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生物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生物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2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2-23 07:00: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太和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
生 物 试 卷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50分)
1、如下图是人体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方向。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④和⑤含有人体内产生的各种激素
B.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直接进入④中
C.参与免疫的淋巴细胞可分布于③和⑤,而抗体只能分布于⑤
D.②处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该细胞的内环境是组织液
2.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组织液是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的液体,是大多数组织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B.淋巴中含有抗体、淋巴因子等物质,也有大量的血细胞
C.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需要体内各个器官、系统参与
D.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在一定范围内保持动态平衡
3.下列关于人体神经系统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中枢神经系统由大脑(位于颅腔)和脊髓(位于椎管内)构成
B.在中枢神经系统内,不同的神经中枢分别负责调控某一特定的生理功能
C.外周神经系统按照功能分为传出神经和传入神经,按照调控对象分为躯体运动神经和内脏运动神经
D.自主神经系统是只受意识支配的完全自主性的运动神经
4.某饲养员长期给大熊猫喂食,大熊猫听到该饲养员的脚步声就会分泌唾液,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食物属于条件刺激,饲养员的脚步声属于非条件刺激
B.此过程需要大脑皮层和低级中枢的共同参与 C.条件反射的消退也是一个学习过程
D.如果该饲养员反复进出熊猫笼舍却不喂食,条件反射就会逐渐减弱
5.交通法明确规定不得酒后驾车、醉酒驾车。以下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醉酒的人驾车时明显表现为反应慢、动作不协调是由于大脑和脑干被酒精麻醉
B.交警在对司机进行酒精检测时,检测仪器中装有斐林试剂
C.某人因酒后驾车事故腰部受伤导致左下肢瘫痪,可能是脊髓运动神经元受损造成的
D.高速路上行车越快越好,但一定要保持清醒
6.以下哪个或哪些结构是下丘脑在内环境稳态调节中所起的作用( )
①感受器 ②调节中枢 ③感觉中枢 ④效应器 ⑤外分泌腺 ⑥内分泌腺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④⑥ C.①②④⑥ D.②④⑤⑥
7.将枪乌贼离体的神经纤维置于培养液(相当于细胞外液)中来研究兴奋的传导。图1中①②③④表示神经纤维膜上的位点(③④间与②④间的距离相等),阴影部分表示开始产生局部电流的区域。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刺激①时,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
B.刺激①,兴奋传导到②时动作电位的产生过程如图2所示
C.若刺激④,电流计会发生两次相反方向偏转
D.若将阻断Na+通道的麻醉剂放在④处,电流计的测量结果不变
8.“低渗性脱水”是指水和钠同时缺失,但缺水少于缺钠,血浆中钠低于正常范围,细胞外液呈低渗状态,需采用含盐溶液或高渗盐水静脉滴注予以治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离子的含量有关
B.治疗时滴注高渗盐水能够增加细胞外液的液体总量
C.治疗时静脉输入的溶液可以从血浆直接进入淋巴液
D.细胞内液多于细胞外液,低渗性脱水时细胞内液丢失更多水分
9.如图表示某人从初进高原到完全适应,其体内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对AB段和BC段变化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
A.AB段上升是因为人初进高原,有氧呼吸速率加快造成的
B.BC段下降的原因,即被血液中缓冲物质转化为其他物质或造血功能增强使红细胞数量增多
C.AB段上升因为此时间内,人体只进行无氧呼吸,大量的乳酸进入血液
D.AB段产生的乳酸,在BC段与Na2CO3反应
10.下列关于科学发现史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生理学家坎农提出稳态的概念,他认为内环境保持稳定主要是依赖神经系统的调节
B.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巧妙在于运用“磨碎”排除了神经调节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C.班廷之前,科学家通过制备胰腺提取物治疗糖尿病却收效甚微,因为胰岛素分泌量太少
D.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由胰腺分泌
11.下列关于激素调节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促激素可促进相应靶腺体合成和分泌相应激素,但对靶腺体的形态发育没有影响
B.激素发挥作用后都可被分解或灭活,而神经递质却只能被重新吸收
C.甲状腺激素主要促进生长,生长激素主要促进发育
D.激素分泌后会广泛运输或弥散于体液中,并非只运输给靶细胞或靶器官
12.正常生理状态下,人的糖浓度保持在一定范围内,其调节模式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若结扎胰液管,血糖浓度将不能保持平衡
B.部分胰腺细胞膜上存在葡萄糖的受体
C.②→③过程可代表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分解
D.脂肪细胞不是胰岛素唯一的靶细胞
13.如图为胰岛B细胞在较高血糖浓度下分泌胰岛素的部分调节机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葡萄糖进入细胞的方式与K+通过离子通道出细胞的方式相同,且都不消耗能量
B.图中ATP既可提供能量,也可作为信号分子使K+通道关闭
C.图中K+通道关闭,可激活Ca2+通道打开,促进Ca2+进入细胞,从而抑制胰岛素的分泌
D.据图可研究出“某药物”来抑制K+通道活性,使胰岛素分泌不足的病人的血糖浓度降低
14.科研人员分别破坏甲组小鼠骨髓和乙组小鼠胸腺后,再向甲乙两组小鼠体内注入足量的造血干细胞,两组小鼠出现的变化是( )
A.甲组小鼠恢复细胞免疫能力,乙组小鼠免疫能力几乎不变
B.甲组小鼠免疫能力几乎不变,乙组小鼠恢复细胞免疫能力
C.甲组小鼠恢复体液免疫能力,乙组小鼠恢复细胞免疫能力
D.甲组小鼠恢复细胞免疫能力,乙组小鼠恢复体液免疫能力
15.少数人注射青霉素后出现胸闷、气急和呼吸困难等过敏反应症状,严重者可发生休克。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青霉素过敏反应的主要原因是机体免疫防御功能低下
B.青霉素引起的病理性免疫反应,具有特异性和记忆性
C.机体初次接触青霉素后,活化的浆细胞分泌细胞因子
D.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青霉素后会发生自身免疫反应
16.女性宫颈癌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有极高的相关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初次接种九价HPV疫苗,会刺激一种B细胞分泌多种抗体
B.接种了HPV疫苗的女性不会有宫颈癌发病危险
C.已感染某种HPV的患者无需再接种相应预防性疫苗
D.细胞免疫应答是通过产生记忆细胞来清除靶细胞,有效的体液免疫是通过浆细胞产生对应抗体抵抗HPV感染
17.T淋巴细胞包括辅助性T细胞(Th细胞)与细胞毒性T细胞(Tc细胞),两种细胞参与的部分免疫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抗原信号不会影响Th细胞中基因的表达
B.图中的免疫细胞均能特异性识别某种抗原
C.巨噬细胞可将病原体消化处理并暴露抗原片段
D.图示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均依赖膜的紧密接触
18.选取长度相同的幼苗,实验处理如图甲所示,在不同时间测定胚芽鞘伸长的长度,结果如图乙所示。能正确表示B组、A组向光侧、A组背光侧胚芽鞘伸长长度的曲线依次是( )
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②① D.②①③
19.下列关于植物生长发育过程的调节,叙述错误的是( )
A.顶芽合成的生长素运输到侧芽不需要细胞提供能量
B.年轮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不同季节的温度等因素变化所致
C.水平放置的植物,根尖中的平衡石细胞中近地侧的“淀粉体”比远地侧多
D.冬小麦的正常开花离不开春化作用,参与其调节的环境因素主要是温度
20.长趾滨鹬是一种中小型涉禽,长趾滨鹬除繁殖期外,常成群活动于湿地、沼泽、稻田与海滩等地,生性较胆小而机警,以甲壳动物、昆虫和植物等为食,加强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科学管理能提高长趾滨鹬种群密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要估算长趾滨鹬的种群密度,可采用样方法
B.长趾滨鹬种群密度增加说明该湿地群落的丰富度增加
C.湿地生态系统内的群落只存在水平分层的现象
D.人类活动可以改变该湿地中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21.(研究种群和群落的特征,在野生动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害虫的防治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下图是某群落中甲、乙、丙三个不同生物种群的个体数量与年龄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若甲、乙、丙都是动物种群,则一段时间后丙种群数量可能下降
B.若甲、乙、丙是具有捕食关系的三个动物种群,甲为植食性动物,则乙、丙的关系可能是竞争或捕食
C.田鼠种群变化趋势如乙种群,但田鼠数量随季节波动的主要原因是食物量的变化
D.在研究该群落时,可通过统计多个样方内的植物种类并取平均值的方式调查植物丰富度
22.水稻根系产生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并影响根系生长的机制如图所示。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分裂素与细胞分裂素氧化酶之间存在负反馈调节
B.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秧苗可提高秧苗移栽后的成活率
C.抑制细胞分裂素氧化酶活性会打破组织中的激素平衡
D.细胞分裂素氧化酶基因缺失突变体的根系比野生型发达
23.下表表示某地甲、乙两个种群数量变化关系。据表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时间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三年 第四年 第五年 第六年 第七年
甲种群数量 乙种群数量 1.3 1.35 1.1 0.95 0.65 0.33 0
A.甲乙两种群均为s型增长,增长速率均受本身密度制约
B.若该地区为草原,甲为兔子,则乙可能是牛
C.甲乙两种群为捕食关系,其中乙为捕食者,甲为被捕食者
D.甲乙两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强度由弱到强再到弱
24.下图中甲、乙两条曲线分别表示燕鹆和蝗虫当年的种群数量(Nt)和一年后的种群数量(Nt+1)之间的关系,虚线表示Nt+1=Nt,虚线接近Nt的区域为A区域,虚线接近Nt+1的区域为B区域。不考虑种群的迁入和迁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绘制曲线图分析蝗虫种群的数量变化,属于构建数学模型
B.两个种群数量对应图中曲线的交点S时,种群的出生率与死亡率相同
C.当种群数量曲线连续分布在A区域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D.燕鹆捕食蝗虫,则甲曲线可表示燕鹆的种群数量变化
25.某种螺可以捕食多种藻类,但捕食喜好不同。L、M 两玻璃缸中均加入相等数量的甲、乙、丙三种藻,L 中不放螺,M 中放入 100 只螺。一段时间后,将 M 中的螺全部移入 L ,并开始统计 L、M 中的藻类数量,结果如图。实验期间螺数量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螺捕食藻类的喜好甲藻>乙藻>丙藻 B.三种藻的竞争能力乙藻>甲藻>丙藻
C.图示 L 中使乙藻数量在峰值后下降的主要种间关系是竞争
D.甲、乙、丙藻和螺构成一个微型的生态系统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每空2分)
26.电压门控钙通道是位于突触小体细胞膜上、通过感受电信号控制 Ca2+进入细胞的蛋白质。钙通道可将细胞膜两侧的电信号变化转变为细胞内部的化学信号,引起一系列反应,钙通道是重要的药物作用靶点,与疼痛、心血管系统疾病等都密切相关。
(1)研究发现,病理状态下产生的炎症物质能促进痛觉在_____形成,其作用机制如图 1 所示。炎症反应时可能导致体温升高,机体能够增加散热的主要途径是_____________。
(2)研究发现,肌细胞外Ca2+会对Na+内流产生竞争性抑制,称为膜屏障作用,因此Ca2+浓度会影响肌细胞的兴奋性。据此分析,血钙过低会引起突触后膜的动作电位_____(增大、不变、减小),常常引发肌肉抽搐。止痛药(如“杜冷丁”)能阻断神经冲动传导,但并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同时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量也不变,据此推测止痛药的作用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心率失常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使用异搏定(Ca2+通道阻滞剂)抑制神经细胞膜 Ca2+通道的开放,能减缓心率。现提供家兔神经—心肌接头突触,利用以下实验材料及用具,设计实验验证 Ca2+的作用机制。简要写出实验设计思路及预期结果。
实验材料及用具:家兔神经——心肌接头突触,电刺激设备,异博定溶液,Ca2+溶液,神经递质定量检测仪器等。(实验具体操作细节不做要求)
实验设计思路:
对照组:对神经—心肌接头突触前神经纤维施加适宜电刺激,检测神经递质的释放量
实验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
27.当新冠病毒侵入人体,机体会启动免疫反应对抗该病毒。如图是免疫系统作用于新型冠状病毒的过程简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a过程是_______________免疫(填“体液”、“细胞”或“无法确定”),细胞②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细胞④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
(2)图中细胞①-⑤中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有_____________(填数字标号);当新冠病毒再次进入新冠肺炎康复者机体时,体内a过程引发的免疫反应的特点是_________。
(3)调定点学说认为,人和高等恒温动物的体温类似恒温器的调节。调定点的作用相当于恒温箱的调定器,是调节温度的基准。新冠肺炎感染者出现发热现象是由于病毒的作用使体温调定点上移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根据所学知识推测,人体的__________(填结构)起着体温调定点的作用。某新冠肺炎患者持续高烧39.5℃,该状态时其产热量和散热量的关系是产热量____________散热量(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8. 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类似物,如2,4-D、萘乙酸等,具有与生长素相似的生理效应。它们在生产上的应用很广泛。
(1)2,4-D是最早应用的一种选择性除草剂,在农业生产上常用它除去单子叶农作物田间的双子叶杂草。单子叶农作物与双子叶杂草对2,4-D浓度的反应如图1曲线所示。
①从图中可以看出2,4-D作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
②图中2,4-D作为除草剂的最佳使用浓度是____点所对应的浓度。
(2)2,4-D还能促进插条生根。为了探索2,4-D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某生物兴趣小组先做了一组梯度比较大的预实验,实验的结果如图2所示。
①图中纵坐标是_______;推测最适相对浓度的大致范围在____。
②做预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29.“退耕还林”是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措施之一。如图是科研人员对某地不同退耕年限植物群落的物种数目变化的调查结果,请分析作答:
(1)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的___________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2)发生在退耕地上的演替为___________,其演替速度快的原因是保留了原有土壤条件,甚至还保留了________。
(3)该群落在演替的过程中,而决定动物优势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
(4)如果第2年在该地区人为种植一些灌木和乔木,并加以保护,则草本植物的丰富度达到最大的时间将_______(填“不发生变化”“提前”或“推后”)。
(5)若干年后发现该群落出现了分布比较均匀的山毛榉种群,调查该物种种群密度时,采取如下操作:①选择山毛榉分布比较均匀长5千米宽1千米的长方形地块;②将该地块分成三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划一个样方;③样方为边长5米的正方形;④每个样方内山毛榉的数量记录如下:
样方 第一样方 第二样方 第三样方
个体数 3 5 4
①根据该同学的调查,该原始森林中山毛榉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__。
②该调查结果并不可靠的原因是___________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5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C B B A C C B B B B D A C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A B C C B A D D D D C A
非选择题(每空2分)
26(1) 大脑皮层 皮肤血管舒张,汗腺分泌汗液
(2) 增大 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
(3) 实验设计思路:
实验组:向神经一心肌接头突触小体(“突触小体”不做要求)内施加适量的异博定溶液,对突触前神经纤维施加适宜电刺激,检测神经递质的释放量:再向突触小体中施加适量的溶液,对突触前神经纤维施加适宜电刺激,检测神经递质的释放量 预期实验结果:实验组施加适量的异博定溶液后神经递质的释放量小于对照组,再施加适量的溶液后,神经递质的释放量与对照组大致相等
27 (1) 体液 B淋巴细胞 细胞毒性T细胞
(2) ①②④ 记忆细胞讯速增殖分化,分化后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3) 下丘脑 等于
28 (1) 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D
平均生根条数(或平均生根长度) 2~6 探索实验条件,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29 (1)物种组成 (2) 次生演替 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
(3) 食物条件 (4) 提前
(5) 0.16株/m2 选取的样方数目过少,每个样方的面积太小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