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单元设计
主题单元标题
美的真谛
作者姓名
所属单位
联系地址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邮政编码
学科领域 (在内打 √ 表示主属学科,打 +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
音乐
化学
+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 语文
美术
生物
科学
数学
外语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社会实践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
高二
所需时间
6课时
主题单元概述 (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美是我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她内涵丰富,表现多样。视角不同,理解不同,就会有不同的领悟!本单元依托鲁教版教材中《滕王阁序》《米洛斯的维纳斯》《雨巷》的学习,进行拓展研究。整个单元将分四个专题进行:专题一,领略恢宏的自然之美。引导学生通过诵读体会《滕王阁序》,并结合自己的经历来研究自然美的丰富内涵。专题二,欣赏艺术的残缺之美。引领学生由《米洛斯的维纳斯》向课外延伸,联系生活,来进一步加深自己对美的理解,尤其是对人生残缺美解读。专题三,品味诗意的忧郁之美。通过品读《雨巷》,让学生在诵读中品味诗人创造的意象之美、意境之美!在前三个专题的基础上,自己提炼升华,进行专题创作,谈出自己对美的独特感悟,并把这份感悟形成文字,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交流点评,推选出佳作,进行成果展示。让美真正生根在学生的内心深处。
主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美的内涵和表现方式。
2.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注重感悟体验以获得新知。。
3.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雅的审美情趣,提高合作和竞争意识。
过程与方法:
1.开展体验性阅读、个性化阅读。
2.通过讨论、游戏和诗歌小创作等活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对优秀文化遗产的理解接受能力。
3.通过搜索网络、查阅图书等学习活动,增强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会发现生活中身边的美,并能理解美的内涵,进而去创造美。
2.通过品读、诵读,培养自己对古典文化的兴趣。
3.利用网络平台交流和使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研究成果,提升信息技术素养。
对应课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新课标对诗歌阅读的要求)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
1、“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感情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2、“阅读古今中外的诗歌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观念去审视作品,作出自己的评价。 ”
3、“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古代诗歌,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歌名篇。学习古代诗词格律基础知识,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传统文化积累。”
4、“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1.美在生活中有哪些表现形式?
2.你所理解的美的内涵是什么?
3.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发现美、理解美、创造美?
专题划分
专题一:领略恢宏的自然之美。 ( 3课时)
专题二:欣赏艺术的残缺之美。 ( 1课时)
专题三:品味诗意的忧郁之美。 ( 1课时)
专题一
领略恢宏的自然之美。
所需课时
3课时
专题一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本专题主要是学习古典骈文中的巅峰之作《滕王阁序》。在诵读的基础上,引领学生通过品读诗句来解读作品。体会作者蕴含其中的恢弘的自然美、复杂的人情美以及作品的独特的艺术风格。
通过上网查阅相关典故、小组合作探究、诵读比赛、改写 展示等活动方式来让学生真正地走入作品中,走进作者的内心深处。从而达到了解苏轼其人其作的目的。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结合注释理解《滕王阁序》的文意。
2.反复诵读体味作品优美的语言,提高语言感受力。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通过改写梳理领略恢弘的自然之美。
本专题问题设计
《滕王阁序》描绘了哪些美?
1.滕王阁的得名原因是什么?
2.王勃在文中描绘了哪些美丽景色?
3.骈体文的特点是什么?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投影设备
常规资源
鲁教版必修四教材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第一课时:
1.学生自主诵读,体会作品的语言。
2.多媒体展示:滕王阁的得名原因及周围景色。
3.自由朗读:扫清《滕王阁序》中的字词障碍,并初步体会文中描绘的景色之美。
4.小组研讨:讨论文中所运用典故的深刻含义。
5.当堂检测:积累文言基础知识,理解句子的含义。
6.朗读比赛:小组推举代表进行诵读比赛,深入体会恢弘的自然之美。
第二课时:
1.熟诵课文《滕王阁序》,把握文章的情感脉络。
2.小组探究:
(1)骈体文的特点是什么?
(2)改写文中富含诗境画意的句子。
3.改写比赛:
通过宣读自己改写的作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第三课时:
1.体会作品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2.小组研讨:文中你领略到的自然美、人情美。
3.小组展示:小组推选代表进行讲解,教师只做适当地补充说明。
4.问题探究:
(1)你从文中体悟到哪些美?
(2)文中体现的作者的哪些复杂的情感?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1.能熟练的背诵课文。
2.能热烈的谈论自己发现的美。
3.能根据自己的体会改写诗句。
4.改写有诗意,文学词汇丰富。
专题二
欣赏艺术的残缺之美。
所需课时
1课时
专题二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通过学习《米洛斯的维纳斯》,联系生活拓展学生的思路。在讨论残缺美的意义的同时,理解留白艺术的魅力。
学生通过讨论破碎的美,残缺的美。深刻的理解美的内涵。通过生活中的类比,让学生去理解与接收进而敬畏残缺美。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通过讨论让学生理解维纳斯的魅力所在。
2.运用类比,让学生理解残缺美。
3.通过搜索网络、查阅图书等学习活动,增强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本专题问题设计
残缺是美吗?
1.维纳斯永久的魅力源于什么?
2.残缺美为什么给人如此大的震撼?
3.面对残缺硬采取怎样的人生态度?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感动中国人物视频
常规资源
教材中学过的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教学支撑环境
网络环境的教室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1.对话文本,想象“断臂”以前的样子
2.小组交流讨论为什么必须舍弃双臂?
3.学生自主谈论生活中的残缺美。
4.拓展延伸艺术创作的留白艺术。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1.通过对话文本,挖掘文本的魅力,学会深刻理解文本含义。
2.通过讨论拓宽了自己的视野。
3.通过类比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4. 网络的运用,丰富了信息,加深了理解。
专题三
品味诗意的忧郁之美。
所需课时
1课时
专题三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本专题主要是现代诗的品读。学生个性化阅读、多层次阅读,加深对美的认识。
本次活动主要是通过个性化解读,深刻的体会诗歌所创造的意象美、意境美。在理解意象的古典含义的基础上,深刻的体会作者所表达的理想不得实现的忧郁之美。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学习意象丰富的古典含义。
2. 知人论诗,了解作者的忧郁美。
3.利用网络平台交流和使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研究成果,提升信息技术素养。
本专题问题设计
《雨巷》带给你怎样的阅读冲击力?
1.《雨巷》描绘了哪些丰富的意象?
2.体现了作者怎样复杂的情感?
3.忧郁是一种美吗?
4. 生活中还有哪些美?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投影设备
常规资源
林黛玉的解读
教学支撑环境
网络环境的教室
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1.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的诵读诗文。
2.学生交流自己对意象的解读。
3. 理解忧郁之美。
4.讨论自己眼中的美:亲情美、人性美等等。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1.利用网络资源了解意象的丰富含义。
2.诵读具有个性化,富有激情。
3.灵活运用已学教材,构建知识网。
4.积极参与合作交流,增强自己对美的深刻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