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不等式的简单变形)教学设计
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研究不等式的性质和简单应用。它是进一步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基础。它与前面学过的等式性质有联系也有区别,为渗透类比、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提供了很好的素材。这节课在整个教材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结合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1) 探索并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能解简单的不等式;
(2) 理解不等式与等式性质的联系与区别;
2、能力目标:
(1)通过不等式性质的探索,培养学生的观察、猜想、分析、归纳、概括的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探索过程,渗透类比,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3、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同时加强同学间的合作与交流;
(2)让学生获得亲自参与探索研究的情感体验,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热情;
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不等式性质及简单应用。
难点是不等式性质的探索过程及性质3的应用。
突出重点、突出难点的方法:用幻灯片引领学生不同层次的思维探索过程,化抽象为具体;用类比、对比的方法化生疏为熟悉、化零散为系统。
二、教法分析
为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探索发现法和启发式教学法。在知识的发生发展中渗透类比、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学生通过观察、类比、猜想、验证、应用等一系列探究活动,层层推进,环环相扣,体现数学的严密性和系统性。
三、学法分析
由于八年级学生有比较强的好奇心、好胜心以及显示欲。同时经过一年初中数学的思维锻炼,已经初步具备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学生的以上心理特点及认知水平,所以采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这样可以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展开思维,进一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理解类比、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学习目标:
四、教学过程设计
基于以上教材分析,紧紧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进行如下的教学设计:复习铺垫、诱发生成
解方程:
8x=6x-7
【设计理由】探究不等式的性质,是把它和等式的性质类比,找到切入口.此问题旨在唤醒学生已有的等式的性质,为后面探究做好准备.
问题1.某老师今年30岁,某同学今年13岁.你能准确填出不等号吗?老师 同学
谁的年龄大? 30 13
三 年 前: 30-3 13-3
五 年 后: 30+5 13+5
某老师今年a岁,某同学今年b岁, 如果老师与学生的年龄大小关系是:
a__b
C年后则有:a+c b+c
C年前则有:a-c b-c
观察上面的式子,类比等式的基本性质,你能归纳出不等式具有什么性质吗?
不等式的性质1
如果a>b,那么:
a+c > b+c, a-c > b-c
这就是说,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不等号方向不变 。
【设计理由】此问题是本课重点。设计不等式5>2的两边都加上(或都减去)同一个正数、负数、零,通过学生计算、比较大小、类比、猜想、归纳一系列数学活动,得出不等式性质1,这既可以培养学生合情推理的能力,使之获得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感悟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又为不等式性质2、3的探究做好铺垫.
问题2:根据上面的结论,你敢试一试吗?
1、如果x>y,那么x+5 __ y+5,x-7__ y-7
2、如果3x<-2,那么3x+m___-2+m,3x-2x___-2-2x
3、如果a+10<b+10,那么a___b,为什么?
4、如果a-4>b-4,那么a___b,为什么?
【使用说明】学生先独立计算、比较大小,独立归纳,展示几个学生的成果,教师给予积极点评,重点引导学生归纳的准确性和简捷性,注重数学符号的表示,明确“不等号的方向不变”的意义.
问题3.
试一试:将不等式7>4两边都乘以同一个数,比较所得的数的大小,用“<”,“>”或“=”号填空:
7×3_______4×3,
7×2_______4×2,
7×1_______4×1,
7×0_______4×0,
7×(-1)_______4×(-1),
7×(-2)_______4×(-2),
7×(-3)_______4×(-3),
…… ……
观察上面的式子,类比等式的基本性质,你能归纳出不等式还具有什么性质吗?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
文字叙述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都除以) , .
符号表示:如果,并且,那么 .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
文字叙述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都除以) , .
符号表示:如果,并且,那么 .
【设计理由】此问直既是本课重点,也是本课难点.精心设计与问题2类似的填空题,通过问题2搭建的“脚手架”和学生已有的经验,进一步培养学生合情推理的能力和观察概括能力,获得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感悟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得出不等式性质2、3. 完成目标1、2.
【使用说明】学生先独立计算、比较大小,独立归纳,此次活动是本节课的核心活动,对于学生有一定难度,有些学生可能会直接把等式的性质加以修改推广到不等式,而忽略了不等式的两边乘以同一个正数或同一个负数的不同结论,此时教师应深入小组,引导学生认真计算、再比较、观察,有必要的话可以继续举几个例子让学生观察。展示部分小组的探究成果,重在引导学生展示是怎样得到的?不仅要关注问题结果,更要关注思维过程,渗透分类讨论的思想,并注意规范学生的数学语言.在此活动中,重点关注学生是否能根据对c所表示数的条件,分开表示性质2、3.
【思考】不等式的性质与等式的性质的区别是什么?
【设计理由】比较不等式基本性质与等式基本性质的异同,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认识不等式,而且可以使学生体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整体上把握知识,重新建构知识体系,发展学生的辨证思维.进一步突破难点.
【使用说明】学生先独立思考、个别展示,老师小结。重点强调不等号发生变化的情况.
【学习反馈】
1.已知a>b,用“>”或“<”号填空:
1)a+2 b+2; (2)a-5 b-5;
(3)6a 6b; (4)-a -b;
(5)2a-3 2b-3; (6)-4a+3 -4b+3.
2.说出下列不等式变形的依据:
(1)由x-1 >2,得 x>3;
(2)由2x>-4,得 x>-2;
(3)由-0.5x <-1,得 x >2;
(4)由3x < x,得2x < 0 .
【设计理由】本题是不等式性质的基本运用,通过学习反馈,了解学习效果,让学生经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给学生以获得成功体验的空间,再次激发学习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进一步达成目标1.
【使用说明】学生独立完成,引导评价交流.学习能力较强的班级可补充类似“+2_____+2”需要两次运用性质的比较大小的题目.
问题4.解不等式:
(1); (2).
解:两边都加上7,得 , 解:两边都减去2x,得,
即. 即.
【思考】
1.这里的变形与方程的什么变形类似?
2.将不等式的某些项改变符号后移到另一边,不等号的方向会不会改变?
问题5.解不等式:
(1); (2).
解:两边都除以,得, 解:两边都除以-2,得,
即. 即.
【思考】
1.这里的变形与方程的什么变形类似?
2.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都除以)什么数时,不等号的方向需要改变?
3.解不等式的过程,就是将不等式进行适当的变形,化成什么形式?
【设计理由】问题4、5是让学生经历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解简单的不等式,是本节课的重点,这样设计就是要让学生掌握解不等式是通过“移项”和“系数化为1”将不等式进行适当的变形,体会其中“转化”的过程和思想.达成目标3.
【使用说明】学生先独立完成、个别展示,老师小结.重点强调今后解不等式就不要采用“不等式两边同加同减”来进行变形,直接移项便可,感悟转化的思想.
【学习反馈】
1.解下列不等式,并把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1)、 x-2 >0
(2)、 x+1>0
(3)、-2 x < 4
(4)、3x 0
【设计理由】本题是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解简单的不等式,通过学习反馈,了解学习效果,进一步达成目标3。
【使用说明】学生独立完成,引导评价交流.
星级检测:
1.将不等式2 x>4x的两边都除以x,得2>4.你认为对吗?如果不对,错在哪呢?
2.你能把不等式-1>x变形为x<-1吗?
为什么?
3.若不等式(a+1)x>a+1的解集是x<1,则满足条件的a的范围是( )
A.a>0 B.a<2
C.a>-1 D.a<-1
【设计理由】达标检测以基础知识为主,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检测目标1和目标3,及时反馈.
【使用说明】根据学生情况选择使用.
小结作业:
总结: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在学习的过程中你有什么经验和教训?
教学是一种动态的艺术,不能用静止的一种模式把课堂搞僵,本节课运用多媒体教学使信息量变大、容量变大,节约了空间和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有利于反映概念及过程,能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
多媒体教学不仅能把知识更多、更快地传授给学生,还节约了时间,增加了容量,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利于反映概念及过程,能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授课老师可以在相同的教学时间内向学生讲授更多的内容。利用了多媒体,可以简化教学程序,加快教学节奏,扩大教学规模,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