的大规模传布。随着社会物质经济条件的进步,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随之提高,必然要求一种效率更高、文本传播速率更快的载体形态出现,印刷术就是满足这种需求的产物。
(二)印刷术的发明
阅读的变化:
①阅读的进一步普及。
②读书苟简。读书呈现出泛化、表面化的倾向。
③通俗阅读进一步发展
宋三百年间,锓板成市,板本布满乎天下,而中秘所储,莫不家藏而人有。不惟是也,凡世所未尝有与所不必有,亦且日新月益,书弥多而弥易,学者生于今之时,何其幸也!无汉以前耳受之艰,无唐以前手抄之勤,读书者事半而功倍,宜矣。
——【元】吴澄《赠鬻书人杨良辅序》
自秦汉以来,作者益众,纸与字画,日趋于简便,而书益多,世莫不有,然学者益以苟简,何哉?余犹及见老儒先生,自言其少时,欲求《史记》《汉书》而不可得,幸而得之,皆手自书,日夜诵读,惟恐不及。近岁市人,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学者之于书,多且易致如此,其文词学术,当倍蓰于昔人;而后生科举之士,皆束书不观,游谈无根。
——苏轼《李氏山房藏书记》
(三)机器的发明
近代以来,伴随着西方先进出版技术,尤其是机器印刷术的传入,以及社会思潮的影响,我国的阅读进入转型时期。
阅读的变化:
①阅读更新加快、实效性高
②大众化和通俗化
据《全国中文期刊联合目录(1833-1949)》统计,一百余年间,我国出版的……报纸一点三万余种。与图书出版相比,报刊的实效性更高。而且报刊的主要受众是普通民众,因此在娱乐性和可读性方面,较图书有更高的要求。
——王余光等著:《阅读推广人系列教材(第二辑):中国阅读的历史与传统》
(四)信息技术的发展
20世纪末以来,伴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人们的阅读行为又面临新的转折点,距离我们最近的一次阅读转型方兴未艾。
阅读的变化:
①方式多样化
②受众普遍化
③阅读碎片化
科技是把双刃剑
每次技术变革,或者社会急剧变动的年代,人们的阅读行为也会随之发生变化。随着技术条件的进步、书籍数量的增多,人们可以很轻松地拥有大量阅读材料,这无疑使得阅读变成一件越来越轻松的事情,阅读者的规模在不断扩大,更多的人享受到了阅读的乐趣。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讲,正是由于获取难度降低,而可供选择的读物又太多,人们的阅读变得愈发浅层化。对历史的回顾,归根结底是为了指导当下的实践活动。希望我们的研究,能为今天的阅读推广活动总结可资借鉴的经验。
(五)总结
五、活动总结
技术
社会生活
唯物史观
决定
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