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北师大版数学
四年级下册
栽蒜苗(一)
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第2课时
看 视 频
栽 蒜 苗
学 习 用 品
暂停
每两天记录一次
每3天记录一次
请你说说怎样记录数据?
蒜苗前两天的变化不明显。第3天高1.2厘米,第4天高2.1厘米,第 5天
高3.9厘米,第6天高5厘米,第7天高6.5厘米,第8天高7.3厘米,第9天高
8.6厘米,第10天高9.5厘米,第11天高10.5厘米,第12天高11.9厘米,第13天高13厘米,第14天高15厘米。
每天记录一次
我们把“每个人栽的蒜苗长了有多高”放在一起看一看。
还可以把“蒜苗从第1天到第14天的生长记录情况”制成统计表。
请你说说怎样整理数据?
淘 气 小组蒜苗14天后的高度统计表
姓名 淘气 笑笑 奇思 妙想 小明 乐乐
蒜苗高/厘米 12 9.4 13.7 16.1 15 14.2
9
14
16
14
(四舍五入)
统计图
小组蒜苗14天后的高度统计图
暂停
在下图中完成条形统计图。
(课本第85页)
统计图
在下图中完成条形统计图。
(课本第85页)
8
7
6
5
4
3
2
1
淘气 小组蒜苗14天后的高度统计图
16
15
14
13
12
11
10
9
8
7
6
5
4
3
2
1
在下图中完成条形统计图。
(课本第85页)
淘气
笑笑
奇思
妙想
小明
乐乐
淘气 小组蒜苗14天后的高度统计图
在下图中完成条形统计图。
(课本第85页)
淘气 小组蒜苗14天后的高度统计图
2
16
14
12
10
8
6
4
淘气
笑笑
奇思
妙想
小明
乐乐
以“1”当“几”,
可以解决格子不够的问题.
仔细观察,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淘气 小组蒜苗14天后的高度统计图
我发现:蒜苗的高度大约
在14厘米左右。
我发现:最高的蒜苗高度是16厘米,
它们之间的差是7厘米。
最矮的蒜苗高度是9厘米,
条形统计图:形象、具体、使人一目了然。
1.你经常在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吗?
(1)怎样得到并整理班级同学家务劳动情况的数据
暂停
调查数据信息
收集数据信息
绘制统计表
整理数据信息
1.你经常在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吗?
(1)怎样得到并整理班级同学家务劳动情况的数据
调查数据信息
收集数据信息
绘制统计表
整理数据信息
(2)下面是四⑴班同学家务劳动情况统计表。
完成下面的条形统计图。
暂停
(课本第86页)
说一说,你用1格表示多少人?
完成下面的条形统计图。
1.你经常在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吗?
10
9
8
7
6
5
4
3
2
1
(2)下面是四⑴班同学家务劳动情况统计表。
(课本第86页)
说一说,你用1格表示多少人?
完成下面的条形统计图。
1.你经常在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吗?
20
18
16
14
12
10
8
6
4
2
(2)下面是四⑴班同学家务劳动情况统计表。
我发现:我发现擦桌子的人数比洗碗的多12人。
(课本第86页)
说一说,你用1格表示多少人?
条形统计图中,1格可以表示多个单位。
条形统计图中藏着很多数学信息,认真观察一定能有所发现。
条形统计图形象、具体、一目了然。《栽蒜苗(一)》教学简案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处理实验数据的活动,体会到统计图中一格表示多少个单位的必要性。
2.理解条形统计图上的数据所表示的意义。
3.会将实验中所得的数据用条形统计图表示。
4.经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活动过程,体会条形统计图在实际活动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理解条形统计图中一格表示多个单位。
教学难点:能把生活中的一些数据绘制成条形统计图。
【教学准备】
提前15-20天让学生在家栽种一盘蒜苗,定期(每一天或每三天)测量一次蒜苗的高度,并做好前15天的数据记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入课题。
同学们,前段时间我们进行了“栽蒜苗”的实践活动,并且按要求记录了一些数据,这节课我们不借助这些数据来研究一下与“栽蒜苗”有关的统计知识。
二、思考交流,探究新知。
1.制作小组蒜苗种植高度统计表。
(1)回顾收集数据的方法。
(2)出示数据:蒜苗第14天的生长情况。
(3)观察数据,把数据整理到统计表中,制作小组蒜苗种植高度统计表。
2.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条形统计图。
(1)利用方格纸,尝试绘制统计图,发现问题。
思考:1格表示1厘米不够画怎么办?如果不再添格子,就用现有数量的格子能表示出蒜苗的高度吗?可以怎样表示?
(2)交流分享,完成条形统计图。
三、反馈练习,巩固新知。
1.你经常在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吗?
(1)怎样得到并整理班级同学家务劳动情况的数据
(2)下面是四⑴班同学家务劳动情况统计表。
完成下面的条形统计图。
四、全课总结,梳理提升。
说说有哪些收获。
第 2 页 共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