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教版七上:第18课 卓越的工程 说课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川教版七上:第18课 卓越的工程 说课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川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12-08 15:05: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9张PPT。第五学习主题
第18课 卓越的工程中国古代文化 (上) 义 务 教 育 课 程 标 准 实 验 教 科 书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泸州十中 周 霞 川教版七年级《中国历史》 第五学习主题 中国古代文化(上)第18课 卓越的工程 说课www.themegallery.com学情分析说课设计教学过程教法学法的应用教材分析板书设计 《 卓越的工程 》选自川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学习主题《中国古代文化(上)》中的第18课。本主题是对古代文化成就的汇总。《卓越的工程》就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南北朝以前卓越工程的集中展现。此课与商鞅变法和秦朝的统一有密切关系。同时本课中有我们熟知的都江堰和万里长城,这又与我们实际生活密切相关。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一、教学分析2、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制定的相关依据三维目标重点难点课标要求:
1、初步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
2、增强学习祖国历史的兴趣,激发民族自豪感,加深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
课标对本课的要求:
通过都江堰工程感受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初一学生认识和思考问题易流于片面、肤浅和感性化,历史整体感较差,但他们思维活跃,对历史有较强的好奇心,学习兴趣浓厚。二、学情分析1、启发式教学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去思考,激发学生兴趣。2、自主学习法:在秦长城基本知识学习中,让学生自主完成学习
内容。培养学生自主筛选历史有效信息的能力。3、问题法:为了进一步使学生了解都江堰相关知识,让学生主动说出自己的疑惑,
其他学生帮助回答,实现生生互动,在此过程中不仅增长了知识,还有利于培养学
生善学好思良好学习习惯。
4、分组讨论法:在秦长城的学习中,让学生分组讨论,各抒己见,用一句话评
价秦长城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作用,既明确了知识,又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合作学习能力。三、教法学法创设情境导入 播放《四川依然美丽》设问:“5.12”特大地震,至今仍让我们心有余悸,它给中国
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四川许多景区受到严重破坏。但有一项
地处重灾区、有2000多年历史的著名水利工程却安然无恙,
仍一如既往的发挥着滋养成都平原,造福天府儿女的功效,
你知道这项神奇的工程是什么吗?设计意图:此环节联系了时事热点,同时又贴近学生生
活实际,体现了历史教学与现实的联系,此设计定能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学习本课兴趣。 四、教学流程(一)、宏伟都江堰——天府明珠、天府源头 学生阅读教材,介绍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概况。(从时间、主持者、地理位置、特点、作用等方面) 教师展示都江堰图片 环节一设计意图:①、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从教材中提取
有效信息的能力。
②、训练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体现了学
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③、实现了一部分的教学目标 在本子目的学习中,你的疑惑是什么?环节二采用学生主动提问,共同解决问题这样一种“生生
互动”的方式, 其设计意图:
①、培养学生善于提问、乐于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 ②、进一步实现教学目标
③、突破重难点【合作与探究】
1、结合都江堰的工作原理,分析都
江堰水利工程的特点?
2、都江堰能沿用至今的原因?同时
给我们以什么启示?
环节三【合作与探究】
1、结合都江堰的工作原理,分析都
江堰水利工程的特点?
2、都江堰能沿用至今的原因?同时
给我们以什么启示?
环节三设计意图:此环节针对学生可能涉及不到的问题和疑难问题设
问,以此突破难点,并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
生自主合作能力、学习探究能力 (二)、郑国渠(三)、秦长城关于长城的故事或歌曲——
你知道哪些?环节一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兴趣秦长城环节二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识图的能力 古代人是怎样修建长城的?环节三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环节四【合作与探究】 你同意哪种观点? 有人说: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也是古代世界的
伟大工程之一,体现了我们祖先的创造力。
也有人说:万里长城是修建在无数老百姓的尸骨上的,还影
响了交通,隔断了内地与匈奴的交往。
设计意图:①、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②、突破重难点,进一步实现教学目标。课堂小结 设计意图:通过以上对中国古代卓越工程的学习,使学生
了解了中国文化的突出代表,同时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为祖
国而骄傲的情感 。为外国友人介绍中国古代的卓越工程。
作业设计: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关注历史的同时,也要关心当今社
会的发展,达到升华本课主题的目的。也培养学生知识
的迁移能力和表达能力,而且还拓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
维能力,让学生拥有收获的喜悦。 第18课 卓越的工程一、水利工程1、都江堰(时间、主持者、地理位置、特点、作用)
2、郑国渠二、防御工程——秦长城(原因、起止点、地位) 设计意图:本板书设计紧扣教学目标,侧重于知识性和
提示性,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有强调突出作用,明
确写出主要内容,一目了然。 五、板书设计谢谢指导知识与能力 :记住都江堰地理位置、修建年代,记住秦长城的东西两端,理解都江堰的功效和秦长城的价值。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读图等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观察能力;通过想象都江堰、秦长城等修建的情况,培养和提高历史想象力;学习和初步掌握评价工程效益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都江堰、秦长城等古代卓越工程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体现;通过都江堰的特点,认识人类应如何处理与自然的关系。 教学重点:都江堰、秦长城 难点:认识都江堰选址和设计的科学性。特点一:选址合理都江堰修建前灌县一带
岷江灌县卓越的工程分水堤
俗称金刚堤飞沙堰进水口
俗称宝瓶口ABC特点二:设计科学—三大工程分工协作
特点三:无坝引水“鱼嘴” 伸入岷江中,使岷江水从两边分流,
右边的外江用于分洪,左边的内江用于灌溉。 特点四:自流灌溉 在“鱼嘴”的下游,人们凿开玉垒山,打开内江通路,这即是人们所称的“宝瓶口”。内江之水通过宝瓶口引入支流、渠道,用来灌溉广阔的川西平原。特点五:工省效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