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变形记(节选)
(奥地利)卡夫卡
卡夫卡
弗兰兹·卡夫卡(Franz Kafka,1883年7月3日—1924年6月3日),生活于奥匈帝国(奥地利帝国和匈牙利组成的政合国)统治下的捷克德语小说家,本职为保险业职员。主要作品有小说《审判》《城堡》《变形记》等。
卡夫卡与法国作家普鲁斯特,爱尔兰作家乔伊斯并称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
《变形记》
《变形记》是奥地利作家弗兰兹·卡夫卡创作的中篇小说。 [1] 《变形记》完成于1912年,1915年首次发表在月刊《白色书刊》10 月号上。
小说以主人公变为甲虫这一荒诞故事反映了世人唯利是图、对金钱顶礼膜拜、对真情人性不屑一顾,最终被社会挤压变形的现实,反映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真实的社会生活。
《变形记》共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推销员格里高尔某天早上醒来后变成了甲虫,这一变故对其本人和家庭却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格里高尔彷徨惊慌,忧郁无助。而此时并未得到帮助的他被激怒的父亲大怒赶回自己的卧室;第二部分,变成甲虫的格里高尔,在生活习惯上已然成为甲虫,但是仍然具有人类的意识。虽已失业的他,仍旧关心父亲的债务问题,怎么样送妹妹去音乐学院,关心家里的各种琐事。数日之后,全家人都将格里高尔视为累赘。父亲、母亲、妹妹对他以往的态度转变成了厌恶,嫌弃;第三部分,为了能够继续生存,除了格里高尔全家人只能打工挣钱,对变为甲虫的格里高尔忍无可忍。妹妹提出将自己的亲哥哥赶出家门。格里高尔在亲情冷漠的情况下饥寒交迫,并且患病在身,但仍心系家人,然后他的头就不由自主地垂倒在地板上,鼻孔呼出了最后一丝气息, 带着满腹的担忧和内疚看着家庭的不幸,而更不幸的是他终遭社会和家庭的唾弃,在无声无息中死去。
《变形记》对“变形”的真正指向,是对人的生活态度、道德观念、价值观、存在主义的变化扭曲的透视。从表面上看,变形的是从人变为虫的格里高尔,然而,他的精神世界,他的责任感,对家人的尊敬,特别是对妹妹的爱,是由始至终都坚毅不变的。反而是家庭的另外三个成员在整个过程中经历着起伏的“思想变形”。《变形记》用表面的荒诞不经,来诉说作者自己内心的生活理想,蕴涵了丰富而深刻的内容。卡夫卡的象征,不但具有深刻的文字艺术的深刻意蕴,又包含着理智的比喻。
《变形记》情节荒诞、离奇突兀,同样包含了深层寓意和许多哲理,主要表现为异化主题,向读者展示资本主义社会里人的异化图景。格里高尔变形前的生活是很艰辛的,长年累月在外推销产品,常受老板申斥,又怕被解聘,同事说长道短,在这样的环境中是活得很累的。并且,残酷的现实将他这种受压抑受欺侮的最起码的生存资格也剥夺了,将他异化成了一只不能自食其力,喜欢吃“一半腐烂的蔬菜”和“剩下的肉骨头”,“变稠的白酱油”等食物的大甲虫。尽管他曾经“竭尽全力”攒钱,让全家人过着“甜蜜温暖”的日子,但变形后最终还是被亲人唾弃,成了一具“又干又瘪”的尸体。
学习活动:虚构是小说的灵魂
小说就是用虚构去创造一个相对独立于现实的世界。小说家被称为“准造物者”,因为他们通过虚构赋予小说以生命。虚构是小说的灵魂,虚构让小说成为艺术。
小说《变形记》中“人变虫”就是非常典型的虚构手法,阅读《变形记(节选)》,完成下面的学习任务。
(一)着眼变形,感受虚构,品味真实
1、《变形记》中主人公格里高尔一夜醒来,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壳虫,这一“人变虫”的情节设置纯属虚构;在小说《促织》中,也有“人变虫”的情节,请阅读小说,梳理两篇小说中“人变虫”这一虚构情节的异同,并填写下表。
表格:
异同 比较角度 《变形记》 《促织》
异 虚构手法
变形原因
情节设置
小说立意
叙述特点
同 人物性格 面临处境 小说性质 阅读与分享
学生阅读小说,结合《促织》进行比较,从表格中提供的几个角度一一进行梳理。
课堂交流与分享,师生共同补充完善。
提示:
不同:
虚构手法不同:《促织》是突转中的虚构,成名儿子不小心弄死虫子而魂化促织;《变形记》是开篇突如其来的虚构,格里高尔一梦醒来就变成了甲虫。
②变形原因不同:《促织》中,成名儿子是出于拯救家庭命运而变形;《变形记》中,格里高尔是因现代社会生存与生活压力而变形。
③情节设置不同:《促织》情节一波三折,且设置悬念,促织为成名儿子所化是事后得知;《变形记》展现了人变虫后的心理活动、日常生活中家人的冷漠。
④小说立意不同:《促织》意在讽谏居于上位者;《变形记》揭示现代社会中人的“异化”。
⑤叙述特点不同:《促织》是糅合神异情节的现实主义小说,显露着作者的道德批判;《变形记》是现代派小说,叙述节制客观,不动声色。
相同:
①人物性格相似:成名一家和格里高尔都性格善良,成名即使被杖责也不肯伤害别人,成名儿子甘愿牺牲自我,格里高尔变虫后想的都是工作和家人。
②面临处境相似:都是身处社会底层的小人物,面临着外在的巨大压力。
③小说性质相似:都是实质性的悲剧,《促织》反映了封建制度下虫比人有价值,人的命运无常,无法左右自己命运的悲剧;《变形记》反映了现代社会人丧失自我的悲剧;人的命运无常,无法左右自己命运的悲剧。
2、北大教授吴晓东在《从卡夫卡到昆德拉》中评论:“他小说与我们经历的世界都不像,但又太了。”“太像了”意味着虚构的甲虫与我们在哪些方面有相似之处?隐喻着现代人怎样的处境?请结合甲虫相应特点简要分析。
讨论与分享
学生思考、讨论,结合甲虫的特点,如:甲壳硬、躯体软,躯体大、足小,行动缓慢、笨拙等,分析出与人相似之处。
课堂交流与分享。
提示:
甲虫背负着重重的壳,隐喻人背负着的沉重压力;
甲虫外壳坚硬、内在软弱,隐喻人的软弱怯懦;
甲虫总是将身本缩到壳内保护自己,隐喻人试图逃避对世界的恐惧;
甲虫的壳除了起保护作用之外也带来隔绝,隐喻人的隔阂乃至隔绝,人际关系的冷漠;
甲虫笨拙、行动缓慢,隐喻压力大、不堪重负;
甲虫弱小,任人宰割,隐喻人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
……
这只甲虫是现代人的灵魂画,每个人都背负着自己的重壳与压力,隐喻的是每一个你我。还有小说让遭遇的出现突如其来,人一觉醒来变成甲虫,意喻命运无法预料,人生常常充满着无常感、悲剧感、灾难感。
“人变甲虫”的荒诞的虚构,是对现代人处境准确的描摹。
3、小说中“人变甲虫”纯属虚构,情节荒诞,但读起来又觉得非常真实,毫无违和感,请结合小说情节分析原因。
提示:
小说需要超越生活真实,但虚构再遥远也有其原则,即细节的真实和心理的真实。
小说中除了人变甲虫这一中心事件是荒诞的以外,其他细节如格里高尔的开门符合甲虫的习性,甲虫的所思所想也符合格里高尔平时的心理逻辑,具有心理真实。
《变形记》整体上的荒诞是以细节的逼真为前提的,看似不真实的事情,由于细节引发的真实力量,给予了心灵极大的真实感。
4、根据前面的分析,简要说说生活真实与虚构之间的关系。
提示:
1)虚构来源于生活现实,但高于生活现实。
2)虚构的合理性是建立在小说所呈现的细节真实和所引发的心理真实基础之上的。
3)虚构的真实是具有审美魅力与更深刻的真实,隐含了关于生活与社会本质的真实。
试一试:
运用生活真实与小说虚构的关系,分析《促织》中虫鸡相斗情节,思考为什么不写小虫接连斗败其他促织或者小虫与狮子、老虎凳相斗?
(二)小说创造,虚构为魂,丰富主旨
评论家谢有顺说:“好的小说家往往能够把假的写成真的,所谓虚构,其实是一种达到更高的想象的真实,”小说是想象的艺术,小说阅读的目的,不是按图索骥去还原事实,而是通过虚构去感悟人生与世界。小说通过想象创造虚构世界,升华了其原有的意义,获得了丰富的内蕴,逼近了生活的本质。
1、小说《变形记》通过虚构获得了丰富的主旨,请结合小说简要概括。
探讨与分享
这篇小说主旨丰富,学生结合小说畅所欲言,相互交流与分享。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看法,启发思考。
示例:
揭示人在现代社会中的“异化”,社会、家庭、人伦都使格里高尔感到陌生,最终他成为异化的存在物。
表现现代人的困境,人对突然降临的变故无能为力。
撕下了温情脉脉的家庭面纱,表现了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日趋冷漠、冷酷的关系。
④表现了无情的生活规律,人失去自我就濒于绝境,无法有利于别人,就无异于一只甲虫,自然会被抛弃,家人需要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存在即合理。
……
2、根据前面所学知识,概括小说虚构对于小说的意义。
合细节真实,抵达心灵真实。
创造精神世界,获得丰富内蕴。
穿越表层事实,逼近生活本质。
课堂练习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格里高尔是一个善良、忠厚、富有责任感的小人物,对于父母他是个孝子,对于妹妹他是个好哥哥,对于公司他是个好职员。
B .沉重的家庭负担和父亲的债务,压得格里高尔喘不过气来。他拼命干活,目的是还清父债,改善家庭生活。在公司,他受老板的气,指望还清父债后辞职。
C .变成甲壳虫后,格里高尔明确意识到越是想回到人类世界,越是会受到排斥。
D .格里高尔的亲生父亲,没有为儿子的遭遇心疼焦急,只是恨不得立刻将这个已经变成怪物的东西清理出视线范围,一个冷血无情、野蛮强横的父亲的形象瞬间跃然纸上。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3段提到了“阴沉的天气”,渲染出冷清、孤寂的气氛,也预示着主人公的命运。
B .小说用心理描写的方法刻画了格里高尔这个人物。格里高尔过去的生活、变成甲壳虫后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点,都是通过心理描写表现出来的。
C .小说主要运用了描写、记叙、说明、议论的手法,写出了格里高尔尽管失去人形,但仍保留着人的感情、思维。
D .故事在整体上是荒诞的,但这正是当时人们生存状态的一种写照。在金钱社会中,竞争异常激烈,生存的压力使许多人的精神被扭曲、摧毁。
3、小说对主人公内心世界进行了大量的描写,请举例说明运用了哪些手法。
4、小说作者的叙述语调有何独特之处?这样叙述有何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