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余数的除法》单元分析
一、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并会用竖式进行计算。
2.能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学会合作、交流、表达,体验成功的快乐。
二、教学内容
本单元安排了两个信息窗。第一个信息窗呈现的是野营活动中几个小朋友分食品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一些有关平均分的问题,从而引出有余数的除法。教材让学生通过动手分一分,在经历“平均分”的过程中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得出算式及分的结果。第二个信息窗呈现的是一些小朋友参加野营活动的几个镜头,通过提出一些有关有余数除法的问题,学习用竖式的方法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本单元教材编写的基本结构如下:
三、教材解读及学与教建议
(一)单元教材解读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乘除法的意义、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是在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制作标本——表内除法”中第一次初步认识除法竖式后,对除法竖式的第二次学习,也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多位数除法竖式的基础。因此,要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余数和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本单元教材编写的主要特点:
1.以野营为素材,内容有趣,贴近实际。
借助学生喜欢的野营活动,以平均分食品、搭帐篷等素材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中充分感受集体活动的魅力;引导学生在有趣的、感兴趣的学习活动中,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学会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把枯燥的计算教学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
2.练习形式多样,生动有趣,开放性强。
本单元的练习方式有摆一摆、圈一圈、算一算、涂一涂等,还有综合性的题目——快乐星期天。这些练习都是通过有趣的、学生喜欢的、与生活实际联系的题目呈现的,使学生初步感受到有余数除法的作用,体验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二)单元学与教建议
1.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氛围进行教学。
本单元属于计算教学,相对比较枯燥,所以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氛围尤为重要。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设计的生活素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在有体验的情境中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进而解决这些问题。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2.注重动手操作,丰富直观表象。
动手操作是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的基础。没有丰富的直观感受,很难形成清晰的概念,尤其会对后续学习笔算除法造成困难。所以,注重动手操作、直观演示等活动在本单元就显得尤为重要。
3.引导学生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本单元中,从情境的创设到练习的设计,都非常注重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时,教师应该利用好这些素材,使学生体会到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很有必要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同时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教师也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因地制宜地组织和开展其他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解决问题与数学思考的能力。
4.尊重学生差异,逐步提高有余数除法的计算能力。
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计算能力是有差异的。教师要尊重这种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对学生的计算水平不能做统一要求。如:有的学生能利用乘法口诀直接口算出有余数除法的商,而有的学生则需借助竖式计算出商,这些学生都应受到表扬。教学时,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允许他们有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使他们迎头赶上。
5.本单元的评价要注重结合具体的活动进行。
教师可以给出一个具体的问题情境,先让学生分一分,再把分的过程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在活动中,学生的分法可能多种多样,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同时注意考查学生活动的参与程度及熟练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切忌为了计算而计算。
6.本单元建议课时数:4课时。
2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