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中图版必修二1.2《人口的迁移》课件1

文档属性

名称 地理中图版必修二1.2《人口的迁移》课件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2-12-08 15:08: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5张PPT。第二节:人口的迁移人口迁移(需跨越一定的行政区域界限)(要长期定居或迁移户籍)(通常至少为一年)三要素两个地区间的空间移动居住地变更时间限度定义:人们出于某种目的,迁移到一定距离之外,改变其定居地的行为。一、人口迁移的空间形式:放学回家周末购物暑假去庐山旅游民工到外地打工科学家到南极科考姐姐出嫁到外省小希在外省读了4年大学人口迁移永久迁移类型a
?自发迁移b
?个人迁移c
?自愿迁移d
?国际人口迁移e
?1.二战前:地理大发现与新航线的开辟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殖民主义的扩张从旧大陆到新大陆从已开发区到未开发区从欧洲到美洲从非洲到美洲从亚洲到美洲、非洲、大洋州、东南亚(殖民扩张)(奴隶贸易)(劳工)二、国际人口迁移:①劳务输出成为主要形式:③国际难民数量增加,持续时间长②科技移民增加:④人口迁移流向发生变化2.二战后:流向:穷国—富国(西亚)流向: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原因:寻找更多就业机会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西欧、北美)原因:寻找更好发展机会 据联合国2000年预测,在未来半个世纪内,高收入国家预计每年接收200万移民。未来世界移民状况见下表:二战前二战后欧洲       迁出迁入        拉丁美洲         迁入迁出       北美洲         迁入迁入        大洋洲         迁入迁入        美洲南亚、北非欧洲北美洲欧洲非洲亚洲拉美亚洲欧洲亚洲亚洲非洲发展中——发达旧大陆——新大陆已开发区——未开发区3、国际人口迁移三、国内人口迁移:西部欧洲部分流向乌拉尔山以东东北部流向西部、南部开发国土、
建立新工业区国家有组织移民自发迁移促进国内经济发展促进西部、南部经济发展五大湖区工业呈现“饱和”;西部、南部新兴工业和与旅游业发展频繁、
规模大黄河中下游-长江流域、珠江流域闯关东、走西口移民支边、自然灾害、战争规模小频率低东部—内地边疆有计划有组织计划经济严格的户籍管理(支边、上山下乡)流动人口激增自发乡村—城市内地—沿海(落后—发达)农村剩余劳动力改革开放城乡差距加大 城市—乡村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流动人口逐年增加。2001年,全国流动人口超过1.2亿。 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是目前各国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 主要因素地区经济差异社会经济发展城市化推进大型项目建设经济布局改变三峡移民西部开发引起的移民乡村人口迁入城市内地、乡村人口到沿海务工、经商四、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政治迫害战争国家政策1972年乌干达亚裔被独裁者驱赶迁往英国许多巴勒斯坦人逃离家园成为难民我国历史上的移民戌边重要因素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重要因素宗教民族种族1947年印巴分治,1500万穆斯林从印度迁往巴基斯坦犹太复国运动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重要因素环境恶化自然灾害环境差异美国很多老人退休后由东北部迁移到南方80年代非洲撒哈地区的旱灾造成了大规模的环境难民19世纪40年代爱尔兰水灾引发饥荒,许多农户迁往美国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重要因素家庭婚姻投亲靠友性别年龄因与外国人结婚,迁居到国外青年比少年和老年迁移的比重更大男性比女性更富有迁移动力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新华社报道:叙利亚上月宣布允许因躲避内乱而逃离伊拉克的巴勒斯坦人进入叙利亚境内避难。在约旦于今年3月关闭约伊边境之后,许多滞留边境的伊拉克难民终于有了容身之地。 材料一:政治因素 1947年,英属印度被分割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印度人口多信仰印度教,而巴基斯坦则是穆斯林建立的伊斯兰共和国。为了躲避宗教歧视或迫害,当时南亚次大陆出现了规模空前的人口迁移。印度境内有1500万左右的穆斯林迁入巴基斯坦。巴基斯坦境内则有200万的印度教徒迁入印度。材料二:社会文化因素 二战后东北五大湖地区环境恶化,于是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大量脱离工作岗位的老年人开始迁往美国西部、南部的“阳光地带”。材料三生态环境因素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口流动日益活跃,人口迁移中组织性迁移的比重逐渐下降,而自发性迁移的比重迅速上升。这一阶段迁移的主流是中部向东部的迁移。同时,西南、西北向中部和东部的迁移也有增加的趋势。 材料四:经济因素三峡库区移民五、人口迁移的影响:  据中国经济时报报道,1999年中国农村的转移劳动力占农村全部劳动力的21.5%。据专家估计,目前中国的农民工至少有1亿人。
  据世界银行的估计,在1978~1995年期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9.4%,其中有1%来自农村劳动力向工业和服务业的转移。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所研究表明,1982~1997年中国经济增长中的20%~23%来自劳动力的转移。 农村劳动力的流动促进了输出地农村的经济发展,通过劳动力和资金的双向流动,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为输出地农民开辟了新的收入增长来源。中国农业部的统计显示,2000年中国农民的人均年纯收入为2253元,其中农民外出打工获得的收入平均为240元。右图为某地人口迁移与年龄关系示意图。
1)从图中判断,影响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最可能是:
A.人口的老龄化???
B.婚姻家庭???
C.政治因素???
D.经济因素2)图示此种迁移的分布地区最有可能是下列地区中的:
A、巴勒斯坦地区 B、埃及南部地区
C、我国的贵州地区 D、我国的珠三角地区【练习5】甲、乙、丙是三个不同地区,读图答问:
1)有关甲、乙、丙三地区人口迁移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属国际人口迁移
B.迁移方向主要是由城市到农村
C.人口主要由乙、丙迁往甲地
D.人口主要由甲地迁往乙、丙两地
2)引起上述人口迁移发生的最主要因素是:
A.收入差距 B.家庭婚姻 C.工程建设 D.文化教育
3)近几年,由于上述人口迁移带来的问题说法错误的是:
A.加大了铁路等交通运输的压力 B.缓解了迁出地的人地矛盾
C.扩大了迁出地、迁入地的经济发展差距
D.给迁入地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