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说明

文档属性

名称 青岛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说明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7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2-22 15:28: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二年级下册》教材说明
一、教学内容
所属领域 单元题目 单元教学内容
数与代数 一 野营——有余数的除法 1.有余数除法的认识2.有余数除法的笔算
智慧广场 图形排列的周期(有余数)
数与代数 二 游览北京——万以内数的认识 1.千以内数的认识2.万以内数的认识3.近似数,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4.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几千几百加减几百5.估计
图形与几何 三 甜甜的梦——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 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分米、毫米2.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和简单的换算
综合与实践 奇妙的动物世界 1.数据的收集 2.加深对大数和计量单位的认识
数与代数 四 勤劳的小蜜蜂——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 1.百以内的加减法口算2.简单的万以内的加减法(不进位、不退位)的笔算、估算3.稍复杂的万以内的加减法(一次进位、一次退位)的笔算4.万以内的加减法的验算
几何与图形 五 谁的眼睛亮——观察物体 根据照片或直观图,能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
数与代数 六 田园小卫士——万以内的加减法(二) 1.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笔算2.被减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连续退位的三位数减三位数的笔算3.借助纸条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4.借助纸条解决“一个条件连续用两次的两步解决问题”的实际问题:两步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智慧广场 算式中的推理
几何与图形 七 爱心行动——图形与拼组 l.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五边形、六边形的初步认识2.图形的拼组
数与代数 八 休闲假日——解决问题 1.分步计算解决乘加、乘减的问题2.分步计算解决“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几(少几)”的问题3.分步计算解决除加、除减的问题
统计与概率 九 我是体育小明星——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一) 1.分类统计,用表格、图画等方式呈现整理结果2.用画“正”字等方法收集数据,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综合与实践 漂亮的花朵 分类整理
十 奥运在我心中——总复习 回顾整理全册内容
二、教学目标
数与代数 几何与图形 统计与概率 综合与实践
知识与技能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运算的意义,会口算表内有余数的除法、百以内的加减法,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及两步的加减混合运算。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2.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1.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五边形、六边形。2.结合生活实际,感知千米,认识分米、毫米,能结合实际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估测、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 1.能用合适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2.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掌握分类统计的方法。 1.加深对万以内数的认识及长度单位的认识。2.加深对统计意义的理解,巩固分类统计的方法。
数学思考 1.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2.经历从生活情境中认识较大数的过程,能用万以内的数描述具体的事物,发展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数感。3.经历探索三位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在进行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识。4.在解决简单的混合运算的问题中,体会分析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5.在对长方形及正方形特征的探索过程中,提高观察、操作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6.经历对数据的搜集、整理、分析的过程,体会统计的工具性,培养初步的统计意识和能力。
解决问题 1.能用加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能用加减混合运算的知识解决两步计算的简单的实际问题。3.能用统计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有关问题。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初步学会与同伴合作。
情感与态度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和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2.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作用。3.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发现错误并及时改正,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材编写特点
1.选取的素材既广泛又贴近学生生活,能够引导学生认识家庭、认识社会、认识自然。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选取了学生熟悉的、新颖且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为素材,目的是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认识家庭、认识学校、认识社会、认识自然,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使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动手实践等一系列的学习活动,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
例如:体现学生生活的素材——“野营”、“游览北京”、“甜甜的梦”、“我是体育小明星”、“奥运在我心中”、“休闲假日”;认识大自然的素材——“奇妙的动物世界”、“勤劳的小蜜蜂”、“田园小卫士”、“漂亮的花朵”;反映社会生活的素材——“爱心行动”。
2.注重渗透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优化单元知识结构。
为了便于学生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本册教材彻底改变了以往教材普遍采用的“小步子”编排方式,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优化单元知识结构。例如,传统教学中,将万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和口算放在一个单元,将相关的估算放在其他单元中,人为地将笔算与估算分开,不利于学生形成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掌握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本册教材在知识安排上,将口算、估算和笔算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便于学生了解计算的多种策略。同时,又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编排了两步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3.把解决问题与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融合为一个过程。
本册教材不受严格的知识体系束缚,由解决现实情境中的问题引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然后又把学生学到的新知识作为解决新问题的工具,把解决问题与知识学习融合在同一过程中,形成以解决问题为线索的基本框架。如:长方形和正方形知识的学习,主题图呈现的信息是小朋友为小树做标语牌的情境,教材没有直接问长方形有哪些特征,而是在学生解决教材中提出的“怎样做”或解决学生自己提出的其他相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发现需要探索各个面的特征,然后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在认识了特征之后,又根据特征进行课后制作标语牌的活动,使学生把解决问题和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融合在一个过程中,实现解决问题能力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步发展。
4.加强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本册教材沿用了前三册教材的编排特点,通过含有丰富信息的综合情境图让学生提出问题。不同的是,根据学生认知变化和能力的逐步形成,综合情境图中的信息逐渐增多,提示性的数学问题逐步减少。这样,就给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留出更广阔的空间,有利于发展学生从数学的角度选择信息、组织信息、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如第六单元的4个信息窗,通过对话、统计表等形式呈现了大量的有关数的信息,而没有出现提示性的教学问题,只是以“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的提示语引导学生自主提出问题,通过探索解决问题。
5.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个性发展。
本册教材的编写思路、呈现方式以及栏目设置都旨在积极倡导新型的学习方式,努力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如“你问我说”体现了一种开放、民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与教的方式,目的是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又如,“万以内的加减法(一)”信息窗4的“你问我说”中红点标示的问题是:“怎样检查呢?”解决这个问题的策略是多样的。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独立探索出各自的检查方法,可以估算、口算或笔算等,笔算也可以用再算一遍、交换加数位置以及减法等方法。然后学生展示、交流各自的方法,以此体现个性化的学习。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实现多维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地转变教学观念,把握课标的理念,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维度确立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教学过程要体现探索性。
教师要利用教材创设生动有趣的现实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知识,掌握技能,体会数学思想方法,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3.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教学中要注意改变由教师为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现象,努力激发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觉主动地用数学眼光“看世界”的意识。
4.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教师要在保证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允许学生学习上有差别,教学应使全体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教学时,就同一问题情境,允许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在合作、探索中,要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述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在自主练习时,要为学生提供难易、数量不同的题目,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有选择地完成,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最大限度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潜能。
5.教师应创造性地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根据新的课程理念,教师不能只成为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教师更应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虽然本教材已构建成以教科书为核心,以教师教学用书、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及音像资料为辅的立体化的课程教材体系,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但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持者,是教学改革的主人,必须因人、因地、因时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一些行之有效的课程资源。
6.采用多元化的评价。
加强评价的改革,探索多元化的评价。即评价目标多元、评价主体多元、评价内容多元、评价方式多元。注重过程性评价,要将评价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使评价成为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五、学具使用说明
本套学具与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青岛版)配套使用。设计上力求创新、实用、开放,突破了传统的平面模式,改为积木式立体图块,易于学生操作,而且蕴涵的信息量大。同时,该套学具还具有以下特色:(1)组合性:根据学习内容选择合适的图块结合起来使用,拼组方便,变化无穷;(2)智力性:由于拼组灵活,有助于学生自主构建知识,开发智力;(3)合作性:学生根据需要可将2人或4人的学具组合在一起,进行小组合作探索。
1.百格板
(1)用于万以内数的认识
认识计数单位“千”与“百”的关系时,可以小组合作利用百格板,一百一百地数。认识计数单位“万”与“千”的关系时,可以全班合作利用百格板,一千一千地数。
如:
(2)用于统计。可以把百格板的另一面作为条形图使用。
2.钉子板
(1)学生可以在钉子板上围出不同的长(正)方形和其他图形,帮助认识图形的特征。
(2)还可以任意围多边形,渗透对多边形的认识。
3.正方体图块和数位顺序座
(1)用于万以内数的认识及组成。
可以把数位顺序座作为计数器使用,在各个数位上摆出方块,进行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认识万以内数的组成。
如:
正方体图块可以用于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如:
(2)用于万以内的加减法。
借用计数器帮助学生理解、掌握万以内的加减法的算理、法则。
如计算300-136时:
4.平面图形(含“七巧板”)
用于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初步感知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五边形等图形的特征。
如:学生可以把各个图形放入学具袋中,做猜图形游戏。还可以用于有趣图形的拼组。
5.学具配备表
序号 名称 数量 规格 材料
1 百格板 1块 10cm×10cm×0.1cm 塑料
2 钉子板 1块 10cm×10cm×0.1cm 塑料
3 橡皮筋 2根 长5cm 橡胶
4 数位顺序座 1个 长10cm×2cm×2cm 塑料
不干胶铜版纸
5 正方形图块 10块 2cm×2cm×2cm 塑料
6 平面图形操作材料 2根 长5cm 塑料
7 七巧板 1套 8.5cm×8.5cm 塑料
六、课时安排建议
本册教科书安排了59课时的教学内容,教科书中各部分内容的教学课时安排建议如下,供参考。
一 野营
——有余数的除法 ………………………………………………… 4课时
智慧广场 …………………………………………………………… 1课时
二 游览北京
——万以内数的认识………………………………………………… 10课时
三 甜甜的梦
——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 4课时
奇妙的动物世界 …………………………………………………… 1课时
四 勤劳的小蜜蜂
——万以内的加减法(一)………………………………………… 10课时
五 谁的眼睛亮
——观察物体 …………………………………………………… 2课时
六 田园小卫士
——万以内的加减法(二)………………………………………… 8课时
智慧广场 ………………………………………………………… 1课时
七 爱心行动
——图形与拼组 …………………………………………………… 3课时
八 休闲假日
——解决问题 …………………………………………………… 6课时
九 我是体育小明星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一)……………………………………… 3课时
漂亮的花朵 ……………………………………………………… 1课时
十 奥运在我心中
——总复习 ……………………………………………………… 5课时
3 /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